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哈梅內伊警告伊朗或退出核協議,這是對英法德的失望還是強硬派得勢的開始?

今古達觀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終於擦亮了雙眼,看穿了法德英三個歐洲大國在保留伊核協議上的虛偽、戰略忽悠,小幅調整了伊朗對待伊核協議的政策,不再把伊核協議捧為國寶,而是不能保障國家利益的一張廢紙,隨時可以丟棄。然而,他的難處是包括伊朗二號人物、魯哈尼總統在內的廣泛的伊朗精英至今仍然對法德英抱有不切合實際的幻想,一心一意地把法德英視為拯救伊核協議的天使、騎士。

哈梅內伊對伊核協議政策的小幅調整,在揭露歐盟三大國法德英的戰略忽悠的廬山真面目的同時,無意給伊朗強硬保守派以議會彈劾手段拆散,最終推翻溫和改革派的魯哈尼政府的空間與機會,加劇伊朗內部的衝突,給不斷強化對伊朗制裁與打壓的美國可乘之機,也會是伊朗與美國的矛盾尖銳化,中東的局勢更加尖銳,有瀕臨失控的可能。

1、伊朗最高領袖終於看穿了法國、德國、英國在保留伊核協議的虛偽與欺騙,失望至極,開始微調對待伊核協議的政策,不再把它捧為國寶,而是認為國家利益不能獲得保障就是一張廢紙,可以扔掉。

8月29日,哈梅內伊在接見魯哈尼與內閣成員時對伊朗保留伊核協議發出新的指示:若伊朗無法再從核協議中獲益便會隨時退出。自5月8日特朗普宣佈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並宣佈將對伊朗實施最高級別的制裁,以及對違反美國禁令的外國企業實施二級制裁後,伊朗當局把保衛殘缺的伊核協議當作頭等大事,並寄希望於法德英三個歐洲大國。

然而,三個月過去了,法德英三國在支持伊朗保留伊核協議上,自始自終都是說一些對伊朗人極具欺騙性的漂亮話,不僅而他們的企業逃離伊朗,切斷跟伊朗的經貿與投資,甚至還偷偷摸摸地減少從伊朗進口石油,減幅超過三分之二,讓伊朗人非常受傷、無奈。因此,哈梅內伊在會見的時候以訓誡的口吻告訴魯哈尼及其執政團隊:“伊朗不能寄望歐洲可以保護協議!”

哈梅內伊的這個政策調整,既是對把保留伊核協議寄託在法德英三國的魯哈尼的打擊,更是法德英三國在伊朗信譽破產的開始,新的博弈將影響著歐盟三大國的國際實力與影響力,以及伊核協議的生死存亡。

2、隨著伊朗的外部衝突與內部矛盾的加劇,溫和改革派的魯哈尼政府在應對美國製裁與國內治理、經濟發展等方面就像一個脆弱的花瓶,無所作為,被美國和伊朗的強硬保守派兩面夾擊,步步潰敗,形勢堪憂,伊朗的強硬保守派正在穩步走在奪權的路上。

在伊朗政壇,溫和改革派相對於強硬保守派,本身的根基與勢力就不如對方,是弱勢的一方,在風平浪靜的時期還能穩穩當當地施政,但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以及對伊朗實施最高級別的制裁後,把伊朗的天捅了一個大窟窿,在外部環境的重壓下,伊朗內部的矛盾迅速激化,這不僅有民眾對政府、神權統治集團的不滿與抗議,更有強硬保守派對應對美國製裁不力、經濟不振的溫和改革派的“進攻”。

沉寂、平靜多年的伊朗強硬保守派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不再隱身,頻頻向魯哈尼出手,極大地削弱了魯哈尼政府的權勢與執政基礎,把魯哈尼搞得風雨飄搖,更是降低了魯哈尼政府施政的難度,伊朗國內的境況比將進一步惡化,矛盾進一步升級。

依然強硬保守派的步步得勢,必然加劇反美的情緒,與美國的衝突必然升級,促使特朗普政府認真考慮對伊朗動武的可能性與必要性,中東地區的局勢面臨著爆炸,中東的和平走向崩潰的危險,特別是在11月5日美國對伊朗的石油出口禁令生效之後。


飛狼


木叔的態度有4點:

