03.06 巅峰时期的汉朝和唐朝能打的过蒙古成吉思汗吗?

心无止境ghyo


这个问题说白了有些搞笑,关公战秦琼,无法直接比较。因为这几个朝代都处于冷兵器时代,兵器没有特别明显的代差,不像说弓箭厉害还是冲锋枪厉害那么容易看出来。但是本着求是的原则,这个搞笑的问题我也来一本正经的回答一下吧。

汉朝是这三个朝代最早的,也是如今汉民族这个名称定义的由来,它是由刘邦继尚武的秦朝之后建立的一个大一统王朝,其历史意义不言而喻,对后世的影响是其他两个朝代根本无法比拟的。主席的诗词里的秦皇汉武正是对这个朝代历史地位的肯定,而汉武帝时期基本也可以代表了汉朝武力值的巅峰。像飞将军李广,卫青,霍去病都是当时武将的代表人物,其实力在一些文章和史书中也可略知一二。而当时汉朝所面对的主要对手就是北方的匈奴。这也是个实力强悍的马背上的民族,善骑射,尚武力,性野蛮,与后来的蒙古骑兵有些许相同之处。就连开国皇帝刘邦也曾陷入当年的白登之围,差点丢掉性命,可见其强悍程度。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经过文景之治攒下的家底,再凭借武帝的文韬武略主动出击而不是据城自守终将匈奴打残,削弱了其对汉朝的威胁。由此可以说汉朝军队的战斗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再来说唐朝。唐朝是由李渊继隋朝之后建立的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在史书和后世的世界各国对其大唐的称呼便可知其历史地位。而唐朝武力值巅峰基本可以断定在开国之时。唐宗宋祖的唐宗正是李渊的儿子,也是唐朝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唐太宗李世民,其对唐帝国的建立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就不在此赘述了。唐朝开国时期也是能人倍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哪一个放到历朝历代都可称之为不世之功。而唐朝开国所面临的最大的威胁同样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突厥。在李世民登基之时突厥的大军就已经打到长安城外的渭水边上,在消耗了大笔的金银财物之后才将突厥大军送走。但是所不同的是李世民之后只用三年时间就打败了这个强敌,解决掉了这个巨大的威胁。其武力值就此便可看出。

游牧民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善长骑射,崇尚武力,残酷野蛮成性。所以说能够统领这样的军队自然需要一个更为强力的首领,而其中的佼佼者就在之后的蒙古草原诞生了, 正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起初只是蒙古草原上一个毫不起眼的部落首领,但是在其一系列征伐扩张后将蒙古草原的分散的各个部落统一为一个强大的蒙古帝国,从而被人尊称为成吉思汗,如海洋般伟大的帝王。统一了整个草原并没有使他扩张的步伐停滞下来,蒙古帝国又不断灭亡了西夏,金朝,花喇子模,这些个同样是战力十分强悍的国家,并不断向西征战,一直打到了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向南则打败了南宋政权,最终在欧亚大陆的广袤土地上建立了四大汗国。其战果堪称人类冷兵器时代的巅峰。

写到这相信所有人心里对这三个朝代的武力值都会有一个大致的衡量,我也就不发表明显的排序了。但是战争是一项综合的比拼,涉及到单兵作战能力,战术战略的运用,后勤物资的保障,军队对国家的忠诚度,首领的英明决断,以及对当时环境气候这些客观条件的适应能力。没有在同一个历史背景下的三个国家很难比较出孰强孰弱。可惜这三个国家不是东汉末年的三国,能一较高下,所以说你心中希望哪个最强哪个就是最强的。





