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鋰電新一輪IPO衝刺“前夜”

資本實力被視為企業未來發展和競爭力的重要砝碼。當前,鋰電產業鏈正在上演新一輪資本擴張行動,一大波企業衝刺IPO在途。

高工鋰電注意到,去年IPO成功的鋰電產業鏈企業包括科瑞技術、德方納米、容百科技、嘉元科技、杭可科技、天奈科技、瀚川智能7家企業。其中前兩家奔赴A股上市,後五家則是登陸科創板。

現如今,A股IPO在途的鋰電產業鏈企業還包括中偉新材料(材料)、惠強新材(材料)、振華新材(材料);

衝刺科創板IPO的包括星恆電源(電池)、派能科技(電池)、孚能科技(電池)、科隆新能源(材料)、紫江材料(材料)、聯贏激光(設備)、奧特維(設備)、康鵬科技(材料)、先惠技術(設備)等等。

當前,在補貼退坡、產能過剩和市場競爭加劇等多重壓力之下,大部分鋰電產業鏈企業深陷現金流困境,而衝刺IPO,增資擴產、降低製造成本、提升研發實力、增強資金實力,已經成為優質鋰電企業的重要出路。

可以看到的是,新一輪奔赴資本市場的企業本身已經具備較強的競爭力,IPO的成功無疑會進一步加強其綜合實力。而越來越多鋰電企業躋身上市賽道,未來鋰電市場的競爭維度無疑將再向上升級。

新一輪賽道變化

與上一輪多為謀求增資擴產的企業不同,新一輪奔赴資本市場賽道的企業,從企業自身、市場環境到上市原因都有了一些新的特徵與變化。

一是多為細分領域表現出色的隱形龍頭。

從競爭資質看,新一輪衝刺IPO的鋰電企業本身已具備較強的競爭實力,

如星恆電源,其實際為歐洲第二大電動自行車鋰電池供應商,在國內電動自行車鋰電池市場佔比超過50%,配套量排名第一。截止2019年8月,其鋰電池配套的輕型車超過1000萬輛,配套的新能源汽車超過4.5萬輛。

再如中偉新材,GGII數據顯示,近三年出貨量大幅增加,一躍進入國內前驅體出貨量前三,2019年國內出貨量市佔率超過20%。

2018年、2019年1-7月,公司分別實現營收30.69億元和27.39億元;分別實現淨利潤6313萬元和8839萬元。

此外,紫江材料、派能科技、孚能科技等擁有強勁的上市公司或國資背景股東做支撐,擬通過獨立上市的道路,加大鋰電業務板塊的進一步投入。先惠技術、振華新材、聯贏激光等則是擁有國際或國內車企/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客戶的背書,盈利能力良好。

二是投資體量增大,融資環境不理想。

從市場大環境看,雖然補貼大幅退坡市場競爭加劇,但是鋰電產業鏈企業投資擴產的腳步並沒有停止。

高工鋰電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國內鋰電產業領域投擴產項目超過60起,規劃投資金額千億以上。

而與此形成對比的是,由於補貼退坡以及消費信心不足等因素,投資機構對於新能源領域越來越慎重,2019年中國新能源產業風投融資金額更是呈現斷崖式下滑。不少鋰電企業都向高工鋰電透露過有融資需求。

一方面是行業產能的擴產競爭的壓力,一方面是融資環境的不理想,奔赴IPO 似乎已經成為鋰電產業鏈企業尋求融資渠道的最佳選擇。

三是市場環境低迷,企業亟需融資“造血”。

由於補貼大幅退坡,2019年下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低迷,整車企業經營也遇到困難,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領先的北汽、比亞迪僅完成年度目標的一半。

禍不單行的是,2020年開局的新冠疫情影響,更是加劇了本就萎靡不振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截止今年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慘遭7連降。

一位鋰電企業高層指出,此次疫情對新能源車行業的影響很大,特別是物流車、乘用車,本身消費者就是路政和補貼之下被迫選擇購買新能源車,且不具首次成本優勢,如果今年城市為了首先顧好整體經濟,對路政做相應調整,那對乘用車的市場影響很大。

“本身鋰電池行業的現金流就不好,受疫情影響,會加重很多企業的資金週轉,銀行放貸也會優先央企、國企。在經濟下行的狀況,國家和政府先會顧好大的經濟,不一定會太多支持給予新能源行業。”

由此可見,接下來,資金將會成為鋰電產業鏈企業需要應對的最大危機,面對短期內低迷的市場環境,企業需要提升自身的“造血”能力,維穩高企的應收賬款及流動資金風險。

四是科創板開閘,IPO門檻相對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科創板的開閘也給具備科創標籤的鋰電產業鏈企業開啟了新的融資渠道。此前登陸新三板的鋰電企業,也因融資受限等原因紛紛轉戰科創板。

從當前衝刺IPO的路徑來看,鋰電企業大多選擇了科創板這一賽道選項。

市場格局或被重塑

一方面,基於研發、產能、銷售、流動資金等大量資金需求,越來越多鋰電產業鏈企業加速撲向資本市場,企業體量的增大、技術的進步、流動資金的補給等將進一步增強上市企業的綜合實力。

另一方面,在產能規模、技術實力、成本控制、現金流和不具備競爭優勢的鋰電企業正在面臨淘汰出局的局面。

由此,市場洗牌、格局重塑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高工鋰電瞭解到,目前部分二三線動力電池企業已經陷入危機邊緣。

首先是下游車企的銷量頹勢,使得動力電池企業普遍面臨盈利承壓、應收賬款高企、現金流等難題。

其次是在寡頭效應疊加外資電池企業掙食衝擊的大環境下,二三線電池企業競爭日益劇烈,應對上述難題更是首當其衝。

由此引發的上游供應商資金鍊的連鎖反應更是一觸即發。從這個角度看,材料、設備等產業鏈企業紛紛奔赴IPO,也是基於迫切的自救需求。

需要警惕的是,奔赴IPO的鋰電企業越來越多,在IPO中折戟的也不在少數。遭遇上交所多番問詢的更是前仆後繼。

綜合來看,在IPO中折戟企業普遍存在的原因在於:資產負債率水平較高、客戶集中度過高、關聯交易、獨立性缺失、繼續獲利能力存疑、募集項目堪憂、未規範運作等等。

當前,在補貼退坡、產能過剩和市場競爭加劇等多重壓力之下,包括材料、電池、設備等領域的鋰電企業普遍出現了營收淨利及毛利率下滑、嚴重依賴大客戶、應收賬款高企、企業現金流持續為負等經營困難。

受此情況影響,預計未來鋰電企業IPO闖關的難度會越來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