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五年後,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天津、杭州…誰是GDP第一城?

草根天涯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的答案是廣深其中一個城市。

說說我的理由,雖然GDP總量上,上海目前是第一,但人口總量是深廣之和,人均GDP來說,現在深圳第一,廣州第二,上海和北京差不多,排三四名。廣深在大灣區的規劃發展潛力還是非常大。

10年後,大灣區的城市群基本會連城一片,香港,深圳,東莞,廣州,佛山,中山,珠海都會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最有活力的地區。

廣州和深圳將成為引領大灣區經濟的兩架馬車。廣州和深圳目前大力引進優秀人才,發展高科技產業,每年新增人口都在40-50萬左右,10年內,廣深發展成為超過2000萬人口的大城市,結合大灣區的發展,人均GDP將會繼續領先北上。

人均GDP比北上高,人口接近,GDP總量自然會超越北上。所以,我認為廣深其中一個會成為GDP第一,北上會慢慢被超越。



五明六合


別說五年後,就是十年之內,北上深前三的名額也基本不會變。我們來對比下目前10大城市的GDP總量和增速就清楚了。前十之中,北京和上海是第一梯隊,將其餘的八大城市遠遠甩開;第三的深圳到第七的蘇州是第二梯隊,又將成都、武漢、杭州甩開一大截;成都、武漢、杭州這三座城市體量差不多,算是第三梯隊。

1.第一梯隊:北京、上海

我覺得未來五到十年內,上海和北京第一第二的地位是非常穩固的。我算了下,即便按照現有體量和增速算,深圳要超過北京需要12年,深圳要超過上海則更是需要17年。深圳增速高達8.8%,尚且如此,其他更沒有希望;

2.第二梯隊:深圳、廣州、重慶、天津、蘇州

這一梯隊的成員稍微多一點,但總體而言,深圳在未來五到十年的地位是不會變的,穩坐老三;重慶看似增長迅猛,但增速跟深圳比,比深圳高得有限,未來五到十年,可能挑戰廣州的地位,升至第四;天津本來也很有希望,但2017年增速滑鐵盧下降,元氣大傷,短期內是沒什麼希望了;至於蘇州,若產業不能從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升級,單靠外資投資機會不大,目前國際經濟環境不大樂觀,投資並不景氣,所以可能還是穩定在第7的位置。

3.第三梯隊:成都、武漢、杭州

這一梯隊估計競爭會比較激烈,我個人比較看好杭州,杭州由於電子商務的突出,以及G20峰會的風口,大大提升了國際知名度;當然成都、武漢也不可小覷,一個是西南地區的國家中心城市,號稱新一線城市第一,另一個佔據九省通衢,也是國家中心城市,未來發展都不可估量;另外第10之後的青島、無錫、長沙、鄭州、佛山、東莞等城市,發展也是十分迅猛,紛紛想擠進前十的行列,所以這一梯隊,在未來五到十年的變化應該是最大的,只能說一切皆有可能。

綜上,你說未來五年,誰是GDP第一?很明顯,上海的老大地位不可動搖。



廣東包打聽


以目前增長速度,五年後,上海經濟總量會接近39000萬億,北京也會達到36000億,深圳會達到31000億,重慶會達到29000億,廣州接近28000億,天津27000億,蘇州24000億。

以現有增速計算,GDP第一城還是上海,第二北京,深圳超過廣州排第三,重慶超過廣州排第四。

以目前增速,十年後,預計上海經濟總量會達到55000億,北京48000億,重慶44000億,深圳43000億,廣州42000億,天津40000億,蘇州35000億。

上海天時地利人和佔全,老大位置無人可撼動,北京聚集天下精粹,不動聲色也能發展,重慶地大人多基礎弱,國家支持加自身努力發展肯定很快,深圳自身科技創新能力較強,但地盤小生活成本高,本地知名企業或將從成本考慮外遷。廣州地理位置優越,廣東省會,未來發展需要多借鑑深圳。天津自身造血能力太弱,但靠國家大項目扶持應該還能維持一定地位。蘇州是個另類,全靠自力更生,未來能維持就不易。


相遇如風


首先我們看看2017年中國城市的GDP情況:

2017年中國GDP最高的城市依然是上海,為30133億人民幣,也是我國首個突破3萬億大關的城市。緊接著的是北京,為28000億人民幣。其後的幾個城市GDP:

深圳GDP:22438億人民幣(第3)

廣州GDP:21503億人民幣(第4)

重慶GDP:19500億人民幣(第5)

天津GDP:18595億人民幣(第6)

杭州GDP:12556億人民幣(第10)



2017年北京GDP相當於上海的92.9%,深圳GDP相當於上海的74.5%,廣州GDP相當於上海的71.3%,重慶GDP相當於上海的64.7%,天津GDP相當於上海的61.7%,而杭州GDP僅相當於上海的41.7%。這幾座城市中,深圳的發展速度是最快的,深圳GDP與上海的差距還是很多,未來五年深圳GDP超過上海幾乎不可能。而排在深圳之後的就更不用說了。