飞哥带你品


海鳖曾欺井内蛙,大鹏张翅绕天涯。强中自有强中手,河伯望若叹天高。

如果,成吉思汗带领的蒙古在汉唐时崛起,那他的命运不比伊稚斜单于,颉利可汗强哪去,必然是被迫西迁,或者被请到长安天天喝茶度日。

为什么铁木真必败无疑?我们逐条分析,从铁木真成功原因,找失败的理由。

首先铁木真占尽天时,当时华夏处于四分五裂状态,金宋百年世仇攻伐不断,西夏弱小,却阻断西去丝马商贸之路。整个华夏内部矛盾重重,给了北方游牧民族数百年不曾有过的机遇。这个机遇比八王之乱还要好,因为八王之乱那样纷争,尚还以南渡的晋庭为正统,至少正统意识,民族的凝聚力是有的,而宋金时期,农耕民族的凝聚力已经荡然无存。宋朝巴不得蒙古赶紧把金朝干掉。铁木真就是把握这个机会,从蒙古灭金之战可以看出。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临崩谓左右曰:“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元史,卷一)。试问若华夏为一体,怎会有借道南宋这战略,若无法借道南宋则金朝都“难以遽破”,若连金朝幽云之地都攻取不了,则取华夏难已,难于上青天。

图为金兵装备,相当精锐。

还有,铁木真的运气爆棚,当时西亚也处于分裂状态,此时的中亚西亚也处于分裂状态,没有像汉代的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唐代的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这样的大帝国存在。当时中亚西亚最大的帝国只有花剌子模,花剌子模什么水平?当年耶律大石带着两万辽国残军就打的花剌子模俯首称臣。所以当时,铁木真可以迅速解决花剌子模再无西顾之忧。

图为成吉思汗的精锐部队。

其次,气候因素。蒙古帝国扩张的初期,气候蒙古高原的气候反常。1221年至1225年,中亚、蒙古高原突然出现大规模的降雨和持续的温和气候,使得那一段时期,蒙古帝国的水草,畜牧业取得历史上少有的丰收。这个事件在美国《国家科学学院学院报》刊登,证据来自于那段时间树木的年轮。而这一时期,根据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华北华南地区,气象也出现反常。南方那时候有多冷?在华南太湖在冬天居然会结冰,冰面之厚,可以在上面通车。暮春三月杭州地区依然会出现降雪。

这样的天气对农耕民族的打击不亚于百万雄兵。

但是在汉唐时期,整个华夏的气候是温暖湿润,汉代黄河流域甚至还有犀牛。要知道气候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的国运。

成吉思汗之所以取胜与他的军事才能密不可分,成吉思汗的军事才能到底是个什么水平呢?我们找个战役观测一下。公元1224年,成吉思汗亲帅20万蒙古骑兵,围攻沙州城(今甘肃省敦煌市七里镇),西夏将领籍辣思义帅五万西夏军奋起抵抗,注意成吉思汗的部队是守城士兵的四倍。可结果呢,沙州攻城战从五月一直打到九月沙州城都不能被攻克。此时的成吉思汗已经有很成熟的攻城经验,军中有大量制作工程器械的工匠,但依然被搞得灰头土脸。这件事给成吉思汗造成的心理阴影有多大?第二次攻打沙州的时候,成吉思汗不再出面进攻,改派大将阿台赤领兵出战。当然,不能以一次战争的胜负衡量一个统帅的能力,不过,一次战役确实能反映一个统帅的能力。最后,再说一下籍辣思义的结局,第二次沙州战役,西夏大旱,籍辣思义水粮俱尽,最后战死沙场。西夏大旱,而蒙古降雨充足,成吉思汗真得天命者也。

图为西夏铁鹞子,人马皆披重甲。

对比一下,汉唐将领的军事能力。汉代霍去病十九岁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斩杀匈奴十余万,后又指挥漠北之战斩杀匈奴主力七万。卫青转战龙城,河朔,高阙,定襄,漠北,七战七捷。唐代李靖,李绩,尉迟恭等等,人才辈出不再一一列举。更突出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本人军事能力突出,统兵作战未尝一败,不像成吉思汗,偶尔会掉链子。

再补充一点,蒙古对战中亚,欧洲国家有技术,与战术的优势,对战中原王朝有马匹这一战略物资的优势(游牧民族控制战马出口,南宋的马匹都不够组织一支像样的骑兵部队)。如果放到汉唐时期,这种情况又不会出现。

图为唐朝的精锐骑兵。

最后,军力对比,算了,不对比了,汉唐的兵力要比蒙古庞大的多,并且也能组织起数十万人的骑兵,兵力不说也是汉唐占据优势。

所以,列举了那么多方面,成吉思汗不敌唐汉,如果双方能交锋,孰强孰弱,自不必多说。

从成吉思汗1206年统一蒙古到1279年服南宋,蒙古征服中原用了74年,整整三代人。而自1351年红巾军农民起义爆发,到1368年徐达攻破元大都驱逐元顺帝,用时十七年。仅这个时间的对比还不能说明问题吗。如果中原是统一王朝,若没有大规模内讧则外来跳梁者,虽强必戮!

