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张派名剧《西厢记》,反二黄唱腔中“七香车”一词的三次变更

1958年冬剧作家田汉,根据王实甫《西厢记》重加编写写成京剧剧本,以崔莺莺为主。后半增入长亭送别,张珙落第归来,崔夫人拒婚,草桥惊梦,出奔等情节。同年由中国京剧院及北京京剧团联合首演于北京,张君秋饰崔莺莺、叶盛兰饰张珙、杜近芳饰红娘、李金泉饰崔夫人、张君秋在唱腔上有很多革新创造,成为张派代表作之一。

今天我们来谈谈张派名剧《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这段唱词中,一句唱词的变动。这句唱词就是:“七香车快与我把马儿赶上”,其中的“七香车”一词前后三次的变更情况。

张派名剧《西厢记》,反二黄唱腔中“七香车”一词的三次变更

京剧《西厢记》“哭宴”一场

这段唱腔的全部唱词是: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翔。

问晓来谁染得霜林绛?

总是离人泪千行。

成就迟,分别早,叫人惆怅。

系不住骏马儿空有这柳丝长。

七香车快与我把马儿赶上,

那疏林也与我挂住了斜阳。

好叫我与张郎把知心话讲,

远望那十里亭痛断人肠。

张派名剧《西厢记》,反二黄唱腔中“七香车”一词的三次变更

张派名剧《西厢记》长亭送别

大家知道,《西厢记》这出戏,号称张派唱腔经典大全,可以讲,在这出戏里,张先生设计的唱腔,段段好听。特别是这段反二黄唱腔,更是脍炙人口,在戏迷中广为传唱,只要是喜欢张派的戏迷,基本都喜欢都会唱。

这其中的“七香车”一词,最早不唱七香车,唱七星车,田汉的原作,以及《张君秋唱腔选集》的曲谱里,都是这样标注的。

张派名剧《西厢记》,反二黄唱腔中“七香车”一词的三次变更

《张君秋唱腔选集》上的曲谱标注

但是,这个七星车在古代代表什么呢?网络词条标注是“灵车”的意思。 明魏禧《金精行》有诗云:

长沙铁甲屯迳口 ,

素带花旌动杨柳。

玉骢斜驾七星车,

路上行人尽回首。

这就有点麻烦了,既然是灵车的意思,那用到这里也就不大合适了。我估计张先生后来可能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张先生1959年的录音,已经改唱为“驱香车”了。这个驱香车,做名词就有点牵强附会了,当然,大多数时候,人们可理解为驱动香车,但是仿佛还是感到有那么一丝丝的别扭,没有说完整明晰。那么1976年传统戏解禁以后,张先生这句词就改唱为“七香车”了。好像后来她的弟子门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也没有深究,因此,这三种,唱什么的都有,当然,大部分唱“驱香车”的比较多,这样唱好像只说明了一件事,文化的美感似乎就淡弱了不少。

张派名剧《西厢记》,反二黄唱腔中“七香车”一词的三次变更

京剧大师张君秋演《西厢记》

那么我们今天探讨这个问题,我个人还是觉得“七香车”比较合适,因为这个名词它也有出处。

在古代“七香车”是个什么东西呢?它是用多种香料涂饰或用多种香木制作的车,一般情况下亦泛指华美的车。今天看来也相当于一种高级座驾,相对于兰博基尼一类的豪车。但是,从某种意义讲,它还和今天这种机器车有很大不同,它有很深的文化在里头,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好车所能概括的。

在古代,往往也是贵族赏赐赠送下属和贵宾的豪华礼物,相当有面子和贵重。比如,三国.魏.曹操《与太尉杨彪书》里这样说:“今赠足下……画轮四望通幰七香车一乘,青牸牛二头。”

张派名剧《西厢记》,反二黄唱腔中“七香车”一词的三次变更

七香车

另一种情况,那也像是今天的豪车一样让别人喜欢和羡慕。比如,唐.白居易《石上苔》诗有云:“路傍凡草荣遭遇,曾得

七香车辗来。”,天哪,让这个什么劳什子“七香车”压一下,都激动的彻夜难眠,成了一种极其幸福的事情,这得有多贱骨头!这不和今天某些人的粉丝一样了吗?!呵呵

至于京剧《西厢记》为什么最后用七香车,那么下面的古人留下的诗词和词句里,应该有一些让我们找到的答案。

唐代王維《洛阳女儿行》诗云:“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这样写道:“怎奈红娘心似铁,把莺莺扶上七香车。”这个,也可能是京剧《西厢记》那句唱词中,最后确定为“七香车”的一个根据吧。

张派名剧《西厢记》,反二黄唱腔中“七香车”一词的三次变更

明末清初.陈老莲绘《西厢记》图谱

明朝末年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曰:“一朝天子招贤,连登云路,五花诰,七香车,尽着他女儿受用。”

从“七星车”到“驱香车”再到“七香车”,艺术需要严谨需要精益求精,这体现了作为声腔大师的张君秋先生的创腔原则,也体现了他对待唱腔一丝不苟的创作理念,这些无论理念和原则,都是值得我们后辈好好学习和借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