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川軍英烈在豫犧牲74年 當地為其立碑紀念

6月,河南新安縣南李村鎮,很是熱鬧。

臨近田坎的一處小山丘旁,突然多出一塊醒目的石碑。碑上刻有7個紅字大字——彭仕復烈士之墓,異常醒目。

彭仕復何許人?為何會立碑於此?如果放一年前,當地村民大多都不清楚。但如今,他們知道村裡世代守護的這塊土地,就是川軍抗日英烈彭仕復的埋骨地。另一邊,則是尋找數十年的彭家後人,終於等來有關他的消息。

在川豫兩地熱心人士、抗日研究者共同努力下,這個塵封已70餘年的秘密被打破。彭家人感激村民這些年默默守墓,毅然決定赴當地支教。而當地則認為彭仕復的抗日精神不能被歷史遺忘,於是為他建起一座紀念碑,希望更多年輕人學習、傳承抗日愛國精神。

川军英烈在豫牺牲74年 当地为其立碑纪念

尋墓

尋找彭仕覆墓的過程中,河南熱心人士孫保旭成了關鍵人物。

在接到彭家人的尋墓求助後,他通過翻閱縣誌記錄,走訪當地大小村子,四處收集、整理相關信息,並與四川方面抗日專家商量。

在1989年版的《新安縣誌》中,他驚喜地發現存在川軍團長彭仕復阻擊日軍陣亡的消息。“但縣誌上只有隻言片語,並未提到具體埋葬地點。”

2017年4月4日,當他走訪到河南新安縣南李村鎮馬溝村,80多歲的村民馬存良的一席話,讓這個塵封多年的秘密終於被打破。馬老告訴他,小時候的確見過村人埋葬川軍,其中有一位軍官身上發現一張照片,背後就寫有“上校團長彭仕復。”

原本這張照片,馬家人一直保留著。但前些年在一次搬家中,不慎遺失。但這些年來,村民口口相傳著川軍抗戰保護此處的事蹟,一直保護著這個墓。

川军英烈在豫牺牲74年 当地为其立碑纪念

崢嶸

彭仕復,出生成都蒲江,因作戰勇猛,深得川軍36集團軍總司令李家鈺賞識,併成為其麾下猛將之一。

1937年9月,彭仕復隨李家鈺作為首批出川抗戰人員,前往全國多地參與抗日作戰。1944年5月12日,李家鈺命彭仕復率所屬532團,佔據新安鐵門附近山地,以此阻擊日軍步伐,掩護友軍由北向南撤退。

但面對巨大的力量懸殊,在堅守到5月14日時,彭仕復等人被日軍包圍。但他並未選擇投降,而是率僅存的士兵作戰到最後,壯烈殉國。

1988年,彭仕覆被民政部追認為抗日革命烈士。作為兒子的彭傑洲,很小就失去父親,家中親人告訴他,彭仕復埋葬在了河南,但具體在哪兒就無從知曉。

為了能找到父親的埋骨地,他花了大半輩子在尋找,“家族中很多父親的故事,但我很想在他墓前跟他聊一聊,在敬杯酒,親口告訴他,有這樣的父親是一輩子的驕傲。”

川军英烈在豫牺牲74年 当地为其立碑纪念

立碑

“去年夏天,終於來到父親埋骨地旁。”在得知河南當地村民為他父親守墓的事蹟後,彭傑洲夫婦立馬商量,一定要感謝村民。隨後,從事幼教工作50年的妻子李曉珍決定支教,並於今年5月正式開啟支教行動。

川军英烈在豫牺牲74年 当地为其立碑纪念

“從抗戰年代到如今,村民很感謝彭家兩代人。”商量之後,由新安縣河洛象山人文紀念園出資,與新安縣南李村鎮馬溝村委會共同為彭仕復英烈立碑來紀念。該紀念碑長1.4米,高1.5米,由於花崗岩打造,正面刻有“彭仕復烈士之墓”,而背面則是他的抗日事蹟簡介。

“除了立碑外,我們將在7月初,邀請彭仕復家人、川軍後代,以及抗戰史研究者,一同前來進行揭碑儀式。”6月26日,尋找彭仕覆墓的熱心人士孫保旭說,立碑紀念既是為了告慰英烈,也是想讓更多年輕人瞭解、知道這段歷史,以及這麼多為了民族犧牲的戰士,“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不能被遺忘,應該被傳承下去。”

封面新聞記者 楊力 受訪者供圖

此前報道:

河南村民守川軍墓74年 川軍英烈後人將赴當地支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