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你覺得動車的二等座是不是越來越不舒適了?為什麼?

電網施工


不是車變了,是你變了,用王陽明的話說就是“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第一次坐火車,綠皮火車,從安徽出發將近20個小時的路程,我和同學揹著包一路站著到了深圳,興奮,激動並不覺得累,感覺自己終於坐了火車了。

後來可以網上買車票了,都是買硬座回家,覺得有座位就很幸福,從沒想過要買臥鋪。後來掙錢了,第一次試著買了張硬臥上鋪,一路躺著回家,到達的時候覺得太享受了,有錢硬臥太舒服了。

後來經常坐臥鋪回家,但是已經不覺得舒服了,在火車上睡將近20個小時覺得太累了,想到那麼久就頭疼。很快有了動車,雖然很貴還是去體會了一下,第一次坐動車覺得那那都好,衛生間乾淨,車廂乾淨,坐椅可以調節,至此綠皮火車我已經看不上了。

現在復興號已經開通了,第一次坐就覺得比動車又舒服很多,但是經常出差,天天坐車覺得復興號二等座太急,坐著也一樣很難受。因為有幾次買不到票沒辦法坐過了一等座,現在開始嫌棄二等座了。

所以說,車沒變,變得是我們自己。


楊小寨的希望


從08年開始坐高鐵,每週至少一趟來回,說說自己的感受吧。

我每週往返的火車是合肥~上海,動車是2008年開通的,當時二等座165,一等座196,只要坐動車,都有獨立的候車室,合肥、上海均在老站停靠,那時候二等座的座椅除了靠背能調節,座墊也是可以前後調節的,相對舒服,但由於一等座、二等座價格相差不大,一般都是買一等座的票。

2010年上海虹橋火車站投入使用,到2011年京滬高鐵開通前那段時間,動車合肥到上海最快的有兩個半小時以內的,比普通動車快一個小時,跟後來最快的高鐵時間差不多,這期間動車車型沒有什麼變化,動車、高鐵大部分停虹橋了。

2011年6月30日京滬高鐵開通,合肥~上海有了高鐵,動車全面降速,全部3個半小時左右了,票價未變。高鐵二等座205,一等座335,高鐵最快有2小時多一點點時間到的,這時候車型逐步更換成380系列列車,從那時開始,二等座座椅變成只能調節靠背了。

因此,現在二等座確實不如原來舒服。


whitebirdz565


舒服不舒服主要是一種主觀感受,這種主觀感受和客觀事實之間的差距大小,決定了是不是你的錯覺。


從客觀上說,動車座位一律向前,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立的小桌,座位還可以調整角度,這些對於以前的火車來說都是革命性的變化。這些變化帶來的舒適感你應該也是體驗到了,否則就不會有“越來越差”的說法了。

但是為什麼越來越差了呢?這個感受既來自客觀條件上的變化,也更來自你的主觀判斷。

剛剛有動車的時候,每人贈送一瓶水,服務態度飛機化,加上前述動車車廂內的變化,大家都感覺好極了。不過慢慢的這些軟性的服務打了折扣,水不給了,服務也重新列車化了;關鍵坐車的人還多了,開始賣站票;而座位,尤其是B座位也的確是有點擠,兩邊的胳膊都會與鄰居共同放在一個把手上……


就你自己來說,動車坐得多了,沒有了以前與火車的對比,反而有了條件更好的一等座商務座的對比,有了速度更快的高鐵的對比,所以也就“越來越不舒服”了。

所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各種等級的車廂和各種等級的列車都將長期共存;我們很難改變外在的東西,但是卻儘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做不同的選擇。


東方連話


本人因為工作的性質坐高鐵還是比較頻繁的,一般情況下,4小時內首選高鐵,4小時外8成就選擇飛機了。因為4小時是個人能夠承受的密閉空間單人獨處時間的極限(長途旅遊,普快臥鋪除外)。

