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蝶變 人工智能產業助蘇州工業園區轉型“突圍”

以人工智能為抓手,蘇州工業園區巧妙破題,實現了傳統制造業的科學改造升級與產業結構的調整,打贏了轉型發展、提質增效的主動仗。從工業園區到非凡新城,一座活力新城正以追江趕海的豪邁氣勢飛奔向前。

蝶變 人工智能產業助蘇州工業園區轉型“突圍”

蘇州工業園區人工智能產業園

一座“園中園”的嬗變之旅

前不久,坐落於蘇州工業園區桑田島北部的蘇州國際科技園七期正式開園。按照規劃,這座佔地近20萬平方米的現代產業園將被打造成為蘇州人工智能產業的主要陣地和重要載體。未來,這裡將匯聚眾多人工智能企業,成為國內領先的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

作為蘇州市重點打造的首個大體量高標準的AI產業園,蘇州國際科技園七期一經亮相便吸引了各界關注的目光。憑藉獨特的區位條件和完善的配套服務,該產業園招商形勢火爆。目前,已有科大訊飛、中科院技物所、信亨自動化、雲從等一批知名人工智能企業和研發機構簽約入駐園區,6個獨棟研發大樓已經開始顯露活力。

蘇州國際科技園是蘇州工業園區科技創新和企業孵化的重要載體,它聯合政產學研資,為創新創業提供專業化、精細化的服務。作為“園中園”,國際科技園見證了蘇州工業園區的成長與壯大。回顧梳理其18年的發展歷史,其產業演變漸進軌跡清晰可見。

蝶變 人工智能產業助蘇州工業園區轉型“突圍”

人工智能產業成為助力蘇州工業園區轉型發展的“智核”

2000年4月,蘇州國際科技園建園正式創建。彼時它承擔著孵化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和引進跨國研發中心的任務。早期的它吸納集聚了蘇大維格、南大光電、南大蘇富特、艾默生等一批從事微納技術領域研發製造和企業過程管理和網絡能源服務的企業。這批企業,成為蘇州工業園區科技創新的主要生力軍。

從2004年至2014年的十年間,蘇州國際科技園先後興建了6期,孵化培育了一批軟件開發骨幹企業和動漫數碼娛樂產業、服務外包產業集群。隨著騰訊、阿里、36氪等大數據和雲計算企業的進駐,這座“園中園”又被注入了新的發展內涵。

從金雞湖大道、獨墅湖科教創新區到桑田島,從“科技跨越行動計劃”、雲計算產業發展 “雲彩計劃”,再到人工智能產業興起,18年間,發生在國際科技園身上的不只是物理空間的變化,還有其發展定位的悄然轉換。從企業綜合孵化器轉型升級為人工智能專業產業園,國際科技園以產業為導向,順勢而為,完成了化蛹成蝶的美麗嬗變。它猶如一面鏡子,折射出園區在近二十年間的產業導向和發展定位調整。

據瞭解,目前國際科技園內聚集了近200家人工智能產業相關的企業,涉及基礎層(硬件、雲計算、大數據)、技術層(自然語音處理)和應用層(製造、教育、旅遊、安防、金融)3大產業矩陣,囊括10餘個細分應用領域。已成為園區人工智能產業的集聚地。

蝶變 人工智能產業助蘇州工業園區轉型“突圍”

IMG瀚川智能科技公司組建的智能化產線

“智造”園區活力四射

今年4月10日,蘇州工業園區高端製造與國際貿易區舉行重點項目集中籤約儀式。當天現場有10個項目正式簽約落戶高貿區,總投資達50億元。這10個簽約項目大部分是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龍頭型高端製造項目。在高貿區,目前集聚了近400家高端製造企業,其中實現智能化生產的佔了大多數,園區打造以高能級、高效益、高貢獻現代產業體系的決心可見一斑。

作為我國製造業重要基地,蘇州工業園區製造型企業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的七成以上,呈現工業經濟總量大、體系完善的特點,具有發展智能製造的產業基礎。面對市場競爭激烈、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等嚴峻挑戰,蘇州工業園區近年來以智能製造為突破口,成功實現了破題發展,打贏了轉型發展、提質增效的主動仗。

