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雍正王朝》四阿哥胤禛对“举荐”新太子失去信心,邬思道是怎样使胤禛振作起来的?

居源月颖


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胤礽被废了,闹得沸沸扬扬的,康熙帝马上做出了一个决定:公举“新太子”,外省二品以上、在京的四品以上官员都有权上奏折举荐。

作为八阿哥胤禩后台的上书房首辅大臣“佟国维”忙起来了,他的眼色就是“风向标”,推举新太子那不是闹着玩的,推举对了,升官发财,推举错了,那就倒霉了!

康熙帝的儿子“老八”就是八阿哥胤禩,有历史记载号称为“八贤王”,这次的推举新太子,八阿哥胤禩好像志在必得,所以;门庭若市,来廉亲王府上拜访的都是奔着“储君”来的,都想据拥立之功。

众人起哄把老八送上烤炉

道士“张德明”确有道行,树上开着白花代表一个“白字”,树下站着一个廉亲王胤禩,代表一个“王字”,按照道士“张德明”的解释:白字下面加个王字,那就是“皇”,再明白不过了,眼前站着这个廉亲王胤禩“有谱”了!

张德明最拿手的是说出了廉亲王胤禩的“乳名”带着一个“美”,张德明的解释是:美字拆开:八大王,八王大!

这一解释,如晴天霹雳,铁定了八阿哥胤禩就是“皇储”继承人!

虽然八阿哥胤禩假装不信,但是他的信心满满,踌躇满志,加上一个重量级人物“佟国维”这个幕后的老推手串联,朝廷上下跟着起哄。

邬思道的解释让胤禛兴奋

每当四阿哥胤禛泄气的时候,邬思道总是能代表康熙帝说出心声:

邬思道什么眼神,一看就知道四阿哥胤禛泄气了,在四阿哥胤禛眼里,因为张德明的理论几乎就是一个结论,这让邬思道觉得可笑!

江湖术士的胡说八道,作为一世英名无比的康熙帝岂能不懂,这就是邬思道的第一句话,帝王心术来了,邬思道在给四阿哥胤禛打气!

邬思道的另一番解释让四阿哥胤禛服气了,邬思道是如何解释的?


另一种解释的一个“美”字

难怪四阿哥胤禛对邬思道言听计从,因为邬思道拿起笔来只写了三个字,味道变了!

只听李卫结结巴巴念到:

“大王八”!

如果要是我在现场,一定“井喷”!四阿哥胤禛乐了!

此时的四阿哥胤禛想起了十三弟胤祥,这么开心的事怎么会少了他。

胤禛的心事迎刃而解

除了天意,还有人事,邬思道的破解就是给四阿哥胤禛尽人事,即使天意降大任于你,不尽人意也会与你擦肩而过,邬思道是贵人。

在《雍正王朝》这部剧中,仔细分析,有好多奥妙所在:

比如,三国时期的“刘备”,如果没有三顾茅庐,如果没有诸葛亮,天下必定又是一番景象。如果“曹操”不注重发现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必不能成就一番大业。

四阿哥胤禛登上皇帝位置,当然有他的个人魅力,也有天意如此,更有“邬思道”这个能看透人事的人才的存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四阿哥胤禛做到了这一点。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本文属于作者“邸晓居”作品,未经授权允许不得私自转发,否则后果自负!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欢迎网友一起互动、评论、留言!


日尧居


《雍正王朝》里,康熙做出了一个决定:公举“新太子”。这时,大臣们都忙起来了,因为推举新太子那不是闹着玩的。并且,这次的推举新太子,八阿哥胤禩好像志在必得。尤其是道士“张德明”,说美字拆开:八大王,八王大!就是八阿哥胤禩的称号——“八贤王”



这下好像铁定了八阿哥胤禩就是“皇储”继承人!这一消息,对四阿哥胤禛来说,无疑是一颗无形的炸蛋。瞬间让他泄气了。

但是,邬思道却将“美”给了他另一个解释——他拿笔写了三个字:“大王八”顿时,四阿哥胤禛又重新乐了起来!