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如果有不同观点,欢迎在评论起留言谈论。

参考文献:《元史》 、《新元史》 《元朝史》 、《辽金元史十五讲》 (蔡美彪著)


锋语里的故事


不管是汉朝还是唐朝都经历了一个从巅峰慢慢滑落的过程。

如果成吉思汗面对的是在巅峰期的唐汉,那他没有一点胜算。

蒙古之所以把宋朝灭了,是因为宋朝自身重文轻武的国策,再加上前面已经被金朝打的遍体鳞伤了!那还打了十几年,还赔上一个蒙哥!

而巅峰时期的高唐不一样,从气质上就有尚武精神,而且国内的生产力也很强,有明君,有名将,有勇猛的士兵,还有强大的后援团。

不否认蒙古军队的强大,但是要想以偏安一隅,和整个国家对着干。除非这个国家自身出现问题,否则拖也能把你拖死。

人们总是厚今薄古,觉得越早人们的身体机能,战术水平越差,还有就是人们总以占领底盘,杀多少人为衡量是否强大的第一标准。而不是去分析客观的历史背景,对手情况。





帅墩墩很实在


我认为铁木真如果面对的是汉武帝或者唐太宗将毫无胜算,首先,汉朝对匈奴多次用兵表明,汉朝的骑兵完全可以与游牧民族的骑兵硬碰硬的打一仗,唐朝的骑兵我个人认为要稍逊一筹,李靖定襄之战灭东突厥,主要靠的是偷袭,而卫青、霍去病那可是各率数万骑兵在草原中与匈奴主力决战,并且大获全胜。

其次,汉唐两朝立国初年,都曾遭到匈奴和突厥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汉有白登之围,唐有渭水之盟,但统治者都卧薪尝胆、养精蓄锐最后勇猛还击。可以想象,如果蒙古面对的汉唐,即使汉唐两朝前期不敌蒙古,估计也会采用和亲、送金银财宝稳住对方,然后秣兵历马准备反击。可惜这种战略眼光是当时的宋朝统治者不具备的。

最后,也是重要的一点,如果把中原地区看成一个整体,蒙古崛起的时候,中原地区是分裂的,金国、西夏、南宋。所以蒙古崛起不能说铁木真有多么厉害,只能说是赶上了好时候。如果蒙古崛起时就算不遇到汉唐,只要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那铁木真也注定会重蹈之前匈奴单于、突厥颉利可汗那样的下场。


Ignore


那些说汉朝能击败匈奴、唐朝能击败突厥,所以汉唐也同样能够击败蒙古的说法有点可笑了吧?按这个逻辑鸦片战争时爆锤清军的大英帝国也能击败现在的PLA喽?

毫无疑问,即使是巅峰时期的汉军,和蒙军也是没法比的,唐军与蒙军的差距小一点,但也很悬。这个没有别的原因,只是所处时代不同而已。

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大汉到蒙古中间隔了一千多年,唐朝到蒙古中间隔了五六百年,中国整个的封建发展史也才两千年,可见双方文明代差实在太大,所以拿汉唐军队和蒙古军队比较,就像是拿独立战争时的美军和现在的美军比较,根本没有可比性。

打个比方,汉唐时攻城战还得主要靠人命填,到了蒙古时期已经有了攻城炮,连固若金汤的襄阳都可以打下来;汉唐时基本全是冷兵器较量,到了蒙古时期则有了许多火器(突火枪、轰天雷)。蒙古时期是世界战争由单一冷兵器向冷、热兵器并行的转换时期,也是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的时期。

