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关羽若不失荆州,刘备能一统三国吗,说说你的看法?

岸上鱼水中鸟


关羽治下的荆州并不是整个荆州,而是荆州的核心区域这一小部分。人口不算太多,兵马也就三万。

如果荆州在,就可以如隆中对所说,两面夹击曹魏,夺取中原,恢复汉室的机率更大。但是对比两国国力差距,曹魏远强于刘备政权,这个目标显然短期内不太现实。何况吴蜀联手都不一定能打过曹魏。只能等曹魏发生变乱,才有机会,如后期的淮南数次兵变。


俇攘


历史是不能重新来过的,我们研究历史就应该知道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历史的车轮前进的步伐。而且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是关羽没有死 荆州还属于蜀国的疆域。其实也改变不了不了什么,刘备还是不可能统一三国的。

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

我们先看一下实力对比

曹魏人口:443万,兵力约50万

蜀汉人口:94万,兵力约10万

孙吴人口:230万,兵力约20万

看见没!曹操的优势是压倒性的

不管刘备有没有荆州,其实那个时候三国鼎立已经成了既定事实。其实真正想成为最强机会也不多。因为那个时候孙吴曹魏会变成左右夹击刘备。想保住荆州太难了。不过确实没有失去荆州这个只天下执牛耳的地方,又有巴蜀后方粮仓早晚要南北通吃。只可惜失去了。诸葛亮也知道一旦失去后就大势已去,中兴汉室以遥遥无期。所以在巴蜀汉中一直穷兵黩武,试图北出祁山以扳回局面。确实有好几次能够拿下北方重新回到割据,但是上天没有给他们那么好的运气。北出失利注定蜀国已不能与魏国抗衡,加上连年征战得不到休养反而加速了蜀国的灭亡。


小黄论道谈双创


数三国英雄,大家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关羽了,关羽斩颜良而一张扬名,后帮助刘备驻守荆州,期间他矢志北伐,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令曹操都为之震恐,一度想避其锋芒迁都。然而,正当关羽处在人生巅峰的时候,被东吴来了个釜底抽薪,偷袭了荆州大后方。关羽大意失荆州一度成为了千古憾事。

我们知道,诸葛亮当初的隆中对为刘备绘制好了完美的蓝图:东联东吴,北拒曹魏,占据荆州地利,西取巴蜀作为根基,增兵聚粮以待时变,一下一旦有变,派一上将率领荆州之兵出宛、洛,刘备轻率大家出汉中,两面北伐,鼎定中原。

关羽大意失荆州完全把诸葛亮的宏伟蓝图给破坏了,以至于蜀汉要想北伐就只能从汉中一路出兵,而汉中峰峦阻塞,运粮是个大问题,诸葛亮四次北伐无功而返其中有三次就是因为军粮难以为继才退兵的。如果荆州还在蜀汉手中,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另外,由于关羽战败被杀,张飞也依次死亡,弄得刘备被复仇信念冲昏了头脑而干错事,撕毁孙刘联盟大军阀吴,最终兵败夷陵,将蜀汉家底挥霍一空。要是没有此一劫难,那蜀汉会更强盛。

假如荆州还在,关羽、张飞没死,那刘备能一统天下吗?对于这个问题,小编认为机会并不大,诸葛亮《隆中对》也说了,需要等到“时变”,而这个时变曹魏会给西蜀吗?曹操、曹丕、曹睿三代明君,又有很多人才辅佐,诸葛亮的“时变”在哪里?终其一生也等不到了。

三国实力,以曹魏最强,东吴次之,西蜀最差,以弱胜强不是不可能,但是那毕竟是少数,而且需要对手犯错误,而曹魏显然不会犯那种错误。另外东吴也不会让西蜀做大的,一旦西蜀有胜利的希望,东吴就会对其掣肘,所以说就算关羽不失荆州,刘备一统天下的机会也很渺茫!


