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 醫生網購假藥當真藥賣給患者,奉節縣檢察院提起重慶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診所醫生鄧某在明知藥品沒有批准號的情況下,故意買來矇騙患者,被檢察機關依法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要求鄧某追回藥品、賠禮道歉。近日,經奉節縣檢察院起訴,奉節縣法院公開審理此案。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重慶市檢察機關辦理的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食品當成特效藥

鄧某是奉節縣一家診所的醫生,2016年5月,他聽朋友說網上銷售的蟲草蝮蛇膠囊、全蛇蠍蟻膠囊兩種藥對治療關節疼痛比較有效,遂先後兩次以650元、425元的價格,購買了100盒蟲草蝮蛇膠囊、30盒全蛇蠍蟻膠囊,作為治療關節痛的特效藥在自己經營的診所內銷售。

今年1月15日,奉節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檢查時發現,鄧某銷售的蟲草蝮蛇膠囊、全蛇蠍蟻膠囊均沒有藥品批准號,只有食品批准號。經重慶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定,這兩種膠囊都是網上違規銷售的假藥。而在此前,鄧某已將蟲草蝮蛇膠囊、全蛇蠍蟻膠囊作為藥品對外銷售70餘盒。3月20日,鄧某因涉嫌銷售假藥罪,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5月16日,該案被移送至奉節縣檢察院審查起訴。

不特定群體利益

奉節縣檢察院在審查時認為,鄧某銷售假藥的行為,不僅違反了刑法相關規定,而且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遂通過內部銜接機制,將該案作為公益訴訟線索移送至該院民事行政檢察部門。

“鄧某銷售假藥的行為,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特別是讓不特定消費者的生命健康權受到威脅,這是一種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奉節縣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官楊年生介紹,最高法、最高檢出臺的《關於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明確規定,“在食品藥品安全領域發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犯罪行為時,檢察機關在提起刑事公訴的同時,可以一併提起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近日,奉節縣檢察院對鄧某涉嫌銷售假藥行為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訴請法院判令鄧某召回、銷燬銷售的假藥,在新聞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告知消費者購買、使用假藥的危險性。

法律和社會效果

“食品藥品安全是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在辦理這類案件時,既要重視對犯罪分子的打擊,又要盡力排除危害、維護公益,讓案件取得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奉節縣檢察院副檢察長姜宏表示,“公益訴訟作為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一種訴訟活動,懲罰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希望通過本案,一方面對食品藥品領域社會公共利益損害進行救濟,另一方面引導社會大眾樹立食品藥品安全防範意識,購買藥品時一定要注意查看所購藥品的生產批號、成分、商標、生產廠家等信息,從確保自身用藥安全做起,共同維護食品藥品安全。”

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審理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