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老字号南货店

年纪小一点的上海人大概听到“南货店”这个称呼已经觉得蛮陌生了。不过看它卖的东西应该还都是熟悉的,比如火腿、干贝、板鸭、风鸡,等等。而对于老上海来说,南货店往往跟暖融融的团圆气氛联系在一起,又多了几分念想。

何为南货店?

旧时的南货,指长江以南地区盛产的商品,泛指北方没有的南方果品,甜点茶食,腊肉腌货,干果海味。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行货半入於南货,业南货者,多镇江人,京师称为南酒。所贩皆大江以南之产,又署其肆曰海味。”例如“金华火腿,绍兴黄酒,南京板鸭,宁波海味,岭南干果”都属于南货。

老字号南货店

南货店,就是主营南货的商铺。“时鲜果品,瓶装酱油,糖果饼干、虾子鱼生”,通常南货店门口都有这样的黄底黑字招牌。凡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民间信仰活动以及交际礼仪等,都得与南货店打交道。因为在这些节日和祭祀活动中,所需的祭品和食物都需要从南货店购入,所以当时的南货店在大江南北的百姓群中素有声誉。做南货生意的,以苏南、宁绍、闽粤等富庶地区人士为主。

所谓“大名重宇宙,有美尽东南”,就是赞叹南货的丰富和珍奇,一般南货店,由于南货店贩卖的货物品种多样,老少皆宜,所以都是老字号。而且北方盛产的柿饼、黑木耳、红枣等也均在南货店出售。海味算南货的一个重要分支,多产自南方沿海。

老字号南货店

南货店的柜台内,除橱柜箱缸陈设商品外,引人注目的是当中高悬的蜡烛架。木架四周黑板金字,雕刻人物禽兽,装璜美观,架中普遍设各种红烛,有的在烛上堆龙凤的,有堆花卉的,有写金字的。

在1949年前后,上海的南货店最多时达87家,广帮立丰,闽帮鼎日有,宁帮三阳、大发,苏帮三阳盛,金华帮万有全,绍帮邵万生、叶大昌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老字号南货店

上世纪八十年代古色古香的店堂

一般的南货店都备有几十种食品,常见的有海鲜干货,如开洋(虾仁干)、鳗或黄鱼鲞、海蜒、淡菜、紫菜、海带、鱼翅、鲍鱼、海参、干贝、鱼肚等;果品如荔枝、桂圆、莲子、花生、小核桃、柿饼、红枣、黑枣、核桃仁、杏干等;菜蔬干货如香菇、木耳、金针、笋干等;腌腊制品如火腿、咸肉、香肠、风鸡、板鸭等;糟醉食品 如泥螺、醉蟹、虾子糟鱼、糟蛋等。这些食物,无不体现了苏南、宁绍、闽粤等地饮食的风味特色。

三阳盛和三阳南货店

上海人说起南货店,最出名的大概要数这两家——三阳盛南货店和三阳南货店。

老字号南货店

1

三阳盛南货店

这是一家苏帮南货店。1927年,有一位苏州人与好友合伙在同孚路(今石门一路)113号开设了一家80平方米的店铺,主营南北货。

老字号南货店

上世纪30年代的同孚路商业景象繁荣

因掌柜系木匠出身,故对店面柜台装饰特别讲究,店堂内架起一座花楼,仅花楼上的雕花档子就有201根,进入店堂犹如到了苏州某亭台楼阁内,传统文化气息浓厚。

后来由于缺少周转资金,掌柜不得已于次年出让给上海崇明籍施启明等6人合伙经营。施等接手后,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装修,大理石柜台、抽屉式货架,使店堂更显古色古香,具有民族特色,并取名“三阳盛南货店”,意为“三阳开泰,长盛不衰”。

老字号南货店

抽屉式货架

1929年,三阳盛南货店重新开张,仍经营南北干果,山海土产。为了在同行中胜出,商店特设干果盆景预订业务。新掌柜特聘多位能工巧匠,用南北干果制作婚寿喜庆和小孩满月、周岁用的各种盆景,一字一盆,四盒一组,合为一句口彩,以示吉利。

比如作婚寿喜庆的盆景“玉堂富贵”——玉系猪脚蹄膀、堂系方糖、富系烤麸、贵系桂圆;“早生贵子”——早系红枣、生系花生、贵系桂圆、子系莲子;生日盆景则用“枝圆桃枣”——枝系荔枝、圆系桂圆、桃系核桃、枣系红、黑枣。从此“三阳盛”生意占领市场,越做越兴隆,成为沪上有名气的南货店。