其实,四阿哥胤禛之所以能登上皇位,还真是多亏了精于算计的邬思道,一直为他出谋划策,比如以下这些事件:



1、黄河决堤

在黄河在决堤,发生大水灾的时候,四阿哥在江南故事“煸动”一些灾民在大街上闹事,之后,他在城隍庙大摆了一个——“鸿门宴”,一下子掏走了地方官和富商二百多万两银子,作为筹款赈灾,从而得到康熙嘉奖,与此同时,他也直接打击了竞争对手八阿哥的势力。



2、热河狩猎

在康熙与一干皇子们,在热河狩猎时,四阿哥故意将儿子带着身边。并通过邬思道,教儿子弘历当众巧言令色,一次次的表现机灵与聪明,从而博得康熙龙颜大悦,从此万分器重弘历这个孙子,再一次为自己继大位,攒下了又一个筹码。



3、康熙南巡

在康熙南下巡视的时候,四阿哥一面惺惺作态,向太子表态,自己将力保其顺利继位;另一面,则背后给太子捅刀子;又借八阿哥之手,将太子与江夏镇私通的书信转给康熙;从而使太子二度被废。



4、出兵西北

四阿哥早就开始继位的深谋远虑,在“出兵西北”的时候,他力荐十四阿哥为大将军王, 不但使其远离朝廷,还安排家臣——年羹尧做“监视”,表面上负责对十四阿哥大军的粮草补给,实际上是将竞争对手牢牢控制。



可以说,四阿哥胤禛,看似一个没有后台的孤家寡人,却精于算计,他充分利用了老谋深算的邬思道,处处为他出谋划策,又利用了善于为他当枪手与炮灰的十三阿哥胤祥。最终取得了康熙的信任,成为了雍正皇帝。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处,胤禛的上位,处处都是邬思道为其处心积虑、精心预谋的结果!


超能博士


在当时的情况下,四阿哥的实力最弱,所以对选太子失去信心。但邬思道看到了四阿哥正直的一面,四阿哥不向八爷那样只顾自己的名声但不为国家着想。或者是不像八爷那样为了当太子,不敢得罪权贵。



正是因为这一点,邬思道在这一点上做足了功夫。才让康熙看到四阿哥是可以当一国之君的,大家都知道,当时国库空虚。国家财政状况不好,很多官员欠国家的钱不愿意还或是还不起。康熙为这事很头痛,因为上到王公贵族,下到九品芝麻官的人都欠了国家钱,有权有势的反而欠得更多。八爷党的人觉得自己去追这些人还钱,肯定收不回来,还得罪人,到时候没法和康熙交差不说,自己也失去人心,对自己没有好处,哪会想到为君分忧,为国家分忧呢?



邬思道让四爷去接管追缴库银的事情,告诉他,尤其是大家都不愿意做的事情,你站出来为康熙分忧了。康熙能不另眼相看吗?不管追缴库银结果怎样,康熙也看到四阿哥是有担当,是真正为国家谋福利的,不像八爷那样只顾着自己,不顾着国家。从这以后,四阿哥在康熙心里的形象高大起来。四阿哥也对自己选为太子有些信心了。

可见,邬思道是个高人,让四阿哥表面上做些得罪权贵的事情,但确赢得了康熙的青眼有加。这为他自己以后的太子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你说是不是?


立花啊立花


我之前的回答中就说过,在整个《雍正王朝》中,邬思道是最擅长揣摩人心的人也是最明白康熙的帝王心术之人。在四阿哥对“举荐”新太子失去信心时,邬先生只用了3个字和1个故事就帮四阿哥重振雄心,实在让人佩服!

