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明朝是我國火器發達的時代,為何明朝最後卻逐漸走向滅亡?

導語:明朝作為我國科學技術進入總結階段的一個朝代,各項科學技術都有著非常大的進步和提高。在這強大的科學技術支撐之下,很多前朝所沒有的新鮮物件逐個出現。

其中就包括了由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火藥演變而來的武器——熱兵器。正是這些熱兵器的出現使得明朝的軍事力量在當時極為強大,軍隊在戰爭之中所向披靡。然而明朝軍事力量卻越來越弱,這是為何?而且既然明朝有著如此發達的科學技術,為何不繼續發展熱兵器呢?

火器的發展歷程

1、火藥的來歷、用途與傳播

火藥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最初是由於方士們煉丹採用了礦物,所以在偶然之中引發的爆炸。後來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之術,下令讓方士們大量的煉製丹藥。為了迎合秦始皇的要求,很多方士不得不翻閱古籍,以便從中找到長生不老丹的配方,就這樣幾種特定的礦物混合會引發爆炸的記載被人們知道。

火藥配方被正式記載是在唐朝,火藥用於軍事方面是在宋代。但是由於技術的限制,火器在這時還未真正的出現,可以說火器還處於萌芽階段。當時火器的前景被一部分人看了出來,所以縱然不能大規模生產,並且製作過程也會造成很大的傷亡。但是很多人仍然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去研究,當然這時候研究出來的火器併為應用於戰爭。

明朝是我國火器發達的時代,為何明朝最後卻逐漸走向滅亡?

(煉丹師)

不過火藥除了巨大的殺傷力被人們休息到,它燃燒時獨特的火焰更被人們所看重並加以利用,所以民間用火藥來製造"煙花"和雜耍"噴火"等娛樂活動。到了蒙古帝國時期開,由於成吉思汗要西征,所以火藥巨大的殺傷力被政府重視起來。

明朝是我國火器發達的時代,為何明朝最後卻逐漸走向滅亡?

(古代煙花)

當時成吉思汗軍隊就是靠著火藥穿透了騎士的鎧甲橫掃歐洲大陸的,而且那個時候已經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火器,嚐到了這種火器威力的歐洲人將這種火器稱為"中國的噴火龍"。並且正是因為嚐到了中國火器的苦頭,所以火藥進入了歐洲人的視野,而火藥也正是在那個時候傳歐洲的。

2、神機營——火器的天堂

明朝是火器發展的黃金時期。為了在與後金的戰爭中取得優勢,明朝統治者不得不尋找一種有利的武器,所以火器就成為了首選。在戰爭之中明軍的不斷勝利展現出了火器優勢,同時也正是火器的使用造就了"寧遠大捷"。

隨後朱元璋率領著4萬人憑藉著一種新型火器擊退了勁敵陳友諒的60萬大軍。再然後,在著名"鄱陽湖之戰"之中,朱元璋用裝備了火炮的戰船徹底擊敗了陳友諒。這兩場戰爭的勝利不僅讓朱元璋見識到了火器的巨大威力,同時也提醒了朱元璋發展火器,火器發展迎來第一個春天。

明朝是我國火器發達的時代,為何明朝最後卻逐漸走向滅亡?

(神機營)

當然這樣輝煌的戰績也影響到朱元璋第四個兒子朱棣,他雖然是燕王,但是他可不甘心做一個地方的王。所以他就發動了內亂準備篡位,因為他知道火器的厲害,所以在篡位過程之中他大量使用火器,最終導致篡位成功。

但是他由於他是篡位當上的皇帝,所以他的內心之中有著深深地不安。為了讓自己的皇位能夠保住,所以他極力的發展軍事,企圖增強軍事力量。這時火器又進入了他的視野,所以朱棣在永樂年間創建了神機營,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火器軍隊,火器迎來了第二個春天。

火器的衰落

由於害怕民間反對明朝的勢力掌握火器這一大殺器,所以在明朝火器是嚴禁民間製作的。而且一些相關的配方也只有官方才擁有,這就造成了只要朝廷或者官員對軍事武器有一點輕視,那麼火器的發展必然受到限制,這也是為什麼明朝火器發展緩慢甚至倒退發展得罪原因。

明朝是我國火器發達的時代,為何明朝最後卻逐漸走向滅亡?

