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西厢记,只有正确的态度和眼光,才能中肯地分析原作的精华与糟粕

《西厢记》问世后,各种文艺形式无不出现过崔张题材之作品,其流芳余韵,影响所及直至今日。在戏曲领域,《西厢记》有许多仿作与续作,可以说是元明清三代影响最大的戏曲作品。元代著名剧作家白朴的《东墙记》和郑光祖的《㑇梅香》,就是明显模仿《西厢记》的杂剧。《东墙记》全名《董秀英花月东墙记》(见《元曲选外编》),写书生马文辅与董秀英的爱情故事。连剧名都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相对。全剧共五折一楔子,实是一部压缩了的《西厢》。其中楔子写马文辅“借厢”;第一折写马文辅与董秀英隔墙相恋;第二折写月下弹琴与诗韵酬和;第三折写梅香传递书简,生旦成就好事及夫人拷问梅香;第四折写夫人逼试与长亭送别;第五折写状元及第、生旦团圆。

西厢记,只有正确的态度和眼光,才能中肯地分析原作的精华与糟粕

《西厢记》人物剧照

《东墙记》不仅人物设置与情节关目酷似《西厢记》,一些诗句词语也有模仿的痕迹,如《西厢记》中莺莺之简帖诗为“待月西厢下”,《东墙记》则成了“待月东墙下”。《㑇梅香》全名《㑇梅香骗翰林风月》(见《元曲选》),它虚构白居易之弟白敏中与裴度之女小蛮的爱情故事。全剧共四折一楔子,其中情节关目也蹈袭《西厢记》之“听琴”、“闹简”、“赖简”、“拷红”诸折,其与《西厢记》的最大差异,是梅香樊素为正旦扮,由她一人主唱,让她处于全剧的中心地位。梁廷楠说:“《㑇梅香》如一本‘小西厢’,前后关目、插科、打诨,皆一一照本模拟。”(《曲话》卷二)为什么会产生这类模拟甚至可说是“抄袭”的作品呢?这是戏曲史上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但却不是这篇短文所能回答得了的,这里只能暂付阙如。

西厢记,只有正确的态度和眼光,才能中肯地分析原作的精华与糟粕

《西厢记》剧情绘图

明清出现的《西厢记》的仿作、续作、改作更多。如元末明初詹时雨的《补西厢弈棋》、明初李景云的南戏《莺莺西厢记》、明代李开先的《园林午梦》、崔时佩的《南西厢记》、李日华的《南调西厢记》、陆采的《陆天池西厢记》、黄粹吾的《续西厢升仙记》、明末识闲堂主人的《翻西厢》、明末清初卓人月的《新西厢》、查继佐的《续西厢》杂剧、碧蕉轩主人的《不了缘》、清初金圣叹的《第六才子书》、清初石庞的《后西厢》传奇、叶稚斐与朱云从的《后西厢》、清初周坦纶的《竞西厢》传奇、清代高宗元的《新增南西厢》传奇等多种。车上这些改本续作,成就均比不上王实甫《西厢记》杂剧,对其在戏曲史上的作用与影响,则应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西厢记,只有正确的态度和眼光,才能中肯地分析原作的精华与糟粕

《西厢记》人物剧照

在“南西厢”系统中,有所谓“古南西厢”,包括宋元南戏《崔莺莺西厢记》、明代李景云(或疑即李日华)的《莺莺西厢记》,今皆不传,仅存残曲,未知其属何本。明代崔时佩据王实甫杂剧改编成《西厢记传奇》(今后李日华加以增订,取名《南调西厢记》。嘉靖时陆采不满李作,另撰南曲《陆天池西厢记》李、陆两本《南西厢记》(见《六十种曲》与《古本戏曲丛刊》),内容与王实甫原作基本相同,对《西厢记》在南方的传播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今昆剧演出大体上采用李本。)但是,这些本子都或多或少夹杂一些封建文人的庸俗情趣,如李本第二十七出“月下佳期”写崔张成就好事后,红娘问张生:“如今病医好了么?”张生却回答说“我十分病已去九分了,还有一分不去”,“这一分还在红娘姐身上,承你不弃,一发医了小生这一分何如”?这种写法,损害了张生的形象。这个“

流里流气”的张生,显然不同于王实甫的原作。

西厢记,只有正确的态度和眼光,才能中肯地分析原作的精华与糟粕

《西厢记》人物舞台剧照

在“补西厢”一类作品中,重要的有《补西厢弈棋》与《园林午梦》。《补西厢弈棋》又名《围棋闯局》元末明初詹时雨作,《录鬼簿续编》说詹“沉静寡言,才思敏捷

”。《围棋闯局》是只有一折的杂剧,一般均附于《西厢记》明刊本后。此剧写莺莺听琴后,与红娘对弈,不料张生逾墙而来、惊散棋局的故事。《园林午梦》为明代李开先所撰,是一部“借题发挥”的院本剧本,写一渔翁在园林中盹睡,梦见崔莺莺与李亚仙在争辩,互揭对方短处的故事。全剧篇幅短小,结构简单,几乎无甚情节关目可言,可作为明代院本的资料看。但从思想倾向来说,却是不能忽视的。明人把元代石君宝的《曲江池》改为《绣襦记》传奇,它所写的女主角李亚仙与郑元和的爱情故事,在当时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园林午梦》的作者却无端让崔莺莺与李亚仙通过梦境互揭其短,这绝不仅是“关公战秦琼”式的东西,它反映了封建士六夫对这两个著名的悖逆礼教的女性艺术形象的否定情绪。

