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世聯合縱同策背後,還原渠道之濫觴

世聯合縱同策背後,還原渠道之濫觴

12月1日,世聯行(002285.SZ)公告稱,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購買同策諮詢的控股權。翌日,世聯行股票停牌,世聯行在相關媒體答覆中稱,具體的交易方案將於12月10日確定。[1]

世聯合縱同策背後,還原渠道之濫觴

公告披露後,陳勁松曾在朋友圈轉發該消息時提到:

世聯和同策的合併重組……是未來“消渠一體”實質推動的核心力量。[2]

當日,同策諮詢也在官網上出現類似的表態。

聯想起前日媒體《地產八卦女》(ID:dichanbaguanv)對渠道的控訴,此番動作可謂意味深長。

甚至就有媒體,將這次兩大代理巨頭的“抱團取暖”解讀為:

暗戰左暉。[3]

證據是世聯的財報數據不佳:2018年,世聯行營業收入75.34億元,同比下降8.26%;淨利潤4.16億元,同比下降58.59%。

這很難讓人不聯想到:渠道對代理商的利潤擠壓。

實際上,這是世聯行自2009年上市以來,第一次營業收入和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均下降的一年。

2017年世聯行的業績報告顯示,世聯實現營收82.12億元,同比增長30.97%,淨利潤為10.04億元,同比增長34.35%。

其實,2018年世聯的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

長租公寓受政策影響遇冷。

2018年,世聯營收增量最大的業務板塊是資產運營服務,此板塊正是拖累世聯盈利的最大包袱,財報資料顯示,世聯去年資產運營虧損達4億,為往年淨利潤的一半左右。

與世聯行聯姻前,同策也曾多年衝擊A股不成,這是兩方合作的背景。

另外,從合併重組的經驗來看,此類交易開始前還需要定增並募集配套資金,其程序之冗長,全部事宜敲定下來還需一年觀望。[4]

雖然此次“合縱”並非對抗渠道的絕佳佐證——

但世聯的最新業績確實受到了房地產交易下滑的影響。

世聯2019年三季度報顯示,其房地產交易業務下降22%以上。對此,世聯董事長陳勁松提出的對策是:

銷渠一體。

今年8月21日,陳勁松曾與孫益功同臺亮相,為“58系”打造的PMLS新房聯賣平臺站臺。

PMLS,全稱primemultiple listing system,是一個把盤源、購房者、經紀公司、經紀人都連接在一起的平臺。我們可以對標的是:

左暉做的貝殼找房平臺。

我們曾在歷史推文中介紹過貝殼做平臺的思路:依託下沉門店,前瞻性地和IMB合作建立房源大數據,並依託這個數據網絡實現經紀人的資源共享。

渠道,更優於傳統代理銷售、更優於媒體廣告曝光的地方,正是基於此中道理:無論是門店,還是由數據驅動的平臺,由於更好地鏈接到人,實現了更精準的獲客,和更高的成交轉化率。

但是,我們過去對渠道的理解還是過於狹隘。

乃至於某些自媒體提起渠道,動輒搬來祖師爺的解釋:

營銷4P:產品product,價格price,渠道place,促銷promotion。

一個理論的提出有其相應的語境:在大陸房地產行業裡,渠道的境遇與國外有較大不同。

渠道,從全行業的角度來說,是指生產者通過自銷、代理商、批發商、零售商等一系列環節,將商品從生產企業手中推送到消費者手上的力量總和。[5]

房地產,是不動產的一種,無法通過物流輸送到各個流通環節。

需要意向消費者自己動腿跑到售樓處參觀獲悉項目資料,這是需要重新看待渠道的理由之一。

再者,如果對比國外和港臺地區,大陸房地產顯得流通鏈條過長,流通成本過高。[6]

大陸房地產市場由計劃因素主導,存在央地政府、政府與房地產開發商的層層博弈,產權代理關係鏈條過長無疑增加了委託代理的成本。

而實行土地公有制,使房地產市場供給彈性較小,而且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整個市場屬於不完全競爭市場。

這意味著——

在臺灣,房地產項目是否可以獲得銷售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開發商前期規劃時的產品定位、項目行銷能力和本身的資金操作能力,這是房地產代理商可以發揮優勢的地方。