言歸正傳,個人感覺高鐵二等座舒適性降低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目前高鐵普及率很高了,現在大部分縣城都通高鐵了,覆蓋人群比3.4年前廣了很多,所以廣大群眾出遠門都首選高鐵。這在以前都是很難想象的。基於這個原因,大家都清楚,我國人口基數大,各個年齡階層的教育程度有很大的落差,這裡沒有黑自己國人的意思,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時不時爆出來的新聞就可見一斑,霸座的,抽菸的,吃個泡麵被懟的,逃票的,為難乘務員的,都有典型的案例。這樣奇葩的事件大家其實也很難親身遇見,只是從側面反映了一些國人素質有待提高。我的親身感受,直接影響自己在二等座的體驗的現象。1,帶小孩的。首先1~5歲之間的小孩一直哭鬧家長毫無辦法,有些根本不哄,有些只是象徵現的哄一下。基本沒有看見把小孩帶到車廂連接處安撫的,給大家造成的很大的困擾。其次5~12歲之間的小孩,家長任由他們在車廂裡面亂竄,嬉笑打鬧。這一類人我是最反感的。不是反感熊孩子的吵鬧,而是反感熊家長的放縱。2,開著手機外音看劇的,刷抖音的,聽老年歌曲的,鬥地主玩遊戲的。完全不顧別人感受。3,朋友三四紮堆一起大聲聊天的,更有過份的有一次看到幾個人堆在一起玩紙牌,咋咋唬唬的。4,脫鞋二郎腿,踩前排座椅的,沒味道還好,有些人香港腳自己心裡沒點AC中間數嗎?這幾種喜聞樂見的影響他們的舉動在廣大的二等座車廂比比皆是。究其根本原因是那些人心裡壓根就沒有這是個公共空間的譜,覺得這麼做沒有什麼問題,覺得有恃無恐。反觀一等座,我不敢說這種現像沒有,但肯定非常少。所以,我下一個結論,雖然很片面,但是也是事實,經濟地位高低也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素養,至少是普世價值觀方面的體現。所以,我現在買高鐵票有一個小習慣,路途比較長的時候看看這趟車餘票還有多少,人多的話選1等,人少選2等,商務太貴除非緊急情況,平時不考慮。短途直接上1等。這是長時間坐高鐵被吵怕了積累下來的經驗。因為自己不追劇,高鐵網絡信號也不穩定也瀏覽不了什麼新聞,坐車的時候大多時就是睡覺。重申一遍,沒有鄙視那些影響他人的人,這是中國經濟發展太快有些人素質和好習慣沒跟上來的社會現象,畢竟中國人口基數那麼大。


孑孑52


我之前有整整五年時間(2012-2017)

每週要出差,五年裡江浙皖一帶往返了300多次。坐高鐵頻率還是蠻高的的。

那份工作是我第一次需要長期出差的工作,而以往自費旅行,因為不是經常性的所以一直買的一等座。對二等座不瞭解。

那時,剛開始坐過幾次二等座(其實不知道公司沒標準,就節約點☺️)座位間距小,座位擠也算了。嗑瓜子的,看視頻不帶耳機的,學生們圍坐打牌吵鬧的,丟(偷)東西的,(這裡就不把環境責任歸咎於幼兒吵鬧了,在目前看來,在中國還是有不少家長似乎對幼兒吵鬧還處在正常狀態的概念裡)。

坐了幾次,再也不買二等座了。

而一等座,座位寬敞,配有充電設施(當然,也不是每個一等座都配!)乘務員服務也好(長途G字班次的服務好於短途,還有提供免費的飲料和小食。)

我還遇到過一等座票的商務座位,那是我第一次座商務座。還沒見識過,當時還挺丟人的,因為票是顯示一等座,而那節車廂進門右手邊是個小商務車箱,我不知道,直走進一等座車廂,找了半天沒找到自己位子,然後問了其他乘客才知道,我的座位在那個小門裡,列車員一看,那笑容…我進去一看,那高大上的可平躺的大沙發椅,酒店的一次性拖鞋,各種報刊雜誌,然後列車員遞上飲料小吃。(長見識了!😂😂😂)

畢竟價格高,我自費也從來沒坐過。(其實論旅行我也都是飛機和自駕,火車極少)

之後,無論出差還是自費旅行需要坐火車,都是一等座或商務座,如都沒有票,我就買無座也不買二等座!寧可站在二等車廂門口!🤣🤣(我是個對環境挺矯情的人)


䒕Ki姐


一開始坐高鐵我會優先買二等,因為便宜,一開始挺舒服的,後來因為坐的高鐵經常路過青島,幾乎每次晚上都有醉酒乘客在車廂,點兒背的很,衛生情況很糟糕,衛生間更糟糕。小孩哭鬧,大聲講話,看視頻,嗑瓜子,真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看不到的。我一個月坐好幾次高鐵,後來身體也吃不消,就買一等座,然後,真的比二等座舒服太多了,不是我有錢,我也很一般的經濟水平,但是,我寧可吃的差一些,也要做一等,服務也好,乘坐的鄰居也大都安靜,身體也不憋屈。唉,舒適跟金錢是成正比的。坐過一次頭等艙,我命苦?臭腳丫子太牛了,直接給我燻死


