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它雖然外表長相難看,卻是回覆陽氣、祛寒止痛的良藥!

附子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中,並被列為下品。陶弘景曾說:“烏頭與附子同根。附子八月採,八角者良。烏頭四月採。春時莖初生有腦頭,如烏鳥之頭,故謂之烏頭。”在《本草綱目》也有相關記載:“烏頭有兩種,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謂之川烏頭是也,其產江左山南等處者,乃本經所列烏頭,今人謂之草烏頭是也。”

附子是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子根加工品。生長於山地草坡或灌木叢中。主要產於四川、湖南等地。6月下旬至8月上旬採挖,除去母根、鬚根及泥沙,習稱“泥附子”。經加工炮製為鹽附子、黑順片、白附片等。鹽附子以個大、質堅實、灰黑色、表面光滑者為佳,黑順片以片大、均勻、棕黃色、有光澤者為佳,白附片以片勻、黃白色、半透明者為佳。

它雖然外表長相難看,卻是回覆陽氣、祛寒止痛的良藥!

那麼關於附子到底有什麼功效呢?中醫認為,附子性味辛、甘、大熱,有毒,歸心、腎、脾經。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等功效。

附子秉性純陽,辛甘大熱,能上助心陽以復脈、下補命門之火以追回散失的元陽,是“回陽救逆第一品”。用於治療久病傷陽、寒邪內犯或大汗、大吐、大瀉所導致的亡陽證,表現為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脈微欲絕等症狀,比如《傷寒論》中的四逆湯,常與乾薑、甘草一同使用。

附子能回陽救逆,人參能大補元氣,兩味藥一同使用,可以治療亡陽兼氣脫者。如果是寒邪入裡、直中三陰,表現為四肢厥冷、惡寒倦臥、吐瀉腹痛、脈沉遲無力或無脈者,比如《傷寒六書》中的回陽急救湯,與乾薑、肉桂、人參等一同使用。

它雖然外表長相難看,卻是回覆陽氣、祛寒止痛的良藥!

附子辛甘溫煦,有峻補元陽、益火消陰的功效,凡是心、脾、腎等髒陽氣衰弱者都可以使用。治療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所導致的陽痿滑精、宮寒不孕、腰膝冷痛、夜尿頻多者,比如《景嶽全書》中的右歸丸,與肉桂、山茱萸、熟地等一起使用。治療脾腎陽虛、寒溼內盛所導致的脘腹冷痛、大便溏洩等,比如《局方》中的附子理中湯,與黨參、白朮、生薑等一起使用。

治療脾陽腎虛、水氣內停所致的小便不利、肢體浮腫,比如《傷寒論》中的真武湯,與茯苓、白朮等一同使用。如果是治療心陽衰弱、心悸氣短、胸痺心痛,可以與人參、桂枝一同使用。治療陽虛兼外感風寒者,比如《傷寒論》中的麻黃附子細辛湯,與麻黃。附子一起使用。

它雖然外表長相難看,卻是回覆陽氣、祛寒止痛的良藥!

附子氣雄性悍、走而不守,能溫經通絡、逐經絡中風寒溼邪,有較強的散寒止痛作用。凡是風寒溼痺周身骨節疼痛者都可以使用,尤其善於治療寒痺痛劇烈者。治療虛寒頭痛,比如《三因方》中的必效散,與高良薑一起使用。如果是寒凝氣滯腹痛,比如《濟生方》中的延附湯,與延胡索、木香等行氣止痛藥物一同使用。

附子功效雖好,但是其性大熱,所以熱證、孕婦及陰虛陽亢者忌用。因中藥的十八反十九畏,附子反半夏、瓜蔞、貝母、白及、白蘞,即不能和上述藥一起使用。又因附子有毒,如果內服過量,或炮製、煎煮方法不當,可以引起中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