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中原窑场之典范:登封窑的剔花装饰技法

欢迎戳右上方加关注!每天上午准时与您分享三篇优质文章~本文共计761字,阅读仅需1.5分钟~

中原窑场之典范:登封窑的剔花装饰技法

登封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中岳嵩山南麓。登封市境内的窑场统称为登封窑。经过多年来的文物普查和调查,目前在今登封市境内已发现的古代瓷窑址达30余处。

中原窑场之典范:登封窑的剔花装饰技法

图1 北宋 白釉剔花莲瓣纹温碗 口径3.7、腹径15.2、足径9、高18厘米

中原窑场之典范:登封窑的剔花装饰技法

图2 北宋 白釉剔花牡丹纹温碗口径25、底径10.5、高13.7厘米

登封窑装饰技法具有多元性、综合性的特点,如颜色釉、点彩、划花、刻花、剔花、绘花、印花、堆贴、雕塑、镶嵌等,尤其是白釉剔、刻、划技法的综合运用最为高超、纯熟,可为中原窑场之典范。

中原窑场之典范:登封窑的剔花装饰技法

中原窑场之典范:登封窑的剔花装饰技法

图3 北宋 白釉剔刻牡丹纹执壶底径7.3厘米2001年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东西大街出土

中原窑场之典范:登封窑的剔花装饰技法

图4 北宋 白釉剔花花卉纹执壶 口径3.7、腹径15.2、足径9、高18厘米

剔花是我国古代陶瓷装饰的常用技法,也是登封窑的代表性装饰技法之一,流行于北宋时期,以登封前庄窑产品最为精美。瓷器剔花装饰采用减地的方法,利用胎与化妆土颜色的差别,使花纹具有凸起的效果,增加了装饰的立体感,其灵感来自于金银器、剔犀、木刻、石雕等多种工艺。

中原窑场之典范:登封窑的剔花装饰技法

图5 北宋 白釉剔花牡丹纹执壶高15.5厘米日本奈良大和文化馆藏

中原窑场之典范:登封窑的剔花装饰技法

图6 北宋 白釉剔花牡丹纹盘口瓶高42.8厘米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登封窑的剔花工艺流程是,在瓷坯上先施一层化妆土;利用深剔细刻的手法刻划花纹;然后把纹饰外的空白部分全部剔掉,露出胎色;最后施透明釉,再入窑烧制。化妆土遮盖了胎质的瑕疵,使器表光滑细腻,入窑烧制后纹饰清晰,层次分明,形成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中原窑场之典范:登封窑的剔花装饰技法

图7 北宋 白釉剔花盘口瓶高43.2厘米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美术馆藏

中原窑场之典范:登封窑的剔花装饰技法

图8 北宋 白釉剔花菊纹盘口瓶高41.2厘米现藏于瑞士玫茵堂

剔花主要用于装饰钵、碗(图1、2)、壶(图3-5)、瓶(图6-8)、罐(图9)、枕(图10)等器物。题材主要为莲瓣、花卉和柳条纹等。纹饰立体感强,加之白色的纹饰与褐色的胎地形成鲜明对比,具有浅浮雕感,装饰效果颇佳。

中原窑场之典范:登封窑的剔花装饰技法

图9 北宋 白釉剔花菊纹罐高17.9厘米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县南坛湖宋墓出土

中原窑场之典范:登封窑的剔花装饰技法

图10 北宋 白釉剔花牡丹纹枕长19.8厘米现藏于法国吉美美术馆

在登封窑的剔花产品中,花卉纹注壶、温碗、盘口瓶工艺最为精湛细腻,风格最为华丽。在褐色的胎地上浮现白色的牡丹花叶,大花大叶,形态饱满,对比强烈,显得雍容华贵,生意盎然。

中原窑场之典范:登封窑的剔花装饰技法

图11 北宋 白釉剔花柳条纹钵口径12.4、底径5.4、高7.5厘米

此外,剔刻柳条纹装饰(图11)也极具特色,深色的线条与白色的底色对比明显,一深一浅,以同心半圆的形式排列分布,给人一种充满韵律的视觉感受。


原文来源:《收藏家》2015年6月刊《登封窑瓷器装饰艺术》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