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 同样是兵出汉中,为何刘邦北伐一次就成,而诸葛亮五次却功败?

导语

曹操在平定汉中张鲁之后曾感叹:“南郑直为天狱,中斜古道为五百里石穴耳。”这里所说“南郑”就是今天的陕西省汉中市,三国时期为汉中郡的郡治所在地。汉中郡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北临秦岭山脉,南近米仓山。通往关中之路道阻且长,唐代诗人李白曾叹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同样是兵出汉中,为何刘邦北伐一次就成,而诸葛亮五次却功败?

汉中郡地理位置图

同样是兵出汉中,为何刘邦北伐一次就成,而诸葛亮五次却功败?

汉中是陕西和四川的连接门户

蜀道难,想通过蜀道顺利行军更是难上加难。

历史上从蜀经汉中向关中和中原地区用兵的案例不多,比较著名的有两个一个是汉王刘邦从汉中穿古道暗度陈仓,一战定三秦。另一个便是诸葛亮率蜀军数次出汉中北伐曹魏,不仅未建寸功,最后以孔明病逝于五丈原宣告功败垂成。

同样是兵出汉中,为何刘邦北伐一次就成,而诸葛亮五次却功败?

刘邦VS诸葛亮

暗度陈仓,还定三秦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三分关中,立秦三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董翳为翟王,都高奴。”

推翻秦王朝之后,项羽于彭城自立,称西楚霸王。因担心刘邦争夺天下,项羽可没少费脑筋,思来想起,终于有了一个“万全之策”:

  1. 一是改封刘邦为汉王,管辖巴、蜀、汉中三郡。迫其离开关中,利用蜀道之难将刘邦锁在汉中;
  2. 二是将关中老秦之地一分为三,分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为王,控制关中形成包夹,防止刘邦东进。
同样是兵出汉中,为何刘邦北伐一次就成,而诸葛亮五次却功败?

刘邦影视剧照

慑于项羽军事实力,汉王刘邦虽然满肚子火气,但又无可奈何只得乖乖前往汉中就任。当时刘邦的手下将士多是关中人,到蜀地之后不太适应,思乡心切,甚至有人逃跑。恰巧,同年五月,齐国田荣起兵反楚,迅速占领了三齐之地(项羽把齐地也一分为三:齐、胶东、济北),项羽只好从彭城引兵北上收拾田荣,无暇顾及西边局势。这对于一直在苦苦等待一个反攻时机的刘邦来讲,绝对是天赐良机。

于是,刘邦率领大军走古道翻越秦岭向雍王章邯发起正面进攻,而老道的章邯固守关中门户陈仓,没给刘邦多少便宜,两军陷入僵持。汉军远道奔袭,粮草不济是个最大隐忧,速战不能又久持不下。就在刘邦焦急万分之际,有一个小人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人就是赵衍,是刘邦在汉中时所收的一个奴仆,平时负责传达、通报之责。身为土生土长的汉中本地人,赵衍对汉中和陈仓周边的地理那是了如指掌,于是向刘邦献上了史上著名的“暗度陈仓”之计——从少有人知的小道绕到陈仓后面

。刘邦如获至宝,随后派汉将范目等率一支队伍沿着赵衍所指的山间小路,翻山越岭绕过陈仓正面从背后突袭陈仓,结果于陈仓大败章邯。

同样是兵出汉中,为何刘邦北伐一次就成,而诸葛亮五次却功败?

刘邦凭借此战,拿下关中之门户——陈仓,随后势如破竹,尽收关中之地。同时坐拥巴蜀天府之粮仓和关中老秦形胜之地,刘邦实力大增,拥有了与项羽逐鹿中原,争霸天下的资本。

注: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据考证并非韩信所为,本文在此不作详解。

五次北伐,功败身殆

同样是兵出汉中,为何刘邦北伐一次就成,而诸葛亮五次却功败?

