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有些老年人不愿意与孩子们住在一起?

蹉跎岁月辜负春光


不管子女有多孝顺,老人都不愿意和子女在一起生活,分析原因三点:

①生活习惯不一样。老年人过惯了穷日子,生活比较节俭,这个不舍得丢那个不舍得换;但是年轻人生活观念就不一样了,要时尚赶时髦,什么都要好的、新的,这样一来,相互看不惯,所谓的代沟吧。

②看事物观点不一,容易产生矛盾。子女都有各自的家庭,有自己的生活,你老人看不惯插入他们的生活中说三说四,就会引起子女们的反感,还有就是年轻人认为老年人不讲卫生,老年人又认为年轻人花钱大手大脚,要是不住在一块,眼不见,心不烦。

③老人都比较爱自由,喜欢过清静生活,辛苦一辈子了,也该享受生活,心里就怕受气……





邻家郑姐


我父母就不愿和我住一起。我爸一直说,两代人生活习惯有差异,生活在一起肯定不适应。虽然我也同意他的说法,但有时候想想,自己也是从那个家里长大的,怎么到了后来反而不适应了呢?以前那几十年咋过的?

就说我爸吧,他晚上9点多就睡了,这时我可能在看电视,玩儿电脑,玩儿手机,甚至有时候叫个外卖,吃个夜宵啥的,这一折腾,在家叮叮咚咚的动静大,肯定影响他睡觉了,早上他5点多就起了,洗脸刷牙做早饭,叮叮咚咚的肯定又影响我睡觉了。

我妈呢,买菜是她的一大爱好,喜欢不停地往家搬吃的,各种蔬菜水果,油盐酱醋,厨房塞得满满的。我就不喜欢,我喜欢吃多少买多少,吃完再买新鲜的,如果我们住一起,她长期这么往家搬东西,我肯定也受不了,争吵是难免的。

所以呢,他们的生活我不干涉,我的生活习惯他们提再多的意见也没用,反正各过各的。我爸总说,子女住在一碗汤的距离最好。现在我就住他们附近,走路5分钟就到,平时我做点红烧肉,糖醋排骨啥的,送过去很方便,我妈买多了柴米油盐,让我去拿,往返也很快。

就像今天,我爸的朋友来看他,我爸让我过去做饭,我下午4点多过去把菜炒完,摆上桌,放好碗筷,招呼他们坐好,我今天比较累不想留下来吃饭,想早点回去休息,打个招呼我就慢慢踱回自己家,6点钟就躺床上刷头条了。

一碗汤的距离,是最好的。


看小明


妈妈今年84岁了,父亲在1992年去世。我们弟兄8个,一个小妹。八弟结婚后一年多,妈妈就独自一人过,至到现在。妈妈认为,一个人过很随意(自由),自已想吃啥就吃啥(母亲非常俭朴),想啥时吃就啥时吃,妈妈认为,一个人过不用看别人的脸色,更不用受别人的气,妈妈认为一个人过能给我们减少很多麻烦,能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妈妈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一个过做弥撒做礼拜时我们不会打扰。母亲一生为我们付出了全部,到现在这把年纪却怕给我们添麻烦!弟兄们多次让她一起过,她总是不肯。前些天下大雪,大哥打算去和她住在一起,照顾一下她的炊食起居,嘿,她还是不肯,真让子女为难。是我们不孝还是安排的不好?


用户15446623078


闲着,闲逛。

逛到公园浓荫处,见两老者在闲聊。

反正闲着,就听听。听了半天,方知他们的话题是,老人与子女同住好?还是分开住好?

两位老者娓娓而谈,且各执己间。不时唇枪舌剑,不时面红而赤。

我,也是一位退休老人。作为一个旁听者,当然不便插嘴。但不插嘴,不等于我内心深处不明究里,没有观点。我以为,分开住,当然有分开住的好处。理由一是各有空间,享有私密;二是日膳简便,易于操作;三是行动自如,不受约束。等等。但问题是,有时福兮亦为祸兮。比如,各有空间会造成应叫不便;日膳简便,会养成草草饮食;行动自如会缺少相互责任。等等。

我和老伴平时与女儿、姑爷同住。闲着,其一家子家务,包括带外孙女等都由我老俩包揽,以保证两个小的能安心工作。但我老俩有啥社会活动,诸如聚会、旅游等等,基本不受家务羁绊。一家其乐融融。

所以,我观点,老人与子女同住或分开住,各有利弊,要视各家境况而定。

在物质(这里只指住房)相对充分的前提条件下,只要老人身体健康,明事理;子女有孝心,讲担当,同住也好,分开也罢,都不是问题。


村上小羊


谁家父母不爱孩子,哪个老人不喜欢和儿孙其乐融融,但是很多现实的问题困扰着他们无法于儿女同住。

问题一,两代人的代沟摩擦需面对。因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差异,两辈人在同一屋檐下生活,尤其是需要和非血缘关系的婆媳、翁婿之间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各种摩擦。

