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最嚴“禁野令”出臺,除了會誤傷養殖戶,網民還擔憂野生動物氾濫

最嚴“禁野令”出臺,除了可能“誤傷”養殖戶,網民還擔憂野生動物氾濫,專家稱“多慮了”。

最嚴“禁野令”出臺,除了會誤傷養殖戶,網民還擔憂野生動物氾濫

一石激起千層浪!2020年初的這場“新冠”疫情,讓野生動物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慘痛的教訓也讓我們痛定思痛,不得不作出抉擇,有關部門也在第一時間下令禁止野生動物交易及食用(以下簡稱“禁野令”)。

1、最嚴“禁野令”出爐

2月24日,有關部門頒佈了相應的框架條款,對“禁野令”作出相應解釋。筆者從禁令的一些條款中,也看出了相關部門對“禁止野生動物交易及食用”堅決態度。保護類動物就不用說了,肯定在禁令的範圍內。對於一些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三有動物,同樣也在禁食的範圍內,這其中包括“人工飼養、繁育的野生動物”!

最嚴“禁野令”出臺,除了會誤傷養殖戶,網民還擔憂野生動物氾濫

比如,人工養殖的大鯢、野雞、果子狸、青蛙、烏龜、中華鱉、野豬等物種,甚至還有一些蟬類,均在2000年國家發佈的“三有動物”名錄範圍內。該“名錄”收錄了獸綱、鳥綱、兩棲綱、爬行綱、昆蟲綱等數千個品種,其中不乏一些我們平時耳熟目詳的動物。

據稱,除了雞、鴨、牛、羊等常見家禽、水生動物以及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動物之外,包括陸生動物以及一些昆蟲等,因不屬於目錄中的可食範圍,應停止食用。

最嚴“禁野令”出臺,除了會誤傷養殖戶,網民還擔憂野生動物氾濫

難怪近期有網友稱,不但甲魚不能吃了,就連“知了猴”恐怕也不能再吃了,這可謂是史上最嚴的“禁野令”。

2、網友擔憂:過度保護會不會造成野生動物氾濫

這個最嚴“禁令”發佈後,有人拍手稱快,稱一些食用野味的陋習早該被摒棄了,這不但是對野生動物的一種保護措施,更是對我們整個人類的保護。但這項措施也引發了不少網民的擔憂,過度的保護會不會造成動物氾濫,引起“生態災難”?

最嚴“禁野令”出臺,除了會誤傷養殖戶,網民還擔憂野生動物氾濫

不少網友甚至還舉例進行了說明。比如在美國氾濫成災的亞洲鯉魚,就是因為缺乏“人類”這個位於食物鏈頂端的食用者,而造成嚴重的生態災難。為此,美國人不得不動用“網”、“電”、“毒”等各種方式來消滅亞洲鯉魚,但效果都不理想,亞洲鯉魚大有佔領“五大湖”之勢。又比如曾經氾濫的“澳洲野兔”,都給當地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此次我國的“禁野令”出臺之後,野豬、野兔等野生動物的種群數量會不會迅速增長,對農作物甚至人身安全帶來威脅,也是一個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問題。

3、權威專家表態:多慮了,禁野令不會造成野生動物氾濫

不“禁食”害怕傳染病毒,禁了又怕氾濫成災。

對於網友們的擔憂,國家林草局權威專家王維勝表示:“根據研究,在健康的、功能正常的自然生態系統中,各物種的種群會通過食物鏈的調節來實現生態平衡,不至於導致災難性的泛濫問題。”

最嚴“禁野令”出臺,除了會誤傷養殖戶,網民還擔憂野生動物氾濫

如果局部生態系統出現失調等問題,可以通過人工科學輔助手段來加以干預、調節,來防止不當後果。而網民們所列舉的“亞洲鯉魚”、“澳洲野兔”均屬於外來入侵物種,由於缺乏競爭對手而導致的生態災難,和本土野生動物是否會因保護而氾濫,完全沒有可比性,也不必過度擔憂。

在人口發展、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已經被嚴重擠壓,不少動物更是陷入瀕臨滅絕的境地。此次動物保護對整個自然界的生態系統來說,是一次自我恢復的大好時機,也不至於造成野生動物迅速氾濫。

最嚴“禁野令”出臺,除了會誤傷養殖戶,網民還擔憂野生動物氾濫

比如,穿山甲等野生動物,從氾濫到瀕危僅僅用了幾十年時間。但如果要從瀕危狀態恢復到幾十年前的情形,恐怕不單單是一個時間問題就能解決的。因此,網友們完全不必擔憂“氾濫”之說。

4、為了避免“誤傷”養殖戶,禁食範圍還需謹慎打磨

對於“禁野令”,網民們擔憂的是過度保護而引起的泛濫!而一些養殖戶們也是誠惶誠恐,因為一旦自己所養殖的動物在禁令的範疇之內,恐怕要面臨血本無歸的風險。

最嚴“禁野令”出臺,除了會誤傷養殖戶,網民還擔憂野生動物氾濫

比如廣東的甲魚養殖大戶,如果按照“三有”動物保護禁令,甲魚應列入“禁食”的範疇,這對養殖戶們來講顯然是一個十分不利的消息。一旦甲魚被“蓋棺定論”,恐怕他們數年的心血就要打了水漂。

因此,對於禁食範圍的確定,恐怕還需要本著科學、審慎的態度,避免傷及無辜。對於一些養殖時間久、技術成熟、不存在病毒危害的動物,本對社會大眾及養殖戶負責任的態度,來反覆打磨禁食的範圍,而非“一刀切”式一禁了之。

最嚴“禁野令”出臺,除了會誤傷養殖戶,網民還擔憂野生動物氾濫

“禁野令”是一個系統工程,絕不是用一紙通知就可以解決好的事情。相關法律細則的完善,恐怕也不是一蹴而就。因此,在逐步健全完善相關法規的同時,應該給出一個合理的過渡期,避免由於突然“剎車”而導致大面積的誤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