赵小三与战神们


刘备还真的有统一全国的机会,这个时间点就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并且成功几率还不算太小,虽然要有几个必要条件作为前提。

第一个前提就是刘备集团实际控制的荆州一点没失,包括南郡、武陵郡、零陵郡。当然,荆州没失的话,董督荆州的左将军关羽也不会阵亡,并且会毫无意外地成为蜀国首任大将军。

第二个前提是第一个的关联问题,稍嫌苛刻,还是关羽的事,219年如果他按兵不动固守荆州的话,等到第二年曹操病逝三曹为争魏王之位中枢几乎停摆了小半年,曹魏集团内部人心惶惶,关羽趁此之机再发动北伐,也许能一鼓作气取下樊城,甚至能搞定宛城。注意了注意了,隆中对中说的上将军出兵宛洛,指的就是宛城洛阳。个人认为,对曹魏威胁最大的可能还不是直接杀向洛阳,魏国统治的核心腹地必定会重兵防守。

第三个前提,与刘备自身和孙权有关。假如时间设定在220年,彼时的刘备还没称帝刺激到孙权,如果刘备能做好与孙权的统战工作,说服孙权一起伐魏,约定好功成之日就瓜分魏国地盘,也许孙权会从东线的合肥、淮南一线集全国精锐攻击魏国。





月夜luck


您好!感谢提问!

荆州要是在,刘备集团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路线会多一些,自然也多一些希望!诸葛亮每次出祁山都为了粮草而担忧或者被粮草所误,原因就是川路崎岖难行,运粮不方面,常常不能及时补给,很多战机都因此而放弃。

如果荆州在手,后面的结果就不一样了,荆州兵精粮足,进一路北山取洛阳,退可守襄阳,也可从汉中出兵,荆州补后勤。荆州如果在刘备集团手里的话,要比在孙权手里作用大的多。

荆州的丢失对刘备集团损失太大,也是就在庞统死后,关羽丢荆州,刘备集团从此走了下坡路。

一切都是吕蒙小人表面结盟,不敢正面打,背地里竟然玩偷袭,吴下阿蒙到底就只是吴下阿蒙。打合肥打不过张辽,一生的成就也是背后捅刀子拿了荆州,还杀了关羽父子,所以关羽名声很好,而吕蒙却少有人说好。

个人观点[捂脸]可能有些偏激。感谢您的提问!希望可以讨论!谢谢!








农村电工小吴


不会。刘备并没有真正意义的“荆州”。赤壁大战后,曹操虽败,北部荆州就还在他手里。作为分享胜利果实,孙权又占据了一部分。刘备入川后,孙刘协商,湘江为界。东吴又拿了些。因为刘备入川,人才,兵力,又大量进入益州。刘备的“荆州”更加实力空虚。刘备剩下的区区几个郡,又多是不发达的。益州和荆州看似相连,路途(陆路,水路)险恶,实际很难互相援助。而魏国和东吴以优势力量支援各自荆州所属地盘,非常容易。刘备的所谓荆州,形同孤岛!就算“荆州”不丢,能自保都非常勉强,何况出兵攻打强魏!最多能起点骚扰的牵制作用!而东吴历来视荆州为立国之根本。容不得在荆州(尤其是南部荆州)有其他国家存在!只能说,如果蜀汉能发展的顺当些,少出些其他“失调”(比如不要失街亭这些),拿下凉州一带可能性较大。(魏国在这里基础最薄!)主要依靠益州和凉州,再图关中。这有可能。荆州不是什么可多依靠的地区!“难跨荆益”,这是中国古来的话。几乎没有一个地方国家,同时依靠这两个州,获取最大的成功,拿下“天下”的!


方寸天地上


几率大了很多,因为已经实现隆中对战略的第二步,诸葛亮数次出祁山也只是想办法走通第二步而已。

首先七十万什么的就不要提了,贼尴尬......