再比如大家熟知的马蹬,汉军用的是布马蹬,唐军和蒙古军队用的是铁马蹬,对双手的解放程度相差也很大。另外还有冶铁技术的发展、骑兵战术的演进,这些军事装备水平和战术理论的代差都是优秀的将领和坚强的战斗意志弥补不了的。

二、游牧文明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汉朝时匈奴给人的印象是野蛮落后的。

苟利所在,不知礼义。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馀。贵壮健,贱老弱。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史记•匈奴列传》

到了唐朝时,匈奴人早已经入主过中原。十六国时期,南匈奴人刘渊(冒顿单于后代,因为汉匈和亲,刘邦与冒顿单于约为兄弟,故冒顿单于后代以“刘”为汉姓)趁八王之乱建立后汉,成为

“夷狄自古帝中国者第一人也”。所以唐朝时的游牧民族汉化水平比汉朝时要高,唐军里就有像阿史那•社尔这样的突厥族将领。

经历了十六国和五代十国两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以后,蒙古高原原来野蛮落后的游牧民族掌握了大量中原科技和文化(冶铁技术、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到了蒙古时,尤其是灭金以后,其实已经不存在明显的游牧和农耕的区别了。

此时的蒙军兼具游牧和农耕双重属性,其战斗力不是落后的匈奴和突厥可以比的。

就像蒙古可以灭南宋,我们能说南宋军力不强吗?要知道南宋的重甲步兵可是让金人铁浮屠都销声匿迹的存在。所以非南宋不强,而是吸收中原文明和科技后的蒙古太强(经常屠城的成吉思汗唯一不杀的人是工匠)。

以上就是汉唐军队无法打赢蒙军的两个原因,由于其他原因都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在此就不再赘述。

其实今天比较的三支军队存在差距是很正常的,就好像如今的中国比1840年时更加强大一样,这是历史发展、时代发展的必然。汉军、唐军、蒙军是中国封建社会三支强大的军队,而他们背后的三个国家都是盛极一时的霸主,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所向披靡,都为中国如今的广阔版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欢迎点击关注我哦。本文属一家之言,如您有不同意见,欢迎批评指正。


江湖小生


唐朝有点悬,武功最好的高宗时期有80%概率能守住,其他时期大概只有不到一半的机会。汉朝压力不大,全程80%以上的概率可以,汉武帝时期这种大力发展军事力量的年代,大概率可以打残或者消灭蒙古。

唐朝虽然以“第三汉朝”自居,但是论对外战绩,显然不如第一汉朝,对契丹、吐蕃、南诏、叛乱胡骑都有多次近于全军覆没的大败,而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大军战斗力明显强于以上各个势力。

西汉的最大对手冒顿单于匈奴的力量比成吉思汗蒙古只强不弱。冒顿时期控弦之士数十万,“引弓之民,悉为一家”,战士的数量在三十到五十万之间,还有中亚地区各仆从国的支持,而成吉思汗的战士最多也只有十万左右。

而西汉的整个时代几乎都没有在对外战斗中吃过大亏,最为危机的反而是建立之初的白登之围,吕后和文帝时期选择和亲只是因为出击匈奴代价太大,且几乎看不到收益,而维持一条处于全面戒备状态的北方边境的付出,比起嫁女和亲要庞大无数倍。

西汉除了边境地区的几个郡之外,内地很少被匈奴侵入,汉人从匈奴人手中占据了河套和河西两大优质草场,匈奴的报复软弱无力,只敢在汉军无备时突袭某个边郡,马邑之战匈奴人的主力完全没有跟汉军一战的勇气,以逃脱为大幸,后来的各次交战基本也执行了敌进我退的游击战术。

按名将陈汤的说法,汉兵一可挡胡兵五,那么匈奴人的兵力即使按上限五十万计,汉朝也只需要十万战士就能抵挡,这个兵力在汉朝进行本土作战时是可以轻松发动的。成吉思汗的十几万轻骑兵,跟匈奴的几十万轻骑兵,看不出兵员素质上能有什么显著的差别。所以成吉思汗连大规模入侵西汉的机会都不会有,面对汉武帝大概率也是要放弃蒙古草原,远遁漠北的,他的任务应该是如何从西汉手中保存自己。

