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新興產業助力實體經濟:中國有望在2035年完成製造業升級

新興產業助力實體經濟:中國有望在2035年完成製造業升級

會議現場 微博@中國工程院院刊 圖

9月19日,2018創新與新興產業發展國際會議在上海召開,中國工程院原院長賙濟、中國科學技術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李平,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趙越讓,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世界著名化學家K. Barry Sharpless,圖靈獎得主、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Raj Reddy,英國商業、能源和工業戰略部首席科學顧問John Loughhead,比利時皇家醫學院主席Dandielle BALÉRIAUX等人做了主旨報告。

據瞭解,此次會議由中國工程院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共同牽頭,會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商務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共同舉辦,目的是聚集世界著名企業家和專家等有識之士,就具有顛覆性的新興產業發展方向和政策等方面進行開放式交流,引導和促進全球重大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 此次會議也是第20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的主要活動之一。

在今日的大會上,中國工程院原院長賙濟談到,智能製造是一個不斷演進發展的大概念,可歸納為三個基本範式:數字化製造、數字化網絡化製造——“互聯網+製造”、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製造——新一代智能製造。新一代智能製造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與先進製造技術的深度融合,貫穿於產品設計、製造、服務全生命週期的各個環節及相應系統的優化集成,不斷提升企業的產品質量、效益、服務水平,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 智能製造是中國製造業創新發展的主要抓手,是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主要路徑。

他認為,未來20年,中國的智能製造發展總體將分成兩個階段來實現。第一階段到2025年:“互聯網+製造”——數字化網絡化製造在全國得到大規模推廣應用,在發達地區和重點領域實現普及;同時,新一代智能製造在重點領域試點示範取得顯著成果,並開始在部分企業推廣應用。第二階段到2035年:新一代智能製造在全國製造業實現大規模推廣應用,中國智能製造技術和應用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實現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製造業總體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部分領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圖靈獎得主、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Raj Reddy談到了人工智能與新產業結合的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他認為,在全球這個尚未開發的最大市場中,40-50億人還沒有智能手機,每天的消費能力為200-500億美元。一旦這些人有了通過移動互聯網連接的智能手機,並且能夠使用市場解決方案,他們將代表一個強大的10萬億美元的市場。其中許多人是半文盲,只能通過使用人工智能的語音對話解決方案與市場互動。

英國商業、能源和工業戰略部首席科學顧問John Loughhead則在大會上分享了英國新興產業的戰略和移動未來。他認為,世界正在經歷一場技術革命,這次技術革命創造了英國必須應對的新機遇和挑戰,正如我們的國際夥伴需要應對的那樣。英國雄心勃勃的現代工業戰略制定了一項長期計劃,旨在提高全英國人民的生產力和賺錢能力。英國政府正在為適應未來的經濟打下基礎,涉及理念、人員、基礎設施、地點和商業環境等各個領域,但它也提出了四個雄心勃勃的、前瞻性的重大挑戰。這些重大挑戰涉及人工智能和數據驅動型經濟、老齡化社會的需求和機遇、清潔增長的經濟和環境潛力,以及移動的未來。

在談到人工智能、深度學習領域的未來挑戰時,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認為,下一步面臨的主要挑戰是:無監督學習、小樣本學習、個性化學習。未來技術上突破的幾個方向有:數學原理上突破、腦科學上突破以及人機耦合模式。同時,人工智能時代需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新技術引領,攜手共建健康的人工智能生態,用人工智能建設美好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