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中原窯場之典範:登封窯的剔花裝飾技法

歡迎戳右上方加關注!每天上午準時與您分享三篇優質文章~本文共計761字,閱讀僅需1.5分鐘~

中原窯場之典範:登封窯的剔花裝飾技法

登封市位於河南省中西部,中嶽嵩山南麓。登封市境內的窯場統稱為登封窯。經過多年來的文物普查和調查,目前在今登封市境內已發現的古代瓷窯址達30餘處。

中原窯場之典範:登封窯的剔花裝飾技法

圖1 北宋 白釉剔花蓮瓣紋溫碗 口徑3.7、腹徑15.2、足徑9、高18釐米

中原窯場之典範:登封窯的剔花裝飾技法

圖2 北宋 白釉剔花牡丹紋溫碗口徑25、底徑10.5、高13.7釐米

登封窯裝飾技法具有多元性、綜合性的特點,如顏色釉、點彩、劃花、刻花、剔花、繪花、印花、堆貼、雕塑、鑲嵌等,尤其是白釉剔、刻、劃技法的綜合運用最為高超、純熟,可為中原窯場之典範。

中原窯場之典範:登封窯的剔花裝飾技法

中原窯場之典範:登封窯的剔花裝飾技法

圖3 北宋 白釉剔刻牡丹紋執壺底徑7.3釐米2001年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區東西大街出土

中原窯場之典範:登封窯的剔花裝飾技法

圖4 北宋 白釉剔花花卉紋執壺 口徑3.7、腹徑15.2、足徑9、高18釐米

剔花是我國古代陶瓷裝飾的常用技法,也是登封窯的代表性裝飾技法之一,流行於北宋時期,以登封前莊窯產品最為精美。瓷器剔花裝飾採用減地的方法,利用胎與化妝土顏色的差別,使花紋具有凸起的效果,增加了裝飾的立體感,其靈感來自於金銀器、剔犀、木刻、石雕等多種工藝。

中原窯場之典範:登封窯的剔花裝飾技法

圖5 北宋 白釉剔花牡丹紋執壺高15.5釐米日本奈良大和文化館藏

中原窯場之典範:登封窯的剔花裝飾技法

圖6 北宋 白釉剔花牡丹紋盤口瓶高42.8釐米現藏於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登封窯的剔花工藝流程是,在瓷坯上先施一層化妝土;利用深剔細刻的手法刻劃花紋;然後把紋飾外的空白部分全部剔掉,露出胎色;最後施透明釉,再入窯燒製。化妝土遮蓋了胎質的瑕疵,使器表光滑細膩,入窯燒製後紋飾清晰,層次分明,形成了良好的視覺效果。

中原窯場之典範:登封窯的剔花裝飾技法

圖7 北宋 白釉剔花盤口瓶高43.2釐米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美術館藏

中原窯場之典範:登封窯的剔花裝飾技法

圖8 北宋 白釉剔花菊紋盤口瓶高41.2釐米現藏於瑞士玫茵堂

剔花主要用於裝飾缽、碗(圖1、2)、壺(圖3-5)、瓶(圖6-8)、罐(圖9)、枕(圖10)等器物。題材主要為蓮瓣、花卉和柳條紋等。紋飾立體感強,加之白色的紋飾與褐色的胎地形成鮮明對比,具有淺浮雕感,裝飾效果頗佳。

中原窯場之典範:登封窯的剔花裝飾技法

圖9 北宋 白釉剔花菊紋罐高17.9釐米河南省商丘市睢陽縣南壇湖宋墓出土

中原窯場之典範:登封窯的剔花裝飾技法

圖10 北宋 白釉剔花牡丹紋枕長19.8釐米現藏於法國吉美美術館

在登封窯的剔花產品中,花卉紋注壺、溫碗、盤口瓶工藝最為精湛細膩,風格最為華麗。在褐色的胎地上浮現白色的牡丹花葉,大花大葉,形態飽滿,對比強烈,顯得雍容華貴,生意盎然。

中原窯場之典範:登封窯的剔花裝飾技法

圖11 北宋 白釉剔花柳條紋缽口徑12.4、底徑5.4、高7.5釐米

此外,剔刻柳條紋裝飾(圖11)也極具特色,深色的線條與白色的底色對比明顯,一深一淺,以同心半圓的形式排列分佈,給人一種充滿韻律的視覺感受。


原文來源:《收藏家》2015年6月刊《登封窯瓷器裝飾藝術》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