在热河,太子与皇帝妃子计春华的奸情暴露以及十四阿哥陷害太子之后,太子被废,康熙下令重新选举新太子。

首先,我们来说说四阿哥为什么对举荐新太子失去信心呢?按照旨意,在京官员四品以上,外地官员二品以上均可推选新太子,在上书房大臣佟国维和马齐的从中撺掇下,满朝文武大部分都推举八阿哥胤祀。此外,十阿哥带进宫的一个道人张明德更是口出狂言:张明德见到八阿哥时八阿哥正好站在一棵开了白色花朵的树下,于是张明德认为“白”字下面加一个“王”字就是“皇”字,认为八阿哥就是以后的皇上。

另一方面,八阿哥的乳名里有个“美”字,这个美字又可以拆为“八大王”和“八王大”,同样是为了说明八阿哥是皇帝的命。这些事情的发生仿佛认定了八阿哥会是新的太子,所以四阿哥对新太子失去了信心。

这个时候,多智近妖的邬先生发挥了自己的军师作用。

首先,他告诉四阿哥“美”字还可以拆为“大王八”,四爷看后哈哈大笑,邬先生还告诉四阿哥以他对康熙的了解,康熙不可能不知道这些邪门歪道,只是不愿意点破罢了,四爷这才释怀。

然后,邬先生给四阿哥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老爷子有很多儿子,老爷子渐渐地老了,就考虑着把家业传给谁。这时候其他的儿子都争来争去,而只有一个儿子从来不争只是尽心尽力帮老爷子做事,最后老爷子发现原来这个儿子才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把家业传给了他。四阿哥明白了邬先生的意思,明白了“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的道理,于是又重振了雄心!


寻古问今


八个字“争是不争,不爭是爭”,剧中是邬思道说出来的,原著中是经邬思道点化,胤禛自己悟到的。

在电视剧中,这一段是发生在太子一次被废,老十三被圈禁几个月之后,出来和胤禛、邬思道喝酒,表示愿做“无双国士”,劝诫胤禛去“争”太子之位,邬先生分析的一段话。

在原著中“争是不争,不爭是爭”是发生在太子二次被废之后,邬先生一番分析之后,胤禛悟出来的。

在二月河原著《雍正皇帝》中邬先生是“第一谋士”,在书中的戏份比电视剧中要多很多。康熙二次废太子,决意不立太子,胤禛不解,邬先生分析的三点非常缜密:

1、若立太子,太子无能有损治化;若过于精明强干,容易与皇上分庭抗礼,对朝野不利;不立太子,康熙皇权独揽,便于政务。

2、不立太子,百官不明将来谁会继位,不会轻易卷入阿哥党争;将来新主登基,容易事权统一。

3、康熙站在高处,看阿哥们办差,考察品行才能,才能更专心的挑选继位人。

胤禛听闻此言,醍醐灌顶,言道“这样看来,谁争太子之心越盛,谁就要倒大霉。合了佛家一句精义——争是不争,不爭是爭”。

随后邬先生分析了康熙为什么要把老十三胤祥圈禁,在电视剧中很多人看了以后不解,其实原著中邬先生一句话就点明了:

十三爷犯了什么错?硬囚了起来,还不是怕他在外头替四爷去“争”么?!


史味人生


本人不认同题主的意见,四阿哥胤禛从来就没有对立新太子失去信心,如果表现的失去信心,那也是在麻痹对手。

整部《雍正王朝》中,胤禛的目标只有两个:打败老八,谋求储君。

太子被废之后,胤禛要想成为新太子,就必须把老八压下去

追查刑部冤案,胤禛为了拖老八下水,让他得罪太子党的人,胤禛把戏演的足足的,与老八争夺追查冤案的权力,热火烤,冷水激,硬是把好好的身体折腾出大病。

如果胤禛对新立太子失去信心,他不会下那么大的血本。

推举老十四做大将军王,赢得康熙好感

正当众皇子都在争夺大将军王的人选之时,胤禛和邬思道审时度势,以国家大局为重,推举老十四做大将军王,而且是拟好奏折上报,让八爷党的人都很诧异。

这都是为了胤禛自己,他对自己储君之位的希望越来越大。让康熙以为他有人君的气度,其实他那只是权宜之计,年羹尧做了陕甘总督是他另一打算。

康熙病危,胤禛是加紧策划,准备登基

康熙病危,太医第一时间给胤禛通报病情,这时候的胤禛已经满怀信心的要登上皇位。

经过与邬思道密谋,他们有两个打算:康熙传位于他,他名正言顺的继位;康熙不传位于他,他计划要政变。

与十三阿哥见面,暗中联络老十三的军队旧部,拉拢九门提督隆科多,在军事上都做了周密的准备,只等康熙的传位诏书颁布。

最后康熙是传位于胤禛,达到了胤禛的目的。所以说胤禛是绝对不会对“举荐”新太子失去信心的,也不需要邬思道使胤禛振作起来。


小灿哥说历史


邬思道手写了“大王八”三个字,是对老八胤禩乳名中的“美”字作出的另一番解释,并通过李卫的口念出的那一刻成功逗笑了胤禛,鼓舞了胤禛的士气。

其实我认为,胤禛不是因为对举荐新太子失去信心,而是在思考如何让老八出局,自己胜出,只是本身的实力不够导致他内心比较煎熬而已!

