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1、选地选茬

最好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水通气良好的漫川漫岗地,适于机械化作业,呈微酸性或中性的沙壤土为宜。如果土壤较硬、通气性差,限制马铃薯块茎的生长,导致块茎长不大,表面粗糙、畸形,进而直接影响到产量和品质。在大田栽培时,选择前茬需要注意的是:前茬为豆茬的地块,不要选择使用过磺酰脲类除草剂如豆磺隆、豆乙合剂或者普施特、金豆等除草剂的地块做茬口,否则容易引起马铃薯药害,造成减产。选择玉米茬口时不能选择应用过莠去津的地块,同样会产生药害。

2、耕整土地

土地平整,灭茬彻底,土质疏松,透气性好的地块,出苗率高;如果整地质量差,灭茬不彻底,尤其前茬为玉米、高粱等茬口时,往往有大坷垃形成,合垄时极易造成种薯覆盖不严,导致种薯裸露或覆土过浅,影响出苗。其次马铃薯需要有疏松的土壤条件,需要深耕细耙,耕作深度一般约为25cm左右。对于残茬多或草荒地,深翻要求28-32cm,翻垡严密。对于多年浅耕的地块要进行45cm的深松,深松间距30cm,以打破犁底层。要求整平耙碎达到播种状态。在水资源贫乏的地区最好是秋整地,秋起垄,起垄的第二年春季开沟播种;也可以秋季耕翻后耙细耢平,第二年春天平播后起垄,防止春旱春整地跑墒。

3、品种选择

费乌瑞它(Favorita),荷兰薯(别名:荷兰十五、鲁引一号),是一个早熟高产马铃薯品种,生育天数60-65天,干物质17.7%,淀粉12-14%,还原糖0.003%,粗蛋白1.55%,维生素C13.6毫升/100克。块茎长椭圆形,大而整齐,商品薯率极高,芽眼浅,表皮光滑,淡黄皮,薯肉鲜黄色。品种较抗马铃薯Y病毒,对A病毒和癌肿病免疫,植株易感晚疫病,块茎中抗病。具有生长势强,茎粗壮繁茂、叶片大、早期扩展迅速的特点和块茎形成早、膨大快、结薯集中的特性。食用品质极好。费乌瑞它因其具有明显的早熟、高产优势和优良的品质,受到生产和消费者的普遍喜爱,出口港澳地区极受欢迎,是大中城市郊区种植者提早上市占领市场的一个非常理想的品种,同时,也是进入南方和东南亚市场的一个优良创汇品种。

适应性与产量:该品种耐水肥,适于水浇地高水肥栽培。一般亩产1500公斤,高产可达3000公斤以上。

4、暖种催芽

在播种前20天左右,将种薯平摊在有散光照射的空屋内或者日光温室内,要避免阳光直射。温度保持在15℃~18℃,块茎堆放以2-3层为宜,每隔几天翻动一次薯堆,使种薯发芽均匀粗壮。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催芽过长,待芽长达到1厘米左右,且芽体由白色变成绿色或者紫色时,即可切块播种。如果是机械播种,则芽长不能超过0.5cm,否则易造成芽的折断,影响出苗。

5、种薯切块

种薯切块应在播种前1-2天进行。薯块幼芽长出0.5-1cm时即可切块。种薯切块先从芽眼稀少的底部开始,切成楔状或长三角状,最后切顶部。并保证每个切块上有1-2个芽眼,顶芽要一分为二,切块时要淘汰病烂薯。一般切块最低不宜小于20克,最好在25-30克之间,30-40克的小种薯可以不用切块,可以整播。遇到病薯时要注意切刀消毒,一般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

6、种薯处理

种薯切块后,最好让刀口自然愈合,一般放置一周左右才能够完全愈合。如果想要抢时间提前播种,最好进行种薯药剂拌种,以防止一些土传病害侵染块茎。目前没有专门的马铃薯种薯包衣剂,生产中一般采用下面的配方进行拌种:70%甲基托布津150克+,72%农用链霉素(华北制药厂)14克+3公斤滑石粉,《必须充分搅拌均匀》拌150公斤种薯。也可以使用“高巧”拌种,每30毫升“高巧”+安泰生100克,拌种100公斤,切记禁止草木灰拌种。拌种后立即播种。

7、配方施肥

对于马铃薯这个作物来说,在肥料三要素中,以钾的需要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马铃薯每生产1000斤块茎,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2.5-3公斤,磷0.5-1.5公斤,钾6-6.5公斤。各地可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及马铃薯的需肥规律,开展配方施肥。在施用化肥的时候最好施入一些农家肥或有机肥,可起到保肥、保湿、改善土壤结构及耐旱的作用。实行单行起垄种植/垄距75--80厘米,每垄种1行,株距18—20厘米,播种密度为4000—4500株/亩。播种时间在惊蛰前后,10厘米深地温达到7-8℃以上即可播种。选择无大风、无寒流的晴天播种。为防治地下害虫,覆土前可用3%的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公斤/亩撒入沟内。一次起垄覆土,覆土深度10—12厘米,起垄高度15厘米。

8、机械播种

播种质量好,是提高马铃薯田出苗率和产量的有力保障。首先,要尽量做到播种深度一致。如果土壤墒情好,可深开沟浅覆土,以提高地温,促进早出苗,快出苗;如果土壤过于干燥,种薯必须深播。

其次,合垄一定要及时,以免“跑墒”,影响出苗。播种深度直接关系到出苗的整齐度,播种深浅不一,易造成缺苗。播种过浅,如果发生春旱,土壤表土含水量下降,种薯的生根发芽将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造成种薯“干化”。相反,如果播种过深,则出苗非常缓慢,即使出苗,幼苗长势也不会很强。地温低而含水量高的土壤宜浅播,播种深度约7-10cm;地温高而干燥的土壤宜深播,播种深度约12-15c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