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为什么攻打高句丽?

独行大浪


高句丽发源于中国吉林省一带,是中国东北古代民族扶余人建立的一个长达700多年的中大型国家。高句丽由于扩张与集权化,与中原战争不断。唐朝不断讨伐高句丽,加之高句丽内乱与自然灾害,最终被唐灭亡。

在598年,高句丽引发第一次与隋朝的战争。隋朝开始认识到高句丽是中原潜在的边患。隋朝百万水陆大军侵略高句丽3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由于隋朝内乱加之与高句丽战争爆发导致隋朝灭亡。

在武德二年,高句丽君主荣留王高建武就派使者朝贡于唐朝。使高句丽与唐朝之间保持了20多年和平友好关系。贞观16年,高句丽权臣莫离支泉盖苏文杀死荣留王高建武。

贞观17年,新罗遣使入朝,述说百济攻取40余城,并且与高句丽合作,图谋断绝新罗与唐朝的通路。唐太宗李世民派人出使高句丽,要高句丽停战,高句丽权臣莫离支泉盖苏文拒绝,不但与百济联盟,进攻新罗,还挑唆薛延陀汗国与唐朝的关系。

由于高句丽和隋朝的战争例子,认识到高句丽是非常大的威胁,唐太宗李世民决定发兵东征高句丽。贞观18年,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将军,左卫率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将军,带领水陆大军分道进攻高句丽。次年唐太宗李世民带领六军队御驾亲征,打了个胜战,但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由于高句丽处于东北地区,地理位置好,修建了大量的山体防御体系。唐太宗李世民一直没能把高句丽除掉。于是改变战术,依靠强大的国力不断的讨伐高句丽,拖垮高句丽的经济。

到了唐高宗李治这个时期,高句丽国内的经济已出现问题,百济开始内乱,然后高句丽也内乱,大臣莫离支泉盖苏文的去世,皇子们爆发争储斗争。世子男生代为莫离支,他斗不过二弟男建,于是邀请唐军来帮助他攻打自己弟弟。对于唐朝这种天赐良机,当然不可错失。在公元668年,唐朝的心腹大患终于得到了解决。换来了唐朝稳定发展,国泰民安。


周星星同桌


我认为最大的就是因为从隋朝开始高句丽就是悬在帝国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于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来说,要实现长久稳定的统一,那必须就清除高句丽这颗定时炸弹。

高句丽对东亚地区的霸权觊觎已久

高句丽人最早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西汉末年建国时定都于今天的吉林省集安市,行政区划归属于玄菟郡,民族分类属于濊貊系统。魏晋南北朝时期,自强不息的高句丽人不断发展壮大,并在北魏拓跋焘和南朝刘义隆的时代迁都平壤,成为朝鲜半岛鼎立的三国之一。

另外两国,是百济和新罗。三国当中,高句丽受中华影响最大,文明程度最高,综合国力最强,处境也最微妙。东边的南朝和北朝,南边的新罗和百济,西边的日本,北边的靺鞨、室韦、契丹和突厥,都不是什么好相处的邻居。当然,高句丽自己并不省油,他们对东亚地区的霸权也觊觎已久。

因此,中国南北对峙之时,朝鲜半岛同样热闹非凡。大体上说,是高句丽联合新罗,百济勾结日本,在半岛长时间问鼎逐鹿征伐不已。

隋朝的统一以及之后大唐,使高句丽感到不安

高句丽、新罗、百济和日本,都争相与中华建立各种关系,甚至同时向南北两朝示好。中国的南方和北方也都不但来者不拒,而且尽量阻止对方与他方往来。但是隋文帝灭陈,却把平衡打破了。

首先感到不安的是高句丽。作为好不容易才独立出来的发展中国家,他们清醒地意识到,跟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帝国接壤,绝不会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如果对方还跟南边的新罗或百济联手,自己面临的就将是灭顶之灾。