打仗确实讲资源,但是形势、人心也很重要。

首先从赤壁到汉中,曹魏是一直走下坡的,樊城水淹七军之后如果没丢荆州,二爷就是全身而退,对曹魏来说打击是很大的,威震华夏不是瞎写。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做一个合理推断,历史上曹操在关羽死没多久之后就死了,死于疾病。如果关羽没有死在白衣渡江,是不是大概率能再活个几年?到时候曹魏要面对的就是拥有完整一代将领团队的蜀汉,别的不说,威望还是在的,此消彼长,曹丕当上魏王之后就要遇到一个挺大的坎。

再说东吴,吕蒙的战略失败以后,首先孙权的声望是会受到打击的,再然后,吕蒙没多久也死了(二爷再活两年能把他那些老对头熬得差不多)。这是时候的东吴会有两个选择。

第一,彻底撕破脸,正面攻打荆州。鉴于东吴从湘水之盟到白衣渡江,对夺回荆州的行动是逐渐升级的,所以是很有可能的。但是在吕蒙死后面临的人才确实,估计会是孙十万御驾亲征,不是开玩笑,根据之后东吴征魏的战略,是有极大概率发生的,那么我们十万兄的成绩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第二,如果蜀汉安抚得当,孙权会继续苟。历史上吴国的战略一直是以魏为主,毕竟有个渔翁看着,孙权也知道最大的威胁就是曹魏。如果可以构建类似湘水会谈之类的盟约,确保蜀吴的战略一直对魏,安抚吴国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当然希望极低。

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情况,荆州都能在樊城之战后得到一年的喘息之机。

有了荆州和汉中作为基地,蜀国后期面临的运粮问题就会减缓很多,魏国之后面临的曹操去世、曹丕继位、献帝禅位,都是诸葛亮说到的,“天下有变”,那时候能不能“克复长安,还于旧都”就是后话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这几次机会不把握住,蜀国接下来又会面临老一辈去世,新人镇不住场子的问题。所以如果想要达到一统天下的目标,是必须在刘备去世之前,在保有汉中、荆州的情境下,再把地盘扩大,从战略目标上来看,至少也是要打下长安的。


小贺同志


如果关羽没死,但是荆州已经失去了,按照关羽的个性,一定也会强烈要求刘备去夺取荆州,不会考虑其他因素,征战只会劳民伤财,让蜀国更加的衰败。加上蜀国将领年龄大都偏老,新锐也不能担当重任,并且刘备不信任诸葛亮,加上蜀国内部矛盾重重,这些事情如果不解决统一三国根本没戏。




三调羹视频


荆州对于蜀汉而言,是一种看似美好却实则无用的东西。即便关羽能够力保荆州不失,蜀国也没有任何机会一统天下,甚至还有可能更早的亡国!

可能很多朋友不相信,因为大家都认为“隆中对”是千古难得一见的精妙战略思想,所以总觉得如果荆州不丢,就能实践这种战略思想了。然而,“隆中对”毕竟只是诸葛亮在隆中之时对天下大势的见解,再伟大的战略也总会因为制定年代的局限性而有所纰漏。隆中对之中的这个纰漏就是“吴蜀关系”。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到:“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显然,一统天下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外结好孙权”,不过,在刘备集团占据荆州之时,诸葛亮始终没能找到妥善处理吴蜀联盟的方法。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诸葛亮却忽视了荆州在孙权心目中的重要性。孔明只是从理论上认为,可以在不失去荆州的前提下,与孙吴集团保持联盟。但实际的情况却是,只有当荆州在孙权手中时,他才能放心的与蜀汉联盟。

何以见得呢?历史其实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很容易被人忽略的史实——“湘水之盟”。大概在公元215年前后,也就是在刘备占据成都,曹操占据汉中之后,孙权曾经命令吕蒙攻占了江夏、长沙、桂阳三郡。此时,刘备率领大军回援荆州,而关羽也率军南下,直抵巴丘。吴蜀之间的大规模冲突一触即发。

在这个时候,鲁肃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周瑜死后,鲁肃代替周瑜负责巴丘的防务,而他是一个极力主张吴蜀联盟的人。为了不让事态扩大,鲁肃不顾部下反对,毅然决定“单刀赴会”。鲁肃只身前往关羽营地,向关羽申明厉害,挽救了吴蜀联盟。这里额外说一下,《三国演义》中的“单刀赴会”实际上是为了艺术需要,张冠李戴了,真正挂单刀,深入敌营的是鲁肃。在这次“鸿门宴”上,鲁肃据理力争,说的关羽哑口无言,只能暂息兵戈,等待刘备裁决。

