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农村家庭为什么要“砸锅卖铁供孩子上大学”?

小老表生鲜


农村家庭为什么要“砸锅卖铁供孩子上大学”?



对于农村家庭的孩子来说,目前唯一的出路,应该是考上大学,这应该是社会所共识的,毕竟农村家庭的底子薄,经济收入比较少,如果走官二代、富二代的捷径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

知识改变命运,这是每个农村家庭的父母所认可的东西,毕竟经过5000年的文明传统,只有掌握了知识才能有改变命运的机会,从历史上来看,只有文化水平高,才能有当官的机会,才能够光宗耀祖,光大门庭。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农民家庭所期盼的事情。所以每个农村家庭,都会对子女的上学加大投资力度,即便是家里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大学,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还出现借钱供子女上大学的事情。因为农民知道,农民的,讯飞是最底层的,农民的工作是最累、最辛苦、最没有价值的,希望子女有一个好的前程,好的未来,过上像城市人一样的白领生活。



对于一个农村孩子考上大学,的确是一个来之不易的事情,毕竟农村孩子上学的起步线就比较低,是通过辛苦的努力,加上一定的天赋才考上了大学。不像城市里的孩子,在上学的期间就有辅导班,而且教学条件好,师资力量要高,所以对于农民男孩子来说,考上大学的确是一个很炫耀的事情,当然也是改变命运的时刻。

对于考上大学的农村孩子,农村家庭一般都是砸锅卖铁供孩子上大学,毕竟这考上大学离成功改变人生只有一步之遥。“行百里者半九十”,功亏一篑,所以这个道理对于农民的家庭的父母来说都是懂得的。已经考上了大学,父母就会在尽最大的努力扶孩子上马行一程,或许整个家庭的命运就改变了,孩子的命运也改变。



总之,现在是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也是知识的年代,科技人员带网络的年代,一切都离不开知识。对于再有那些大字不识一个,能创业的人来说是寥寥无几的了,在这个社会上可以说是已经绝迹了。当然在过去是有这种情况的,好多发家致富的人是文盲,只是一个时代创造一代人才而已。所以现在农村家庭的孩子考上了大学,父母都会倾其所有,即便是砸锅卖铁都要供孩子上大学,让孩子走出大山,走进城市,成为新一代国家的栋梁之材,来改变自己的人生,从此离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苦生活。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什么高见?敬请留言探讨。


宗元三农堂


我就是农村里面出来的孩子,没有夸张到砸锅卖铁的地步,但是已经卖掉了家中老母猪老牛老水牛的地步。

我家没有老母猪也没有老水牛,我爸妈早年就出来打工了,没有老母猪没有老水牛,所以他们就只能打工供我上学,而且有意思的是,我是我们那个村第一个出来的正式的大学生,也是整个村子里面历史的第一个小名牌大学生,我是跟着我爸妈来外地读书的,我的经历得到了很多同龄人的羡慕嫉妒。

我走的路没有劳作,没有放牛,春天没有插秧,秋天也不需要去收玉米,我所见的那些小时候父母卖猪卖水牛供他们上学的伙伴,没有一个上成大学的,如今我和他们已经不处在同一个世界里,不是我们已经相处不进去,而是我们以前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

我小时候被寄送到外婆家,那个时候我读一二年期,特别喜欢一个读六年级的小表舅,他是他们家中的第三个孩子,他的大哥已经出去打工,二姐也嫁人了,就剩下他。

他的父母比较年老,家里还有一个老奶奶,我记得他每年上学的时候,他的大哥比较吝啬,好像没有帮他多少,每年他们家里都要卖掉一头两三百斤的母猪供他上学。

他读完小学读完初中,高中之后就没有读了。

听说我老爸混的好,有一年他就跟我老爸出来打工,那个时候我早就跟我老爸在外省读书,见到他来打工我特别伤心,没想到他也来打工了,估计家里母猪卖完供不下去了吧。

其实我们村子里面我还看到很多像这样的农村孩子,他们最多就上到高中或者到初中就不上了,真可惜他们没有赶上义务教育的这些年。

我父母不请把我供上了大学,你把我的弟弟供上了大学,可以说他们是村子里面唯一成功的一对父母,因为只有他们把记得孩子供上了大学。

每次过年我回到村子的时候,总听村子的人说,就你的父母最行呐,把你们两个孩子供上大学不容易呀,每到那种时候我心里就特别的想跟自己的父母说声谢谢,爸妈,你们辛苦了。

如今我一个月的工资抵的上父母两个人工资的十倍,是他们把我送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白诗诗


