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专家讲病害:马铃薯“头号杀手”——晚疫病


听专家讲病害:马铃薯“头号杀手”——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是所有植物病害中流行速度最快的一种病害,资料表明,中国每年因晚疫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亿美元。由于生产上应用的品种多不抗病,目前主要依赖化学药剂防治晚疫病,所以对晚疫病进行全面预防和精准施药是关键。

听专家讲病害:马铃薯“头号杀手”——晚疫病

△叶面病斑

马铃薯叶片受害后,会在叶片边缘或叶尖产生绿褐色、水渍状病斑,并出现浅绿色晕圈,若果环境比较潮湿,叶病斑会迅速增大并出现白霉,一般霉层出现在叶背面。如果外部环境比较干燥病斑则出现变脆、破裂。

听专家讲病害:马铃薯“头号杀手”——晚疫病

△叶背面出现的白色霉层

茎部或叶柄受害会出现褐色条斑,严重时叶片萎垂、卷曲,当病情扩展,病斑绕茎或叶柄一周时,病部以上的叶和枝萎垂,严重时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块茎染病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现褐色。薯块染病,常遭杂菌侵入,导致整个薯块腐烂。薯块贮藏期间,病害可继续发展。

听专家讲病害:马铃薯“头号杀手”——晚疫病

△染病的薯块与茎部

晚疫病作为一种低等真菌病害,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也能在温室、大棚番茄上危害越冬。带菌种薯是翌年田间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播种带菌薯块后,病菌侵染幼芽、幼茎,形成新的病株,病株上产生的孢子囊,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

听专家讲病害:马铃薯“头号杀手”——晚疫病

△以为发病中心迅速传播

晚疫病病菌主要随雨水或灌溉水渗人土中传染薯块,较大的昼夜温差和高湿条件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发育。相对湿度95%以上,温度18~23℃条件下发病重。因此,春薯花期前如遇连续阴雨天,发病重。秋薯如遇时晴时雨,雾、露较重,或秋雨连绵,发病也多。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管理粗放、偏施氮肥、植株徒长的,发病均偏重。

在晚疫病的防治上需要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马铃薯远离晚疫病。

农业防治措施建议:

1. 目前市面上70%的主流种薯都是不抗晚疫病的,但是加工品种和早熟品种可以通过调整播种期来避开晚疫病高发期。种薯收获后需要严格剔除病薯、烂薯,播种前催芽需要先晾种,同时需要严格剔除病薯,切种薯时需要对切刀进行消毒使用高锰酸钾或者一般的杀菌剂即可。

2. 种植马铃薯最好选择旱能灌溉、涝能排水的地块,同时采用大垄和高垄栽培能够降低田间湿度并提高透光性,合理的增加培土厚度和次数可以减少薯块裸露,并有效减少被侵染的概率。

听专家讲病害:马铃薯“头号杀手”——晚疫病

农药防治措施建议:

1.应在晚疫病病菌侵染前或始发病期用药,一般现蕾期要喷第一遍药,根据天气和发病情况提前或延后喷雾。

2.晚疫病发病前可选用保护性杀菌剂进行喷雾保护,如用药前已显病,第一遍药要使用兼有治疗、铲除和保护作用的药剂,以便压低菌源基数。

3.保护性杀菌剂,发病前喷雾:可选用大生(代森锰锌)。

4.内吸治疗杀菌剂,可选用银法利(氟吡菌胺·霜霉威)或阿米西达(嘧菌酯)或阿米多彩(嘧菌酯·百菌清)或凯润(吡唑嘧菌脂)或百泰(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或凯特(烯酰吗啉·吡唑醚菌酯)

5.病害高发区需要在前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中后期交替喷施长持效期、内吸性治疗剂和保护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