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多爾袞和孝莊太后有私情嗎?如果沒有孝莊,多爾袞會稱帝嗎?

偷著樂79494783


孝莊皇太后出生在蒙古的科爾沁草原,是博爾濟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意思是“天降貴人”,她出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於天命十年(1625年)嫁給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為側福晉。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后,封孝莊為永福宮莊妃,三年後,生皇九子福臨,就是後來的順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駕崩,順治帝即位,與其姑孝端文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

順治八年(1651年),孝莊被上徽號曰昭聖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後尊她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歲,葬昭西陵,上諡,雍正、乾隆累加諡,最終諡號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

孝莊太后的歷史貢獻主要是,在皇太極暴卒之後,後金的政權內部為了爭奪汗位,幾股勢力劍拔弩張,隨時要爆發一場激烈的內戰,如果內戰爆發,後金政權就會迅速瓦解。

當時的豪格和多爾袞,都是手握重兵的實權人物,這場汗位的爭奪戰就主要涉及到這兩股勢力,如果雙方發生火併,必然會使後金政權元氣大傷。

皇太極死的時候,正是歷史轉折的關鍵之年1643年,次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如果這個時候,後金內部發生大的火併,那麼當時的歷史走向必然會改變,明朝政府的大敵後金就不足為懼了,只要集中精力對付李自成就行了。

就算李自成還能攻破北京,那麼明朝也不會那麼快滅亡,明朝很有可能利用吳三桂再剿滅李自成,之後,進一步消滅後金,那麼明朝會迎來歷史性的中興,所以沒有孝莊的話,多爾袞不但當不了皇帝,可能連性命都難保。

天降貴人在這個時候出場了,孝莊斡旋於多爾袞、豪格幾股勢力之間,最後使各方達成了妥協,推舉了皇太極的第九個兒子福臨當皇帝,這就是順治皇帝,也是第一個入關稱帝的後金可汗,因為孝莊太后的出色的外交能力,挽救了一場危局。

後世對她和多爾袞之間的感情很感興趣,官修正史卻一字不提,這更引起人們的興趣了,於是傳出了各種說法。

主要是三類:一是孝莊嫁給多爾袞,以此為代價換取多爾袞在汗位爭奪戰中的妥協;二是,孝莊和多爾袞保持正常的皇嫂和小叔子的關係;第三,孝莊和多爾袞同居了。

這三種說法都有問題,都有支持者。但是,作為草原民族,人家幹什麼事情都是很灑脫的,不會受封建禮法約束的,所以他們兩個人結婚也不是不可能,只是不叫外人知道罷了,官修史書一字不提也就行了。

任你民間傳的沸沸揚揚,當事人矢口否認就行了,再說多爾袞過了沒幾年就死了,死無對證誰也沒辦法,孝莊太后和多爾袞都是草原上長大的,沒有封建禮教的約束,頭腦裡的條條框框少,做事更是率性純真,對外界的各種議論也都是根本不在乎。

當時後金軍隊正在和明朝軍隊作戰,他們怎麼可能承認敵人的價值觀?而且後金軍隊在中原地區推行剃髮令,那就是用他們的價值觀來改造漢族人,所以說他們是不可能在乎民間的傳聞的。

至於內部,也都不當回事,孝莊的姑姑也嫁給皇太極了,這也沒啥,所以,後金的價值觀和中原地區的不一樣,後人認為他們在這些事情上會縮手縮腳,那是錯誤的,倒是後代的皇帝覺得這是不合禮法,才加以掩蓋。

不過,這些人已經高度漢化了,沒有了草原民族的粗獷彪悍和敢作敢為的精神了,反而顯得小家子氣。


小小嬴政


  • 多爾袞,帶領滿清大軍入關的第一位攝政王。他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皇太極的弟弟,也是順治皇帝的皇父攝政王。
  • 孝莊太后,滿清入關的第一位皇太后。她是皇太極的妃子,順治皇帝的生母。一生教育順治、康熙兩代帝王長大成人,對大清國有不朽功勳。

