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 粟裕自稱有三個戰役指揮最感緊張,為何不包括孟良崮戰役呢?

粟裕自稱有三個戰役指揮最感緊張,分別是宿北戰役、豫東戰役和淮海戰役。

孟良崮戰役,作為公認的硬仗、惡仗、險仗,打的又是國民黨軍第一大王牌主力,按理最應列為指揮最感緊張的戰役之一。但是,為何粟裕併為將其列入呢?

粟裕自稱有三個戰役指揮最感緊張,為何不包括孟良崮戰役呢?

首先,從作戰部署和局部兵力對比看。當時蔣介石對山東實施重點進攻的總兵力為24個整編師(軍),其中在魯中山區集中了17個整編師(軍)。我軍在魯中有9個縱隊和1個特種兵縱隊。儘管敵人佔有很大優勢,但從當時的部署看,整編第74師已經進入我軍主力集結的正面,這樣我軍部署不須作大的調整,即可在局部地區對整編74師形成3比1以上的絕對優勢。

其二,從武器裝備和戰鬥力綜合對比看。我軍經過解放戰爭十來個月的作戰,特別是經過七戰七捷、宿北、魯南和萊蕪戰役的實踐,戰術技術水平有很大提高。各個縱隊都有一定的打大仗、硬仗的實際經驗。特別是6縱等部隊,曾與74師多次交手,對其作戰特點比較瞭解。裝備方面,華野通過繳獲,主力縱隊武器裝備水平並不比國民黨軍隊差多少。特種兵縱隊更是有相當基礎,火力大大加強,可以說具備了圍殲強敵的基本條件。

其三,從戰場環境特別是地理條件看。74師全部是美械裝備,是典型的重裝師。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重裝部隊不適宜在山地作戰,機動特別容易受到限制,重裝備不但不能發揮威力,有時還會成為拖累。這一點張靈甫自己也很清楚。萊蕪戰役後,張靈甫曾正式向上級“提出休整”,並明確表示說“本師裝備不適合山地作戰”。看來,在關鍵的地利問題上,我較張靈甫也佔優勢。

粟裕自稱有三個戰役指揮最感緊張,為何不包括孟良崮戰役呢?

其四,從當面敵人對74師協同配合看。74師是王牌師,這本身就是容易招人嫉妒的事。加之張靈甫與李天霞在競爭74師師長時產生過很大的矛盾,與黃百韜的關係也好不到哪去。與他的頂頭上司——兵團司令湯恩伯關係也很一般。基於此,在我圍殲74師時,其他敵軍特別是李天霞不會奮力相救。這些矛盾正好可為我所利用。

其五,從粟裕本人指揮控制權威性看。魯南戰役後,華中野戰軍與山東野戰軍合併。“戰役指揮交粟負責”後,先後打了宿北、魯南和萊蕪戰役,粟裕以他的高超指揮藝術越來越贏得華野將士們的信任。換句話說,粟裕對部隊的指揮控制權威性越來越高。粟裕用兵屬於多多益善型,此時他手中有華野9個縱隊和1個特種兵縱隊可以調度使用,這給他靈活用兵提供了很大的迴旋空間。包括後來的豫東戰役,粟裕直接指揮調度的兵力也沒孟良崮戰役的多。

綜上,孟良崮戰役雖是一場硬仗、惡仗,但從整個戰役的全面敵情、戰場控制、兇險程度等綜合因素來衡量看,對粟裕這個戰局控制大師來講,應該完全是在可控範圍內的。其“險”的程度沒準還不如豫東戰役大呢。

品讀粟裕指揮的戰役,總給我們酣暢淋漓、大開大合的感覺。但這種感覺的背後,浸透著粟裕匠心獨運的高超指揮藝術。這之中有一定的緊張,也是完全正常的。因為戰爭是最殘酷的生死博弈。

粟裕自稱有三個戰役指揮最感緊張,為何不包括孟良崮戰役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