现在农村人对孩子上学特别重视,就是因为祖辈、父辈的文化不高,才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来圆自己的梦想。

上世纪50、60、70、80后的大部分农村人因为家中贫穷,根本没有机会好好上学,过早的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大集体时代是在生产队争工分吃饭,分田到户后帮助家人耕种自己的田地,多数人初中没读完就辍学务农。

直到去城市务工才知道有学问、有文化、有技术的重要,可惜自己已经没有再学习的机会,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农民想要供孩子读书上大学确实不容易,首先自己文化不高,不能亲自辅导孩子做作业和各方面的知识,只有靠说教和孩子的学习自觉性。

有条件的家庭把孩子送去城市上学,多数家长也随孩子一块去城市,给孩子做饭洗衣,孩子的学习费用、生活费用和租房费用等等,相比较在农村上学都是一笔不少的花销。

为了孩子能上大学,打工的父辈再辛苦也心甘情愿。一是孩子将来出息了,在本村自家人脸上有光,孩子也能找到轻松的工作,不用像父辈一样靠力气挣钱。找媳妇也相对容易,而且还能脱离土地,在城市里买房生活,过上体面的日子。

总之,农村人借钱、砸锅卖铁供孩子上学我认为是好事。

以上只是自己的看法,有不当之处请指教。



耕耘大地一一春华秋实


我就是农村出生,我就是父母“砸锅卖铁”供出来的大学生。


我出生于北方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小村庄只有几十户,四面环山,人们住的都是石头房子。我的父亲是个老高中生,当年由于自己身体的原因,临近高考得了肺炎,所以与大学失之交臂。


我小的时候父亲常常跟我说的话就是:“一定好好学习,不要将来像我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出生农村,父母都想自己的儿女走出农村,走向外面的世界,让孩子能够有出息。但是对于每一个农村家庭来说,供养一个大学生实属不易,我们每一个农村学子的求学之路都是父母的汗水铸成的。


1、清楚记得为了转入一所教学质量好一点的学校,父亲把自己珍藏的两瓶好酒拿出来。

2、清楚记得某个深夜,父亲再昏暗的灯光下,发愁我下学期学费的背影。

3、清楚记得父亲陪我大学报到的时候,那一张张盛满父母汗水的人民币。

4、清楚记得母亲为了给我筹学费,去亲戚家里借钱的样子。

5、清楚记得为了我的学业,父亲母亲在砖厂埋头干活的样子。

……

我的父亲母亲就是全中国千千万万个农村父亲母亲的缩影。他们任劳任怨,毫无怨言,粗茶淡饭……汗水浸透了他们黝黑的皮肤,沉重的压力使他们双手干枯,再苦再累,他们都咬咬牙坚持,因为他们心里只有一个不变的信念:把孩子供出来!


只有自己的孩子走出农村,父母脸上才有光,那种荣耀比给他们金山银山都光彩。我们默默无闻的父亲母亲,就是这样一把把汗水浇筑出了我们可以走出农村的路!每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学子,最不应该忘却的就是自己的父母!


余争的世界


我就是一个农村的孩纸,我爸妈为了供我上大学,真的可以说是省吃俭用,砸锅卖铁。听起来感觉很夸张,觉得可能吗?但是你们知道吗?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叫做贫富差距。我现在已经毕业了,回想当初,为了上大学办了贷款,爸妈为了我的生活费到处找人借钱。现在看起来不过就是两个月的工资的钱,当时却像是榨干了我爸妈的血水与汗水。

对于一个农村的家庭来说,供一个孩纸读完大学真的就是太艰辛了。但是我还是支持农村家庭供孩纸上大学。作为一个农村的孩纸,我想如果你下过地,干农活插过央,种过玉米就不会有不逃离农村的愿望。