提到這兩個人,大家一定會想到他們是否曾經在一起過。這件事在正史上是不可能有任何記載的,但是野史中,這樣的聲音卻不絕於耳。

01皇太極那麼多兒子,多爾袞偏偏選了福臨。

清朝在入關以前,發生了一件大事,皇太極病死了。皇太極的死,是突如其來的。所以他壓根就沒有設立自己的繼承人,這下子問題可就大發了。

睿忠親王多爾袞,太祖第十四子。初封貝勒。天聰二年,太宗伐察哈爾多羅特部,破敵於敖穆楞,多爾袞有功,賜號墨爾根代青。---《清史稿》

在女真族的傳統當中,父辭子繼和兄終弟及基本上是平等的,也就是說皇太極的兄弟和他的兒子都有平等繼承權。

  1. 這麼一來就要看誰的勢力強大,誰就能成為未來的大清國皇帝。很顯然當時多爾袞三兄弟掌握八旗中的三旗人馬,是勢力最強大的一個團隊。而三人當中,又以多爾袞馬首是瞻。
  2. 另外一邊則是皇太極的兒子豪格團隊。豪格這邊雖然只有一個旗的兵力,可是擁護皇太極兒子登基的團隊,卻也很強大,代表人物有索尼、鰲拜等人。
  3. 這麼一來這雙方人馬就要起來幹架了,滿清王朝剛建立沒多久眼看著就要土崩瓦解了。這個時候我們不得不佩服當時滿清高層顧全大局的態度。

多爾袞和豪格都宣佈退出皇位繼承人的競選名單,這麼一來內亂就不會爆發了。鰲拜等人只是支持皇太極的兒子,不一定支持的就是豪格。

所以在這個基礎之上,多爾袞退而求其次,選擇了博爾濟吉特氏的兒子福臨,作為皇位的繼承人,這樣一來鰲拜等人沒話說了,豪格勢單力薄,自然也不敢跟多爾袞叫板。

八年,太宗崩,王與諸王、貝勒、大臣奉世祖即位。諸王、貝勒、大臣議以鄭親王濟爾哈朗與王同輔政,誓曰:“有不秉公輔理、妄自尊大者,天地譴之!”郡王阿達禮、貝子碩託勸王自立,王發其謀,誅阿達禮、碩託。尋與濟爾哈朗議罷諸王貝勒管六部事。---《清史稿》

可是皇太極有11個兒子,福臨排行第9,最大的不是他,最小也不是他,可是多爾袞偏偏選擇了他,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孝莊和多爾袞此前關係就很密切,在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孝莊之間的阻礙就更小了。

02多爾袞皇父攝政王的身份,透露著什麼信息?

多爾袞輔助福臨登基成為順治皇帝以後,自己也順利成為了攝政王。此後多爾袞帶領滿清大軍入關以後,進入北京城後,被封為叔父攝政王。

  1. 這裡的叔父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多爾袞的確是順治皇帝的十四叔,又是大清國的攝政王,所以加封叔父攝政王很正常。
  2. 此後多爾袞又被封為皇叔父攝政王,這就又往前進了一步。前面加個皇字,以示尊崇。多爾袞為滿清入關問鼎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勞,又是努爾哈赤的兒子,加個皇字沒什麼不對的。
  3. 可是緊接著,多爾袞的封號又往前走了一步,變成了皇父攝政王。這個問題就大了,看似少了一個叔字,地位卻跟此前完全不同了。

皇父攝政王的意思就是,他是順治皇帝的皇父,又是大清國的攝政王。可是多爾袞分明是順治皇帝的叔叔,並不是皇父。

由此可見,這期間多爾袞極有可能與孝莊產生了婚姻關係。只要多爾袞成為孝莊的丈夫,那就等於是順治皇帝的父親,這有什麼不對的呢?