老字号南货店

1958年公私合营后,恢复店名为“三阳盛南货店”。上世纪70年代末,经装修改造后的“三阳盛”,店内宫灯高挂,石柜台上货架镶着一层硬木,镶花嵌玉,雕梁画栋,不仅店堂格调上较过去更显古朴典雅,渗透着深深的文化底蕴,而且在当时的南北货行业也是别具一格。电影《上海的早晨》,电视《筱丹桂之死》中许多镜头都是在此拍摄的。

2

三阳南货店

这是一家宁帮店铺。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由宁波庄市坂里塘八位唐姓股东合伙在上海开办。当时店铺所在的这条街刚由花园弄改名为南京路,三阳南货店占据了永安公司对面的绝好地段。

老字号南货店

由于上海有很多宁波人客居他乡,三阳就经营了南北货、海味和自产自销的宁式糕点。两开间门面前店后工场,经营的糕点四季不同,叫做“春酥、夏糕、秋饼、冬糖”。比如在夏天,就有绿豆糕、薄荷糕、茯苓糕,尝起来清凉美味。

老字号南货店

宁式苔菜月饼

和现在市面上其它的苏式月饼不同,三阳的特色月饼是传统的宁式苔菜月饼,广受欢迎,十分畅销。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家中做寿,还订制了“三阳”的“霓虹灯盆景”应景,黄金荣、张啸林等沪上叱咤风云的宁波籍人物都是三阳南货店的常客,社会名流、电影明星及港澳、海外人士也络绎不绝,时常光顾。

老字号南货店

浙江山区的黑木耳香菇、沿海生产的开洋、江南普遍存在的笋干、福建莆田的桂圆等,都是上海人喜爱的干货。腌腊柜台里的各种肉品,看上去差别不大,却有着独特味道。酱油肉是宁波特产,咸肉则是本帮“腌笃鲜”的一方诸侯,叉烧带着潮汕风情,火腿则是金华的名片。这些精心加工的食物,体现了苏南、宁绍、闽粤、潮州等地功夫饮食的风味特色。

身边的南货店

除了闹市区有名的南货店之外,老上海居住的区域也开了不少不那么有名的南货店,却同样是承载着那些值得回味的记忆。

老字号南货店

天潼路

比如在天潼路,这条街东起河南北路、西至浙江北路,全长600米。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今河南北路天潼路口首设南成大南货号。这比三阳盛和三阳南货店都要早。在民国24年(1935年),竟成南货店开设于天潼路874号。

有一位住在天潼路的老上海回忆说,他小时候心里的最理想职业是到竟成南货店当一个营业员,只因满店食品都是他的心爱。

老字号南货店

二开间的门面,对南货店来讲规模不小了,东西二侧排列着两排柜台,一宽一窄。店家会不时更换宽窄布局,算是整新店面。宽侧边的玻璃柜台盛放着各色糕点,糖果和各色南货。柜台面上一排玻璃罐,那是店家最常见的那种方瓶身园盖,方瓶身便于台上放置,园盖系密闭所需。里面装有销量大的各色蜜饯,和零星糖果。

老字号南货店

黄蛋糕

老字号南货店

白蛋糕

糕点卖的最好是蛋糕和云片糕:蛋糕分黄白二种,黄蛋糕呈马蹄型所以也称马蹄蛋糕,马蹄蛋糕以烘烤为主,那时不讲究添加香精,所以烘烤好的蛋糕只是浓浓的蛋香加淡淡的油香,瓣开带焦黄的外层,呈现在眼前的是嫩黄的松软的蛋糕芯。家中的长辈却偏爱白蛋糕,白蛋糕是蒸煮,软软的奶白色,上面涂有一层喷香的麻油。更讨喜的是它的心形造型。届时黄蛋糕是7分,白蛋糕8分,还算亲民。

老字号南货店老字号南货店

桃红色纸是云片糕特有的包装,除了好吃外,云片糕还在各类仪式中扮演重要角色。小朋友上门做客,主家会送一封云片糕,意喻“高高兴兴”。家中老者仙逝,主家送一叠云片糕意喻“节哀顺变”。仪式感很高,管到了人的出生和善终。

