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人建議恢復繁體字,恢復漢服等傳統文化,你怎麼看?

用戶5984854568301


丟掉我們的發展,而一味地去追求傳統的東西,那我們就會停止不前。只有我們發展的更好,才能體現出我們傳承的偉大。發展和傳承是不矛盾的,我們沒有必要去追求一味地完美。謝謝🙏🙏


滿堂飄彩


振臂高呼為哪般?

個人喜愛個人穿。

刪繁用簡利民眾,

文化普及有今天。






費玉山905


可做為傳統藝術加以發揚,但不可恢復應用。


祥雲157537413


我認為,誰建議讓誰恢復。讓這些人拿著竹簡、穿著漢服、住著茅草屋、點著棉油燈、寫著繁體字、說著之乎者也、坐著牛車!

不準這些建議的人用手機、上微信、玩電腦、住洋房、用電燈、使白話文、穿現代服裝、用電冰箱、使用電磁爐、開汽車!



楊哥之翩翩舞


忍不住答一波。

參考我最近寫那篇講方言讀古詩詞押韻的文章,

普通話實用,有推廣價值。

方言在音韻藝術歷史文化方面有價值。

推廣普通話,與保護方言可以兼顧。

方言日後失去交際功能,可以作為某種愛好,隨君學習喜歡,就像學一種音樂音律。

同理,簡體字日常服飾,有實用推廣價值。

所以肯定不會出現用繁體字或漢服取代之。

但是不妨礙保護繁體字與漢服文化,將之作為一種愛好。隨君喜歡。

不強行推廣,任君喜好,其實這種氛圍是最舒服多元的。


君餘味


歷史車輪只能前進不可能到退,提此建議者都是極個別希望復辟開歷史到車的跳樑小醜,畢將遭人神共憤全民共討之。


信241706606


我是“滄浪有話說”,我來回答。

傳統文化不僅僅是衣服和文字!

文字演變

漢字是象形文字,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等演變歷程。建國後,為了普及教育,又推出了漢字的簡化。簡化有兩次,第一次簡化被大家普遍接受,第二次則失敗了!如今,第一次簡化字是已經被廣為接受!

由上圖可以看出,簡化字也是吸收了草書的一部分特點的!那麼,請問想恢復繁體字的,想恢復到哪個階段?

文字是交流工具,美書是書法家的追求,不能作為大眾的規範!

漢服的演變

人類的進化,衍生了服裝,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不同的服裝。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還揭開了一個變革的歷史之頁!試問,何為漢服?

從黃帝夫人螺祖發明養蠶繅絲以後,人們的服裝開始擺脫了獸皮為衣的時代。服裝也一直是在演變,一直到清入關,搞了剃髮易服。那麼,這裡又出來問題了,提倡者所謂的恢復漢服,是哪個時代?

字體和服裝不過是文化的外在表現罷了!文字是為了交流和傳播,服裝是為了遮羞和禦寒,即便在同一時代,不同層次也有不同的服裝!所謂恢復漢字和漢服,不過是不學無術的人的博眼球遊戲罷了!民族文化的傳承,在於思想意識、道德禮儀等內在的群體性的涵養,和文字、服裝沒有必然的聯繫!


滄浪有話說


文字最大的功能是記錄, 傳統的東西雖然是遺產,但是當一種工具嚴重地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的時候,改革是必然的。比如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為什麼提倡簡化字,一方面是因為繁體漢子筆畫太過複雜,不利於普及和推廣,致使整個民族的文盲率太高,識字寫文章只是少數權貴的權利,這對民族的整體素質提高是極大的阻礙。另一方面簡化漢字的記錄功能得到極大的提高,包括現在的電腦輸入等,無形中節約了很多的社會成本,漢文化的普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現在再看看中國人的文盲率比起清末那會兒簡直沒法比。

如果現在有人提出簡體漢字不合理,要恢復以前的寫法,其實無異於開歷史倒車,部分漢字簡化不合理的情況可能是存在的,但是如果他們找一本古漢字字典隨便翻開看看,估計就閉嘴了,你讓全中國的小學生來學那些密密麻麻的古漢字,他們會把那些人的十八代祖宗都罵活了。

的確,在書法作品裡面很多繁體字寫出來比那些簡化字是更有韻味,但是沒有人反對書法不可以寫繁體字。所以小範圍內恢復繁體字沒人說什麼,如果某些人說學生的教科書也恢復繁體字的話就過了。


星河歷史觀


我不贊成,時代在發展,文化在前進,我們只採納歷史事物有益的風華,吸取歷史給予我們的經驗教訓,而不可能去追隨歷史,死般更套的東西,去復古那對現代無可非用的成品,將會嚴重影響現代文化的飛速進展,使之拖住我們邁進的後腿,去重新開始,去重新應識,萬萬不可取也,就象七十年代應用簡化字一樣,會有頭無尾,勞命傷財,草草收場,對文化,對社會發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奇味無窮


應該用甲骨文,而不是繁體字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