丁丑,次連山。三桂復遣使請速進,夜逾寧遠抵沙河。戊寅,距關十里,三桂報自成兵已出邊。王令諸王逆擊,敗李自成將唐通於一片石。己卯,至山海關,三桂出迎,王慰勞之。令所部以白布系肩為識,先驅入關。---《清史稿》

除此之外,如果多爾袞想要用這一尊號的話,我覺得根本找不到第二個理由。當時多爾袞為大清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想要稱帝簡直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孝莊太后會不會為了兒子的帝位,選擇與多爾袞在一起呢?這也是大家最想知道的事情。但是很可惜,就算這件事真的發生了,我們這些人也是不可能知道的。

五月戊子朔,師次通州。自成先一日焚宮闕,載輜重而西。王令諸王偕三桂各率所部追之。己丑,王整軍入京師,明將吏軍民迎朝陽門外,設鹵簿,請乘輦,王曰:“予法周公輔衝主,不當乘。”眾以周公嘗負扆,固請,乃命以鹵簿列王儀仗前,奏樂,拜天,復拜闕,乘輦,升武英殿。明將吏入謁,呼萬歲。---《清史稿》

多爾袞不稱帝本身就是一個疑問,入關以後,多爾袞的哥哥阿濟格和弟弟多鐸成為了統兵一方的最高軍事領袖,這完全有利於多爾袞登基,可是他沒有選擇登基,可見他對順治皇帝是有感情的,換句話說他對孝莊太后也是有感情的。

03孝莊遺願不與皇太極合葬,是對皇太極的歉意,還是對多爾袞的懷念?

多爾袞是滿清入關時最重要的總指揮,可以說沒有多爾袞,就沒有後來的清朝。在他的一生中,有多次稱帝的機會,可惜他全都錯過了。

  1. 第一次在與豪格的鬥爭中,只要他不顧大局,靠手裡的權力,平定豪格叛亂,鐵定可以登基,他錯過了。
  2. 第二次,在入主中原以後,多爾袞的兩個兄弟手握重兵,多爾袞成為大清國的最高統治者,他還是沒有選擇登基。
  3. 第三次,多爾袞除掉豪格,鰲拜索尼等人也不敢跟他叫板了,這個時候多爾袞被稱為皇父攝政王,他卻依舊沒有選擇登基。

多爾袞難道不想當皇帝嗎?當然是想的。可是似乎因為某種羈絆,使得多爾袞不能夠走上那至高無上的帝位。或許那份羈絆就是與孝莊的感情。

孝莊在臨終之前,告訴自己的兒子,不要把自己跟皇太極合葬,這件事挺邪門的。畢竟孝莊是皇太后的地位,完全可以跟先皇合葬,為什麼她表示拒絕呢?

四年十二月,王以風疾不勝跪拜,從諸王大臣議,獨賀正旦上前行禮,他悉免。五年十一月,南郊禮成,赦詔曰:“叔父攝政王治安天下,有大勳勞,宜加殊禮,以崇功德,尊為皇父攝政王。凡詔疏皆書之。”---《清史稿》

這裡可能有這麼兩種可能,一種就是孝莊太后對皇太極有深深的歉意,她覺得自己嫁給皇太極以後,又改嫁多爾袞,歷經風雨之後她沒有臉面去見皇太極。

還有一種可能,她對多爾袞才是真愛。這兩個人生前是真正愛過的,而多爾袞早逝且被順治各種清算,使得孝莊不可能提出跟他合葬的請求。只能保證自己獨葬,以此表達對多爾袞的思念之情。

總結:沒有證據的真相,往往就不再是真相了。

其實種種現狀,全都表明了一點,多爾袞和孝莊之間的感情不簡單,兩個人至少是在一起過的。

可是,清朝的所有正史,都不可能記載這件事,為什麼呢?因為清朝的皇族需要臉面,他們已經被漢化,對三綱五常有著比較深刻的理解。

所以他們不願意相信,自己的開國皇太后,居然曾經下嫁過多爾袞,這有損他們的顏面。況且,多爾袞雖然曾經被順治追封為清成宗,可是不久之後又被廢掉了。

多爾袞遭到了清算,差點被順治挖出來鞭屍,還是在乾隆時期才得到了平反,恢復了睿親王的身份。

可見多爾袞和孝莊的地位在很長的一段歷史中,已經有了巨大的懸殊。所以這兩個人也不可能被安排在一起了。你所看到的真相,未必就是真相。在證據都被消除的情況下,真相也就不是真相了。