1)這不是哈梅內伊第一次這麼說,一個月前就有類似表態。這次說只能說明他對未來判斷更悲觀。

2)在美國製裁下,伊核協議已經名存實亡,歐洲和其他國家的努力無濟於事。哈梅內伊再給自己找臺階下。

3)伊朗強硬派在伊核協議簽署時就不滿意,如今協議出問題,符合他們與美國繼續對抗的意志。

4)哈梅內伊與伊朗強硬派是虛張聲勢。

下面簡單就這幾點來談一談。

1)哈梅內伊在7月曾提到過伊核協議問題,當時美國退出協議後歐洲還對此寄予厚望,哈梅內伊當然也希望歐洲能與伊朗一條心。

不過隨著事態的發展與演變,特別是美國對歐洲的“拉攏”,歐洲人對維護伊核協議只是表面和口頭文章,實際上很多措施都在為伊核協議失效做準備。

比如法國道達爾石油公司以及英法等航空公司都已經逐步減少甚至取消了在伊朗的商業活動。而歐洲之前之所以要保留伊核協議,就是為了能讓歐洲的企業在伊朗正常活動。一旦企業們都覺得形勢不好要趕快離開,歐洲政府們對伊核協議的支持力度就沒有那麼緊急與必要了。歐洲人不會為了一個對自己沒什麼利益的空殼協議得罪美國的。哈梅內伊看透了,因此“再度威脅”一下,但也是預期悲觀的反映。

2)正如木叔剛才所言,伊核協議已經名存實亡。這是美國強硬制裁造成的,歐洲無能為力。

名存實亡的一個跡象就是美國從8月7日開始對伊朗的第一輪制裁。而伊核協議是要求西方取消對伊朗制裁的。美國的制裁不僅有效而且嚴厲,造成伊朗民眾大規模抗議政府,甚至在不久前還導致議會接連彈劾了魯哈尼政府的兩名部長,魯哈尼本人也正等待“命運的安排”,說不定未來也會被彈劾。

哈梅內伊的表態就是從這個背景下發出的。因為他注意到了美國製裁後這一個月來歐洲無能為力的狀態,所以說出這番話,表達了對歐洲的不滿與無奈,也在為未來的一步找臺階。

3)說哈梅內伊的表態是說明強硬派得勢是有偏差的。因為強硬派從2013年美國等國與魯哈尼政府接觸,討論伊核協議時就不滿。不滿已經5年了。哈梅內伊一直在兩派之間走平衡而已。

強硬派的不滿主要是對伊核協議限制伊朗的原子能開發以及必須放開檢查有很多疑慮,擔心國家安全受影響。協議取消的話,強硬派可以繼續進行其秘密軍事行動。因此他們本質上對這個協議取消肯定是很高興的。

哈梅內伊當然不希望伊朗因為伊核協議導致兩派的平衡再度傾斜,以至於形成當年總統選舉時兩派上街抗議甚至演變成衝突的一幕。他雖然對強硬派支持,但不希望伊核協議出問題。畢竟這兩個事情都會讓伊朗政治經濟亂局更多,本質上損害的是教士集團的整體利益。

4)哈梅內伊雖然對歐洲表達了警告,但他的警告不會起到任何作用。就如同強硬派每天都在說要反擊美國一樣,只是心理安慰罷了。無論從政治影響力、經濟反制力、國際關係影響力還是軍事實力上,伊朗和美國不在一個檔次。這點不用多說,大家心知肚明。哈梅內伊和強硬派的態度更多是做給國內看罷了。


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木春山談天下


哈梅內伊警告伊朗或退出伊核協議,這是對英法德的失望還是強硬派得勢的開始?

對於哈梅內伊來說,對英法德的失望是必然的!

雖然英法德現在依然還力挺伊核協議,並且依然留在此框架協議內,但是英法德對伊朗的支持仍然停留在"口惠而實不至"的政治層面上,對伊朗最有誠意的一次表現,僅僅是一筆1.4億元人民幣的人道主人援助,這點錢,對於飽受美國製裁之苦,金融崩盤,經濟陷入崩潰邊緣,民生困頓,生存條件極為艱難的伊朗來說,無異於杯水車薪,連塞牙縫都不夠的!

而歐洲大企業因為畏懼美國金融制裁打擊,己經開始接二連三的退出伊朗,這些舉動自然使己經極端困難的伊朗經濟更加"雪上加霜"!

