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一些士绅在看戏的时候,让人通知店家送来,就像今天点外卖一样

潍坊是风筝之都,有着一千多年的纸鸢(风筝)历史,每一个来潍坊旅游的朋友,都会买一个风筝回去,当然,少不了尝一尝闻名天下的潍坊肉火烧。


一些士绅在看戏的时候,让人通知店家送来,就像今天点外卖一样


潍坊肉火烧起源于何时何年,说法有很多种,而肉火烧的种类,也有很多种,但是最出名的,莫过于潍坊老城隍庙火烧。

老城隍庙火烧具有皮酥肉嫩、香而不腻等特点,刚出炉的肉火烧,冒着热气,咬一口,满嘴留香。

潍坊老城隍庙火烧得以出名,是在民国。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首先来聊聊潍坊的四大家族,老潍坊人都知道,过去潍坊有四大家族,郭、陈、张,丁四个姓,都是官绅家族,势力很大,一般人不敢惹的。

清朝的时候,陈家做官的人最多,其中有一个叫陈官俊的,做到了二品尚书,其他三大家族们也有做官和经商的。到了民国,四大家族的势力依然不减,相互通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

再来说说城隍庙,城隍庙在东风西街与向阳路以西的北门大街,修建于汉代,距今一千多年的历史。当年郑板桥当潍县县令的时候,在城隍庙对面修建了一座戏台。城隍庙一带都是陈家的地盘,但是不远处东边的十笏园,却是丁家的老宅。


一些士绅在看戏的时候,让人通知店家送来,就像今天点外卖一样


别看四大家族表面上一团和气,可是暗地里都憋着劲呢,都想成为潍县城里的头一号人家。

城隍庙每年有很多祭祀祈福活动,最隆重的是五月初一城隍爷生日,到时候,城隍爷出巡,仪仗队鸣锣开道,地方官员随在轿后,到处顶礼膜拜,万人空巷,好不热闹。

另外每年还有好几次庙会,每次的庙会,城隍庙戏楼是潍县城唱戏最多演唱时间最长的地方。锣鼓整天,热闹非凡,每逢此时,官商绅士们,尤其是四大家族,就就出钱请来戏班长大戏,睡都舍得花钱撑面子,暗中较着劲,他们这一较劲,老百姓就有了看戏的地方。

往往是这个戏班刚唱完,那个戏班又接上,好戏连台,唱个不休。像当地有名的“三庆班”、“四喜班” 、“永福班” 、还有红极一时的优伶燕福(艺名本名孙作楫)等等,都曾到台上献艺。城里到处流传着“燕福上了台,闺女媳妇跑掉了鞋”,人们争相来这里看戏一饱眼福。


一些士绅在看戏的时候,让人通知店家送来,就像今天点外卖一样


人多的地方自然有人做生意,于是在老城隍庙旁边的北门大街,变成了最繁华的小吃一条街。

人们坐在戏台前看戏,磕着瓜子,喝着茶水,肚子饿了怎么办?

没事,往北走几步就是北门大街,什么混沌水饺,包子火烧,茶水面点,小吃零食,儿童玩具,应有尽有,光火烧铺都七八家。还有一些街边剃头的,挖鸡眼的,卖香烟洋火的,胭脂水粉的,多了去了。


一些士绅在看戏的时候,让人通知店家送来,就像今天点外卖一样


那些士绅在看戏的时候,吩咐下人去买东西吃,也有的直接通知店家送来,就像今天点外卖一样。

城隍庙旁边有一家火烧铺,距离戏台没多远,店主姓王,到他手上是第三代。王家肉火烧的味道还凑合,就是出锅后面皮有点硬,牙口不好的人咬不动,就像杠子头火烧一样。那些看戏的人,有的自己带了点心来,有的宁愿走远一点路去北门大街吃包子和馄饨,也不买火烧,所以老王的生意并不怎么样。

王老板的媳妇姓李,年纪不大,柳叶眉,鹅蛋脸,身子玲珑,皮肤白皙,长得那叫一个水灵,有些轻薄的男人还借着买火烧的机会,对着他的媳妇说上几句荤话,当是逗乐子。王秃子脾气好,夫妻俩都是实诚人,指望着人家多买几个火烧,不愿与人争执,能忍则忍了。久而久之,“看戏买火烧,逗老王媳妇”,成了城隍庙火烧铺前的一道风景。


一些士绅在看戏的时候,让人通知店家送来,就像今天点外卖一样


有一个姓陈的老士绅,看到一群男人围着火烧铺粗言秽语,觉得有失体统,多次对那些男人进行呵斥。

陈士绅又劝老王媳妇打火烧时,故意披头散发,摸些锅灰在脸上。如此一来,便少了一些轻佻的男子,但是生意也不行了。

有一天,陈士绅经过火烧铺门口,老王感其恩,奉上一些烧饼。陈士绅笑着说:“我牙口不好,咬不动了!”

老王说了自己的苦衷,那意思很明白,若不是靠着那些调戏媳妇的男人买几个火烧,店铺根本维持不下去。

陈士绅想了一下,说:“城隍庙是一块福地,你不能指望那样做生意,火烧不好吃,你应该多想想怎么才能变得好吃才是。我年轻的时候在北京认识一个面点师傅,南方人,他做的面点,烤出来后又松又软,香气扑鼻。我写信帮你问问,有什么诀窍吧!”

老王以为陈士绅只是说说,没有想到,一个多月后,陈士绅拿着一封信给老王,说上面有发面和和馅的方子,让老王照着做。

经过几次试验,老王做的火烧香气四溢,面软而批脆,肉馅香而不腻,没过多久,王家城隍庙肉火烧一下子出了名,唱戏的戏子们,趁着换台的时候,也都跑来买火烧吃。连昌邑安丘那边的人,都闻名前来城隍庙看戏,吃王家肉火烧。


一些士绅在看戏的时候,让人通知店家送来,就像今天点外卖一样


即便是没有戏看的日子里,早晨坐在店铺门口的马扎上,手里拿着热气腾腾的火烧,就着大蒜,呲溜溜喝上一口小米粥,咬上一口香气四溢的肉火烧,那叫一个爽啊!

如今的城隍庙街,其旧貌除了西段道北,仍有几处沿街旧平房及其身后的宅院尚在,原街道南已经是成片的住宅楼群,早已经没有了昔日的繁华。现在从街上路过,不经意的人,已难以看到城隍庙的建筑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