只是胤禛本身也是一位政治高手,不会轻易透露自己想法。在思考策略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疏忽,所以他需要邬思道在一旁帮他补漏。


邬思道是合格的,他清楚的知道眼前的四爷需要的是什么,他要做的就是在关键时刻为老四党打气,肯定胤禛心中的所想。

所以对于江湖术士张德明的理论,邬思道和胤禛是不信的。康熙老爷子的心思能让你一个跑江湖的猜中,这脸还要不要了。

这个道理胤禛是懂的,只是他的政治势力无法和老八相抗衡。面对朝臣们都站队老八,胤禛的内心有些动摇罢了。

邬思道明白,胤禛的动摇会影响到他的斗志,才会从反方向解释“美”字。


这样一来化解了胤禛心中的忧郁,心事迎刃而解,剩下的就是寻找破局的方法,那就是“不争就是大争”。

而胤禛举荐老十四胤禵为大将军王出征西北堪称完美,不仅成功分化了老八党,更加赢得康熙的信任。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江东汪郎


通过对康熙的政治意图进行推论的,并说服四爷的

康熙废除太子是迫不得已,因为八阿哥假借他人之首,利用太子兵符调动康熙皇帝的警卫军团,这本来就是大逆不道知识,康熙迫不得已废除太子,而在立太子之事,很多人感觉机会来了,纷纷举荐八王爷,给康熙感觉就是眼前群臣举荐的不是新太子,而是朋党之争。因此对设立新太子十分不满

而此时,邬先生看出了康帝皇帝的这个举动,让四爷举荐太子作为新太子,此项目的有以下几点

一、不至于落入政治漩涡当中,不会在朋党之争出现危机

二、保全康熙盛名,增加四爷在康熙皇帝心中的位置

三、利用太子党实力抗衡八爷党,从中获取渔翁之利

而这三点,也是打动四爷,能够振作的重要原因。

如果喜欢本文章请点赞、收藏,如果不喜欢请留言、转发,欢迎关注魔王的魔法,让我们一起聊海贼王。


魔王的魔法


雍正这种有毅力,有野心的人物,下定决心要争皇帝,遇到困难,不会灰心丧气的,也不会被邬思道两句话重拾信心的。



雍正不是失去信心,雍正在思考面对这局面,该如何应对。雍正的谋士(历史强的谋士)戴铎曾为雍正分析过争当太子关键点。

1 论者谓处庸众之父子易,处英明之父子难;处孤寡之手足易,处众多之手足难。何也?处英明之父子也,不露其长,恐其见弃,过露其长,恐其见疑,此其所以为难。

2 处众多之手足也,此有好竽,彼有好瑟,此有所争,彼有所胜,此其所以为难。而不知孝以事之,诚以格之,和以结之,忍以容之,而父子兄弟之间,无不相得者。

第一点我们看出,这是中国历史上皇权与储权的平衡,在历史残酷斗争的现实面前,皇帝对皇权极为敏感,优秀的储君身边聚集了一批人,如果对皇权构成威胁,毫无疑问,储君会被废除,这不是康熙时期才有的事,中国历史上都是如此,比如汉武帝废太子事件,比如《琅琊榜》祁王被杀。



所以雍正在思考着储君权力和皇权的平衡,八爷之所以不能被立为太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八爷有贤名,拥立的官员太多,康熙认为八爷结党,而且八爷威胁到了皇权,所以八爷做不了太子。

而雍正皇帝一方面展示自己为国为民之心,展现自己治国理政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很小心,明面里没有形成自己的小团体,避免康熙的怀疑,这才是雍正高明的地方。

