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B站「在武汉」:用纪录片为普通人点亮一束光

「这是真诚的创作,还是简单完成任务?」

一周前,《在武汉》作为全网首部武汉实地拍摄的纪录片上线B站,播放量迅速突破200万,平台用户打出了9.9的高分。但在豆瓣,这部聚焦武汉普通人抗疫生活的纪实作品受到部分网友质疑,认为其缺乏对真相的揭露、粉饰太平。

B站「在武汉」:用纪录片为普通人点亮一束光

用志愿者司机陈杰的话来说,这个时候能出来的人,都将生死置之度外。何必带着十多人的摄制团队冒生命危险来武汉拍一部「感动中国」?面对「主旋律」的评价,以及摄制组有官方背景因此能进入武汉的传言,《在武汉》总导演、FIGURE工作室创始人张悦有些哭笑不得。

就在几天前,他还因为没有体制内媒体记者证而无法到达采访地点,拍摄团队居住的宾馆被一再征用,剪辑师坐在地上拿着笔记本临时办公。而在大后方,作为主控出品方的B站纪录片出品部则要面对云调研、远程调配人员物资、上线审片沟通等诸多状况。

一部8小时立项、进驻武汉2个月、制播高度同步的纪录片,就这样在多方「铆」起来搞的精神头下,悄然诞生。


B站「在武汉」:用纪录片为普通人点亮一束光

「去前线」

「去前线」,一直是张悦的执念。

在转行做非虚构视频并创立FIGURE前,张悦是曾供职于《南方周末》《Vista看天下》《人物》的资深媒体人,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当晚,他就搭上了第一趟赶赴灾区的车。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前媒体人的直觉促使他第一时间在工作群发起去前线拍摄纪录片的应征,很快有十几位小伙伴主动请缨。

真正下决定是在24号除夕夜,屏幕前播放的春晚依旧歌舞升平,不断刷着手机信息的张悦却感到坐立难安。单枪匹马闯天下的时代早已过去,这次真的要再次离开家人、带着一整支团队去冒险么?强烈的焦虑与心理冲突甚至引发了咳嗽、感冒等躯体症状,到武汉的前两周,张悦成为团队唯一的病号,在公众场合不时接受大家投来的异样目光。

B站「在武汉」:用纪录片为普通人点亮一束光


春节假期的一周,他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一方面采买防护物资、联系采访资源,邀请参与过非典报道的朋友为团队做防疫培训,做好从身体到心理各方面的准备;另一方面,张悦主动联系愿意合作的视频平台,其中B站响应最快,从28号晚接洽到29号凌晨项目立项,前后只用了8个多小时。

对B站纪录片高级顾问朱贤亮而言,「不能缺席」同样是B站作为新媒体纪录片出品平台的义不容辞。特殊时期的武汉戒备森严,不少摄制组被拒之门外,就在张悦争取拍摄许可的同时,B站第一时间与央视新闻和广电总局取得联系,最终他们成为了《在武汉》的联合出品方与指导单位。

B站「在武汉」:用纪录片为普通人点亮一束光


「将来节目要上线播出,这样肯定会顺利些。」确定合作后,作为主控出品方的B站开始协助FIGURE完成口罩、护目镜等物资的筹备,远程协调车辆通行和住宿等问题。内容团队方面,朱贤亮带领负责项目的几位年轻人坐镇后方与前线摄制团队紧密配合,在各自驻地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进行人物故事调研与选题策划,并争取及时帮忙解决前线的突发情况。

2月5日B站接到前方反馈,用于拍摄的无人机损坏,飞手因为无执照被训诫。「我们马上联系了大疆传媒,大概2个多小时就解决了问题,还找到了武汉当地的飞手。」

在追求真实性、新闻性与时效性的基础上,为能够兼顾片子的质量,B站联动在武汉的分公司仍在四处寻找更有经验的纪录片后期导演。

「片子带有一定的粗粝感,有网友批评说和vlog也差不多,」面对质疑的声音朱贤亮并不讳言。「拍摄过程非常艰辛,后期最困难的时候是坐在地上抱着笔记本做剪辑,在现有的条件下做成这样已经很不容易,后面几集我们会努力看能不能做得更好一点。」