利用中华帝国动荡分裂之机干他一票的时代过去了。腹背受敌的高句丽必须找到同盟军,救亡图存。

他们想到了东突厥。于是准备与东突厥联盟。

结语

大业三年(607)六月,隋炀帝巡幸塞北,高句丽的使者也到了那里。启民可汗不敢隐瞒,向皇帝如实汇报。隋炀帝立即警觉起来:高句丽如果当真联盟东突厥,再裹胁契丹和靺鞨之众,势必成为帝国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颗定时炸弹必须排除。

高句丽,则铁定地成为中华帝国的眼中钉。公元668年,也就是新罗依靠大唐兼并百济的八年之后,高句丽也被大唐联合新罗而灭亡。这时,唐高宗已经因病休假不问政事,执掌朝政的是皇后武则天。

武则天就更不会含糊了,她什么时候心慈手软过?


Crazy灬历史


根本原因就是收复辽东故土,稳定唐朝东北边境地区,不给子孙后代留隐患

高句丽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在东北地区建立的政权,领土范围包括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北部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自从高句丽建立以来与中原混战不休,隋朝时期多次讨伐高句丽,最终隋朝也灭了。唐朝建立统一全国之后,李世民将目光对准高句丽了。


在古代,辽东地区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从秦朝统一到西晋灭亡之前,它一直是中原王朝直接管辖的地区。西晋灭亡以后,中原地区频繁发生的分裂与战争为少数民族在东北的历史舞台上竞相称雄创造了机会,中原王朝逐渐失去了对辽东地区的控制。

对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一直耿耿于怀,始终将收复辽东地区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但囿于客观形势的限制,一直未能实现。这一愿望隋唐时期,随着中原王朝的再次强大,收复辽东地区再次成为最高统治者追求的目标,前面的隋炀帝三次征伐高句丽本身就是追求这种目标的体现。




唐朝建立之后,继承了隋朝的这个要求,对于收复辽东故地孜孜不倦。唐太宗就对高句丽的政治局势十分关注,对高句丽的认识也非常明确,裴矩、温彦博等大臣一直认为“辽东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家玄菟郡耳”,“不可许以不臣”,唐太宗也一再申明“辽东本中国之地。”唐太宗君臣一再强调辽东故中国之地,其根本用意在于收复辽东旧地,使天下归于大统。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召见出使高句丽归来的使者陈大德,详细听取了陈大德对高句丽情况的汇报,当得知高句丽在唐朝灭亡高昌国后,十分惊慌,国内加强了戒备时,唐太宗说“高丽本四郡地耳。吾发卒数万攻辽东,彼必倾国救之。别遣舟师出东菜,自海道趋平壤。水陆合势,取之不难。但山东州县,凋瘵未复,吾不欲劳之耳。”唐太宗的话语,说明了唐朝对收复辽东打败高句丽抱有必胜的信心,只是因为客观条件还不是很好,特别是作为出兵之地的山东州县需要休养生息,才没有实施攻打高句丽的计划。


等到贞观十八年左右,唐太宗听到高句丽国内的权臣泉盖苏文嚣张跋扈,不服国君,同时为了巩固权势不断向着半岛南方的百济和新罗发动进攻。这引起了唐朝的高度警惕,看样子高句丽的野心不小啊,敢情人家一旦统一半岛之后又要卷土重来了。虽然高句丽权臣摄政的情况下还是极力讨好唐朝,但是李世民已经下决心灭掉这个不知好歹的国家,不给子孙后代留隐患,顺便给自己的战争辉煌录本子上增添一幕新的功绩。


于是在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唐太宗命令东北地区的军将进行火线侦查,同时调兵遣将在山东地区打算水陆同时并进,一举灭掉高句丽收复辽东故地。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下令攻打高句丽,李世绩率领军队读过辽河抵达前汉玄菟郡故地,唐朝攻打高句丽的战斗正式打响。


李世民之后,唐高宗李治也对高句丽进行多次征伐,最终在唐朝的多次攻打之下,公元668年,建国长达705年的高句丽政权灭亡。唐朝也终于收复了这个丢失了数百年的辽东故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