西厢记,只有正确的态度和眼光,才能中肯地分析原作的精华与糟粕

《西厢记》中的崔莺莺

请看这一段:

莺云:俺张君瑞也曾探花及第,

仙云:俺郑元和也曾金榜题名。

莺云:你怎比我曾受过五花官诰,

仙云:俺也曾累封为一品夫人。

莺云:你卖良为贱,例当离异,

仙云:你先奸后娶,理合杖开。

西厢记,只有正确的态度和眼光,才能中肯地分析原作的精华与糟粕

《西厢记》人物舞台剧照

更为恶劣的是剧末又平添出红娘与李亚仙侍婢秋桂的争辩,粗言恶语,完全是骂街的口气:

红云:好一个端马桶的贱人,这般无礼!

桂云:好一个看门子的丫头,恁等欺心!……

红云:你撒了一世烂鞋,

桂云:你穿了半生破袄。

红云:你是郑元和的贴户,

桂云:你是张君瑞的帮丁。……

红云:若不是郑元和做了官,李亚仙还是娼妇,你还是小娼妓;

桂云:若不是杜将军退了兵,崔莺莺便是贼妻,你便是贼奴才!

西厢记,只有正确的态度和眼光,才能中肯地分析原作的精华与糟粕

《西厢记》剧照

全剧主旨虽然是抒发“万事到头都是梦,浮名何用恼吟怀”,但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对崔莺莺、红娘等的骂,显然是当时十分猖獗的封建卫道情绪的反映,它用院本演唱的形式,借《西厢》人物之口来诋毁《西厢记》,这种花样翻新的伎俩,倒也一醒世人眼目。至于《西厢记》的续作,则大多是狗尾续貂的东西。如明代黄粹吾的《续西厢升仙记》,写崔张成亲后,张生欲娶红娘为妾,莺莺打翻醋缸,红娘于是出家为尼。莺莺因为郑恒鬼魂在阴司告状而被鬼捉去,遍游地府,幸有红娘来救。最后崔、张、红均升仙而去。正如焦循《剧说》指出的,此剧“意在惩淫劝善”,妄想用封建意识改造王实甫的原作。明末清初查继佐的《续西厢》四折,把明清士子考科举的应制赋诗也搬到剧中。

西厢记,只有正确的态度和眼光,才能中肯地分析原作的精华与糟粕

《西厢记》剧情绘图

它写夫人欲以红娘配郑恒,红娘不许而欲自缢。续作者自作聪明,画蛇添足,可惜其精神实质与王实甫原作相去殊远。碧蕉轩主人的《不了缘》四折,写张生落第归来,莺莺已嫁郑恒,张生孑然一身,又来到普救寺中访莺莺,但人去寺空,不可复见。虽然此剧“情词凄楚,意境苍凉,胜于查氏所续远甚”(焦循《剧说》卷二),但未领略原作“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意旨,失原作之意趣远矣。至于识闲堂主人之《翻西厢》,则纯属翻案赝品,它把张生写成孙飞虎式的强徒,写张生勾结孙飞虎要挟莺莺嫁给自己,恶劣尤甚。许多续作改作之所以有狗尾续貂、佛头着粪之讥,根本原因是续作者用封建主义的思想眼光去处理崔张题材。在这方面,卓人月在《新西厢》自序里说得十分明白,他根本分辨不出《莺莺传》与王实甫杂剧之间的优劣,反而讥议杂剧不合元稹的《莺莺传》

西厢记,只有正确的态度和眼光,才能中肯地分析原作的精华与糟粕

《西厢记》人物剧照

“《西厢》全不合传。……余所以更作《新西厢》也,段落悉本《会真》,而合之以崔郑墓碣;又旁证日之以微之年谱。……盖崔之自言曰:‘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也。’而微之自言曰:‘天之尤物,不妖其身,必妖于人。’合二语可以蔽斯传也。”

西厢记,只有正确的态度和眼光,才能中肯地分析原作的精华与糟粕

《西厢记》舞台剧照

用这种思想观点来改编《西厢记》或撰写续作,其清浊优劣则不难想见也。由此可知,无论改编与续写,艺术根基的厚薄固然十分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首先是思想观点。只有正确的态度和眼光,才能中肯地分析原作的精华与糟粕,而这正是改编或续作成功的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