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纸上谈兵 · 美军航母将全面换装新空管雷达

今秋,美国海军首次展示了最新型的AN/SPN-50型航空母舰空中管制雷达。这款雷达将全面换装,作为美国航母与两栖攻击舰的空中管制雷达。空中管制雷达对美国航母有何意义?这款新诞生的雷达又有哪些功能?本期为您解读。

纸上谈兵 · 美军航母将全面换装新空管雷达

空中管制雷达有啥用

航空母舰是供舰载机起降的海上作战平台。对于舰载机而言,想要在小小的航母上起落,那冒的风险可比普通战机在陆地机场起降,要多了好几倍的危险。姑且不说凤高浪急、上下颠簸,也不说航母甲板的尺寸有限(一般正规航母也就300米左右跑道),留给飞机减速的余地很少。

单说在茫茫大海上,要确认找到航母的位置就非常麻烦。别看航母近看是一个几百米长,十层楼高的庞然大物,但放在万里无涯的大海上,从几百米乃至几千米高空看下来,和一个肥皂盒子也没啥区别。更别说航母是会动的,坐标每一刻都可能变化。如果舰载机每次降落还需要满世界搜寻自己的航母,那对于战斗的效率影响可就极大了。

既然飞机找航母不容易,那就让航母找飞机好了。“空中管制雷达”,就是针对这种情况应运而生的。简单说,空中管制雷达会发射无线电波,对航母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的飞行器进行监测。一旦确认了我方的飞机之后,雷达会保持对我方飞机的跟踪,确认我方飞机的实时位置。同时,根据空中管制雷达获得的信息,位于管制控制台的调度员,会为飞机制定前往航母降落的飞行路线和降落顺序,并将这指令发送给飞机。这样,飞行员只要根据航母调度员的指示,就可以沿着最安全和快捷的道路,被引导着降落。当然,在舰载机飞临航母上空时,引导其平安降落,还需要其他的光学电子设备配合。不过这已经超出“空中管制”的范畴了。

由上可知,空中管制雷达主要目的就是找自家飞机,并为引导自家飞机降落提供实时信息。当然,既然能探索几百公里的飞机,不是自家的也逃不过它的法眼。所以通常来说,空中管制雷达是对整个航母周边空域进行监测。在主要扫自家门前雪的同时,对他人瓦上霜也不肯放过——可以发现敌方来袭的飞机。

纸上谈兵 · 美军航母将全面换装新空管雷达

引导舰载机的方式各不相同

世界各国航母都配备有空中管制雷达,但在具体引导舰载机的方式上又各不相同。简单说来,大部分国家的航母这方面配置都比较简单。这其中,“空中引导系统”是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案。这个系统的原理,实际上是舰载机和航母上的无线电发射机进行的“问答”。当舰载机估摸差不多飞到航母所在区域时,会发出询问的电磁脉冲。航母上的天线接收到这个信号后,会发出应答的脉冲。舰载机接收应答脉冲后,根据脉冲的时间差和相位差,便可以确定航母和飞机的距离。空中引导系统的有效范围可达500公里。对多数舰载机而言,仅凭空中引导系统还不能完全实现精准有效的降落,需要有其他雷达设备引导。

譬如说美国的老对手俄罗斯,在其唯一航母库兹涅佐夫号(目前正进行遥遥无期的返修)上,装载了大量雷达,但其中用于舰载机引导的,只有一部“飞行警察”B空中管制雷达,再结合“蛋糕台”战术空中引导系统,来对舰载机起降进行引导。

除美军外唯一的核动力航空母舰——法国戴高乐号,上面只安装了2部雷卡1229型雷达。战机降落也就靠它了。除此之外,还有助降系统、着舰激光系统和预警机可以参与对舰载机降落的引导。

西班牙轻型航母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上,装在了AN/SPN-35雷达,主要对飞机在最后一段距离进行引导,控制舰载机到达甲板上空。意大利的航母“加富尔”号安装的引导雷达是SPN-41,“加里波第”号则是采用MM/SPN-728(v)1监视与导航雷达。

几年前退役的英国“无敌”级航空母舰,配置MM/SPN-720(V)5雷达。该雷达有两种模式,既可以作为对空搜索,也可以控制飞机精确降落。它的工作有效范围是12海里,每次可以同时控制两架飞机。而刚建成的新型航母“伊丽莎白女王号”,由于采用“滑跃起飞、垂直降落”模式,加之准备部署的是F-35B垂直起降战机,因此在空管雷达方面大幅度简化,仅仅用了997型三坐标雷达来定位我方飞机位置。

美军航母空中管制的独特模式

作为世界军事头号强国,美国在航母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其航母上的空中管制也比其他国家先进,建立了更为完善系统的引导雷达系统。在上个世纪,美国航母的空中管制系统除了AN/URN-25空中引导系统,还包括4部雷达:两部AN/SPN-46雷达,一部AN/SPN-43C雷达和一部AN/SPN-41雷达。另外还有E-2C预警机进行配合。

