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书法美在哪里?

盖世神算


很高兴可以为大家回答这个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可以为大家带来帮助,同时也希望可以赢得大家的喜爱。

下面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个人观点,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下面我来分享一下书法美在哪。

书法美在点画,美在结字,美在通篇神韵和意境。点画是局部之美,结字是局部之美,通篇神韵是整体之美。美的传递是客观存在的。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当美引起共鸣,产生感动时,美就在你的意境之中了。

书法美于和谐。书法艺术之美就在于它能够靠点画的变化,结字的巧妙,章法的和谐体现一种外在美,同时也通过三者有机结合而呈现出来的韵律、气韵、风格、情趣等体现的一种内在美。可以说,书法是一种以极简的方式来表现复杂思想感情的艺术。

以上全部都是我的个人观点,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惠氏惠新书画乐苑


书法的三要素:笔法、结体、布局(章法)。书法美在哪里?书法美在书写汉字的笔法、结体、章法上面。

1.准确性。“精到”,即字点画、结构、章法精确到位,合乎法度。讲到点画,就有个形象、尺度(粗细、长短),轻重缓急和使用上的准确度,不能随意涂沫。结构,就是有个点画塔配位置的准确性问题,要求其合乎重心、匀称、呼应、穿插仰让、参差向背等法则。讲章法,就有个整体布局合乎法度的准确性。


2.鲜明性。个性、风格鲜明,由于作者的思想、学识、气质、师承、及学书的经历不同,其作品的风格自然会有所不同,是长期磨练创造出来的;经过专一、博采和蜕化三个过程而来,而且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才能写出风格来。

3.生动性。生动性取决于点画、结构、形象的生动性;作品通篇气韵的生动性;点画力感的生动性;通篇墨气的生动性。

以上三点是评价一幅书法好坏高低的方法。而楷书作品更讲究“精到”与“严谨”,因此墨色不如行草书那样富有变化和生动随性;只要符合书法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三点的作品,就算是美的书法。


使志安宁之秋


中国书法是世人公认的最高艺术——无色而具图画的绚烂,无声而具音乐的和谐。书法之美让欣赏者心畅神怡、让爱好者迷恋终生。
书法艺术之美就在于它能够靠点画的变化,结字的巧妙,章法的和谐体现一种外在美,同时也通过三者有机结合而呈现出来的韵律、气韵、风格、情趣等体现的一种内在美。书法之道美于和谐。

可以说,书法是一种以极简的方式来表现复杂思想感情的艺术。

而表现这种魅力的最基本的要素就是点画的或粗、或细,或刚、或柔;墨色的或浓、或淡,或燥、或润;结体的或长、或方,或平、或险;章法的或疏、或密,或紧、或松。三者结合在一起,具有一种和谐、自然、丰富的美感。所以,书法也可称之为“点画的艺术”、“结体的艺术”、“布局的艺术”。

书法的外在形式美来自汉字形态。篆、隶、草、行、楷五种字体,每种字体都有形式上的美感特征。

篆书是匀净的线条组织,结构类似图案。

隶书笔画变篆书的婉转为方折,横平竖直、撇捺翻挑,结构仿佛“崇台重宇”。

楷书的笔画形状最丰富,结体欹侧而端庄。

行书也是欹侧的体态,但是笔画牵连映带,具有流利的美韵。

草书线条连绵盘曲,特别是狂草,舍弃了一切外在的装饰,结构简略,放逸生奇。

书法艺术之美通于易理,妙合自然。抽象的点线形式蕴含着无数客观具象的神妙玄机。汉字的创造不是一时一人所为而成,应该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众人不断总结修改完善逐渐形成的规范。但是汉字的始创方法之一以类象形“博采众美”,是不容置疑的。

世界万物是书法艺术的本源,书法艺术的构成之理是书者对万殊之象心灵感悟的意态转换。自然万象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绚丽多姿,蕴含着玄妙的哲理性、丰富性、可变性和融合性。可谓天地之间有大美。

那么天地之美在于何处呢?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在古人看来,天地之大美来源于和,既然书法艺术是“秉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囊括万殊之美的抽象形式,那么其审美取向便自然而然地把“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和谐之美作为最高追求目标。以此观之,书法之美源于自然之美,书法之道美于和谐。

和谐之美表现在书法艺术上不是同质的相加,而是异质的相谐。书法艺术之美就在于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如在用笔上的提按、方圆、疾涩;结体上的欹正、主从、收放;章法上的虚实、向背、疏密等。

正是这种多样性和对立性因素的书法语言的相克相生,相辅相成,相磨相荡,才形成了“绛树青琴,殊姿共艳;随珠和壁,异质同辉”的统一和谐之美。

书法作品表露出来的意韵和美感是书者的心灵迹化。书家的学养气质、功力技艺、审美取向、情感心绪等都可以一寓于书,通过点画线条的律动折射于外。

因此书法作品若想实现中和之美,首先书家在心灵上要有一个淡定自若自然和谐的精神世界。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修养,保持平和的心理状态,师法自然,化象为意,面对传统入古出新,孜孜以求。这样创作出的书法作品才能含文包质,形神兼备,既得造化之功,又发灵台之意,充满自然和谐之美。

如果您也喜欢传统文化,欢迎关注繁星国学,和我们一起走进诗书笔墨的世界!

