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赤峰市巴林右旗农牧局:念“羊”经谋振兴,大板镇的牧民发了“羊”财

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擘画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蓝图。作为城关镇,如何将这殷殷嘱托化为生动实践、变成美好现实,大板镇党委政府念兹在兹。“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意识到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经济循环,走农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谋求经济、生态效益双赢成为发展的必然选择,大板镇充分利用素有的养羊传统,进一步在调结构,转方式上下功夫,既没有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弯路。从粗放型散牧到规范化舍饲圈养,从自然繁殖到人工授精,在不断改进饲养方式的同时,引进、培育良种成为重中之重。以市场为导向,大板镇科学谋划,引进了肉质细腻、市场需求量大、价格较高且耐寒冷、节粮、病少、宜圈养、成熟早、繁殖率强的湖羊。随着“新成员”的落户,一系列配套举措也扎实落地,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赤峰市巴林右旗农牧局:念“羊”经谋振兴,大板镇的牧民发了“羊”财

赤峰市巴林右旗农牧局:念“羊”经谋振兴,大板镇的牧民发了“羊”财

依托龙头企业 在村企结合上谋出路

前进村的湖羊场是全镇最具代表性的村企联合项目。起初,由村集体利用旗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三到”资金及财政周转金筹建的湖羊场遇到了经营管理上的难题,为摆脱困境,镇村两级经过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引进德胜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前进村养殖场。接手仅一年时间,300余只基础母羊产羔达到564只,养殖场不仅按约定向前进村兑现了集体经济发展带动资金,场内湖羊存栏数量也翻了一番。目前市场上湖羊每只均价达到2000余元,与普通大尾羊单只差价近900元,按照保守出栏率估算,场内每只基础母羊纯利润可达到1000元。“这回,我们下一步再引进1000只基础母羊的资金也有了。”企业效益实现了,公司负责人坚定了下一步发展的信心。这种村企联合的方式,既大大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又帮助政府在产业培育中引进高水平团队,嫁接移植先进管理和运营模式,促进形成“政府、龙头企业、集体、农户”互利共赢产业发展新机制,进而推动了整个湖羊产业链发展。

创新养殖模式 在示范带动上下功夫

好的项目引进来了,大板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农牧户优化资源配置,以创新型养殖模式带动产业效益提升,不断为优势产业与本地养殖户对接牵线搭桥,使落了地的产业真正开花结果。相比于传统养殖大户,更加规范化、集约化且适应市场能力更强的现代畜牧业新型主体家庭牧场模式在大板镇应运而生。

2016年8月,在大板镇巴润哈日毛都嘎查查干花小组,佰嘎力家庭牧场以130万元投资建设起总占地面积9.99亩合作社形式的家庭牧场。靶向施策,精准发力,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佰嘎力家庭牧场科学定位发展方向。自建设之初便以十几倍于单个养殖户的棚圈、草料棚面积,更加科学的饲料配比喂养,更加规范的舍饲圈养模式为基础,以强户带弱户,人人监管,共同决策为保障,牧场以最高600余只的出栏湖羊量,实现了抱团发展获取规模效益的目标。今年上半年,牧场出栏湖羊240余只,经济效益达到18万元。大板镇党委政府抓住了发展集体经济的“牛鼻子”,用鼓起来的钱袋子,聚拢了人心,让湖羊产业的发展有了劲头,也带动牧民有了奔头。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在佰嘎力家庭牧场的典型示范作用下,以湖羊高产出、见效快的优势为“切入点”,找准产业优势与集体经济发展的“结合点”,越来越多的牧民走上了这条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依托基层组织 在整村推进中拓发展

随着湖羊产业在本地的不断发展,养殖基础不断夯实,大板镇党委政府整合资源,调动力量,发挥优势,汇聚能量,为培育湖羊产业成为特色支柱产业,实现全方位、整体式、“翻身式”发展施策。

2019年,在镇党委政府“帮思想、帮门路、帮资金、帮技术”的扶持下,和布特哈达村切实加大转方式、调结构力度,通过政府协调贷款购买湖羊550只,家家户户念起了“羊”经。不到一年时间,和布特哈达村用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疫病防治、统一日常管理、统一销售处理的“极简”模式让当初“铤而走险”、“借鸡生蛋”的养殖户“还清了拉下的饥荒”,院子里还留下一群摇钱的湖羊“无债一身轻”。如今,在和布特哈达村三五十只不怕少,百八十只不算多,家家户户念起“湖羊经”不松劲。有人卖掉部分羊为尿毒症儿子凑足了救命钱,有人靠一群羊搭实了发展台阶,以打造“全旗湖羊养殖第一村”为目标,整村推进的举措提升了产业适应市场需求能力,也筑起了牧户抵御风险的“防火墙”。

风好正是扬帆时,乘着积极推动转方式、调结构政策的东风,大板镇党委政府的扎实举措让湖羊产业从“拿来主义”变成了“借石琢玉”,产业发展逐渐具备自我“造血”功能。秉纲而目自强,以转方式调结构,发展新型牧业为抓手,越来越适应大板镇发展实际的湖羊产业必将在强村富民,建设幸福巴林右旗的进程中谱写出高质量赶超发展的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