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苗情”有问题?!肯定是这8个方面你没做到位


马铃薯“苗情”有问题?!肯定是这8个方面你没做到位

单次灌溉时间过长,灌溉周期长

很多种植朋友担心地里水不够(实际上很多基地土壤确实比较干旱),滴灌情况下通常的做法是每次使劲浇,浇8个小时,10个小时,甚至12个小时的,300亩地需要不停歇的浇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后面刚浇完,前面又旱了,管理人员也很辛苦。

殊不知,这种灌溉理念存在着很大的误区。灌溉是否到位不是看浇了多长时间,而是要看有效灌溉有多少。马铃薯根系通常集中在土层深度10~30公分的范围内,按照目前滴头流量2.0升/小时计算,压力正常情况下,40公分土层浇透仅需要大约4小时,超过4小时部分,灌溉水均在40公分以下,属无效灌溉,费工费时。

以300亩为例,若每次浇4小时,3~4天即可完成灌溉,效果与浇8个小时等同,但灌溉周期缩短了一半,同时也解决了井水不够的难题。适当减少单次浇灌时间,缩短灌溉周期,可有效避免马铃薯干旱问题的发生。

二、施肥时间过长或喷灌水量过大

内蒙古大部分土壤是沙性土壤,保水保肥性较差,滴灌施肥时间不宜超过1个小时,喷灌情况下同步施肥,施肥时水量过大,在地表易形成径流,造成肥水淋失,出现苗弱草盛的情况。

三、灌溉后即刻施肥,肥料淋洗

滴灌情况下,目前大家的思想比较统一,灌溉施肥时,先浇足清水,再施肥,最后洗管。但是,经过我们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采用这种灌溉施肥方式,依然很难确保肥料不被淋洗。即使施肥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在砂壤土中,肥料依然下渗至30公分以下。根本原因在于,刚浇完清水以后,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水分有一个下渗的过程,尤其是在砂壤土中,下渗速度更快,此时即刻施肥,即使施肥时间再短,肥料也会跟随着水分往下渗透迁移。目前的解决办法就是先统一浇清水,等水分下渗结束,再进行统一追肥。

喷灌情况下,建议先以30%的速度浇水,然后以100%的速度施肥,切忌灌溉施肥的顺序颠倒,如果颠倒,直接导致结果是垄上没肥,垄沟肥累积,苗弱草茂盛。

四、滴灌管压力不足,出水不均匀

当滴灌管压力不足时,出水不均匀,甚至不出水,浇水效果抵不上压力正常情况下的1/3,若不仔细观察,依然按照原计划时间浇水,土壤依然干旱,而我们误以为水已经浇好了,等待着一周以后再浇水,结果连续10天以上土壤是持续干旱的,关键时期缺水,对马铃薯的生长影响是巨大的,幼苗可能直接停止生长。

五、重施底肥,轻施追肥,且追肥时间过度延迟

经常有人提到,底肥和中耕施了很多肥,总共加起来都不下120公斤,但苗子怎么就是不长?事实上,苗期马铃薯根系分布有限,大部分的肥料是接触不到的,同时,底肥有一个溶解转化的过程,此时大部分肥料都没有溶解。再加上担心灌溉将肥料淋洗,不敢轻易灌溉,底肥溶解更加缓慢。后期,底肥一方面被灌溉水大量淋洗,一方面溶解速度跟不上马铃薯植株的吸收速度,追肥在那个时候显得更为重要。

建议底肥和中耕总施肥量控制在80公斤/亩即可,将剩余的肥料成本转嫁至追肥上,定期5~7天追肥一次,缓效与速效相结合。

同时,首次追肥时间尽量往前赶,中耕后,苗高5公分左右即可滴灌或喷灌追肥,此时正处于底肥未溶解,但幼苗需水需肥不断上升的阶段。

六、营养不平衡,偏施氮肥,不重视磷钾肥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

从土壤角度分析,地区耕作层土壤普遍不缺氮肥,但有效磷比较缺乏,尤其是灌溉水普遍硬度较大,盐度值普遍超过0.5mS/cm,对土壤和肥料中的磷固定较严重。而我们很多基地马铃薯幼苗展现出来的症状也显示植株是缺磷的,它的典型症状是植株生长缓慢,叶片不展阔,叶色浓绿,地下匍匐茎短。同时很多马铃薯幼苗也出现小叶,幼叶发黄等症状,锌、铁、硼等微量元素也相对缺乏。

七、灌溉施肥缺乏系统性,难以做到按需供应水肥

灌溉施肥是一个严谨的系统工程,需要补充什么肥料,整个时期需要补充多少,不同生长阶段需要哪几种元素,需要多少,每隔多少天灌溉施肥一次,如何协调不同营养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一个详细的计划表,严格按照计划表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再酌情根据苗情微调,这样才能够做到有计划的给作物提供所需的水肥,如果等出现了症状再去调整,时间上至少会耽误15天以上,这对于短期作物而言,影响是巨大的。

今年可能由于气候原因,很多基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烂种现象,有些人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滴施铜制剂,有效杀灭种薯中的病菌,避免蔓延至根系、茎秆和叶片,造成缺苗断垄的现象,而没有采取预防措施的,病菌直接蔓延至地上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