唐高宗面对的是一个分裂的,互相攻打的突厥,当然战绩也是很出色的,隋炀帝跟唐太宗打不下来的高丽他也打下来了。虽说成吉思汗蒙古应该是强于东西突厥的,但是唐高宗武力的上限也并未显露,所以说唐高宗应该能守住。唐高宗是一个英明之主,对外未尝一败,虽然性格上没有汉武帝强悍,但其才智对抗成吉思汗应该是足够的。而以战绩看,武后跟玄宗的时代能守住成吉思汗的机会大概就只有两三成了。


小吕爱分享


历史虽然没有假设,但历史学是有假设的。

蒙古草原上生活的都是游牧民族,善骑射,战斗力非常强。事实证明,只要主宰蒙古草原的民族统一了草原各个部落,那也是这个民族战斗力最强悍的时候。历史上与汉朝并存的匈奴,与唐朝并存的是突厥,都统一了蒙古草原地区,汉朝军队在汉武帝时期爆发了强悍的战斗力,特别是卫青、霍去病时代的汉军,如果对付铁木真率领的蒙古骑兵,应该不在话下。唐朝所面对的突厥要比匈奴强悍的多,但是唐太宗灭东突厥,唐高宗灭西突厥也表明,中原王朝的骑兵丝毫不逊于北方游牧民族。

通过汉唐灭匈奴和突厥的事例,我只想说明,无论北方草原盘踞的是突厥人、还是蒙古人,在大一统的中原王朝面前,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如果北方游牧民族遇到的是正在崛起的统一的中原王朝,那情况会更糟,即使汉唐两代在末代时期,游牧民族依旧没有机会南下,可见汉唐武功之高。在这里我强调了一点,那就是统一的中原王朝,这是战胜北方游牧民族的关键。历史也证明,只要中原不内乱,任何民族都无法凭武力入主中原。明朝就是亡于内乱。



大熊经典电影


要说孰强孰弱那得做个全方位比较:

蒙古族俗称马背上的民族,汉朝时的匈奴,唐朝时的突厥。弯弓射箭,好勇斗狠,能征善战是流淌在游牧民族血液里的基因。

巅峰时期的汉唐经济军事空前强大,汉武帝举全国之力,在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的神勇表现下历经四十四年才把匈奴打到无南侵中原之力,远遁漠北苦寒之地。唐朝打突厥也是如此,前前后后打了三十七年。

反观巅峰时期的蒙古打南宋也耗费了四十四年。

蒙古战力高,汉唐综合实力强。

因此,在巅峰对巅峰,势均力敌,旗鼓相当的情况下,胜负其实难料……


投调卡夫卡


请问南宋是成吉思汗灭的吗?答案不是,他后代忽必烈咩的,花了整整三十多年,也就是文人当道没有战马这么弱朝代都需要这么长时间才打败宋朝。如果在唐朝蒙古没有崛起的机会,高句丽刚有点势头隋朝就已经预感他未来会对自己的后代造成威胁了,倾家荡产都要灭了他,到唐朝也是三代君主睡觉都想着灭他,唐的骑兵多,士兵铠甲发展到历史巅峰。结论:蒙古打不过唐


邦华集团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明确,打不过。首先我个人更喜欢汉唐,对蒙元无感,因此只做客观分析。

首先,时代的进步,技术的进步都是不可逾越的,汉代的马鞍是没有马镫的,士兵在马背上保持平衡已经不容易了,而且汉代的冶炼技术肯定没有成吉思汗时期发达,兵器上差别很大,铠甲也很笨重,这就好比拿着火铳打机枪。唐朝的冶炼技术已经很发达了,唐横刀更是难以复制的神话,但时代是进步的,晚了好几百年的蒙古在冶铁技术上肯定更先进,蒙古骑兵的弯刀更适合骑兵作战,但我觉得唐军与蒙古骑兵正面对峙虽然下风,但整体国力强大,打总体战应该不会吃亏。

其次,作为横跨亚欧大陆的世界性大帝国,蒙古攻灭的对手包括南宋、金、阿拉伯帝国、吐蕃、花拉子模等大帝国,对手含金量很足,不过如果当时中原王朝不是金而是盛唐,蒙古大概没有崛起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