(蒙古鐵騎)

然而在歐洲則是由商人制作好了火器然後才賣給需要的人的,由於商人之間競爭不斷,所以商人們就不得不提高自己火器的質量和款式來獲的市場,這就極大的促進了歐洲火器的發展。為什麼明後期火器會出現衰亡?這就是明朝後期朝廷中很多官員對火器不重視造成的。而且正是這種不重視導致國家財政對火器支出減少,導致火器研發!速度極為緩慢,最終造成火器衰落。

1、明朝後期面臨的問題

經過了明朝很多代皇帝的摧殘,當皇位傳到崇禎帝手中已經是千瘡百孔。很多的社會問題讓得明朝面臨崩潰,雖然崇禎帝是一個相對賢明的君主,但由於之前明朝經歷了許多宦官專權和皇帝的無情揮霍,所以此時的大明王朝經濟已經混亂不堪,而潰天災不斷導致稅收也無法正常收取。

明朝是我國火器發達的時代,為何明朝最後卻逐漸走向滅亡?

(受自然災害的農民)

在外,明朝又面臨強敵環伺,僅僅依靠崇禎一個人的力量已經是無力迴天。自從明中期軍屯體系的破壞,導致軍費開支全部要從國庫中支出,所以這極大的削弱了國家財政實力。

由於明朝後期財政實力被極大的削弱,所以很多時候發不出軍餉,這嚴重影響了士兵的戰鬥積極性。而且到了萬曆年間,三次大規模的征伐已經傷了國之根本。更加不幸的是還遇上了頻繁的旱災導致國家糧食產量大規模下降,旱災後瘟疫的蔓延使得人口銳減。

明朝是我國火器發達的時代,為何明朝最後卻逐漸走向滅亡?

(明朝的苛捐雜稅)

這不僅讓明朝勞動力極大的減少,同時很多百姓也在明朝統治者頻繁的徵收賦稅之下不得不投靠李自成以求謀得一條活路。很多聰明的官員看出了明朝大勢已去,所以為了謀後路就暗中還勾結了北方的滿族政權。

2、火器衰落原因之一:高昂的成本

明朝後期中央生產盔甲、火藥武器的是盔甲廠和王恭廠。據《工部廠庫須知》記載,常規性火器年產值合計19950兩,這種支出對於處於鼎盛時期的明朝來說完全沒有問題,然而不要忘記明朝後期,財政可是非常吃力的,所以這個支出就成了大問題。

明朝是我國火器發達的時代,為何明朝最後卻逐漸走向滅亡?

(古代火器)

而每個匠人日薪資6分銀,一年單個工人薪資約為219兩。這些還只是在正常情況之下的支出,一旦發動戰爭投入的人力以及財力都將增長十倍。據天啟元年李之藻上奏的內容:"三年以來,傾我武庫甲丈,輦運而東以百萬計"三年就耗費百萬軍需,由此可見火器製造所需要的成本是多麼的高昂。這種高昂的支出就讓得統治者對於火器的興趣大大降低,儘管火器的殺傷力非常可觀。

3、火器衰落原因之二:朝廷決策的失誤

由於從明中期開始明朝財政就出現一定程度的危機,所以為了減少國庫支出,於是明政府就大幅削減了軍事上的輸出。據記載嘉靖年間到隆慶的這短短五年時間裡,軍中工匠由9200餘人下降為1592名,減員率達到80%以上。對軍器製造的支出也從二萬四千兩銀銳減到了三千七百兩。規模如此巨大的裁員和降低支出讓得火器製造陷入了危機。

明朝是我國火器發達的時代,為何明朝最後卻逐漸走向滅亡?

(古代工匠)

在明朝末年由於前期裁減了太多的工匠,所以明朝後期工匠數量不足只得僱傭臨時的工匠。而明朝在財政上的克減以及煤鐵等物價的升高,很多官員為了完成任務不得不在原材料採買上以次充好。

這些非專業的臨時工匠本就不熟悉火器製造,加上材料品質又不過關,所以製作出來的火器威力大不如前。戚繼光在《練兵記實》說道"今之制火器者,類愈多而愈無實用"。可見,由於明朝統治者當初決策的失誤,對於火器發展帶來了多麼巨大的影響。

明朝政治與文化制度的失誤

自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設立內閣以後,明朝政治體系就完全改變了。一個國家能否向前發展,不僅要依靠賢明的君主領導群臣,還要有能力出眾能為君主提出良策的大臣。

然而明朝統治者為了加強封建統治,採用了古板的八股取士制度,完全禁錮了讀書人的思想。這就導致明朝200多年來,中國在科學文化領域趨於停滯,除了總結前人知識,就跟少有人能有新的突破,而當時的文人則完全淪為了朝廷的奴僕,如此一來哪裡還有能出良策的大臣存在。

同時由於皇權高度集中,一系列由皇權引發的問題也加速了明朝的滅亡,可以說明朝的滅亡就是由它的政治與文化制度造成的。

1、重文輕武

在土木堡之變後,朝廷更加重視文人,因此採取監軍制度,這極大的限制了武將權利的發展。和宋朝一樣,文官的地位和權力開始高於武官,而且文人享有很多的特權。所以很多人對於考取功名極度熱忱。

明朝是我國火器發達的時代,為何明朝最後卻逐漸走向滅亡?

