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中西部“七小龍”成超大城市儲備軍 4城邁入GDP萬億俱樂部

2008年金融危機後,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加速向中西部轉移,使得中西部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大大加快。在這個過程中,中西部的多個強省會城市(包括直轄市)也快速崛起,經濟總量在全國的位次大幅提高。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2017年,中西部共有重慶、成都、武漢、長沙、鄭州、西安、合肥7個城市的GDP總量突破了7000億大關,是中西部最具競爭力的“七小龍”。

中西部“七小龙”成超大城市储备军 4城迈入GDP万亿俱乐部

七城GDP7000億元

近十年來,“七小龍”的經濟快速發展,中心城區人口規模迅速擴大,對人口的集聚能力和對周邊的輻射能力都很強。其中,重慶、成都、武漢、長沙四個城市躋身GDP萬億俱樂部的行列。

重慶、成都和武漢這三個城市處於第一方隊,2017年GDP分別達到1.95萬億、1.39萬億和1.34萬億,是中西部經濟體量最大、中心城區人口規模最大、高新技術企業最多、城市輻射力最強的三大城市。同時,這三城也恰好都是大區中心城市,集聚了整個大區最好的教育、醫療、文化、交通等資源。

廣東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進入到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像成都、武漢、重慶這些高教資源豐富的傳統計劃經濟時代的城市,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之下,正發揮出原有的優勢,逐漸迴歸到原有的位置。

此外,來自中部的長沙亦十分生猛。過去十年,長沙GDP增幅位列主要一二線城市的第二位。金融危機後,長沙在其主打的產業裝備製造業、文化產業、醫藥、汽車等領域都做出了相當不錯的成績。以裝備製造業為例,近年來,長沙湧現出了三一重工、中聯、山河智能等體量較大的企業。

與長沙類似的還有合肥。“七小龍”中,合肥原有的基礎最為薄弱,城市體量最小,但在過去10年間,合肥的經濟總量超越了濟南、福州等9個省會城市,全國省會排名升至第9位。

同時,合肥擁有承東啟西的地理位置、較低的綜合成本、良好的高教資源、安徽充足的勞動力資源等優勢,再加上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獲批和建設,作為該示範區的核心城市,合肥吸引了美菱、榮事達、海爾、格力、長虹、美的、華凌、三洋等家電巨頭落戶,一舉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家電製造業基地。

向超大城市進軍

人口是城市發展的基礎,一座城市中心城區人口集聚規模的大小,往往決定了城市的對外輻射能力,以及基於人口規模基礎上的其他產業的發展趨勢。

省域人口規模的大小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省會城市未來的發展潛力。因為,中西部的人口遷移,除了到沿海發達地區外,其他大多數是由省內普通地級市向省會城市集聚,尤其是隨著高鐵的發展,加速了這種集聚的態勢。

從上述七大城市所處的省域來看,絕大多數都是人口規模超過5000萬的省份。所以,這些城市發展成為中心城區人口超過千萬的超大城市可能性很大,也將在某種程度上分擔北上廣深的部分功能。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曾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中國是一個總人口接近14億的大國,是美國、日本的多倍,目前城區人口超過1000萬的超大城市僅有北上廣深,未來這一數量將達到10個或以上。

目前,武漢、成都、重慶作為特大城市中心城區人口均已超650萬,鄭州已過500萬大關,西安和合肥超過了400萬,長沙尚不到400萬。

以鄭州為例,2017年鄭州市市域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830.97平方公里,與2016年相比“長大”了86.2平方公里,同比增長高達11.6%。

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院長耿明齋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鄭州人口快速增長、城市高速擴張的主要因素是,河南人口規模很大,城鎮化水平又相對滯後,到2017年才剛突破50%,比全國低了8個百分點,但這也意味著發展潛力很大。目前河南處在高速城鎮化的階段,使得各種要素不斷向鄭州集聚。

相對而言,7個城市中,只有西安所處的省域人口規模較小,陝西人口不到4000萬。但西安作為西北大區的中心城市,是整個大西北地區的發展龍頭,對大西北地區有著很強的集聚能力和輻射能力。

與此同時,目前西安吸引人才的力度相當大,“西引力”持續爆表。官方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1月1日至9月4日10點,西安全市市外遷入共600105人。其中博士以上1032人,碩士研究生19240人,本科190869人,人才引進26392人。

武漢、成都產業結構最具競爭力

與人口集聚對應的是產業集聚。

從產業的發展水平來看,與沿海發達地區已經進入到工業化後期相比,中西部大多還處在工業化初期向工業化中期過渡的階段。其中,中西部的一些中心城市已經處在工業化中期向工業化後期轉型的階段。

一般而言,國家級高新企業數量是衡量一個城市和地區科創活力的重要指標,高新技術企業多與少、弱與強,決定了城市未來的競爭力。

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研發投入來看,武漢在中西部各大城市中位居榜首。作為“九省通衢”和華中大區的中心,武漢坐擁武大、華中科大等名校,高教科研實力僅次於北京、上海,與南京相當。近年來,武漢憑藉雄厚的科教實力,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尤其是東湖高新區已經發展成為我國中西部最具競爭力的高新區。

此外,成都的表現也十分亮眼,高新企業數量僅次於武漢,上市公司數量超過70家,在中西部地區獨佔鰲頭。

目前,成都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日趨完善,A股上市公司排名中西部第一,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西部第一,天府股交中心為全國唯一跨省區市場,有望成為中國資本市場區域中心,輻射西部地區。

相比成都和武漢,重慶、長沙、合肥的高新企業數量尚有一定差距。但這幾個城市的一大特點是,金融危機後,大量承接珠三角、長三角的製造業轉移落戶,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同時,隨著工業化達到一定的階段,正逐步向高端化延伸和邁進,提質增效成為當前的重要課題。

“七小龍”中,鄭州在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以及研發投入方面都墊底。儘管鄭州依託富士康等企業的帶動,加速推進了工業化和城鎮化,但科創方面仍較為薄弱。其中一大原因是,鄭州是7個城市中高教實力最弱的,目前整個河南省的211大學僅鄭州大學一所。

耿明齋也表示,河南創新基礎相對薄弱,高質量、高水平的創新要素和平臺較少,層次也比較低,因此必須加快打造創新平臺,加速創新要素的集聚。

相較於鄭州,西安則是另外一種情況。作為西北大區的中心城市,西安是我國五大高教中心之一,科教實力和研發投入在7個城市中僅次於武漢,研發強度則高居榜首。但西安最大的不足是科研成果轉化以及金融業發展等方面。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西安的A股上市公司只有33家,與成都(71家)、長沙(59家)、武漢(52家)等地都有較大差距。

目前,西安也在加快推進成果轉化、引進創投金融機構,補足科創發展的短板。

日前,全球創投峰會在西安舉行,西安市人民政府發佈了《關於支持西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聚集創投機構和創投人才的若干意見》,希望以此為支撐,到2020年,西安新增創投機構1000家以上,基金規模由目前的180億元增長至1000億元以上。

中西部“七小龙”成超大城市储备军 4城迈入GDP万亿俱乐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