B站「在武汉」:用纪录片为普通人点亮一束光


而在故事选题上,不刻意制造焦虑与恐慌,不过分歌颂或揭露所谓「内幕」,是FIGURE团队与B站达成的共识。

正如《在武汉》的第一集没有选择去隔离病房拍摄病患这样高话题度的内容,而将镜头对准一批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出租车司机。快递员、锁匠甚至帮忙照看留守宠物的志愿者,都成为《在武汉》的主人公,时代最需要的也许不是英雄辈出,无数普通人真实的故事与情感,共同汇成了那条隽永的记忆河流。

B站「在武汉」:用纪录片为普通人点亮一束光


民胞物与,念兹在兹。去武汉的路上,张悦脑海里不停回荡起这句话,它们构成了《在武汉》的精神内核。「中国是蛮容易遗忘的一个国家,我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这八个字变成某种可以形成记忆的影像作品留下来。」


B站「在武汉」:用纪录片为普通人点亮一束光

这些普通人,签下了「生死状」

2月3日前线团队进驻武汉,出租车司机李少云是张悦的第一个采访对象。

此前她是FIGURE纪实电影《生活万岁》的主人公之一,也是今年苹果新春短片《女儿》里、周迅饰演的女司机人物原型。作为带着女儿跑出租的单身母亲,加入志愿者团队的李少云并没有拿到通行证,但她依然活跃于各个出租车司机群帮忙转发武汉市民的求助信息,为这座封闭城市不成为信息孤岛而默默努力。

探险队队长大象,则是张悦一位朋友提供的拍摄线索。《在武汉》第一集里,他与车队其他人在「现在愿意退出也不丢人」的相互劝慰中,依然义无反顾地签下了志愿者生死状——「共赴国难,至死不渝」。

B站「在武汉」:用纪录片为普通人点亮一束光

由于早期物资短缺和防护意识不足,志愿者当中出现了疑似感染的情况。大象让队友转而帮助运送物资,而他自己还在坚持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并把菜和药品捎给生病的丹丹。

把物资放在小区的座椅上,无法接触的两人只能隔着车遥望,一向自诩「做探险的心肠都比较硬」的大象,在女孩转身走远后落下了眼泪。

B站「在武汉」:用纪录片为普通人点亮一束光


「不知道方向,不知道这是不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短暂的沮丧后,大象重新振作起来,「汶川我都去救助过,现在是我自己的家乡。我想总得有一束光,照亮大家前行的路。」

常年的媒体经验,让张悦习惯了克制,但依然敌不过感同身受。四川医生黄维在得知武汉医院缺乏医学影像工作人员后,独自驾车奔赴疫区。面对11岁儿子的不解,他问他,「你想让爸爸做个什么样的人,迎难而上还是懦夫?」

儿子回答「迎难而上」,黄维听完转身就走了。审片时看到这段对话的张悦眼泪夺眶而出,他想起自己的儿子,年纪尚小的他们对离别依旧懵懂,「希望将来他们也能理解父亲当时的选择」。

感动与心痛交织,信念与彷徨并存,是张悦进入武汉后的复杂心态,「你在跟看不到的东西战斗」。前两周除了拍摄,成为半个志愿者的他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协助救援上,将武汉市民的求助信息及时发给媒体,手头有限的物资也尽可能分配给更需要的人。

团队其他人同样忙得团团转,制片助理兼职简单的拍摄,剪辑师在医护人员指导的情况下需要自己变身为护士,为小伙伴注射提高免疫力的药物。数日高压高强度的工作,需要某一瞬间的释放,正如节目花絮里摄像大哥面对同事颤巍巍的针头一脸淡定,「你别笑了,真的疼,针在(肉)里头抖。」


B站「在武汉」:用纪录片为普通人点亮一束光


更多积极的信号悄然释放,「我们到的前半个月医院还是人等床,这些天这种情况已经很少了。」张悦还透露,纪录片中疑似感染的丹丹被排除了新冠,目前已经在逐步恢复中。

那些打不倒你的,终将令你强大。武汉人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韧性与团结,用张悦的话来说,是一种「铆起」的气质。「他们中有很多愿意为这个城市付出所有,愿意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和那些遭遇病痛、比他们更脆弱的人一起去承受苦难,我觉得这种精神是很了不起。」


B站「在武汉」:用纪录片为普通人点亮一束光

不存在的「特权」

作为封城后首支进入武汉拍摄的纪录片团队,外界认为的种种「特权」并没有落在张悦团队身上:一个月内因为宾馆被征用更换了三次住所,办好的车证受限于瞬息万变的通行规则,没有任何体制内媒体身份的记者证和批文,被采访对象拒绝,才是更真实的状况。