在他看来,竟成的蜜饯质量比较上乘。最便宜的是盐津枣,一粒粒绿豆大小,过咸,是为了耐吃。买回家后他会将盐津枣装在吃剩人参再造丸的空盒里,慢慢享用。口感好的白糖杨梅,白白的颗粒很大。但中看不中吃,中间的核实在是太大了。

老字号南货店

盐津枣

营业员都会“三角包”,这是基本功,好手的话一分钟能包几个,而且个个一样。店里的桂圆,红枣,麻栗子,包装就更讲究。遇上年节,这些南货须包成长方形,然后在面上衬一张大红纸,以示吉祥,喜庆。一边窄的柜台,往往都是卖烟酒的。

七八十年代的丰盛光景

一位上海阿姨曾经在石门一路上的南货店里做营业员。那时候,800米不到的石门一路有着三家南货店。两爿南货店隶属于静安区果品公司,一家南货店隶属于静安区烟糖公司,上世纪70年代两家公司曾经又合而为一。

老字号南货店

石门一路头上靠近南京西路口的是凭肉松出名的“鼎日有”南货店。“鼎日有”就是“当日有”,一是强调肉松的新鲜,二是说明店里货物充足,随到随买。

“鼎日有”南货店曾是福建籍梁氏三兄弟合伙经营。它有八开间门面,有派头,当时称的上是大店。而且前店后工场,自产自销福建肉松,是大名鼎鼎的“肉松大王”。

老字号南货店

在石门一路的当中113号的地方,就是“三阳盛”,在上世纪70年代一直是商业先进单位。他们用的磅秤上面有一只玻璃罩子,放置这只玻璃罩子是为了不让电风扇的风或者自然风影响了称的分量,因为南货店的干货价钱往往都比较高,就是相差一钱,顾客也要多付钱。

老字号南货店

上海的南京路也是聚集了老牌南货店,在那里逛的时候,看着那些琳琅满目的货品,一样一样都不一定认得过来。

01

苏州的传统美食:

老字号南货店

松仁枣泥饼,依稀还能找到些许儿时的味道,那层酥脆的芝麻饼皮,黑红色的香甜的枣泥馅,是儿时美好的记忆。

老字号南货店

云片糕,没找到小时候那种粉纸包装的味道。

老字号南货店

葱油桃酥。

02

海鲜干货:

老字号南货店

燕皮。

老字号南货店

左下角的像淡菜。

老字号南货店

海米大全。

老字号南货店

大概是目鱼蛋。

老字号南货店老字号南货店

黄鱼干笋干和烤麩。

老字号南货店

大桂圆和荔枝。

03

南货店里的金华火腿:

老字号南货店

火腿的每个部位都有讲究,被单挑独卖,价位有所不同,只需一点火腿,就能成就一碗好汤,一碟好菜。

老字号南货店

风肉风鸡风鸭风鹅……这些东西看着就高兴,仿佛家里的仓库堆的满满实实的。

除了各式各样的干货,每年11月份南货店里还会上市另一种美味,那就是醉蟹。一袋笋干、一罐醉蟹,一只火腿,这些来自他乡的食物本不属于上海,却在与上海的相逢和融合中,逐渐渗透到了上海人的饮食文化中,甚至成为了上海人生活的一部分。

(综合:新民网《上海记忆:南货店》,《老字号南货店,上海的味觉纪念馆》,《食品与生活》中《南货店 时时念念》,《天潼路拾遗——竟成南货店》,部分图片来自网友“我踏雪而来”博文)

点击回顾上海各区县老照片:

老字号南货店

《老早底额浦东新区 侬还认得伐?》

《老早底额南市区 侬还认得伐?》

《老早底额闸北区 侬还认得伐?》

《老早底额杨浦区 侬还认得伐?》

《老早底额虹口区 侬还认得伐?》

《老早底额黄浦区 侬还认得伐?》

《老早底额普陀区 侬还认得伐?》

《老早底额长宁区 侬还认得伐?》

《老早底额静安区 侬还认得伐?》

《老早底额卢湾区 侬还认得伐?》

《老早底额徐汇区 侬还认得伐?》

《那些老上海耳熟能详的地名》

老字号南货店

看懂上海粉丝群

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看懂上海管理员”申请入群(申请时请注明“看懂上海入群”字样)。

等侬来喫一杯老上海的茶!

点击“阅读原文”还可下载看看新闻APP

觉得好看

请点这里

老字号南货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