江湖小曉生


根據野史記載,孝莊在皇太極死後下嫁攝政王多爾袞,這不僅僅是私情吧,還有可能是愛情。但如果沒有孝莊,多爾袞很有可能會稱帝。

在大清野史記載, 說孝莊還是美少女時,就認識了多爾袞,而且兩人一見鍾情,慢慢地就發展為相互喜歡,多爾袞還為此發過誓,今生非她不娶了。不過好景不長,當時皇太極當上了皇上,孝莊的姑姑是皇太極的皇后,後來孝莊就成了皇太極的皇后。但後來,皇太極死後,多爾袞當上了攝政王,就迎娶了孝莊,並扶持孝莊的兒子福臨當上了皇帝,而自己沒有稱帝。

如果沒有孝莊,多爾袞很有可能稱帝。孝莊這個女人是非常聰明的,肯定是想讓自己的兒子稱帝。所以推測會給攝政王多爾袞吹耳旁風,讓他不要稱帝,破壞了滿清皇朝的規矩,就極力推崇自己的兒子,讓攝政王扶持自己的兒子稱帝。而實際上多爾袞也是非常實際的人,自己享受了皇帝的待遇,為何還要破壞規矩去當皇帝呢。

但如果沒有孝莊在背後苦苦勸告,多爾袞還是有可能會稱帝。


觀史鑑今


多爾袞和孝莊太后並沒有私情,也不需要,因為人家兩位是正式成婚的。

孝莊太后雖然是二婚,但為啥和多爾袞的婚事被封鎖成了清宮秘史呢?這還得從頭說起。

皇太極一死,長子豪格和幼弟多爾袞展開了一場皇位爭奪戰。那位說了,有多爾袞什麼事兒?確實有事兒,滿清還未入關前,還沒那麼嚴格意義的非得兒子繼承皇位,基本上還是遵循強者為尊的。


於是豪格和多爾袞打的狗腦子都出來了,可謂勢均力敵,於是雙方都做出了妥協,多爾袞提出,皇位我不要了,豪格別想了,立皇太極幼子福臨為新的皇帝。

這事兒才算定了下來,可以說,孝莊,也就是當時的莊妃,無疑是這次妥協的最大受益者,作為福臨的生母,對多爾袞是十分感激的,而她也清楚的認識到兒子還小,想要坐穩皇位必須抱緊多爾袞的大腿。

所以孝莊是非常願意嫁給多爾袞的,而且對其感情深厚程度應該已經超過了對待皇太極。後來孝莊太后輔佐孫子康熙治國,很大程度上學的多爾袞。

而且根據滿清的習俗,並不排斥這種哥哥死後弟弟娶嫂子的行為,而且這次婚姻後,順治皇帝福臨可以算得上是多爾袞的兒子了,這也是多爾袞基本上不會篡了福臨皇位的原因之一。


但多爾袞努力將滿清帶進了關,同時也給自己撅了個坑。

順治皇帝很快接受了中原漢人儒學教育,學以致用的他很快發現了母親和叔叔在一起根本就是不守禮數的禽獸行為,更是上升到對多爾袞不守君臣禮數的憎恨。

他渾然忘記了是誰把他扶上皇位,又是誰將他從苦寒的東北帶入中原的花花世界做皇帝的。

於是在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反攻倒算,剝奪了他所有的頭銜和榮譽,因此,福臨和母親孝莊的關係從此惡化。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是明媒正娶,卻為啥成了清宮秘史?原因很簡單,從順治皇帝開始,漢化的程度一代一代深入,更是把先祖出現這種“羞恥”婚姻刻意隱瞞了下來,以至於正史含糊其辭,多爾袞和孝莊太后的關係也就成了迷。


但改了史書卻改不了大眾悠悠之口,孝莊太后和多爾袞的婚事被口口傳了下來,更是被李氏朝鮮寫進了自己的史書裡。

但民間卻把正史和傳聞雜糅在了一起,便有了“孝莊太后與多爾袞有私情”的說法。


明離子


由於多爾袞年齡不大,而且有軍功,他就覺得自己是最合適的一個繼承人。於是他就去問當時的大臣索尼,看他對繼承皇位有什麼看法。索尼直接的回答說:除了皇太極的兒子,其他人我都沒考慮過。