(八股取士下的讀書人)

考上秀才就意味著擁有了功名,不僅可以免除徭役、糧役和受鄉里敬重,更重要的是享有三次死罪赦免權,見了官之後甚至可以不用下跪,這讓當時的百姓來說誘惑不可謂不大。

到了明後期,由於朝廷內部的腐敗以及皇帝放權行為導致了地方出現了大批富商豪強,他們為了提高社會地位就會出錢買文官官銜。由於明朝後期是守內而虛外,對外敵防範較弱。所以文官的大量出現,導致了文武官員比例失調,明朝抵禦外敵的能力下降。

2、黨派紛爭導致中央統治混亂

由於文官數量的增加,朝廷之上文官開始分為不同黨派,並且由於皇帝的不作為,各個黨派之間的鬥爭愈演愈厲。明朝初期的內閣官品不過五品,不僅官職低下而且實際權利不大。但是在仁宗和宣宗時期,隨著內閣學士地位的日益提高,他們的權利也隨之擴大。

明朝是我國火器發達的時代,為何明朝最後卻逐漸走向滅亡?

(明朝黨派)

由於內閣大學士主要是由文人擔任,而且在後期內閣的地位就相當於宰相。所以面對這種職位,各大文官集團(主要按地域區分)之間就出現了極為嚴重的利益糾紛。

其中東林黨,齊黨,浙黨為主要代表,由於鬥爭過於激烈,所以黨爭漸漸演變為黨亂,這就使得中央統治集團的混亂。這使得皇帝專心調節各大黨派的紛爭而無暇顧及邊防,這就給了外族由了入侵的機會。

3、閹黨的崛起

朱元璋很早就察覺到宦官對於權利的渴望,所以為了防止宦官掌權,在洪武十七年就下令"內臣不得干涉政事,違犯者斬首"。不過由於朱元璋後人的忽視,在永樂年間還是設立了由宦官組成的東廠,這就讓得宦官漸漸掌握權力。

明朝是我國火器發達的時代,為何明朝最後卻逐漸走向滅亡?

(明朝宦官)

明朝中後期皇帝為了削弱日益強大的內閣勢力,於是就重用宦官,並將票擬權下放給宦官。至此,司禮監的地位明顯提高,很快就超過了內閣。由於當時司禮監的權力與以前的丞相相仿,所以司禮秉筆太監又被人稱之為"內相"。

明朝統治下的中國在宦官粉飾之下顯得格外太平,這就讓得皇帝愈加放縱自己。由於宦官權力太大,同時很多皇帝不再上朝,所以外層武將很難見到皇帝,當面說出明朝存在的很多問題,這就導致了很多問題發展成為明朝的頑疾。

大廈傾覆

在明朝後期,由於宦官專權現象越來越嚴重,加上皇帝基本都是不作為,所以明朝中央統治一片黑暗,中央統治的黑暗也導致了地方出現了很多的問題與矛盾。加上朝臣黨派鬥爭不斷,所以明朝統治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很多宦官只是善於阿諛奉承踩低捧高,只重眼前利益不顧朝政發展,所以對於邊防事物和官員調度完全不多加考慮,完全憑藉自己的判斷或者私交來決定。所以明朝國力很快就在這混亂的統治之中衰弱下來,曾經靠火器建立的軍事強國,如今卻在多方面的問題之中轟然倒塌,著實值得人們深思。

結語:中國火器真正得到發展不過百年,但是卻讓得兩個強大的國家輝煌一時。可見火器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多麼的重要,然而對於一個國家發展如此重要火器卻在種種原因之下在中國古代走向衰落,實在是令人可惜。

明朝曾經是我國科技最為發達的一個國家,各項科學技術都達到了頂峰。在它建立之初,它的軍事實力在世界之上也是排在前列的。但是如此強大的一個國家,仍然在財政危機、黨派鬥爭以及宦官專權之中走向滅亡,作為後人的我們不得不引以為戒

參考文獻:

1、《萬曆後期的盔甲廠與王恭廠—晚明中央軍器製造研究》

2、《火器的發展與陣法演變》

3、《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