诸葛亮影视剧照

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对诸葛亮“六出祁山”和出师未捷而身死五丈原的剧情深有感触。据史料记载,诸葛亮有记载的北伐总共五次,其中只有两次取道祁山,六出祁山是小说杜撰无疑。

同样是兵出汉中,为何刘邦北伐一次就成,而诸葛亮五次却功败?

汉中至关中之道

蜀汉丞相诸葛孔明为了匡扶汉室,克复中原,从建兴六年春(公元228年)至建兴十二年春(234年)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了五次北伐战争,依次如下:

同样是兵出汉中,为何刘邦北伐一次就成,而诸葛亮五次却功败?

第一、二次北伐路线图

第一次北伐——建兴六年春,诸葛亮事对外放出要从斜谷道取郿县的风声,派赵云、邓芝占据箕谷以作疑兵,吸引曹真重兵防御,自己则亲率大军直攻祁山。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关中震响。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率领步骑五万人前往抵御。诸葛亮料定张郃必来争夺街亭(处在陇山隘口,乃咽喉要地),错用马谡,导致街亭失手。不得已,诸葛亮只能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第一次北伐失败。

这是诸葛亮准备最充分、军队士气最高涨、最接近成功的一次,但同时也是最可惜的一次。一招棋错,前功尽弃。自此之后,曹魏将防御重心由东吴转向蜀汉,派重兵把守各战略要地,以致诸葛亮之后的几次北伐所面临的形势难上加难。

第二次北伐——建兴六年冬,诸葛亮率军出散关,正面攻打陈仓二十多天无果,在曹魏援军赶到前不得已又退回汉中。这次北伐路线与当年刘邦攻陈仓初期所面临的局面一样,因不同的形势,结局亦不同。

第三次北伐——建兴七年,诸葛亮进攻武都、阴平,留兵据守,自己率部回师。次年,魏军进攻汉中,蜀军加强防守,又增调援军,再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军撤退。

第四次北伐——建兴九年,诸葛亮大军出兵祁山,用自己发明的“木牛”运粮。曹真病重,魏明帝曹睿改派司马懿为统帅屯于长安,领张郃、郭淮等人抵御。虽然在上邽打败了魏将郭淮、费曜,并收割了魏军麦粮。但终因粮草不继无奈还师。此次北伐唯一收获是射杀了魏将张郃。

第五次北伐——建兴十二年春,诸葛亮率军占据了武功水附近的五丈原,与驻扎在渭水南岸的司马懿僵持不下。诸葛亮于是分兵屯田做持久战的打算,终因长期积劳成疾,心力交瘁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死后,蜀军全军退回汉中。

同样是兵出汉中,为何刘邦北伐一次就成,而诸葛亮五次却功败?

诸葛五次北伐路线示意图

至此历时6年之久的诸葛北伐以失败告终。

两相比较,区别有二

同样兵出汉中,同样指向关中之地,同样面临蜀道之难,同样面临强敌,刘邦却一战成功,还定三秦,而被小说塑造近乎“神”一样料敌千里的诸葛孔明却五次北伐均告失败。两相比较,笔者认为和刘邦相比,诸葛亮主要差在两个地方:

一是果敢坚决不足,临机应变能力较弱。

刘邦入汉中到出汉中,前后只有短短四个多月,说明他并不想久居蜀地消磨了自己的雄心以及将士们的归心。而且刘邦一逮着机会,便倾巢出动,基本算是破釜沉舟、全力一战。从捕捉战机到实施行动,果敢而坚决。另外,虽然不如诸葛亮那样出发前就有完备的作战计划,但他意志坚定且应变能力极强,百折不挠。

同样是兵出汉中,为何刘邦北伐一次就成,而诸葛亮五次却功败?