第二点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历史上,皇帝不但要有治国理政的能力,更重要的要有孝道,要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古代中国以“孝”治天下,“忠孝”是国家的基石,比如道光皇帝没有选择能力更突出的恭亲王,而是选择咸丰皇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皇帝认为咸丰仁慈,有孝道。



所以在康熙眼里,新储君不但要有治国理政才华,还要有敬父爱兄的美德。二爷之所以被软禁就是因为为了争夺太子之位,丧失了对兄弟的仁爱之心,这一点是康熙接受不了的。

雍正愁眉不展也是在思考如何平衡兄弟之爱,兄弟之争的平衡问题,雍正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或者说伪装的好,至少在康熙眼里雍正仁慈,有孝心。

所以我认为雍正没有丧失信心,雍正苦恼思索的是才华和野心的平衡,储君权力和皇权的平衡,兄弟之争和兄弟之爱的平衡问题,这就是在走钢丝,平衡很重要,而且我认为雍正之所以得到康熙青睐,当上皇帝,最重要原因也在于此。


我是一个小书虫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被以“赋性奢侈”、“暴虐淫乱”、“语言颠倒,竟类狂易之疾”之由废黜,为推举新太子,康熙下令,地方二品以上官员,在京四品以上官员,均可择贤举荐新太子,于是一场围绕新太子人选的大戏的帷幕徐徐拉开了。



八爷党闻风而动,立即暗地里多方联络各级官员,意图一举将胤禩推举为太子,而此时身为百官之首的宰相佟国维老谋深算,表面上对八爷党的示好热情回应,私下却告诫自己的手下不要轻举妄动,一切等看看再说。恰在此时,十阿哥胤俄从外面找到了一个具称能预测未来的江湖术士张德明来给胤禩算命,借以为八哥造势,那张德明果然有些本事,不仅成功算出了几位官员的过去未来,而且从胤禩的乳名中的美字中算出胤禩是八王大,八大王,意即皇位非八爷莫属。在推举太子的关键时刻竟然有人在大庭广众之下把自己推到了如此高的位置,令有着八贤王之称的胤禩大为不满,一举将张德明锁拿进宫交给康熙处置。没想到一向对这些旁门左道深恶痛绝的康熙知悉此事后并没有生气,还打算将张德明轻描淡写的训斥一番就放掉,急于表现自己的胤禩再次恳请康熙将张德明交付有司治罪,以杜谣言,以正人心。此时康熙一边褒奖胤禩,一边又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其实刚才朕的话还有一层意思在里边,那就是有时候江湖术士的话也不能都视为妖言,最少它也能代表一部分的民意。



应该说这句话立即引起了化学反应,听闻此事的佟国维终于按捺不住,他相信康熙此话等于是明白无误地宣示了心中所想,自以为得计的他开始与自己的手下公开表达拥戴胤禩的立场,一时间朝中八爷党声势大涨,新太子的人选似乎已经是没有悬念了。


胤禛虽然不相信什么八大王八王大的鬼话,却深深明白三人市虎的道理,再加上康熙关于张德明的那番话,因此也相信康熙心目中的太子人选一定是胤禩,因此郁郁寡欢,变得极为消沉。邬思道及时发现了胤禛情绪上的变化,于是为他逐条开解,他告诉胤禛,根据自己长期拜读康熙所作的著作来看,康熙是一个古往今来少见的圣明睿智的君主,他不仅知晓天文地理,对儒家的各门各派更是熟知其理,入木三分,不可能去相信一个江湖术士的话,他的那番话并不代表属意于胤禩,而一定是另有深意,至于由美字拆解出来的三个字不仅可以是八王大八大王,也可以是大王八,这能代表什么民意?一番话听得胤禛哈哈大笑,心中的大石终于落了地,又开始对未来,对即将到来的夺嫡之争重新充满信心了。


总的来说,邬思道应该算是胤禛夺嫡成功的最大功臣,他不仅数次指点胤禛避开了陷阱,还多次在胤禛意志消沉的时候为其鼓劲加油,难怪有人说在《康熙王朝》里,邬思道就是一个BUG般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