五年後唯一能挑戰上海GDP第一城地位的只有北京。2017年北京GDP已經相當於上海的92.9%,如果北京和上海未來五年保持以2017年的經濟增速發展,那麼比較的GDP超過上海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但是根據2018年一季度的數據看,上海的經濟增量高達940億人民幣,名義增速為13.59%,而北京的經濟增量達761億人民幣,名義增速為12.6%,北京落後於上海,所以未來五年,北京GDP能否超過上海,還很難下定論,但是筆者更看好上海,未來五年上海仍然保持中國城市GDP第一位。

至於其它城市方面,未來五年,重慶的GDP有望超過廣州位居第四。過去數年,重慶的GDP增速一直都高於廣州,2017年重慶GDP已經相當於廣州的90.7%。而天津經濟近年來發展遇到瓶頸,未來五年也有可能會被蘇州反超。2017年蘇州GDP已經相當於天津的93.1%。近年來杭州依託互聯網科技經濟發展迅速,今年一季度杭州GDP名義增速高達驚人的16.54%,所以未來五年,杭州GDP還是有希望趕上武漢和成都的。

綜上所述,五年後,中國GDP第一城只能在上海和北京兩座城市之間選擇。


錦繡中源


又是GDP。現在看來,大家對大上海有點擔心啊,幾年前,上海的GDP第一城地位不可撼動,現在,北京很猛,深圳很快,重慶向前,蘇州,杭州,天津等萬億城市越來越多,先來看看2O17年預計的GDP排名。


由上表知,上海2017年GDP總值預計為2.928萬億元,北京2017年GDP總值預計為2.651萬億元,兩城相差0.277萬億元。說實話,5年追趕2770億元的差距,也不是沒有可能。2017GDP增速,北京要高於上海。


上海繁華的浦東新區


北京風光

除了北京外,還有一座城市的發展也很迅猛,時常拿來與上海比較,這就是深圳。2017年深圳GDP預計為2.2萬億元,超過廣州的2.15萬億元,成為中國GDP的第三城。深圳這幾年成功地進行產業轉型,高科技產業,互聯網,文化產業,服務業發達,經濟增長速度快,發展態勢引人注目。不過深圳已有短板,深圳人口多,但地域狹窄,1190萬人口,面積卻只有1997平方公里,使深圳發展空間受限,也可能會制約深圳進一步發展。

至於天津,重慶,蘇州,杭州等,離上海還有相當差距,5年內暫不會對上海造成威脅。


途蟲的百味人生


爭第一的只能是北京、上海、深圳三個城市,深圳目前相差比較多,但發展快,是個變量。最終應該是北京和上海爭第一。

個人意見應該是北京第一,理由是:

上海一直是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以前和北京比,北京相差巨大,這幾年一不留神北京趕上來了,與上海相差無幾。分析一下原因就知道為什麼了。

以前上海和蘇南加上廣東四小虎,長期是中國經濟總量最大的地區,他們之所以大,是在以前幾十年,主要看誰的製造業好,誰的GDP就高。最近幾年發生了變化,南京超過了以前比它多的無錫,杭州超過了比它多的寧波,北京由與上海相差巨大變成與上海相差無幾。我們可以發現,北京相對於上海,它是首都,南京相對於無錫,它是省會,杭州相對於寧波,它是省會。這樣,結論就出來了,北京、南京、杭州一個共同特點是國家或當地的行政中心,行政中心的特點就是金融、文化等服務業發達,互聯網發達。結論就出來了,我國經過幾十年的出口導向型發展,即製造業的大發展,現在已經到了一個瓶頸,製造業的高速發展階段已經過去,現在是產業轉型期,製造業主要是提質,最近幾年在中心地區已經體現出來,下一步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不是製造業了,而是服務業和互聯網以及物聯網,行政中心所在地有天然的優勢,所以北京發展會比上海更快一些。上海雖然是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但互聯網差一些,北京也是金融中心,京津冀地區的流通中心,不輸上海,北京比上海厲害的是文化中心、教育中心、互聯網中心,還是總部經濟中心,各大央企和大部分銀行總行在北京,當然上海發展的質量可能高一些,但數量上北京很可能超過上海,成為全國第一。

我不是北京人,排除感情因素進行分析,歡迎拍磚,希望不要帶著地域感情分析。誰厲害也不會給我加錢。


尼金溫


五年之後又是一個新的算是一個比較小的時代,因為現在是2018年五年前的時候,是2013年當時那個微信支付寶還有像是今日頭條,這些網絡平臺都沒有起來,但是看五年之後移動支付二維碼,今日頭條悟空問答等等。



所以,很難說五年之後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但是一句現在的情況可以做出一些推車。目前這幾個城市重慶,天津,杭州都不可能超過北上廣深,因為北上廣深已經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重慶地處內陸雖然近幾年比較火?熱,但是其他的一些城市向武漢,成都,西安,蘭州以及其他的非常有競爭力的二線城市也在紛紛開展自己的人才引進計劃。



北京市行政中心上海是經濟中心,廣州並沒有那麼成熟,所以我個人看好的是深圳今後五年的發展趨勢,應該是在互聯網金融人工智能以及移動終端能夠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我認為深圳會領跑GDP。


小孟老師


五年後,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天津、杭州…誰是GDP第一城?