英法德此時這種以沒有經濟利益抓手為後盾的力挺伊核協議行動與做法,完全可以用″只聽見樓上有聲音,卻不見人下來"!而英法德這種″政熱經冷"的戰略套路,自然使"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哈梅內伊深知深中"冷熱″與"痛楚",因為這時的哈梅內伊最急需的是能解救伊朗經濟實際困難於"水火之中"的真金白銀,而不是這種″空洞和口惠而實不至"的政治以及道義上的聲援!

這也是哈梅內伊對英法德極端不滿,並且一再威脅英法德要退出伊核協議的主要原因!

而對於伊朗強硬派得勢說法,本人是持不同觀點的!

因為絕對掌握"共和國衛隊"控制權的哈梅內伊,本自就是伊朗強硬派的總後臺,而他的聲音,代表的就是強硬派的聲音!

而最近哈梅內伊強烈呼籲伊朗議會不要彈劾"魯哈呢"總統的做法表明,表明至少到目前為止,伊朗的強硬保守派和溫和保守派還沒有達到"公開決裂和攤牌"的程度,!而哈梅內伊此次嗆聲英法德,以及之前"祭出二位部長做為祭品″,無非就是安撫一下強硬派的"憤怒情緒"和轉移一下國內緊張到頂點的″政治空氣"!

對於哈梅內伊來說,隨著中俄在經貿領域和進口原油,以及在石油換糧等領域對伊朗力挺力度的不斷加深,伊朗絕對不對不會出現政權崩潰與塌陷的跡象!

而哈梅內伊更深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道理,如果只是一味的採取強硬的政治高壓姿態和祭出政治祭品,也是不利於伊朗高層內部團結的,並且這種做法對於伊朗艱難的國際民生也是於事無補的!而現在和魯哈尼的"白臉和紅臉"的"精誠團結"組合,在哈梅內伊眼中看來,也許能成為舒緩國計民生困頓和"共赴國難″的最好選擇!

而伊朗總統在8月30日,在敦促伊核協議剩餘簽署方採取行動挽救該協議同時,也致電法國總統馬克龍,“稱伊朗希望歐洲方面在銀行渠道和石油銷售做出擔保,同時在保險和運輸的領域提供保障!

馬克龍發表了意在安撫伊朗的法國致力於維護伊核協議的態度,但他也再次申明瞭自己之前的態度,″希望與所有有關方面展開全面磋商,討論的內容將包括2025年以後的伊朗核計劃,該國導彈項目以及該國對整個中東地區的影響!

英法德這種"出工不出力"的做法,固然令人詬病與討厭,但是在伊朗對抗美國製裁的大背景下,自然也是多個朋友多條路!

而伊朗維護伊核協議存在的重要性在於,既使英法德出工不出力,讓伊朗無法獲取眼前的現實利益,但卻為想真心實意幫助伊朗的世界大國,為其提供了幫助伊朗的"法理依據"!

因為只要伊核協議存在,就為其他大國支持和援助伊朗能更彰顯道義上的正義性和政治上的必要性,所以說,伊朗不到魚死網破的絕望境地和大國的利益需要時,是輕易不會退出伊核協議的!



相忘江湖71941665


當前美伊博弈正處於關鍵階段,已經隨著美國第一輪制裁,讓伊朗苦不堪言。伊朗貨幣里亞爾大幅度貶值,物價飛速上漲造成伊朗國內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更加艱難。部分城市都出現了小規模的集會遊行和示威活動。

近一個月以來,包括伊朗勞工和財政部長在內的兩名部長遭到議會彈劾。近日,伊朗總統魯哈尼也同樣收到來自議會的“首張黃牌警告”,並受到議會的彈劾,這被視為是伊朗強硬保守派的發難。開始對於美國製裁之下的經濟危機產生嚴重不滿情緒。對現任政府應對不力進行施壓。



不過,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為此並沒有責難魯哈尼,反倒是力挺他並說不會迫使其下臺。更不會“讓美國陰謀得逞”。但也對魯哈尼政府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要求政府儘快解決國內經濟問題。