坐在兜裡去旅行


說說我自己的感受,去年一年沒怎麼坐高鐵,今年坐的比較多,首先是車次很多,真的很方便,座標無錫,然後車子的問題可能是新舊交替出現的,運氣好就是復興號,不好就是老的車,車子用久了座椅什麼的都肯定沒那麼的軟了,而且衛生條件也沒那麼的好,記得前兩天從上海回來,車廂裡一股尿騷味,真的不誇張,一路憋著氣回無錫的,總的來說要用理解的眼光去看待問題,不好的車子也要用,難道還要扔了嗎?不過可不可以打個折什麼的,這樣也挺好的。


一直在等等待呀


當家人的我從沒乘坐過一等車廂,有動車就不買高鐵票,不是買不起,壓根就沒想買過,所以對一等車廂沒評價資格,對二等座的評價是座位和空間都還行,比飛機的普通艙好多了,就是每次都能遇到不停的高聲打電話的人,能打一路,好像生意忙得不得了,更有的就是打電話閒談,聽到最後都能知道他家的全部情況,還有就是遇到極品同座,看視頻不用耳機,吵得你不得安寧,善意的提醒她帶上耳機,她大言不慚的說:耳機傷聽力。。。


5G人生


你有這種感覺,我也有這種感覺,動車二等座並沒有變,變了的,是我們的心態

新鮮感消退

曾幾何時,我國剛開始修建高鐵時,作為普通老百姓,我也只是聽過高鐵,並沒有見過,這麼新奇的東西,象徵著國家繁榮富強的東西,興趣極大,還記得第一次坐動車時,心情是又激動又自豪,畢竟那個時候坐動車的人少,動車二等座可比火車更寬大,更舒適,坐起來可舒服了,現在高鐵基本已經普及,動車二等座也不知道坐過多少次了,沒有了最初的新鮮感,自然覺得沒有最初那麼舒適



選擇更多

現在不僅有動車二等座,還有一等座,商務座,還有動臥,並且新式的動車組列車被研製出來,人們選擇更多,更舒適的出行方式更多,有了對比就有了體驗上的差距,自然覺得以前的動車二等座不那麼舒適了


實際上動車還是那個動車,座位的舒適度並沒有變,變了的是乘坐動車的你的心境


遊客視覺


請認清一個現實,那就是雖然中國高鐵相比以前的火車要乘坐體驗好很多,也是世界上領先的高鐵大國,但高鐵二等座從始至終都稱不上舒適。正如飛機的經濟艙、商務艙和頭等艙一樣,不同的價位,購買的服務是不同的。

高鐵二等座和飛機經濟艙,作為乘客購買的主要是出行服務,也就是說你購買的核心目的也是唯一目的應該是從A地到B地的交通服務。那麼無論是高鐵還是飛機,都會在單位空間內儘可能多的安排座位,以達到讓更多乘客乘坐的目的。

一等座和商務艙,作為乘客購買的是舒適的出行服務,那麼出行依然是第一目的,但同時購買了要舒適的到達目的地的服務。所以,乘坐空間更大,單位面積內座位比二等座減少了一半,提供更好的乘坐感受,同時會配發飲品及小食。

商務座和頭等艙,作為乘客購買的是全面享受式的出行服務,出行還是第一目的,但同時購買了如酒店服務般的超大空間和全方位的服務。所以,乘坐空間超大,單位面積座位比二等座減少四分之三,提供完美的乘坐感受。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一般相同的旅途,往往一等座比二等座貴一倍,商務座又比一等座貴一倍。花什麼樣的錢購買什麼樣的服務和體驗,從社會服務的各個方面都是如此,當你決定買二等座時,就相當於選擇放棄了舒適。

這裡的放棄舒適指的不僅僅是座位的大小,還有人更多,更吵鬧,行李架擁擠,乘車人員素質的層次不齊等各方面的不舒適,這是一種選擇,所以從來不存在二等座越來越不舒適的問題,只是發生不舒適事件的概率更好而已。可能前幾次座都沒發生,所以感覺還算舒適,後來發生了,感覺不舒適了,那不是變化問題,那是概率問題。


這就是為什麼高鐵霸坐都發生在二等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