刘邦

反观诸葛亮北伐,其目的虽然高举着“克复中原”的先帝遗志之大旗,但也有“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的自保策略,同时也有转移蜀国内部矛盾的考量。基于这三种目的,其数次北伐实际上都是“坐银望金”、尝试挑战的心态,遵循的是稳扎稳打的策略,不敢也不能孤注一掷。从这一点来看,远不如刘邦团队的果敢与坚决。此外,诸葛亮北伐之前,基本都有相对完备的“进可攻、退可守”的既定计划,真正临敌之后,面临超出预想的情况,应变力不足,保守心态作祟,最后只能草草退军了事,绝不会孤军冒险。这一点,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有中肯的评说: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意思说,诸葛亮虽有管仲、萧何之才,然而连年出兵征战未获成功,大概是因为临机应变的将略,不是他所擅长的吧!

二是诸葛亮有东顾之忧,刘邦则没有。

据《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记载:“曲周侯郦商者,高阳人。陈胜起时,商聚少年东西略人,得数千。沛公略地至陈留,六月余,商以将卒四千人属沛公于歧。从攻长社,先登,赐爵封信成君。从沛公攻缑氏,绝河津,破秦军洛阳东。从攻下宛、穰,定十七县。别将攻旬关,定汉中。

同样是兵出汉中,为何刘邦北伐一次就成,而诸葛亮五次却功败?

旬阳的地理位置

旬关在今陕西省洵阳县城之东,扼洵河之口(如上图所示)。刘邦大将郦商从沛公攻取南阳诸地后,别将一军“攻旬关,定汉中。”也就是说,自洵河(上图红色线条)口沿汉江(上图绿色线条)上溯至南郑(汉中郡治所)的整个沿江一线的大片土地,皆为郦商所占领,从而与刘邦入关中形成侧翼掎角、遥相呼应,特别是穿越秦岭天险的几条要道,皆为汉军所控制。刘邦挥军北上,自可从容选择进军之道。此外,刘邦是瞅准了项羽出兵收拾田荣的时机才兵出汉中的,项羽无力西顾。综上两点,刘邦北伐关中没有侧翼之忧,无须“东顾”。

同样是兵出汉中,为何刘邦北伐一次就成,而诸葛亮五次却功败?

安康沿江一带地理

而反观诸葛亮,就没有那么好命了。在他第一次北伐的前一年,也就是建兴五年的时候,司马懿便率军平定了孟达,此时魏军已占领了鄂西至西城(今安康市)的沿江之地(参见上图黑色画圈处),留给诸葛亮的出兵的路径相对少很多。诸葛亮早先所想的理想状态,是其在《隆中对》中所提出的从荆州和益州两路同时出兵、互为犄角的攻魏计划,后因荆州这一战略要地被东吴占领而未能实施。虽然后来想让孙权出兵共同伐魏,无奈孙权首鼠两端未能配合,只好孤军奋战。这样的局面,诸葛亮如果冒然突进,确实有敌军侧翼断其后路的危险。

此外,诸葛亮所遇的时机也不如刘邦。刘邦起兵时,项羽无暇顾及,只有三秦王抵御。而诸葛亮北伐之时,曹魏那是重兵防御,全力以对。

由此观之,虽然有如前文所分析的种种原因,而受制于“天时”和“地利”因素,让诸葛亮有“东顾之忧”,也是诸葛亮五次北伐寸步难进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语

关中之地,“形胜甲于天下”,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刘邦北伐和诸葛亮北伐,其目的是一致的,但是造成两者一胜一拜的结局,主要源于两个差别一是刘邦远强于诸葛亮的果敢坚决和临机应变能力;二是刘邦拥有诸葛亮所不具备的“天时”和“地利”之便。

然而,诸葛亮越挫越勇,矢志不渝,虽北伐失败未能完成克复中原之大愿,但其对先主的忠肝义胆,对蜀汉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事迹无不让人动容感怀。

同样是兵出汉中,为何刘邦北伐一次就成,而诸葛亮五次却功败?

《蜀相》

《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谨以杜甫诗句向孔明致敬。

同样是兵出汉中,为何刘邦北伐一次就成,而诸葛亮五次却功败?

诸葛孔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