那些归隐田园衣食无忧的向往的生活,是有有钱人;没有读过书的人,格局就会变得很小,单靠蛮力换取的生存资本是上顿不接下顿。

我是山村里长大的小女孩,爸妈供我上大学的时候,村里的人说:”一个女孩子,你让她年那么多书干嘛?将来始终是要嫁人的。“现在回头想,这些人真的就是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劳和贫寒吓怕了。

初中的时候,我问过我妈说:”妈,我想报漫画班。“妈妈想了一下说:”我们没钱。“于是我就再也没有问过。我爸爸妈妈没有念过什么书,但是却是一个思想观念很先进的人。从小到大,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跟学习有关的东西,他们从来不说一个不字。爸爸从来不看书,却愿意为了我,陪我坐在书店里一整天;妈妈只要看到我在看书就不会叫我干活。。。。。。。

大学到大二的时候,我去深圳打暑假工,那个线长老带着我加班,做质量检测。总之,得出来的结论是,没上过学干苦力的,比稍微懂点技术的辛苦太多。但网上总有一些人,盯着一些低学历高收入的人群和高学历低收入的人群进行宣传。喜欢宣扬这些的,多数是那些低学历和低收入的人,逮到一个大学生,觉得大学生也是打工的没什么了不起,就在那里死命得瑟。

在这里我只是奉劝那些人一句,你自己的家境,你自己的未来,你自己掌握。

我爸妈就是因为没有念过什么书,吃了很对亏,所以不希望我受他们受过的苦,吃他们吃过的亏。

现在国家的助学贷款和雨露计划等这些绿色通道给上大学难得家庭减轻了不少负担,有钱人家的孩纸不一定非要上大学。因为他们从一出生就很体面,他们有更多的学习资源,有更多的选择。但是大多数农村的孩子,上大学是打开格局的唯一出路,做一个大格局的人将来的路才好走。

我们得先生存,接下来才能体面。


我也就随便说说


这应该是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改变。农村的父母在50年代左右多数不愿意让孩子上学。他们认为孩子不过是劳动力而已。为了动员孩子上学,老师,村干部,驻村工作组登门挨户动员家長让孩子上学。为了能让孩子上学,学校里出台了很多做法。比如,允许姐姐背着弟弟妹妹上课。允许一些孩子不上自習课回家做家务等等。就是到了60年代,一些成绩很不错的学生,被家長硬性退学也经常出现。

这是农村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強烈愿望。是人们渴求改变命运的具体体现。现在的农村家長们,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这些年来,他们看到社会的进步,看到那些高文化家族命运的改善。重视孩子的教育已经成了社会的共识。他们强烈希望孩子能通过上大学来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为了孩子能上好大学,从小就让孩子上各种补習斑。上优质学校,家長陪读。经济上大人勤儉节约,也不让孩子受屈。可以说为了孩子上大学,很多都是整个家庭在拼命。

教育能够改变命运,但不只是考大学一条路径可以改变命运。我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首先有个好心态。无论孩子上或上不了大学,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得到幸福美好新生活。


朱增林呀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虽然不是农村孩子唯一的出路,却是一条非常好的出路。

农村父母知道农村的苦,所以拼命也不要让孩子再种地,作为无权无钱的父母来说,好好读书就成了孩子最好的机会,只要孩子愿意读,父母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大学的。

“孟母三迁”,才成就了后来的“亚圣”孟子,可见父母供孩子读书在中国是一个传统。那个父母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说为了孩子,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大学。

我是一个80后,我清楚的记得小时候,只要考上大学,就有正式工作,就是城里人,而且也好娶媳妇了。所以考上大学就成了农村孩子努力读书的目标。农村孩子考上大学,就像鲤鱼越过了龙门,一辈子就不用愁了,而且还光宗耀祖,因此父母砸锅卖铁也要支持孩子上大学的。

现在大学毕业不包分配了,而且上大学也很普及了,这种观念没有以前那么浓了,农村孩子出路也多了,万人挤独木桥的场面也没有了,但是不可否认读书上大学仍是农村孩子一条很好的出路。