以提高智能製造水平為抓手,蘇州工業園區加快推廣應用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先進製造系統和智能製造設備,推動企業智能製造“調高”產業能級,“調優”產業結構,引領產業向中高端躍升。2015年,入駐園區最早的外資企業三星電子(蘇州)半導體有限公司投運新型生產線,開啟了智能製造之路,其全線自動化及超精工藝,達到了世界最先進水平。三年來,這家紮根園區20多年的製造業企業的生產效能大幅提升,嚐到了人工智能應用帶來的“甜頭”。

在蘇州工業園區,越來越多的製造型企業已經實現機器換人。偉創力科技(蘇州)有限公司是一家世界500強企業。作為勞動密集型企業,人力成本波動給企業持續穩定經營造成巨大壓力。在蘇州園區園區政策引導下,該公司引進了智能管理系統,以機器人代替人工,改造生產環節,用人規模大幅下降,企業毛利率穩定在10%左右。該公司總經理楊建元說,“以前一條生產線全人工需要10人,如今只要2人就可以運轉。”

據瞭解,目前,蘇州園區規模以上製造企業已有半數以上開展了智能化改造。以智能製造、機器人產業為特徵的工業4.0成為“牽引”產業發展的新動力。在電子信息、汽車零部件、航空零部件、醫療器械等高端裝備製造領域,已形成國內領先的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2017年,園區工業總產值達到了4268億元,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智能製造技術產出。

從工業園區到非凡城市

抓住智能製造“牛鼻子”,蘇州工業園區因勢利導,為破題轉型發展找尋到了一條理想路徑。

蘇州工業園區科信局局長許文清認為,園區製造業的大量優秀企業,成為推動人工智能與先進製造深度融合、實現園區人工智能產業迅速規模化發展的重要基礎。“率先佈局人工智能產業,既順應了當前世界先進技術發展潮流與國家產業戰略佈局,也契合園區產業轉型升級實際。”

人工智能給蘇州工業園區帶來的不僅是加工製造業的提效升級,還有整個產業生態環境的調整優化。從加工製造業一業獨大到人工智能、生物製藥、納米技術應用齊頭並進,園區的產業格局和生態日益趨向科學合理。人工智能,已然成為了蘇州園區轉型發展的“催化劑”和“助推器”。

蘇州瀚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蘇州工業園區智能製造系統集成服務的代表性企業。長期以來,該公司專門為大陸汽車、博世、泰科電子等全球知名公司提供生產所需的硬件和軟件設備。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應用的推廣,瀚川智能科技來自園區的新客戶不斷增加,這些客戶覆蓋製造、醫療、教育、金融各個領域。談及蘇州園區的人工智能產業環境,該公司投資總監唐高哲用“國內唯一”來評價。“不出園區,就能找到各類客戶,真正實現了產業上下游無縫對接”。

中科院副院長盧存嶽認為,蘇州工業園區經過多年發展,和許多科技園區一樣面臨著人口紅利下降、發展空間狹小、資源消耗增大的不利因素。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找到了一個理想的路徑——可以淘汰落後產能,提質增效,同時又可以倒逼和助推企業轉型升級,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這樣的發展路徑環環相扣,清晰科學,可謂一舉多得”。

一組數字印證了盧存嶽的觀點:目前,蘇州工業園區每平方公里產出達到3.7億美元,萬元GDP能耗為0.254噸標煤,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單位GDP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強度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18和1/40,昔日的的工業園區,已經躍變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區,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示範區,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的樣板區。

從窪田密佈、阡陌縱橫到現代化產業新城,蘇州工業園區承擔起了中外合作開發“試驗田”的歷史使命。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蘇州工業園區正大力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努力打造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高地,為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新動能。近日,蘇州工業園區又公佈了一項引人注目的戰略規劃——在滬寧城際鐵路南側新建一個佔地面積近2平方公里的人工智能產業園,重點佈局智能製造、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等產業領域,打造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製造產業集聚區與示範區”,與桑田島人工智能產業園南北呼應,成為園區加快動能轉換、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增長極。

未來已來。在美麗的金雞湖畔,一幅氣勢恢宏的人工智能產業瑰麗畫卷正徐徐展開。(胡永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