繁星国学


关于书法之美,我粗略地看了诸位朋友的回答,各有看法和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论述,各有其道理。我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我是三品斋主李存章,书法爱好者与习练者。我对书法美的认识是这样的,它的美体现在两个大方面,和其对应三个具体点。

第一个方面,就是整体之美。其对对应的即是章法之美。人们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书法整体之美。整体的美把欣赏者的眼球抓住,不禁要下意识地感叹一句:”这幅字真美!“

若祥论这书法的章法整体之美,是一篇大文章,这里不去细论。

第二方面就是个体之美,其对应的二点即是字的点画之美,与字的结构之美。字的点画也称线条,字的结构也称结体。一个字的点画与结构之美,更是书法的基础之美,没有字的点画给构之美,书法之美则无从谈起,没有字的点画结构之美,其书法的章法之美也就失去意义,没有任何价值!

归根结底,书法之美在于字的点画与结构之美。至于细说字的点画与结构之美,更是一篇大文章,这里无法展开细说。

这里再接继上文,一幅书法作品的整体之美,把你的眼球吸引了来,感觉好美,自然会吸引你细观,慢慢欣赏这幅书法作品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字的每一个点画,以及每一个点画的起止与位置,进而欣赏这每一个字的组织结构,这才是书法美的体现与欣赏!







李存章艺术园


书法美,是在于你的内心感受。如果你感受不到它的美,不是书者的水平有问题。而在于观者的审美取向。买椟还珠的故事大家都听过。人人都知道夜明珠的珍贵,可偏偏有人只是喜欢装珠子的匣子。花了买珠子的钱,买了匣子,把珠子还给你。你能拿他怎么样?我喜欢的是匣子。



你从一开始,别人对你说:王羲之的字,是中国书法的象征。或者有人对你说颜真卿的字端庄雄健。耳濡目染,就会形成你对书法的鉴赏能力。田英章的字,是在传统共识的欧体字的基础上形成的。他的成功,得益于广泛的欧体字的人群认可。而有的田粉甚至认为田英章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欧体第一人。听着都好笑。天下欧体第一人是欧阳询本人。只要你没有跳出他的圈子,他写的再好再完美,你也是在写欧体字。小岳岳的金句:我膨胀了吗?人应该有自知之心。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



子衿书法


一句话,书法的美在于它的自然和变化。自然的结构,用笔和章法,反之,则会娇柔造作,哗众取宠,所有的江湖书法都属于这个类别。

结构的美

结构就是笔画的位置、架构。书法的结构美遵循基本的法则,比如上紧下松、左紧右松等,结构美是书法的基础,启功先生拍照书法的时候,特别强调这一点,并且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了书法结构的黄金律。对书法的结构美,给出了最终的诠释。本头条号有相关文章和视频,需要完整视频的朋友请私聊。



书法的用笔美

书法的用笔同样追求变化,主要表现在线条的质量,比如枯、湿、浓、淡的变化,线条粗细的变化等等。我们看林散之先生的书法,尤其感受强烈,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深厚的书法功力,更重要的是林散之先生的书法很有境界。


章法的美

书法的章法就是只整体的布局安排,比如像非白的布局,讲求行气贯通。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布局连绵不断,摇曳多姿,而富有节奏感,这就是书法章法的变化体现出来的美感。沈尹墨说书法是无声的音乐,其原因即为此。

田英章先生的字就是欧楷的翻版,并且非常有功力,我们可以以中很好的学习,体会欧楷的魅力。但书法艺术要求百家之长,然后才会有所作为,书法艺术应该体现作者的人文修养和气质。如果和字帖写的一样只能称之为写字,而不能称之为书法艺术。关于田英章老师的书法评价实在太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各抒己见吧。



书法讲堂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它的美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欣赏,一是形体美,另一方面是神韵美。

学习书法的人都知道,学书法一般都从临帖开始,碑帖上的文字都是前人成功的书法作品,是样板,临帖首先要追求形似,也就是字的形体要写得像,写像了就有了美感。书法的形体美具有强烈的观瞻性,是看得见的形象美,虽然都是赏心悦目的,但各有特点,有敦厚稳重的、有隽永清秀的、有气势磅礴的、还有些书法中可以欣赏出朴实笨拙的自然美感,凡此种种都是通过眼观而愉悦心理的美。每当人们看到漂亮的书法作品时,都以“行云流水”、“龙飞凤舞”、‘’字字珠玑‘’、“笔走龙蛇”等词语来表达美的感受。






