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商場如戰場,如何穩中求勝,實現共贏?鬼谷子:用縱橫之術

寫作緣由

中國經濟的開放程度越來越大,國外企業來華投資及中國企業至國外投資的情況越來越多。怎麼與國外的企業或商人合作,已成為擺在中國企業及企業家們面前的問題。經過前思後想,站在中國文化的角度,私以為:以鬼谷子為代表的縱橫家及他們的縱橫之術,也許能為解決此類問題提供參考。

商場如戰場,如何穩中求勝,實現共贏?鬼谷子:用縱橫之術

中國核心利益

解決問題的原則

  • 堅決不能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這是底線,也是紅線。無論企業或企業家進行任何商業活動或行為,都不能犧牲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即使是可能對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哪怕一點點損害,皆不可僥倖為之。反之,只要對國家和人民有益的事,均可為也。

  • 在企業雙方共贏的前提下,將中國企業和企業家的利益最大化

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敗則傾;

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以情相交,情斷則傷;

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遠。

用縱橫之術與國外的企業或企業家合作,不是以犧牲對方的利益為目的,而是要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是我的,我儘可能全部拿走;不是我的,我分文不取。

商場如戰場,如何穩中求勝,實現共贏?鬼谷子:用縱橫之術

老子

鬼谷子是誰?

鬼谷子(約公元前400年至約公元前270年),本名王詡,華夏族,戰國時期顯赫人物,師承於道家的創始人老子。著名謀略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縱橫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學問。

二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聖人,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謀略家尊他為謀聖,名家尊他為師祖,道教尊其為王禪老祖,縱橫家尊他為始祖。鬼谷子主要作品有《鬼谷子》、《本經陰符七術》、《鬼谷子天髓靈文》等,其著作被後世稱為“智慧禁果,曠世奇書”。書中涵蓋的思想、謀略智慧在現代的從政、外交、經營、管理等方面有著深刻的指導作用。

其弟子有,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商鞅、呂不韋、李牧等眾多風雲人物!

商場如戰場,如何穩中求勝,實現共贏?鬼谷子:用縱橫之術

鬼谷子祠

縱橫之術是什麼?

戰國至秦漢之際的善於外交辯解的縱橫家,所使用的謀術都統稱為縱橫之術。縱橫之術又稱縱橫術,是一種思維術,同時還有合縱連橫的說法。縱向思維是辯證法的發展觀,以連為主,能用外交手段聯合團結,是為陽謀多陰謀少;橫向思維為辯證法的聯繫觀,以破為主,可利用矛盾和利益製造裂痕,是為陰謀多而陽謀少。

縱橫之術現存的典籍有《鬼谷子》十二篇、《戰國策》三十三篇(非其門徒著,主要是縱橫謀士之言行,也可以為縱橫家實戰演習)、《蘇子》三十一篇、《張子》十篇、《本經陰符》七篇乃修身養性之法。

商場如戰場,如何穩中求勝,實現共贏?鬼谷子:用縱橫之術

合作共贏

縱橫之術的實用性

兩個月前,一個朋友找我聊天,他說有個事讓他很糾結。朋友是商人,在半年前,拿了一塊地(規劃用途為加油站),準備建一個加油站自營。在主體結構基本完成的時候,一家外資企業找到他。想要租他的場地經營加油站,初步提出的年租金300萬,租期10年,租金一次性付清。朋友的團隊大概估算了一下,加油站營業後,每年的收益也大概是300萬。外資企業給出的條件確實誘人,但朋友是退伍軍人,他覺得人家來中國不賺錢,是不是圖謀不軌。

說實話,聽朋友這麼說,我也覺得他的猜測很有道理。不過,既然朋友來問我,就應該盡我所能,給個參考建議。於是,我示意朋友先喝茶,自己回書房,聯繫了一個在石油行業工作的同學,把朋友的情況跟他做了詳細介紹。同學表示,這家外資企業他很熟悉,在國內一些大城市的加油站,已經開始運營,他們與國內企業的運營模式不一樣。除了加油,他們還做潤滑油及其他配套,而這部分的利潤可能比加油還要高。國內的許多企業,也正在學習和模仿他們的模式。

掛掉電話後,我把同學說的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朋友,並建議他與外資企業再談一次,直接問他們的經營理念及如何賺取利潤。如果對方坦誠相待,如實告知,可以合作;如果有所隱瞞,不能合作。當然,我也與朋友多次強調,自己不是商人,也不是很懂商道,建議僅供參考。

此過程中,就是運用了縱橫之術。縱向思維,分析國內外石油行業,一些運營的發展趨勢;橫向思維,與同行業的運營狀況進行比對。在縱橫之間,揣摩外資企業或商人的真實目的。其實,商海中的很多事,即是通過這樣“一縱一橫”的比較,獲得解決的辦法。

牢記:“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明明白白的錢,大大方方地賺;

不明不白的錢,不折不扣地拋。

切記,“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我們在與外資企業或企業家的合作、運營、管理中,都應該多幾分警惕。

在不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前提,可以運用縱橫之術,儘可能將自身的利益實現最大化。


商場如戰場,如何穩中求勝,實現共贏?鬼谷子:用縱橫之術

伏羲

炎黃筆墨,每日必有筆墨,喜歡我就關注我:詩詞歌賦快意生活,與君共探中國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