沂蒙阿亮


菲凡说,砸锅卖铁的我没见过,我倒是见过借钱供孩子读书的人家。

我所了解的这家人,有两个孩子,一个姐姐,一个弟弟。
姐弟俩成绩都很好。父母是普通的农民。可是,家庭经济情况不大好。供两个孩子上学非常吃力。可是孩子的父母不放弃,没到孩子开学要交学费了,就开始四处借钱交学费。然后夫妻俩一个种地一个外出打工慢慢还。
姐弟俩都非常争气。姐姐考上了清华,后来还读了清华的研究生。弟弟也不错,考了一个不错的大学。
现在姐弟俩都结婚生子了,两人都在大城市工作。老家盖的楼房,买的小汽车,日子过得还不错。至少我想,要是他们家没有尽全力送孩子读大学的话,经济条件应该不如现在的吧。
当然,这只是我见到的。但是也不排除其他的情况。
比如孙俪曾经资助过一个人上大学。可是,那个人回报给孙俪的却是诬陷。所以,我想,有的家庭,即使是砸锅卖铁的供孩子读大学了,孩子也不一定会给家庭有多大的回报的。
可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读大学是一条不错的路。那是应为,他们见到的大部分的有出息的人,都是有知识的人。虽然,孩子读大学了并不一定会改变家庭的命运。但是,这却是一条也是他们眼里唯一的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知识改变命运这个概念对国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
也许,有人会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以,并非只有读大学这一条道路。
是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本身没有毛病。但是,并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去好好学习那个所谓的三百六十行的。
读了大学,至少可以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读了大学,找到工作之后,一年所能够挣到的钱,可能比有些地方的农民好几年挣的钱还要多。
这样的付出和回报是非常值得的。所以,他们会不惜砸锅卖铁。
我认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你们呢?

菲凡说


  • 对于很多农村孩子来说,读书的确是一条可以改变自己家庭“成分”的捷径。
  • 我就是从小生活在农村,然后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考上一所211工程大学,最终实现改变家庭命运的。我爸爸妈妈都是农村,一直是生活在农村老家那么小的地方,并供养我和妹妹到大学毕业,最终我妹妹考上了教师,我也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现在我们都不在农村老家生活了,基本上也不从事农业生产工作,已经算是彻底摆脱以前的所谓的农民生活了,所以这也是父辈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努力读书的原因吧。


  • 那些从农村地区长大,并且最终考上大学的那些同学,现在基本上也完美的实现了身份的逆转。有几位从农村地区长大的大学生,从事的是计算机编程方面的工作,现在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全国的几个较大型的城市里面上班,1月工资基本上都在1万元以上,过着比较富足的生活,而他们的父辈基本上是在农村地区继续从事农业生产;还有一些同学,他们的父辈都是在农村地区,而他们在上完大学以后可能回到当地考取了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医生这样的工作,他们现在的身份和父辈的身份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 我觉得农村地区很多父母即使是砸锅卖铁,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最终去上大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是受到以前的那种科举考试的影响。以前的读书人假如通过科举考试当官的话,那的确是一件很光宗耀祖的事情,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都不为过。放在现在的话,那些农村出生的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公务员的话,那也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父母的脸上也会感觉贴近了一样。

  • 农村地区因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学习氛围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能考上大学生的数量是比较少的,而且那些考上大学的学生一般都能在社会上混得很好,这也就鼓励了很多农村地区的父母,想尽办法让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最终能够考上大学,以便将来能谋到一份比较好的工作。

饕餮视听


“你好好学习,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供给你,头拱地也供给你上学”!这是小时候,爸爸妈妈常常给我说的话(流泪),可见父爱母爱之伟大。

对于出生在一般农村家庭的孩子来说,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没有啥门路,孩子的未来,都要靠自己去努力。知识改变命运,在80年代是很现实的。农村家庭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将来有出路、有出息跳出农门,父母不断鼓励孩子好好学习,为孩子解除后顾之忧。我的父母常说,我们没有能力给你找工作,一切都要靠自己。为了给我们姐妹攒学费,父母拼命干活挣钱。

父母永远都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当初,就是因为父母的激励,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对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心,最终我走出了农门,虽然没有上大学,但是考进了中等师范学校,带出了户口,学到了知识,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这一步,改变了我的生活,自己对社会、对家庭也做出了不同的贡献。


如今,父母都已经离开人世了,我的孩子也面临着出国留学的选择。就像当年父母对我的承诺一样,我也对女儿说:只要你愿意学,就算是卖房子,也供给你出国留学!


【以上仅代表我的观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或者启发。您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建议,欢迎关注交流,或者在下面留言评论】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