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人到了多大年纪需要每天吃阿司匹林?

静心听佛语11


这个问题就象是在问:人多大年纪就应当得病了?谁都不想得病,阿司匹林也不是人人都需要吃,毕竟它是一种药物,药物是用来治病的,没病当然不需要吃药。

之所以会问到这样一个问题,是因为很多人认为它能能预防血栓的形成,防止心梗、脑梗的发生。阿司匹林确实有这样的作用,但问题的关键是有没有形成血栓的病理基础,也就是有没有血栓发生的风险。

血栓是血小板聚积在一起而形成的,正常情况下血小板不会无缘无故的聚积,只当血糖中出现了异物时才会发生,比如说安装了血管支架、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斑块有发生破裂的可能等等,血小板才会聚积在这些异物周围而形成血栓,此时阿司匹林才会发生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这也就是说,如果不存在引起血小板聚积的危险因素,服用阿司匹林是无效的,相反却可能因为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对身体造成伤害,比如引起消化道出血、诱发哮喘等等。所以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是由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决定的,与年纪的大小无关。

阿司匹林的适用人群:

首先是已经明确诊断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心梗、脑梗、冠心病等。

其次是符合下列条件至少三个及以上的人群

  • 男性年龄在50以上,女性在绝经期
  • 有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父母、兄弟姐妹中有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史

  • 吸烟者

  • 肥胖者,体重指数大于等于28者

  • 高血压患者

  • 血脂异常者

  • 糖尿病患者

如果不属于上述人群或不符合服用条件,就没有必要服用阿司匹林。如果属于适合服用人群,有一项研究表明阿司匹林的这种预防作用与年龄是有一定关系的,即在50-70岁年龄段其作用较为明显,除此之外的年龄人群不必强求服用阿司匹林。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天天听健康


吃阿司匹林与年龄无关,是否应该吃阿司匹林要看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今天张大夫就来说一说哪些人应该吃阿司匹林。

1、心绞痛患者

无论是稳定性心绞痛还是不稳定性心绞痛,每日口服100mg阿司匹林都是必须的。很多研究都已经证明,阿司匹林可以明显降低心绞痛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风险。

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无论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还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都需要在急性期顿服300mg阿司匹林,这一时期最好使用非肠溶的剂型,便于快速吸收。及时的口服阿司匹林可以明显降低心梗死亡率。

3、急性心肌梗后的二级预防

急性心肌梗死后需要长期坚持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一般是100mg,可以使心肌再梗死和猝死的发病率降低25%。对于这个人群来说,只要没有阿司匹林绝对禁忌症就应该常规口服阿司匹林。

4、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后患者

对于已经做了支架植入手术和血管搭桥手术的患者一般都需要坚持口服阿司匹林。对于大部分支架植入手术术后患者还应该加用氯吡格雷口服,有些甚至需要口服替格瑞洛。

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包括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梗塞等脑血管病患者也应该坚持小剂量口服阿司匹林。有研究表明,口服阿司匹林可以是脑卒中再次发病率降低25%。

6、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某些患者

颈动脉存在斑块的患者中一部分需要长期坚持口服阿司匹林,比如说狭窄程度>50%的患者,有些狭窄程度<50%的高危患者也是必须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的,是否属于高危要综合评价。

7、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高危患者

这个群体很广泛,是患者本人不好界定的,需要医生面对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分析。比如说,一个糖尿病患者,如果他同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中的一个或者几个,就应该及时坚持口服阿司匹林了。类似高危人群还有很多,需要及时找医生就诊决定是否属于高危。

8、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患者以外,还有很多人需要口服阿司匹林,比如说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间歇性跛行、动静脉分流等等很多情况。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在阿司匹林中受益,同时注意监测它的副作用。做到用其利,避其害。

更多健康信息,请关注张之瀛大夫头条号。


张之瀛大夫


首先阿司匹林不是对血管好,阿司匹林对于心血管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抵抗血小板的凝集,预防血细胞聚集形成的栓塞;其次,并不是到了一定年龄就要服用阿司匹林,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问题是有严格的临床要求的,这个跟年龄关系不大。

李药师谈健康,点击右上方红色按钮“+关注”,更多用药知识与你分享!