问题二,生活环境的改变不易适应。选择和儿女居住就可能要放弃自己熟悉的居住环境,远离多年的社交生活圈,需要在新环境中重新适应,这对不太愿意接受新事物的老年人来讲是有挑战。

问题三,担心成为子女的负担。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年轻人每天都在奋力打拼。大多数子女对于照顾孝敬父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便是与父母同住,每周的沟通时间都十分有限。父母就会觉得自己是这个小家庭的局外人,同住只会徒增孩子的负担。

问题四,异地医疗报销等问题。全国范围内的医保报销尚没有彻底完成,老人又是医疗的刚需人群,若不能方便及时的实现同比例异地报销,老人在与子女同住时就医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

问题五,居高不下的房价让两代人同住的空间变得很有限。

但可是,可但是,尽管与子女同住困难重重,相比于“空巢老人孤独死“的凄凉局面,还是建议高龄独居老人考虑克服困难选择与子女同住。


老友邦


自己身体健康,能够自理,那就自己待着,想吃点啥就吃点啥,吃完想出去溜溜就溜溜,如果有老伴更好,一起出去走走,玩玩,玩累了不想回家做饭,老两个还可以找个小饭店吃上一点想吃的饭菜,开心快乐,何乐而不为呢?儿女们有需要你可以在你能力范围内去帮他们,他们也可以随时回来吃饭,这样多好!搞不明白一些老人特别愿意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特别是一些岳父岳母还特别愿意与女儿女婿一起生活,说心里话,别扭不别扭啊?


阿正19688630


老话说得好:“人无老不中用”。1、人老了,身体体质当然就不利索了,会经常咳嗽、啖多、卫生不那么讲究,所以,年轻人就会嫌弃,于是就会与年轻人产生矛盾;2、人老了就会唠叨,对年轻人的事情干预太多,这样要讲那样要说,虽然心里都是为了年轻人好,可是干预多了年轻人就会烦,导致对老人的态度不好,于是老人心情就会不好啦;3、思想观念不同,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代沟”,比如年轻人穿衣少、曝露点,老人就要管、要说,甚至骂年轻人不要脸等,导致双方矛盾激化;4、人老还童,人老了后,心态像个孩子似的,要年轻人哄,以老卖老。可年轻人为了生活整天忙里忙外的,找得一日三歺就不错了,根本上顾不了老人的感受,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陪伴老人,让老人有点失落;5、血缘关系,已经结了婚的年轻人,毕竟有一方不是亲生的,很多生活方式、沟通、包容态度有所不同,但不是亲生的年轻人敢言不敢怒,只能对自己的另一半发难,可老人又不希望自己亲生儿女因为他而为难下一代年轻人的感情,所以,离开是对儿女好的最佳方式。老人需要被尊重、被包容,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你做好了,老人开心了,自然会喜欢与你住,老人不开心了,自然会找这样那样理由离开。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你父母跟你一起生活得开心、愉快!


途居生活


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年轻人的不一样,吃饭的时间都成了很大的问题。老年人早起习惯了,大约6-7点钟吃饭,而年轻人还没有起来,特别不上班,节假日的时候。愿趟黑,不愿意起早。饭做好了,没人吃。等他们起来了,饭也凉了。吃的方面也不一样。老年人愿意吃轻淡的,粥粥水水,自己做着吃。年轻人爱吃辣的,牛奶面包西餐的东西,不爱吃做的,愿意买着吃香。几乎不会做饭,但还爱挑老人做的不好吃。2点就是特懒,不爱收拾屋子,在一起的话,看不惯,天天得帮她们收拾,如果收拾不对或东西找不着了,赖你瞎干净,干不应该干的。3如果有孩子啦!伺候孩子和教育孩子方面观点不同,产生分岐,都不高兴。总之,和孩子一起生活,不被气死,也得累死。


边缘人133585420


在一个锅里搅马勺,没有舌头碰不到牙的,时间长了,矛盾就多,聪明人没有一个人和子女们混在一起的,那些混在一起的人,大部分都是吃光喝光败光的老人,绑架子女们生存的人。自己根本就没安排晚年生活。


说实话z


两代人由于成长的环境不同,所形成的各种观念区别很大,接触多了自然分歧会多,心里落差也会很大。过去是为了老了依靠孩子,不得不勉强生活在一起,现在不少老人有见地有文化,有自己的收入,所以自然选择面就大。建立各自的生活空间,肯定是最高明的选择,也能做到双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