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如懿傳》浪費了周迅

周迅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成為眾矢之的。

開播第二天,她主演的《如懿傳》便在四處捲起轟轟烈烈的群嘲風。

豆瓣評論頁面,隨手一截都有幾條負評。且大都不約而同地將矛頭指向她的臉,她的裝扮,她的聲音。

《如懿傳》浪費了周迅

哎,一想心疼,再想,還是心疼。

這個中國最傳奇之一的女演員,在這部劇裡發生了什麼?

如懿傳

《如懿傳》浪費了周迅

如果要用一個詞形容《如懿傳》的開播,肉叔會選擇“bad timing”。

2016年初項目落定的時候有多受矚目,兩年後的現在,就有多冷嘲熱諷。

兩年中它遭遇各種波折:原作抄襲疑雲;影視內容審*查對戲說歷史題材的收緊;一再延播甚至讓它有了《延播傳》這樣的“網名”……

兩年過去,市場不再是當年的光景。

《如懿傳》要面對的不僅是觀眾對宮鬥題材的視覺疲勞,還得正面迎戰於正出品的“黑蓮花職場反殺”《延禧攻略》——這部同它撞題材的爽劇,恰好迎合了上班筋疲力盡、下班急需發洩的觀眾們。

這就直接導致了,《如懿傳》抓不住觀眾。

即使有了周迅這樣的頂級女演員作門面,也於事無補。

《如懿傳》浪費了周迅

《如懿傳》不難看。

雖提供不了《延禧攻略》的爽快反殺,但它營造出了常規宮廷劇該有的厚重。

第一集看似廢戲多,但無一不在為後續走向定調和鋪墊。

弘曆(霍建華 飾)和青櫻(周迅 飾)在故宮亭臺的相聚,兩小無猜。

緊接著青櫻的家族遭難,身為皇后的姑母(陳沖 飾)上一秒還在為她穿衣打扮、諄諄教誨,下一秒就被皇帝打入冷宮,“死生不復相見”——

皇族婚姻不是兒戲,但要讓它毀滅又輕易得如同兒戲,奸人的幾句教唆、臣子的幾紙奏摺就可以。

弘曆堅持己見要娶青櫻為福晉,雍正看在眼裡,話也不多說,將兒子帶到自己的皇座跟前,讓他坐。

弘曆腳一踏上去就猶豫了,馬上退下來,“兒臣坐,大不敬;不坐,違皇命”。

雍正笑著回:

所以啊

身在皇家

不能一切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啊

《如懿傳》浪費了周迅

生在皇家的身不由己,就這麼被輕描淡寫出來。

比起《延禧攻略》的貧嘴輕鬆偶像派,《如懿》的皇室生活刻畫透著莊嚴。

雍正領著弘曆走向自己的皇座,鏡頭自上而下往後拉,宮廷華室被拍得氣派十足。

登基日的運鏡更講究,嚴陣以待的眾人,皇帝在上獨坐、群臣在下膜拜的架勢,很有儀式感。

大場面下,人被襯得無比渺小——相比皇家臉面,個人的命運和選擇,都是微不足道的。

《如懿傳》浪費了周迅

《如懿傳》浪費了周迅

另一邊,宮斗大幕在緩緩拉開。

除了特立獨行不愛爭寵的青櫻“如懿”和同她最要好的海蘭(張鈞甯 飾),皇后寵妃一個比一個藏得深。

皇后董潔只是看似與世無爭。

喜怒哀樂寫在臉上的童瑤,頭腦簡單不斷生事。

口蜜腹劍、嘴巧得能將別人當槍使的辛芷蕾,估計也是如懿前進路上的一個巨型絆腳石。

《如懿傳》浪費了周迅

還有新來的彈琴小妹,一來就把所有同行都得罪了,寧可爛臉都要給如懿下一發狠招。

《如懿傳》浪費了周迅

更別說移居慈寧宮後就一直暗中觀察,時刻準備出來指點江山的太后(鄔君梅 飾)。

《如懿傳》浪費了周迅

“愛拼才會贏”的嬪妃群戲每天都在後宮上演。擦臉的藥粉,隨身的香包,燒火取暖的炭都能成為給人治罪的暗器。

同時大豬蹄子乾隆還在不慌不忙面試新妃,隨時給群妃撕逼加入新鮮戰鬥力。

一切都循著我們熟悉的宮鬥套路走。

但你要說豆瓣這6.6分是虧待了它吧……目前又真沒有。

讓肉叔個人打分的話,也大概給個及格多點的分數。

它劇情展開得實在是慢,衝突也不夠抓人。

中途又會不時跳出一些妨礙觀感的東西來,告訴你,它離一部優秀宮廷劇,還是有距離。

什麼馬克筆鬢角。

《如懿傳》浪費了周迅

異次元荷葉。

《如懿傳》浪費了周迅

連同周迅本人——

我想這也是《如懿傳》最讓人失望的地方,它打著周迅主演宮鬥劇的招牌,又生生浪費了她。所有的噱頭,最後轉化成對內地最有靈氣女演員的一場大型消費。

周迅什麼人?