但是,魯哈尼政府似乎沒有太多的得力措施改善目前國內的經濟危機,而過分地依賴歐盟。甚至在伊核協議問題上也同樣寄希望於歐盟的努力保障。此前歐盟向伊朗提供了1800萬歐元的經濟援助,用於改善伊朗私營經濟發展及環保等項目。然而伊朗政府對此表示了不滿,說白了歐盟的這點援助無異於杯水車薪。根本無法緩解伊朗目前的困境。這也是對歐盟的失望,因此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此刻發聲警告伊朗或將退出伊核問題全面協議並非空穴來風。



尤其是在,當前戰爭陰雲籠罩中東上空只時,美國專門成立伊朗行動小組,準備今後對伊朗實施更嚴厲的制裁之下,歐洲很多大型企業紛紛退出伊朗市場,就連他們也對來自布魯塞爾的保護承諾缺乏信心了。何況美國威脅要將伊朗石油出口收入降至為零的最嚴制裁也要在11月4日前生效。伊朗經濟面臨雪上加霜的風險。


前不久,就在美國宣佈實施第一輪對伊制裁之後,伊朗運回了保存在俄羅斯的兩批丰度為20%的濃縮鈾。這已經是為退出伊核協議做準備的前奏,也是一種向外釋放信號的體現!如果歐盟無法履行承諾,伊朗因維護伊核協議而應得的利益受損,或者說不能保障。那唯有退出伊核協議並重啟20%丰度濃縮鈾的開發。


東震木


哈梅內伊聲明警告伊朗或將被迫退出伊核協議,這不僅是對英法德政府的失望,也是伊朗內部權利的一個整合。



(哈梅內伊)

哈梅內伊有此言論顯然是經過仔細考量的。在美國的強勢施壓和制裁下,僅僅是政治上的“心靈雞湯”是不夠的,伊朗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大量的援助!而歐洲口號雖然響亮卻行動謹慎遲緩,觀望的姿態十足!而哈梅內伊恰恰看到了這一點。



(馬克龍)

其次,伊朗國內的環境日益嚴峻,伊朗急需要切實的方案和集中有效的權力來貫徹高層的領導精神,以及平緩國內的蔓延的恐慌和抗議。再加上美國的步步緊逼!作為伊朗最高和實際領導者的哈梅內伊必須做出行動!



(特蕾莎梅)

裁撤部分高官、進行軍事演習、發表聲明等方式給歐洲施加壓力,逼迫歐洲執政者選擇!是選擇捨棄短暫利益,頂住美國壓力,獲得新生!還是選擇妥協、政治投降、放棄以往的努力?



(默爾克)

這一點上,哈梅內伊顯然比魯哈尼看的明白和透徹!伊朗終歸是世界政治博弈的棋子。而伊朗本身為沒有所謂的溫和和強硬。伊朗有的只是至上唯一的領袖權力,和夾雜在世界強國間的無奈站隊。

所以,哈梅內伊的警告不是對英法美的失望,而是施壓,也是不是強硬派的得勢,而是整合!


楓落天下秋


20l5年鑑定伊核協議,至今有三年多時間,特郎普在選舉中聲稱,伊核協議是最糟糕的協議。特郎普上臺以後他認為:伊朗在研發彈道導彈,違背伊核協議精神,美國在中東得不到足夠的利益伊朗為頭號阻礙,他認為伊朗不是美國的好盟友,在制裁伊朗之前美國必須退出伊核協議,扳掉伊核協議這塊阻礙石才能實施制裁。在特郎普廢除伊核協議的同時下狠手製裁伊朗,使伊朗貨幣跌破百分之四十,經濟面臨崩潰,失業率

提升百分之二十,使人民生活陷入困難時期,面對美國的制裁,大多數國家伸出對伊朗援助之手,包括卡塔爾1500億美元的支助,歐盟支助1600萬歐元。特郎普對伊朗最毒的一手就是要求在今年11月份伊朗石油出口歸零,對以石油為支撐經濟運行的伊朗來說,這無疑是制伊朗以死地。特郎普對伊朗的制裁得到了絕大部分國家的反對,比如我們國家,俄羅斯積極聲援支持伊朗,現在只有我們國家對伊朗石油進口穩定,土耳其隨後比美國製裁是因為土耳其宣佈不放棄進口伊朗石油這是一方面,另外土耳其暗裡和俄羅斯,伊朗親密抱團這是特郎普很光火,認為土耳其是危險的盟友。