什么情况下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这里说的服用阿司匹林,是指长期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为什么要选低剂量?因为低剂量的阿司匹林(一般指75~160mg之间)就能起到抵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剂量加大不会有更大作用且会增加副作用;为什么选择肠溶片,肠溶片可以大大减小阿司匹林制剂对胃黏膜的刺激性,保护胃部不受阿司匹林的刺激。

什么情况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再说这个问题之前,先给大家普及两个概念性知识,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对于心血管疾病来说,一级预防是指对于无心血管疾病发作的情况下,针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干预治疗的方式,属于病因预防;二级预防属于在发病预防,是指针对已存在心血管疾病的病人,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进行的预防性治疗措施。

阿司匹林通常情况下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一、二级预防服用,具体的哪些情况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详情大家可阅读李药师关于阿司匹林的其他问答,里面有很详细的适用人群介绍,在这里简单介绍几个病例,供大家参考:

1. 患者甲:男性,年龄50岁,血压150/95mmhg,吸烟,血脂高,无心血管其他疾病,无内出血病史,凝血功能检查良好,建议控制血压血脂同时,每日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坚持长期服用,一级预防ASCVD的发生;

2.患者乙:女性,年龄55周岁,血压160/100mmhg,无其他心血管问题,有胃溃疡,曾经有过胃出血史,血脂检查正常,无吸烟、糖尿病,不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问题,建议服用药物加生活调整控制血压为宜。

3.患者丙:男性,45周岁,高血压史2年,吸烟,2型糖尿病多年,胃部无不适,检查HP阴性,无内出血史,凝血功能正常,建议每日口服阿司匹林81mg,用于ASCVD的一级预防;

4.患者丁:女性,年龄60周岁,因心脏血栓入院手术,搭桥术后,建议日常服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二级预防术后血栓和血栓的再次发生。

这几个例子只是抛砖引玉,具体何种情况下需要服用阿司匹林预防ASCVD,还请咨询相关医生,谨遵医嘱。

针对目前阿司匹林的某些滥用情况,说下不能或者慎用阿司匹林的一些情况

  1. 凝血功能障碍,有内出血病史的病人,在医生开具阿司匹林时,应告知医生相关情况,这种情况下,一般是禁用阿司匹林的;

  2.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发作期,禁用阿司匹林;

  3.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应慎用阿司匹林,用药前评估阿司匹林引发内出血的风险;

  4. 有严重哮喘病的病人,应慎服阿司匹林;

  5. 对阿司匹林过敏的病人,应禁服阿司匹林;

  6. 年龄大于70周岁以上的老人,应慎服阿司匹林。

综上所述,是否需要长期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作为心血管问题的一二级预防,还请咨询靠谱的医生,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剂量。

感谢阅读李药师的科普问答,更多问题,欢迎下方留言继续探讨!

李药师谈健康


首先阿司匹林不是对血管好,阿司匹林对于心血管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抵抗血小板的凝集,预防血细胞聚集形成的栓塞;其次,并不是到了一定年龄就要服用阿司匹林,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问题是有严格的临床要求的,这个跟年龄关系不大。

这里说的服用阿司匹林,是指长期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为什么要选低剂量?因为低剂量的阿司匹林(一般指75~160mg之间)就能起到抵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剂量加大不会有更大作用且会增加副作用;为什么选择肠溶片,肠溶片可以大大减小阿司匹林制剂对胃黏膜的刺激性,保护胃部不受阿司匹林的刺激。

对于心血管疾病来说,一级预防是指对于无心血管疾病发作的情况下,针对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干预治疗的方式,属于病因预防;二级预防属于在发病预防,是指针对已存在心血管疾病的病人,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进行的预防性治疗措施。

针对目前阿司匹林的某些滥用情况,说下不能或者慎用阿司匹林的一些情况。

凝血功能障碍,有内出血病史的病人,在医生开具阿司匹林时,应告知医生相关情况,这种情况下,一般是禁用阿司匹林的;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发作期,禁用阿司匹林;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应慎用阿司匹林,用药前评估阿司匹林引发内出血的风险;

有严重哮喘病的病人,应慎服阿司匹林;

对阿司匹林过敏的病人,应禁服阿司匹林;

年龄大于70周岁以上的老人,应慎服阿司匹林。

综上所述,是否需要长期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作为心血管问题的一二级预防,还请咨询靠谱的医生,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剂量。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点击右上角“关注”后,可查看更多医师解答或免费向医师提问】


平安好医生官方号


蓝天朋友,你好。回答你的问题前,需要了解服用阿司匹林的作用,也就是阿司匹林的功用。阿司匹林的最初功用就是解热镇痛,80年代前,最常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疼痛,特别是头疼,关节酸痛。后来又发现其具有抗炎作用,关节炎及疼痛也常用。近些年来的重大发现,阿司匹林能抗凝血,溶血栓的功效。这一发现不得了,价格低廉很不出奇的一种药,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一跃成为心脑血管防治的一线药物,是心脑血管大夫开得最多的一种药之一。