这三类四部雷达的分工明确。美军舰载机准备归航时,首先获得E-2C预警机的信息,了解航母所在位置和周边情况。当战机进入航母周围范围时,就由SPN-43C接手空中管制。最新版的SPN-43C能够监视和标记距离200多英里内的飞机,高度则从海平面到9000余米。不仅如此,通过敌我识别系统,SPN-43C还能判断发现的飞机是敌机还是我机,以及型号是什么。

当舰载机在SPN-43C引导下,进入航母周围7英里左右距离时,就换SPN-46雷达了。SPN-46能够同时控制2架飞机。它的任务是引导飞机从几英里的距离降落到航母甲板上。而SPN-41和其他设施则进行辅助监控,确保万无一失。

显然,相比其他国家航母,美军的空中管制系统更加复杂,同时功能性也更强。

为何要换新雷达

既然美国航母已经装备了如此完善的空中管制雷达系统,为何这次又要更换呢?原来,主要原因是当前用于空中管制的SPN-43C已经老旧过时,同时还存在频段的问题。

AN/SPN-43首先是使用时间太久了。当初企业级航母、小鹰级航母用的它,尼米兹级也是用的它。这么算下来差不多都用了半个世纪了。虽然在21世纪初,美军对其进行了适当的优化,使之获得的航空管制信号从模拟信号改为数字信号,与先进的信息化平台更好兼容。但整体来说,要在一个半个世纪的雷达体系上修修补补,超出了合理使用的范围。

另一方面,AN/SPN-43在波段上也存在问题。它使用的S波段(3.5GHz-3.7GHz)无线电,而这个波段有一部分频带却被分配给了固定无线电。这样,如果航母舰载机在接近美国海岸线的地方,则SPN-43C发出的S波段信号可能被陆基信号所干扰,这实际上意味着空中管制雷达无法正常使用。

为此,美国提出的新的雷达,除了要求更精准有效的监控探测能力,还专门要求其波段调整为C波段(4GHz-8GHz)。美军在2013年左右即定下了新空管雷达的规划,并打算在2020财年授予该雷达的生产合同。美军希望这款雷达系统是成熟方案,而且从尺寸、重量上与原有的AN/SPN-43C雷达相当,便于替换位置。美军计划的订购数为25套,将用于全部的航空母舰和两栖攻击舰上。最终中标的,是由瑞典萨博(SAAB)公司研发的“海上长颈鹿雷达”升级而成的舰载有源相控阵列雷达。

新雷达新在哪里?

那么,美国海军近日展示的最新型的AN/SPN-50型航空母舰空中管制雷达,相比旧型号又有哪些突破呢?

第一个突破是更广泛的探测距离。AN/SPN-43系列雷达早期探测范围是最近200多米,最远约100海里,后来扩展到200多海里。AN/SPN-50型在探测范围上应该能够得到一定的拓展。

第二个突破是功能更多样。依靠更完善的信号获取与数据处理功能,AN/SPN-50可以提供数据,使得管制人员进行飞机起降管制、空域飞行器识别、空中控制、安全警报、天气处理以及降落导引等功能。而获得的信号数据,也能更有效地对接信息与指挥平台。

这里面,尤其强调的是新雷达对高超音速目标的监控。当前世界军备竞赛中,高超音速武器(包括飞机和导弹)是一个发展趋向。而在高超音速导弹方面,俄罗斯走在了前列。号称能够达到25倍音速的弹道导弹,可能构成对美国航母集群的巨大杀伤威胁。这种情况下,美军的新型航母雷达,通过相控阵的智能扫描,锁定敌方高超音速武器,就是很现实的战术需要。以敌方导弹25倍音速为例,如果新雷达可以在300公里外确认敌方的高超音速导弹,则从锁定到导弹抵达舰队所在海域大约还有30多秒的时间。这个时间当然不够航母编队溜之大吉,但或许能够给反导弹武器争取一点防御的空间。否则,如果引以为豪的航母编队成为敌方先进导弹的靶子,美国的全球霸权也就被抽掉了基石。

此外,因为采用了新的信号处理技术,AN/SPN-50型雷达的抗干扰能力更强。电子战本身是美国的特长,但俄罗斯的“全面压制”也不是吃素的。在遭遇俄军电磁干扰的情况下,AN/SPN-50型可以继续保持对目标较高的侦测和跟踪能力。而且,瑞典的海上长颈鹿本身就是一款成熟雷达产品,早已用在美国海军的诸多中轻型舰只上。美国对这个品牌可谓驾轻就熟。这也提高了军品研发的保险系数,避免了未知的技术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