索尼是誰?他是當時非常有權威的大臣。他曾跟隨皇太極打過很多仗,軍功卓越,是正黃旗。並且他與皇太極的兒子豪格,關係非常的密切,所以索尼是支持豪格繼承皇位的(滿族的正黃旗和鑲黃旗都是支持豪格的)。

多爾袞沒有爭取到索尼,他就開始與同胞弟弟達成聯盟。多爾袞的支持力量分別是正白旗、鑲白旗。這樣多爾袞和豪格的支持勢力就持平了。

索尼得知多爾袞召集親王開會,派兵包圍宮殿,時刻準備著

這時候多爾袞就提議讓諸親王一塊商議,索尼和鰲拜聽到消息,直接率領軍隊弓弩手,包圍了瀋陽的宮殿。包圍之後,索尼就直接闖進去說:繼承皇位的一定要是皇太極的兒子,這樣才對得起先皇。多爾袞覺得索尼的話對自己很不利,於是便呵斥道:這是家族內部討論的事兒,外人不許插嘴,把索尼和鰲拜趕了出來。

索尼鰲拜出去之後,屋裡面兒皇太極的哥哥代善發話了。他表態說要支持皇太極的兒子,支持豪格。還有一個人皇太極的叔伯兄弟,也是支持豪格。可就在這時候,豪格竟主動提出退出,說自己福淺不能擔當重任,直接走了。

豪格退出,大家就肯定就把目光都轉向多爾袞身上。多爾袞不敢貿然的答應,一方面是因為外面兒還有兩黃旗的兵,一直在包圍著外面。還有就是幾個兄長都不是支持他的。

多爾袞不敢繼位,最終雙方達成妥協

外面的索尼看豪格是沒有希望了,就忍不住直接帶著劍進來了說:我們吃的是先皇的飯,先皇的恩情就像天一樣大,如果不立他的孩子為皇帝,我們寧可跟著先皇一塊兒去。

代善這個時候就說了:如果多爾袞,不願意繼位的話,就從皇帝的兒子中找一個吧。我已經老了,已經不能夠勝任皇帝之位了。表完態他也徑直走了。多爾袞考慮到外面兩黃旗包圍著,自己又不甘心讓豪格當皇帝,於是就選了一個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因為他才六歲,年齡小可以控制。多爾袞並提出扶持福臨長大的要求,最終雙發意見達成一致。



御前帶刀侍衛


有私情,很正常。

孝莊布木布泰年輕守寡,與多爾袞有點什麼很正常。但是,沒有孝莊,多爾袞如果依舊面對順治當皇帝的局面,也不會稱帝。

第一,主臣名分已定。

第二,兩黃旗等其他5旗不會同意。

第三,多爾袞沒有兒子。為嗣子多爾博的富貴去稱帝,不划算。


四川達州


先說我的觀點:多爾袞和孝莊太后沒有私情;沒有孝莊,多爾袞也不會稱帝。

受到諸如《孝莊秘史》等清宮劇的影響,關於多爾袞和孝莊的情感糾葛常被拿出來說。諸如兩人青梅竹馬,皇太極橫刀奪愛,太后下嫁之類的流言蜚語廣為流傳,甚至出現在諸多清朝野史中。然而事實上,多爾袞和孝莊只不過是純粹的叔嫂關係而已。

多爾袞與孝莊既不是青梅竹馬,也沒有私情。

多爾袞出生於1612年,孝莊出生於1613年,相仿的年紀經常會讓人聯想到“青梅竹馬”這個詞。但事實上,多爾袞出生在赫圖阿拉(今遼寧省),孝莊出生在科爾沁草原(今內蒙古自治區),兩地相隔400多公里,憑藉當時的交通,兩人幼年幾乎沒有見面的可能。而孝莊13歲就下嫁皇太極,因此可以斷定兩人在幼年時期是沒有瓜葛的,更不是“青梅竹馬”關係

再說孝莊下嫁皇太極,這是後金政權為了鞏固與蒙古科爾沁部盟友關係的一樁政治婚姻。

孝莊下嫁皇太極時才13歲,而皇太極比孝莊大20多歲,還是孝莊的親姑父。以皇太極的年齡和身份來看,絕不可能對13歲的孝莊有什麼男女之情。若不是政治需要,皇太極也不會迎娶孝莊。電視劇中說皇太極橫刀奪愛純屬劇情需要而虛構的。

