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央行幹了兩件不可思議的事,到底在幹嘛?|資色

今日頭條

央行到底在幹嘛?

這兩天,央行幹了兩件不可思議的事兒。

第一件:

6月19日,股市暴跌,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餘沒作聲,央行行長易綱以專訪形式,在證監會指定信批披露的媒體發聲。

是不是真的是專訪,不好說。反正2015年股災時,有關部門經常以記者問答方式自問自答,向市場發佈信息。

關鍵,媒體的問題是:“易行長,今天上證綜指下跌3.78%,您怎麼看?

喊著行長,只問股市,哈哈~~~

然後,易綱給了四個重要觀點:

一、市場有漲有跌,投資者應該保持冷靜,理性看待。

二、今年,人民幣是少數對美元升值的貨幣之一,中國資本市場有條件健康發展。

三、中國貿易依存度去年已下降到33%,低於42%的世界平均水平,應對外部衝擊的能力不斷增強,有充分的條件和空間應對好各種貿易摩擦。

四、央行將做好政策儲備,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說完,易行長還意猶未盡地發佈了一個改革開放預告:

黨的十九大已對下一步改革開放作出全面部署,中國必將繼續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改革開放有利於中國,也有利於世界。

談股市,論改革,都跟央行有關係,但發言權似乎都不應該是央行,易綱為啥公開發聲?

第二件:

6月19日,央行網站發表題為《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中國貨幣調控方式轉型》的工作論文,論文作者為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

徐忠在長達2萬餘字的論文中多次提及降準(降低法定準備金率)。提出適度降低法定準備金要求,從而降低金融機構的準備金稅負擔,暢通利率傳導機制。

論文還提出,中國貨幣政策調控方式應該從以貨幣數量調控為主轉向貨幣價格調控為主。

這似乎在給市場傳遞降準信號,但過去歷次降準,從來沒見到央行官員跑到自己家官網,發表萬字論文“預告”的。

無論是否降準,都讓市場摸不到頭腦,這是在做什麼?是管理市場預期嗎?

關於管理市場預期,中國央行可能需要跟美聯儲學習一下。

以前,市場猜測加息或降息,央行官員闢謠說不加或不降,結果,很快加了或降了,超預期。

這次,到底是讓大家提前有預期呢?還是在和市場一樣呼籲政策?看不懂,猜不透,等等看。

私募觀點

●王亞偉罕見發聲:今年企業盈利料增逾10%,優質藍籌股正迎甜蜜投資點

央行幹了兩件不可思議的事,到底在幹嘛?|資色

昨日市場再現千股跌停,基金業協會組織了一批機構發聲護盤。王亞偉掌舵的千合資本也在符合主旋律的基礎上,從貿易戰、資管新規、債市爆雷、估值、企業盈利等角度,對市場做解構。可能很多觀點未必能公開說,但從公開說的來看,千合資本是認真在說,不妨聽聽。

千合資本:正視困難 堅定信心

近期,受到中美貿易爭端加劇以及社融增速下降的影響,股市出現了持續性下跌,投資者的悲觀情緒蔓延。

市場喜歡確定性,但貿易爭端最終的走向及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目前還沒有一個清晰的答案。

在避險情緒主導下,資本市場出現下跌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放眼全球資本市場,中國股市的近期弱勢表現並非單獨現象,以出口為導向的主要國家指數,如德國DAX指數、日經225指數,韓國綜合指數,今年以來均為負收益,表明全球投資者都在不斷評估貿易爭端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

我們認為,當前市場的下跌,雖然有理性的避險成分,但也有非理性的恐慌情緒。首先,雖然中美貿易爭端仍在發展中,但是要看到的另一個事實是,中國經濟正在轉向內需驅動型,依靠內需、消費升級的趨勢愈發明顯。

2017年中國出口2.26萬億美元,500億美元的貿易額只佔出口額的2.2%。而以出口佔GDP 的比例來衡量的貿易依賴度,已經從2007年的34.3%下降到2017年的18.5%,且仍在趨勢性下降中。

對於中國這種有著巨大回旋餘地的經濟體而言,貿易爭端即使按照最嚴重的情景考量,影響也遠遠比過去小,對於經濟的影響可以通過擴大內需來補償。

另一方面,中國的經濟改革進入了深水區。以金融改革為例,資管新規出臺,打破金融產品剛兌,正在重塑資產管理行業。投資者擔憂總量層面壓縮非標融資等行為,會導致中國經濟的下行風險。債券市場上一些公司出現信用風險,加劇了投資者的擔憂。

我們認為當前狀況和歷史上的幾次情況有很大不同。如2011年時,中國實體經濟面臨的問題是製造業部門大規模的產能投放,因此在信用收縮總需求下降以後,面臨著持續的通縮和產能過剩壓力。

但2016年以來,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能過剩行業的資產債表已經得到了明顯修復,更多行業自發性地進行供給收縮和產能出清,行業內供給結構更為有序,可見性的產能投放幾乎沒有,很難再出現大範圍,全行業性的產能過剩問題。

同時觀察最近債券市場的一些違約事件,大部分都是弱勢企業自身經營不善導致。這種市場自發進行的優勝劣汰,最終使得資源向行業內的優勢企業集中,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市場短期看到的是風險,但金融市場只有對風險進行更有效地定價,才能更好地優化資源配置。

目前中國資本市場整體估值相對較低,以滬深300成分股為代表的中國優質藍籌企業,最新的PE12.3倍,處於歷史低估值區域,並不存在估值泡沫。我們預計2018年企業整體盈利仍將增長10%以上。反觀美股,標普500靜態市盈率25倍,是滬深300的1倍。

從長期來看,資本市場的投資收益一方面來自於估值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依靠優質企業的盈利增長。隨著中國經濟逐漸進入成熟穩定期,各個行業正在呈現龍頭企業優勢逐漸擴大的現象,因此,

中國的優質藍籌企業正在迎來行業格局穩定、競爭優勢強化的投資甜蜜點。

在當前位置,集中了中國優質企業的A股市場整體下行風險是有限的,但優質企業長期的上行空間遠遠大於下行風險,值得長期投資者適時入場佈局。

機構動態

●多家基金公司再次下調中興通訊A股估值 最低為12.02元

近日,工銀瑞信等多家基金公司再做出調整中興通訊A股估值的公告,自6月19日起,對旗下基金(除ETF基金外)所持有的中興通訊股票進行重新估值,其中最低的為12.02元,整體估值在16.64-12.02元之間。

●CDR基金個人投資者佔比較高 最高一家募資不到三百億

6月20日,據騰訊一線報道,6月20日,招商基金等六家戰略配售基金產品正式成立,募資最高的一家基金不到三百億,距離產品規模上限500億仍有不小距離。但都超過了產品規模的下限50億元。

“個人投資者佔比大多數,機構投資者不太熱情。”比如社保基金可以直接參與戰略配售,不用借道CDR基金。“其他機構想再等等。”機構投資者認為目前形勢還不明朗。

央行幹了兩件不可思議的事,到底在幹嘛?|資色


聲明:凡註明“聰明投資者”的作品,版權均屬聰明投資者。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違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記錄和傳遞信息,不代表“聰明投資者”贊同或反對其觀點。

央行幹了兩件不可思議的事,到底在幹嘛?|資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