而更大的困难裹挟在无法言喻的后期制作中。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内容无法呈现,让大家都感到很遗憾。

这些幕后不为人知,豆瓣网友给《在武汉》打出了6.5的评分,「大失所望,这不是我希望看到的影像态度,」有人评论道。

与之形成截然对比的是,B站用户打出了9.9的高分。密集的「武汉加油」弹幕仿佛一堵密不透风的城墙,护住人们心底的希望之光。

「总体上我觉得我们被过度褒扬了,」张悦觉得。「大量压缩制作周期,肯定会牺牲一定的质量。第一集对我个人来讲,遗憾超过满意吧,虽然我们已经尽了所有的努力。」

至于网友对纪录片创作态度的质疑,他自觉问心无愧。「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的价值观:不消费任何恐慌,不可以制造任何谎言和意义。」

B站「在武汉」:用纪录片为普通人点亮一束光


作为平台方代表,朱贤亮需要考虑的更多,既要确保纪录片质量过关,又要权衡内容创作尺度,还要顾及平台流量、播放效果与用户评论。多方力量拉扯中,他们只能决定把顺利上线摆在第一位。

在这个大前提下,让社区用户满意是B站出品纪录片的要义。「B站的反响超出预期,用户非常宽容和正能量,这也间接反映了平台在社区氛围上做的工作非常成功,」朱贤亮告诉一起拍电影(ID:yiqipaidianying)。

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年轻人文化社区,B站不仅向湖北疫区捐献了上千万专项资金、物资和8部纪录片的版权,活跃于平台的UP主们也通过各自的方式为武汉进行声援,比如回形针针对疫情的科普视频在各大社交媒体成为爆款内容。

对于豆瓣的评分,朱贤亮也表示理解,「网友的情绪其实不是发泄在节目上,而是对很多现象有一定想法,觉得你这部片子什么都不说,武汉的现状不都像你们描述得这么温情。我们要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


B站「在武汉」:用纪录片为普通人点亮一束光

等一个春天

2月26日《在武汉》正式上线。那天张悦带着前线所有队员去做了咽拭子测试,十几例均是阴性。「给大家报个阶段性平安,」短暂松了口气之后,张悦又投入到紧张的拍摄工作中,按照团队待到4月的节奏,目前还有大约2/3的拍摄与制作没有完成。

为满足时效性与周播需求,传统纪录片的制作节奏被大大压缩,剪辑师跟随摄制组在前线边拍边剪,让FIGURE与B站经历了99%纪录片团队尚未体验过的制播高度同步状态,一切有赖于快速反应,功课备足与高度配合。节目线上播出后,B站平台站内站外联动,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渠道,为项目争取最大限度的内容曝光,一时间,武汉「铆起」的口号分外响亮。

B站「在武汉」:用纪录片为普通人点亮一束光


在成本投入不低的情况下,《在武汉》并没有任何商业植入。「有很多品牌听说后来找我们,但考虑到片子的意义都暂时拒绝了」,朱贤亮坦言。

这种保护内容纯粹性的共识,让张悦也格外感动。「想把这样一个题材做得更纯粹和更认真,是我们两家能走到一起的原因。它是违背商业逻辑,但符合人性、符合媒体人新闻理想的存在。我经历了从未经历的弹幕(刷屏体验),特别有幸与年轻人的平台合作,让我重新找回了年轻的感觉。」

B站「在武汉」:用纪录片为普通人点亮一束光


而《在武汉》的推出让朱贤亮更加确信,纪录片是当下这个特殊时间节点最好的武器。大事件都要做到纪录片在场,B站不仅「在场」,而且做到了全网首播、以纪实视角第一时间发声,做「中国最好的新媒体纪录片出品平台」的梦想,已经照进现实。

经历过生死,一切都举重若轻。今年情人节张悦是在武汉度过的,他拍下了武汉街头以及医院人们手捧鲜花的瞬间,「武汉还有爱情,真好。」

《在武汉》的花絮里问到疫情结束后最想干什么,「爬雪山、穿越沙漠、航海、探地下暗河......」大象一口气列了不少。「疫情结束后,就去完成我的梦想,」他爽快道。

朱贤亮则在等待武汉解禁。项目还在紧锣密鼓拍摄中,也许临近收官时抗击疫情已迎来突破性胜利。「封城结束后我都想自己过去,看怎么能把这部片子做得更好,不然呆在这边只能干着急。」

愿没有一个梦想辜负期待,正如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