而在大陸,政策性障礙較多,能否拿到地(政商關係、企業實力)是關鍵,這項工作是由房地產開發商完成,房地產代理商的作用十分微弱。

房地產代理商角色的邊緣化,這才讓渠道的壟斷有了想象空間。

但是,嚴格意義上,這裡的渠道僅指分銷渠道。而被媒體口誅筆伐的渠道也多指分銷渠道,媒體多會引用世聯行董事長陳勁松的發言:“這裡面是上億的腐敗”。但是,在我看來,

分銷渠道的腐敗在某種激勵約束機制下無可避免。

基於前文討論,房地產從開發商手中流轉至分銷渠道時,存在委託代理的關係,這層關係存在明確的利益訴求矛盾:分銷機構唯業績論的衝量動機,往往會與開發企業的推盤節奏出現偏差。[7]

在實際情況中,案場由分銷機構全權負責,開發企業僅指派一兩位工作人員對接,如果開發企業的激勵方式,也僅僅是以業績規模衡量佣金點數,代理機構沒有理由不出現洗客、截客、返傭套利等腐敗操作。

在這樣的經驗下,一家品牌開發商,如若想避免因分銷機構趨利的案場操作,致使傷及客戶對該企業的品牌認知,往往會建立自己的銷售團隊,前期駐場接待重要客戶,而對於那些難以去化的尾盤,則交給分銷渠道去處理。

市場寒冬下,分銷渠道所宰制的,恰恰是那些尚未積累起客戶資源、品牌認知的中小開發商。

但我們也不能一棒子把分銷渠道打死,原因在於,分銷渠道只是渠道的狹義理解。

前文我們已講過,房地產語境下的渠道,是動員意向顧客自己跑到售樓部的力量。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派單、拷客、飯局、中介是渠道,報紙、電視、新媒體、戶外也是渠道,傳統的代理商也是渠道,只要是通過各種信息傳播,以實現客戶召集目的的力量,都是渠道。[8]

只不過,貝殼的房源大數據和線下門店,在各種渠道之中顯得更為高效。

而各種渠道的迭代演變過程,其實就是一部關於信息獲取的代際歷史。

之所以貝殼找房如今變成了“甲方的甲方”,正是由於它接近於操控瞭如今這一代人獲取流量的入口,這才使其成為“渠道一霸”。

“房子賣給誰”,這是每個項目前期定位時就必須想清楚的問題。

將此問置於整個大陸的語境下,該問的答案就變成:購房主力人群開始往90後這一代人轉移。90後是互聯網的原住民,出生不久就開始接觸互聯網,對於互聯網的依賴性要遠大於上一代人。如何應對這類人群的置業需求和消費習慣做出策略改變,才是問題的關鍵。

當論及“傳統房地產代理不行”的時候,很多人忽視的是,2019年,最頂部的互聯網公司諸如騰訊,其廣告收入也出現下滑:騰訊2019年第三季度報顯示,媒體廣告收入為37億元,同比大跌28%,環比下降17%。

這意味著整個營銷行業的洗牌,房地產並非個案。

但是,無論是58系的PMLS,還是左暉的貝殼找房,都遠未到達“房地產上網”的終點。

從美國經驗來看,即使美國的MLS系統整合了全美最精準的房源,並將房源數據分發到全美經紀人協會的官方平臺Realtor,再由Realtor將房源數據分發到zillow等第三方互聯網平臺。

但最終,美國房地產經紀行業依靠的是一批平均年齡50+的經紀人隊伍,90%的二手房交易仍然通過經紀人完成,業主自售的比例只有9%,平臺並沒有使經紀人失業。[9]

渠道的賽道上,職業經紀人的成長培養將會是未來爭奪的核心資源。


[1]中國經營網.(2019).世聯行擬收購同策諮詢 房產代理服務商轉型加速.

[2]觀點地產新媒體.(2019).世聯行收購同策 抱團取暖中的房地產代理轉型.

[3]地產K線.(2019).暗戰左暉陳勁松抱團殺入渠道.

[4]澎湃新聞.(2019).房地產服務商抱團取暖:世聯行擬收購重組同策諮詢.

[5].何競平.(2019).5G時代房地產營銷的未來展望、挑戰及對策——基於4P理論的分析.房地產營銷.

[6].尹勳營,盧光松.(2015).兩岸房地產代理商在房地產產業鏈中的角色差異.長春大學學報.

[7].王宇欣.(2009).中原地產內地發展戰略研究.

[8].臧建軍.(2014).說說渠道營銷:如何做到精準客戶通知.

[9].巴曙松.(2017).新中介的崛起與房地產價值鏈的重構.廈門大學出版社.18-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