以英國,德國,法國為首的歐洲國家摻和到美國製裁伊朗的事件當中,並聲稱支持伊朗並宣佈歐洲國家企業不準私自撒出伊朗,可就在後來短短的時間裡歐洲企業不但撒出伊朗而且在美國壓力下英德法國倒向了美國,就在美國逼迫重壓而伊朗堅決不屈服的情況下,有外媒報道稱:特郎普向伊朗伸出了橄欖枝,“美伊關係需要緩和下來”,而這時的英國,法國,德國順勢當說客,奉勸伊朗接受條件,美國撒消制裁。歐洲以英,德,法為首的三個國家所謂對伊朗的支持只是拉拉架勢,作些樣子,想真心支持也沒膽量,畢竟和美國有割不斷的關係在美國壓力下不得不屈服。正因如此,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警告,伊朗退出伊核協議,這是美國現在擔心的事情,英,德,法確實感到失落,據參考消息網8月30日援引路透社等外媒報道稱,針對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歐洲國家希望伊朗繼續遵守協議要求,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日前表示,“伊核協議不是目標而是手段,不能在經濟事務和核協議上對他們抱有太大的期望,如果核協議不符合伊朗國家利益,必要時同樣可以放棄核協議”,哈梅內伊同時表示,“德黑蘭不會與,不道德的美國官員舉行任何級別的談判,以謀求用伊核問題達成新的協議”,此語己經完全將與美國和談的大門關閉。伊朗最新態度明顯表現出對歐洲國家的不信任和對美國的嚴重敵意。人們都知道很大程度上歐洲和美國有著共同的利益。在對伊朗核協議問題上,當美國宣佈退出核協議恢復制裁之後,外資迅速撤離而導致伊朗魯哈尼政府舉步維艱,而今歐洲勸說伊朗繼續伊核協議,無非是為了維護自已的利益,並非為了伊朗的利益,歐洲的態度己令伊朗將其視為與美國一樣不值得信任。在此前提下伊朗發出放棄伊核協議的表態,同樣是對歐洲國家的反制措施。

伊朗多年來一直在哈梅內伊最高領袖的領導下,無論是經濟建設還是工業製造業都取得了很大程度的發展,哈梅內伊領導著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使革命衛隊武器裝備得到提升人員素質得到提高,戰鬥力增強在中東地區成為發展大國。


可緩歸矣736


這是伊朗內外交困的跡象,哈梅內伊的話也是給歐洲人聽的,在29日哈梅內伊在伊朗內閣會議上強調:伊核協議若再不能符合伊朗國家利益,伊朗將隨時退出該協議,並同時指出:不能把希望寄託在歐洲身上。
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英法德等歐洲國家為了自身的利益,


多次表示將留在協議框架內,與伊朗繼續經貿往來,但時隔三個多月以來,雖然歐盟對伊朗多次許下口頭承諾,但因為各懷鬼胎,實際效果並未體現,因害怕美國的報復,歐洲各大公司都先後終止與伊朗的合作,這讓伊朗經濟蒙受重大損失,目前伊朗貨幣大幅貶值,物價飛漲,失業率高升,伊朗多地已發生數起遊行示威活動,這讓伊朗內部矛盾也隨之凸顯。
在這種情況下,魯哈尼的只是忙於和美國的口水仗,而對國內的經濟狀況卻沒提出有效的應對政策,這被伊朗反對派找到藉口,28日伊朗議會對魯哈尼進行了質詢,這是魯哈尼就任總統5年來的第一次,而伊朗國會本月已經彈劾了經濟部長和勞動部長,28日和29日,伊朗國會議員又啟動了彈劾工礦貿易部長和教育部長的動議,可以說,若不是哈梅內伊的力挺,魯哈尼也有被彈劾的危險。

所以說,
歐洲的猶豫不決讓伊朗很是心焦,“溫和”的魯哈尼也就必須背鍋了,這其實不是反對派在作梗,而哈梅內伊才是伊朗的“舵手”,焦慮中發發牢騷,順便敲打歐洲,才是哈梅內伊真正的目的,但其作用不會很大,而歐盟對伊朗提供的1800萬歐元的救濟,對伊朗只是杯水車薪,畢竟歐洲和美國不可能因為伊朗而徹底翻臉,真正見分曉,應該是11月美國對伊朗石油零封的時候,伊朗還能堅持多久呢?我想聽聽您的高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