书法美的另一方面美,是神韵美。学习书法临帖达到形似以后,还要继续努力达到神似,也就是说,好的书法作品不仅是形体好看,更难得的是书法内在的神韵美,人们常说“字如其人”也是印证了,书写文字自然融入了作者的精气神。所以,好的书法是有气势的,有神韵的,是可以感染人的。譬如,我们在欣赏毛泽东的书法时,从文字本身的形体和结构上很难想象为什么会这样写,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毛泽东的博大胸怀和豪放气势,但当你接触了他老人家的书法后,你就会被那种无拘无束气势磅礴的磁场所感染,不得不为这种美而震撼。



最后,我还想提醒一些关于目前流行的“丑书”现象。书法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要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绝对不是感官折磨。为什么有些书法作品看起来就像不会写字的人写的,而还能被人们所认可,甚至奉为上品呢?我来告诉你,那不是不会写,那就是我上面提到的追求一种古朴而笨拙的美,就像断臂维纳斯的残缺美,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没有文化底蕴,没有深厚的书法功底,最好不要尝试这种风格的书法,如果尝试,那很可能就是实实在在的丑书了。尽管目前很多人滥竽充数装模作样,但我们不提倡,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真正的艺术也来不得半点虚假。就像毛泽东的书法,你可以欣赏,可以学习,但你无论如何都创作不出来的,那是气势是豪放,是胸怀是神韵,不是随便。


不用谢1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书体沿革流变,书法艺术异采迷人。

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我认为书法美主要体现在:

线条美。

结构美。

章法美。

书法由点画、结体、章法等构成,在作为艺术品欣赏时,必须透过这些现象领略其力感、情感、气韵、风格等所产生的蕴涵美。

经常用“有情的图画,无声的音乐”来比喻一副书法作品。这句话不难理解,也就是说书法欣赏也和美术、音乐欣赏一样,离不开理想和想象,从中感到书法的美妙,旋律美。


当然了,每个人的欣赏观,审美观不一样,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比如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的书体。

有的人喜欢欧体的险劲美;

也有人喜欢颜体的浑朴美;

还有人喜欢柳体的挺美;

更有的人喜欢赵体的遒丽美。

当然也有都喜欢的。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并不是说书法的审美没有标准,这是比较狭隘的说法。


墨韵书香1314


书法美分四大部分:一,形式与空间之美,二,历史底蕴之美,三,个性之美,四,灵魂之美。

形式与空间之美,历史底蕴之美,属于共性之美、技术之美、工艺之美。

个性之美,属于独特之美、艺术之美。(一般有自己的字体,有较大的区分度)

灵魂之美,属于当下之美、书道之美、自由之美。

很遗憾,田先生的书法只属于形式与空间美及历史底蕴美,属于共性型、技术型、工艺型的书法。

田体脱胎于欧体,与欧体差别还是有些大的,欧体结体险、有骨力;田体的点、长横等,基本化刚为柔,字形站立中带有清新妩媚感。便于临习。


urna风之度0




书法美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技法美、内容美、意境美、个性美和情感美等等。

技法美是指线条、结构和章法的美。在古代就有许多这方面的描述如“横如千里阵云”,“虎卧凤阁”,“锥画沙”和“屋漏痕”,还有孙过庭《书谱》的描述更是达到了无人能比的审美高度:“纤纤乎似初日之出天涯,落落乎犹如众星之列河汉”等等。



内容美是指作品的文章美,比如说《兰亭序》的文章内容就是一篇非常优美富有道家哲学思想的一篇文章。包括我们所书写或自己创作单位诗词文章内容等。

意境美的内容更是丰富。我们知道意境就是所谓的意蕴和境界。《古今书人优劣评》里说:“钟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 行间茂密,实亦难过。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 之,永以为训。”又说:“萧思话书如舞女低腰,仙人啸树。”“索靖书如飘风忽 举,鸷鸟乍飞。”等等,都是欣赏者在对书法的意境的欣赏过程所产生的联想。

个性美方面,我们知道,任何的艺术形式都具有共性的内容和鲜明的个性特征,书法也不例外。历史上的大书法家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具有鲜明个性的书法大家。

情感美方面,也就是作品作者在书法作品中注入的情感或作品所凸现出的情感力量。如《兰亭序》和《祭侄文稿》就是经典的代表。有人评《祭侄文稿》时说:“《祭侄文稿》尤为忠愤所激,至性所郁结,岂止笔精墨妙,可以振铄千古者乎?”。

这里根据提问者的描述要求在说一下。我们知道田英章的楷书学习的欧阳询的楷书,但我们仔细和欧阳询的书法一样吗,显然不一样,这说明田英章的楷书即有对欧阳询书法的特点的继承也有更自己的独到之处,这就是书法个性美的一个具体提现。当然还远不止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