孝莊下嫁皇太極後,與多爾袞只是單純的叔嫂關係。

其一,兩人沒有私下見面的機會。年輕的多爾袞跟隨皇太極南征北戰,戰都打不完哪有時間找孝莊培養私情。其二,皇太極身為後金大汗,後來的大清皇帝,集權手段以及鞏固皇權是必然的。而多爾袞三兄弟手握兩白旗的兵力,實力強大,是皇太極重點“培養和關注”對象。說句不好聽的,對於多爾袞的一舉一動恐怕都在皇太極眼皮底下。

順治繼位乃確保大清政局平衡的最佳選擇。

首先要搞清楚,順治繼位並非因為其母孝莊與多爾袞有什麼私情,而是當時大清局勢下保持政局平衡的最佳選擇。

皇太極猝死後,留下的皇位成了多爾袞和豪格激烈爭奪的焦點。然而多爾袞與豪格都手握重兵,身後都各自有勢力支持,實力可謂伯仲之間。不論哪一方被推上皇位,另一方必然不服,挑起內戰是可以預知的。面對已然腐朽不堪的大明朝,大清自然有爭雄之意。保存大清整體國力逐鹿中原是民心所向,絕不能因為爭奪皇位而內部消耗。在這種背景條件下,推舉第三人繼承皇位是必然。而順治出身高貴,且身具蒙滿血統,繼位不但合理合法,還能鞏固與蒙古的關係,可謂最佳選擇。

其次,多爾袞攝政已然手握大清最高權力,沒有篡奪皇位的必要。

因為順治6歲繼位,年幼無法親政。作為攝政王的多爾袞權傾朝野,已經掌控了大清最高的權力。甚至他所享受的規格待遇幾乎與皇帝持平,不是皇帝勝似皇帝。不論出於自身利益考慮還是將來的名譽考慮,篡奪皇位並不是明智選擇。

因此通過以上分析來看,多爾袞稱不稱帝與孝莊沒有絲毫關係。

我是月關略萌,以上是我的個人原創回答。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關注我一下,感謝。


月關略萌


根據我多年對清史的研究,遍翻各種清初和明未的絕秘檔案,我可以肯定地說,他倆肯定有一腿。當然,作為清史方面的非著名專家,我當然有我非常嚴密的推理與證據,下面就讓我把我的證據一一列舉出來:

第一,他倆年紀相仿,郎才女貌。孝莊出生於1613年,多爾袞生於1612年,也就是說,多爾袞只比孝莊大一歲。一個貌美如花,一個雄才大略,年紀又相仿,又都是有才華的人。你說他倆要不暗生情愫難道看上你個傻缺了?

第二,他倆門當戶對,堪稱絕配。你可能會說,多爾袞富有天下,什麼樣的女人他弄不到,幹嘛非要找孝莊。你說的也不錯,不過我問你,皇太后你日過嗎?你知道皇太后在床上是什麼樣子嗎?怎麼樣,動心了吧,流口水了吧,受不鳥了吧!

另一方面,皇太后年紀輕輕寡居,難免春心寂寞。你可能會給我說,孝莊可是一個有大志有大節的良好婦女!是,她是很傑出,可是她也是個人啊,也是個有情感,有哪啥的人啊。再說了,人家多爾袞文武雙全,地位尊崇,人家配不上你!雙方都有需求,所以就有了!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觀眾喜歡驚險刺激的情節啊,他們想讓他們那啥啊。你能阻止他們的胡思亂想?所以,乾脆讓他們打一炮,無論如何讓他們來一炮,以證明我們的料事如神,以證明我們早就看透了人生!

兄弟們不要矜持了,讓我們求神拜佛也能和名貴的女人打上一炮!





騎驢去高考


關於多爾袞與孝莊太后是否有私情,一直都是熱議不斷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疑問出現呢?