此时,曹操也没闲着,他派张郃深入巴西,威胁蜀中,这使刘备大为惊惧。为了保护刚刚到手的益州,刘备只能同意孙权的要求,承认了孙权对江夏等三郡的占领。吴蜀双方约定,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是为“湘水之盟”。

然而,正如我们所熟知的那样,这个“湘水之盟”并不牢固,也没有真正解决吴蜀双方对于荆州的分歧。于是,当刘备吞并汉中,在军事上达到全盛之时,孙权又坐不住了。他再一次背叛了这个联盟,与曹操合谋奇袭荆州,杀死了关羽,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大意失荆州”、“白衣渡江”等故事。

通过以上这些史实我们可以看出,荆州就是梗在吴蜀之间的一根刺,对于蜀国而言,荆州只是他们发动战略攻击的前沿阵地;而对于东吴而言,荆州则是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要地。换句话说,假如蜀国一直占据荆州,那么若真有一天吴蜀联合灭了魏国,那么地处荆州下游的东吴,将成为蜀国的囊中之物,而他们费尽心思打败曹魏,不过就是为蜀汉做嫁衣而已。孙权如此精明,怎能不懂其中的厉害?因此,对于东吴而言,荆州在自己的手中,才是吴蜀联盟的前提。

当我们了解了荆州对于东吴的意义之后,再回头来看“关羽不失荆州”的问题,就很容易找到答案了。如果关羽不失荆州,那么诸葛亮两路出兵的想法也无法实现,因为只要关羽出兵,就会如同史实的情况一样,孙权会立即偷袭荆州,这几乎是一个死结,完全解不开。蜀国就算防下一次两次,也不会永远保证不丢失荆州。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又何谈一统天下呢?

那么,倘若关羽不失荆州,蜀汉国祚能够更长吗?恐怕也不能,因为只要荆州不在东吴手中,他们就会不断联合魏国夹击蜀国。本就处于弱势的蜀国在两大国的夹击之下,就算侥幸暂时保全了边境的安全,也必然会在战争的巨大消耗中慢慢走向灭亡。

因此,即便关羽不失荆州,蜀汉集团也不会因此而统一天下或延长国祚。其实,我们常用“三足鼎立”来形容三国时代的魏蜀吴,而三足之所以能够支撑巨鼎,就是要求三方面在互相制衡中保持相对的平衡。如果说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大势,那么荆州就是让三方力量配比达到平衡的最后一个“砝码”。从关羽丢掉荆州,到蜀汉灭亡,40多年的时间里,三国疆界几乎没有发生过太大变化,三国乱世也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了。这也侧面说明了荆州对于蜀国而言的不过是美好的幻象罢了。






一位爱电影的职工


大家好,非常幸运能回答此次问题。

之前我在网上看网友发表过一篇关于三国内容的文章,三国里面有魏蜀吴三国,魏国曹操,用天子挟诸侯,收下大军百万,此乃天。蜀国刘备麾下文有诸葛,武有五虎上将,此乃人。吴国孙权,据长江天险,此乃地。从古至今还没有能胜过“天”的人吧,那些说人胜定天的,根本就是在胡扯。刘备死后,有一次诸葛亮出祁山,准备烧死司马懿,当时大火都烧起来,下雨了,诸葛亮指着天无奈的说了句:千算万算,没有算到他(这里指老天)啊!刘备就算没死他也斗不过曹操,前有曹操劲敌,后有阴险孙吴,在前面打仗,还要提防后边有人捅刀子,分心乏术,怎能胜得了曹操。

再说曹操,在灭了袁绍之后,立马北上去平辽东,当时郭嘉郭奉孝的遗计定辽东何其精彩,如果后面郭嘉活着,就不会有火烧赤壁的故事了。

所以说曹操很有心机的一个人,要不然被称作“奸雄”呢。再说刘备,他不是请了诸葛出山之后才有的今天吗,就算刘备不死,诸葛亮死了他也统治不了三国。当时诸葛亮向天借命七年,最后不是让自己人魏延把灯打灭了一盏,最后也没有借命成功,这不就是天意吗!

最后再多说一点,关羽失荆州只是推动了蜀吴两国的灭亡而已。

以上只是个人的看法,不喜勿喷,感谢大家看到最后。[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