然而,阿司匹林的服用虽与年龄大小有定关系,但主要不是根据年龄大小来服用的,也就是说,不是年纪大了就需要每天服用阿司匹林,而是适应症的。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的主要对象有:1,有脑梗心梗病史的人;2,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血管有斑块的人;3,有心绞痛的人;4,有房颤,心梗放支架的人;5,有糖尿病,高血压年龄50以上的人群,尊照医嘱服用阿司匹林可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不宜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主要有:1,有阿司匹林过敏史的;2,高血压脑出血期间,和其他有出血症状的;3,孕妇;4,肝功能严重不全的;5,消化道溃疡出血的;6,凝血功能不全的;7,未绝经的女性。

服用阿司匹林也有不可忽视的副作用,如对消化道损害,对肝肾的损害等。所以,服用阿司匹林必须经专科匹师进行损益评估,遵照医嘱服用,不可自行盲目服用。


李昌平8


一、阿司匹林有什么用?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其可以不可逆的和血小板中的一个受体结合,直到这个血小板凋亡,其都不能恢复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正因为这种作用,使得阿司匹林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



二、阿司匹林有哪些副作用?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也存在着不少的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主要是消化道副作用,口服阿司匹林的人群,有资料显示有消化道副反应的人群在15%左右!其次就是出血、阿司匹林哮喘等副作用!


三、到多大年龄需要口服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否口服,和年龄并没有直接关系!阿司匹林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等的二级预防,以及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病人的一级预防!而在这些人群中,年龄并不是衡量的唯一标准,而是其中的一个标准!所以,并不是固定的多大年龄就需要口服阿司匹林,而是有多大的风险才需要口服阿司匹林!

亲,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心健康


这个问题我想指的应该是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使用,对于各种疾病的使用我就不再叙述,有很多专业医生的答案是令人信服的,不过我做的更多属于预防医学,更关注健康人如何通过适当方法合理预防疾病。

所谓的一级预防是流行病学中三级预防中的第一级,特指针对健康人群消除疾病的诱发因素或者预防疾病的发生。是适合所有健康人群的预防法则。

阿司匹林作为一款历史悠久的药物,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数据,的确已经成为了一款可以“保健”的药物,还是老规矩,我们不要只讲道理,要讲证据。

事实上2016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更新发布了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及结直肠癌的一级预防指南,很具有指导意义。

该指南给出了如下建议:

年龄50~59岁、未来10年内患有心血管疾病风险大于 10%、无出血风险增加、预期寿命大于 10 年且愿意接受每天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至少 10 年的人群,建议使用阿司匹林作为心血管疾病(CVD)及结直肠癌(CRC)的一级预防用药。(后面我会解释,不要着急)

在这里可能很多人看完了一头雾水,那么我用通俗的话语来解释一下:

1.推荐每日使用小剂量(一般指100mg)阿司匹林的人群需同时符合以下原则:

1)年龄50~59岁

2)使用医学计算器,计算10年内心血管疾病风险大于10%(可以在百度搜索“心血管风险计算器”)

3)没有消化系统溃疡或出血疾病(如皮下出血,凝血困难等人群)

4)目前没有患有较严重疾病,导致预期寿命少于10年(如肿瘤患者)

5)愿意坚持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年以上

可获得收益:在服用5年后,心血管疾病及结肠癌的患病率降低

2.不推荐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人群
1)50岁以下人群

2)70岁以上人群

3)有任何出血倾向或出血病史

我们来总结一下,从现有证据来讲,到了50岁且符合上述标准的中年人群,可以考虑每日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作为一种保健品(这是真正的保健品,事实上现有的大多数保健品都是辅助调节用品,无法做到预防疾病)。但必须注意的是,任何药物的使用需经过医生或药师指导。

图片来源均为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冯生健谈


是否需要每天服用阿司匹林主要是取决于服用阿司匹林的目的,如果是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服用阿司匹林指征的关键点不是年龄,而是血栓危险和出血危险二者之间的评估,对于血栓风险大的,适合每天服用阿司匹林。

最初,阿司匹林只是被当作一种解热镇痛药,但后来发现其独特的抗血小板作用,可以明显减少或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或再发。临床试验表明,在心血管高危患者中长期应用阿司匹林能够使严重血管事件联合终点发生率降低约1/4,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减低1/3,非致死性卒中的危险减低1/4,血管事件死亡率减低1/6。

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病的好发人群,那么老年人是不是都需要吃阿司匹林呢?也不尽然,需要评估老年人不良反应与获益的风险比。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出血并发症,胃肠道刺激症状及腹泻、皮疹等。老年人同样也是出血的好发人群,如果冒然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出现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在血管事件低危患者(≤1%/年),服用阿司匹林后收益与出血并发症相抵消。属于心血管血栓高危人群的老年人最适合服用阿司匹林,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群:

1、已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如冠心病、外周血管病变等)。

2、血压控制满意(<150/90mmHg)的高血压患者,且伴有①年龄在50岁以上;②具有靶器官损害,包括血浆肌酐中度增高;③糖尿病。

3、4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者:①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②吸烟;③高血压;④超重与肥胖,尤其腹型肥胖;⑤白蛋白尿;⑥血脂异常。

4、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10%的人群或合并下述三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①血脂紊;②吸烟;③肥胖;④≥50岁;⑤早发CVD疾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发病史)

同时服用阿司匹林也应注意消化道出血的高危人群和阿司匹林的禁忌症。


消化道出血的高危人群

1、原来有消化性溃疡病、胃溃疡等“胃病”的患者。

2、高龄患者,尤其是年龄大于70岁的患者,胃粘膜修复能力下降,容易出血后不易止血。

3、平素有吸烟、饮酒等嗜好的患者,吸烟、饮酒可直接损失胃粘膜,易诱发出血。

4、同时在服用非甾体止痛药或糖皮质激素,联合多种抗血小板或抗凝药时。


阿司匹林的禁忌症

阿司匹林也有一定有禁忌证,有阿司匹林过敏史,阿司匹林哮喘,正在发作的胃肠道出血和需要治疗的消化性溃疡,以及在过去6周内有颅内出血等情况均不要服用阿司匹林。另外尿酸未控制好正在发作痛风的患者也尽量不要服用。

所以对于老年人,既是心血管疾病的好发人群,也是消化道出血的高危人群。而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主要不是看年龄,而是评估出血风险与获益的对比。


医患家


一个24岁的网友只是偶尔发现血压升高(还不是高血压病),肥胖,就服上了阿司匹林,这是不对的,他说怕中风!





还有一个43岁的患者,高血压控制好(没伴其他疾病),也服用上了阿司匹林,预防中风!我说这是过度治疗了。



又发现一个80岁的高血压爷爷,血压控制基本理想,3年前脑梗死,幸运地是没有留下严重的偏瘫 ,他没有服阿司匹林,因为胃有点问题,我建议他先吃点胃药(如奥美拉唑),后再吃上阿司匹林,关键是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餐前20~30分钟服用可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





到底哪些人需要每天吃阿司匹林呢?

一、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患者



得过脑中风的人得心肌梗死的风险会增加2~3倍,脑中风再发风险则增加9倍!将近50%的脑中风患者在5年之内再次复发。服用阿司匹林抗血栓等治疗和预防对上述风险有很大的价值,就冠心病一项,可以让冠心病死亡率下降15%。





有冠心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因为可以发展为脑中风)、冠状动脉价入手术后、颈动脉严重狭窄(或有不适表现,若手术者)、高血压伴以上疾病等患者均长期服阿司匹林作二级预防(复发、再发或加重)。




二、阿司匹林有副作用吗?

是药三分毒,阿司匹林大剂量及长期服用,可以引起凝血功能紊、严重肝病、肾衰竭、血小板减少、正在使用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消化道溃疡及上腹部疼痛史、近期出血病史、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等患者风险增加!





而常见的为消化道不良反应。故我国2016年又发布了《阿司匹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建议下列6类人群服用了阿司匹林(每天75~100mg)进行ASCVD一级预防(没此类疾病进行预防)如图,



年龄≥80岁或<30岁人群和无症状的外周动脉硬化(狭窄程度<50%)人群,一般不服用阿司匹林来做一级预防(没有ASCVD疾病),特殊情况需要医生个体化评估病情再服用。





作为患者,对此图可能有点不明白,但是一定要在专业医生评估病情的情况下遵医嘱药,不要行停药或服药。





为了减少消化道的不良反应(消化道出血),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胃药(如奥美拉唑)等来减少副作用。服用阿司匹林的时间非常重要(餐前20~30分钟)。



若吸烟的患者建议戒烟比单纯服阿司匹林更好。


余千兰


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并不是根据年龄而定,而是根据患者的患病危险分层。也就是说,医生会根据患者未来患病的可能性和身体现状,来综合评价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在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动疾病方面主要分两大方面,一是“一级预防”,一是“二级预防”。所谓一级预防,指的是没有患上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服用阿司匹林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而二级预防是已经患上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再服用阿司匹林,以预防再次发生这类事件的作用。

如前所述的二级预防,基本上每个患者都需要认真的服用阿司匹林,目前常用的剂量是每天一百毫克。服用阿司匹林的作用也不是软化血管,而是通过对抗血小板聚集来治疗急性血栓事件。

而针对于一级预防,则就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来判断,如不必要服用,千万不要擅自服用阿司匹林,以避免带来一些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出血。

阿司匹林对胃肠黏膜有损伤的作用,所以有的人在服用之后会出现胃部不适的症状,甚至有的人会出现胃出血的表现。

总而言之,是否需要服用,一定要根据医生的建议综合判断而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