雖然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上海還是經濟總量最多的城市,也是實力最強的城市。但是,實事求是地講,上海的經濟問題老大位置,已經岌岌可危,預計很快就會被深圳超過去。因為,深圳的發展勢頭實在太猛,而上海的發展又似乎有點節奏較慢的感覺。這也意味著,三年後經濟總量第一城的桂冠,很有可能就會戴在深圳頭上,而不是上海。

上海所以會出現被深圳趕超的現象,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上海這幾年在進行產業結構大調整,傳統產業轉移的步伐較快,而新興產業尚沒有完全成形。因此,與深圳相比,經濟增長的動力不是很足。加上體制方面的因素,國有企業明顯多於深圳,也使得上海的企業活力不夠強,增長潛力不夠足。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上海近幾年的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增長潛力和活力都不是很足。但是,作為經濟中心,特別是國際大都市,上海仍然是一頭睡著的獅子,是具有很大威力的獅子。尤其近兩年來,上海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力度很大,創業創新方面,也投入巨大,效果比較明顯。一旦上海的產業結構調整到位,產業轉型達到目的,按照上海的經濟基礎和科研、人才等方面的優勢,上海仍然會重新回到中國第一的位置。三年後,上海就有可能被深圳超過,落到全國第二的位置。

關鍵是,這樣的落後,只會是暫時的,隨著上海新經濟動能的發力,特別是轉型升級後經濟優勢的發揮,上海很快又會從深圳的手中把第一的桂冠拿回來。與上海相比,深圳的綜合實力還是存在一些差距,底蘊也沒有上海深。所以,五年後全國經濟總量第一的帽子,還是會戴在上海的頭上,而不是深圳。

至於其他地方,可以爭奪三名以後的位置,前兩位嘛,不會有任何希望。


譚浩俊


我的觀點是:上海GDP第一的寶座,五年之內,沒有城市可以動搖,但是20年之內,唯有深圳可以跟上海一較高下!

由於2018年我國城市GDP還未出爐,蔣昊根據前三季度經濟增速情況,對中國前十大城市的GDP做了預估,排名如下:

上海:33707億,增量:3574億

北京:30711億,增量:2711億

深圳:25747億,增量:3309億

廣州:23158億,增量:1682億

重慶:20712億,增量:1212億

天津:19866億,增量:1271億

蘇州:18231億,增量:912億

武漢:15301億,增量:1891億

成都:15007億,增量:1118億

杭州:14026億,增量:1470億

從GDP總量來看,上海和北京超過了3萬億,深圳緊隨其後,達到了2.57萬億,廣州和重慶在2萬億以上。值得注意的是,GDP增量,上海的增量依然最高,其次是深圳,可以看到的一位趨勢是,深圳的GDP增量已經快接近上海了。可想而知,2019年GDP增量,深圳可以超過上海。

在請大家看一組數據:

2018年全國土地出讓金排名:

上海:1909億元

深圳:450億元

這個數據說明什麼問題,深圳的稅收已經完全擺脫了賣土地,2018年深圳的稅收預計達到9200億元,這就意味著,深圳每100億GDP,就創造了35億稅收,這種經濟質量,在全國都是最優秀的,從土地出讓金佔GDP的比例來看,深圳的經濟發展是全國最健康的。

由此可見,在這樣的經濟形勢下,深圳在20年內是有可能超過上海的。


蔣昊說經濟


上海很難被撼動,因為上海的經濟質量是全國第一,主要為三產,二三產均衡,而且長三角經濟腹地極大,只要帶著一起富這個概念,上海增速不但不會變慢反而可能加速。而北京我對他未來是否可以依舊第二是存有疑慮,因為雄安的規劃,會讓北京資源不斷被分開,而上面顯然也對北京的存在看的很開,顯然上層想把中國變成美國的城市結構,就如同世界一樣一超多強的存在,不能讓北京過度集中資源。而深圳只要幾年沒有動盪增速十分樂觀而且極大可能可以在十年後超過北京,而是否能超過上海純粹是各個地域的概率問題了,當然深圳如果遇到動亂時間情況是非常不好看的,這個就不多談了,比較應用層產業過多了。廣州我不是很看好,因為資源不斷外流,而且慢慢的被周圍城市去中心化,但是廣州不會太差,這個就放心好了。我認為五年格局不會有太大改變,而十年後深圳可能可以超過北京,再往後現在就預測不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