一來,皇太極駕崩後 ,在繼承人選的“爭奪戰”中,多爾袞選擇了支持當時還是莊妃的孝莊所生的福臨為帝。都知道,皇太極在冊封崇德五宮時,孝莊所封的莊妃是在五宮之末的,比起另一位博果爾的生母位份要低。

第二,福臨登基後,對多爾袞的幾次加封,封號的變化從叔父攝政王變成了皇父攝政王。

再者,多爾袞與孝莊太后年紀相近,且滿人有“兄死弟娶其嫂”的風俗,就當時的情況來說,娶嫂是很有概率發生在他們兩人身上。

綜合上述情況來看,貌似多爾袞真跟孝莊太后有什麼貓膩。可其實可能性並不太大。選擇福臨繼位,是多爾袞權衡自己日後能有多大權力、於自己有多少利弊的結果;皇父的稱呼有點類似於仲父、亞父之類,單憑皇父一次判斷有些武斷了;至於滿人的風俗,要知道,此時的孝端文皇后還未去世,多爾袞的原配福晉也還在世,這孝莊太后若是嫁過去,身份應該如何自處呢。所以,整體來說可能性是很低的。

既然孝莊太后與多爾袞有私情的可能性很低,那麼多爾袞稱帝與否就跟孝莊太后沒太大關係了。多爾袞之所以不繼位,主要還是實力問題。他真正權傾朝野、大權在握是在福臨登基他開始攝政生涯之後。

在此之前,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同樣有著不容小覷的實力,加上此時正值大清入關的緊要關頭,他如果跟豪格拼上個你死我活,最終還是有機會坐上皇位的,可是那樣慘痛的代價於大清是沒有任何好處,甚至可能把當時良好的局面打破。所以多爾袞的退讓並非為了女人,而是迫於當時情勢所作出的決定。


若淺話史


清朝歷史短短數百年,在皇宮大院中有不少傳奇故事。其中多爾袞和孝莊太后的故事也很精彩,影視劇也加入了他們之間的情節故事,像《孝莊秘史》、《山河戀》都可看到多爾袞和孝莊之間的感情糾葛,但影視劇畢竟有虛構和藝術加工的成分,我們不能全信。那麼歷史上他倆之間究竟有沒有私情呢?其實在正史中沒有說他們有私情。那可能有人就會心聲疑問:如果他們沒有私情,為什麼多爾袞後來要助福臨等帝位,難道他不想當皇帝嗎?

在我看來,其實不然,多爾袞絕對有這個野心去爭奪皇位,但礙於當時的局面還有自己的英年早逝才讓他沒有機會當皇帝。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最小的兒子,17歲就開始打仗了,他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論戰績、論謀略他絕對不輸皇太極,但古代皇帝繼位必須依照嫡長子繼承製,他才沒有當上皇帝。皇太極因為突然死亡,還沒來得及立下遺囑冊立繼承人,當時最有實力的就屬大皇子豪格和多爾袞,此時的多爾袞野心勃勃,怎麼會甘心讓皇位拱手讓人?這時候的孝莊為了自己和兒子的將來打算,也不甘心就此臣服。憑以前的交情,他們倆人就一拍即合,共同對付豪格這個硬茬。考慮再三,多爾袞決定擁立孝莊的兒子福臨成為繼承人,而不能直接打著造反的旗幟去搶奪帝位,最後是多爾袞取得了勝利,年幼的福臨也就順勢繼位。福臨繼位之後,孝莊和多爾袞之間也是人心隔肚皮,互相提防著。多爾袞被立為“攝政王”,朝廷中重大事情都由他做決定,他還有軍權。其生母也被尊為:“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后”,可想當時他的權利和地位有多大了。只不過39歲他就早早地去世了,要是他多活幾年,依照他當時的地位皇帝之位他早晚都會坐上的。

據史料記載,多爾袞的老婆多的無數,不存在愛江山不愛人的浪漫傳說。倒是據史書上說他特別寵愛朝鮮李氏這位美女,最後也是李氏這位美女給他留了一個女兒,他沒有留下其他子嗣。所以孝莊和多爾袞究竟有沒有私情,我覺得即使有那麼點感情,但在政治上雙方都不會兒女情長的。只是相互利用,各取所得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