別人拍戲要入戲,她不用,她就是角色本身。

幾年前肉叔還是個小娛記的時候,有一次去採訪周迅。

她的經紀人事先把採訪提綱上關於“怎麼演”的問題,統統劃掉,說:“你問她她也答不出來,她拿到劇本,自然而然就會演了。”

天賦。

周迅是典型的體驗派,演起戲來,她是瘋魔的。

《李米的猜想》裡那個等愛歸來的女司機李米,被思念折磨得幾近癲狂。

戲裡她永遠神經兮兮,對人說著言不由衷的話,任何愛人的線索都會觸動她敏感的神經;戲外的周迅也變成了李米,頭髮亂了妝花了,她還不讓化妝師給她補妝,喊卡之後也保持著李米的樣子。

因為李米不在乎這臉,周迅也不在乎。

《如懿傳》浪費了周迅

這種狀態,連演對手戲的鄧超看了都怕。

她常常入戲入得過分,經紀人不得不提前去跟合作男演員打招呼,以免產生誤會。

關機之後出不了戲也是常事,殺青對她猶如失戀。

周迅就是那種人戲難分的演員。她塑造了大量經典角色,每個都帶著強烈的個人印記,靈氣逼人,一眸入魂。

2002年演青春片《那時花開》,導演高曉松跟她說,需要她打破第四面牆,在一個合適時候,抬起眼來看鏡頭——

他只告訴周迅一件事,你覺得能看鏡頭的時候,你看一眼。周迅問鏡頭是什麼,高曉松說,是歲月。

《如懿傳》浪費了周迅

鏡頭是歲月,絕佳的比喻。

但沒想到在《如懿傳》播出這天,這句話成為一個猝不及防的反轉。

劇中初登場,她演的青櫻還不滿16歲。

熒幕裡,四十有餘的周迅,臉上靈氣尚存,但更多是試圖強留歲月而不得的侷促和逞強。

《如懿傳》浪費了周迅

你說《如懿傳》時間跨度大,她的角色從16歲到中老年,熬過前幾集就可以。

確實。但看下去,又是新的問題——

目睹姑母死亡後,乾隆想要安撫她,她捂著真相,眼神哀怨委屈,淚水吧嗒吧嗒……

周迅的表演依然很有感染力。

但你再細想——

類似的表情,周迅好像已經演過很多次了。

《如懿傳》浪費了周迅

《如懿傳》浪費了周迅

《如懿傳》浪費了周迅

《如懿傳》浪費了周迅

黃磊數年前接受《人物》採訪時對她的評價,一語中的。

周迅20年了,到現在還一直用愣愣的眼神,掛著那滴淚珠,和那種哀怨悽婉在感染人,她其實有特別大的空間,卻被各種角色鎖在裡面了

這不是否定,這是可惜。

一個最最敏感的演員,一個“能演空氣和水的人”(←高曉松原話),現在演的都是商業化、生活層面的東西……

太浪費了。

《如懿傳》讓我們看到的,實際是周迅的雙重、乃至多重困境和瓶頸。

歲月催人老,連周迅也不會例外。

瓶頸不止來自演技經驗上的自我重複,也來自大環境——市場對人到中年的女演員,向來不友好。

像《我的前半生》和《血觀音》這樣,能讓她們能立足發揮的戲,太少太少。

女演員們不是放下身段去演婆婆媽媽,就得硬著頭皮演少女。而演少女又需要皮肉資本……

最後我們看到這樣的景象,尚年輕的女演員,和不那麼年輕的女演員,一起分割著一塊有限的蛋糕。

這塊蛋糕,就叫“宮鬥戲”——

根植在男權統治的背景下,讓一群女人相互角力、踩殺,爭奪有限的生存空間。

《如懿傳》浪費了周迅

而在現今環境下,它又生出某種現實和戲劇互文的殘忍。

戲裡的嬪妃們手段百出,只為留住皇帝寵幸,然而大豬蹄子從來喜新厭舊,鮮少例外;

戲外的女演員用盡方法,試圖維持容顏不老,然而時間向來公平,誰都不放過。

宮廷耗盡弱勢女子的青春,這樣狹隘的市場,又何嘗不是對周迅們的浪費呢。

周迅衝不出「自己」,也衝不出這“以色事人,色衰而愛弛”的畸形影視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