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当皇帝的,像我更喜欢当个逍遥王爷

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当皇帝的,像我更喜欢当个逍遥王爷!

兄友弟恭!唐朝处处有典范!比如李宪辞帝位让李隆基

唐睿宗李旦,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子,武则天的第四子,即是高宗和武则天的幼子,深得李治的欢喜和宠溺,曾两次登上皇位。

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当皇帝的,像我更喜欢当个逍遥王爷

公元684年,李旦第一次登基,不过完全是个傀儡。武则天利用李旦作为政治棋子,在顺利建立武周,稳固朝纲以后,就废黜了其帝位。

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趁武则天在病榻之时,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逊位,之后迎立李旦的哥哥,庐陵王李显登上帝位,是为唐中宗。

唐中宗当皇帝后想立李旦为皇太弟,但李旦拒绝了。

公元710年,唐中宗突然驾崩,谣传是被韦皇后毒杀。

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当皇帝的,像我更喜欢当个逍遥王爷

韦皇后也是位权力欲极其旺盛的女子,为了控制王朝,旋即立中宗第四子李重茂为帝,她自己则以太后身份垂帘听政,想效仿武则天称帝独揽朝纲,欲重演武后故事。

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当皇帝的,像我更喜欢当个逍遥王爷

同年六月,相王李旦三子临淄王李隆基联合其姑太平公主,交结禁军诸将葛福顺、陈玄礼等,以兵诛韦后、安乐公主并诸韦、武等。史称唐隆政变。乃废少帝,奉其父相王旦复位,是为唐睿宗。

李旦当上皇帝后,预立嫡长子李成器即李宪为太子。

李宪(679年-742年1月15日),原名成器。

唐朝宗室,睿宗李旦长子。

母为睿宗元配肃明刘皇后。

本为太子,后让与其弟李隆基。能诗歌,通晓音律,尤善击羯鼓、吹笛。历任太子太师、太尉,封宁王。又恭谨自守,不妄交结,不预朝政,为玄宗所重,追谥为让皇帝。

嫡长子继承制是封建社会权力延续的机器制度,李宪作为嫡长子被册立为太子无可厚非,也没人拿祖制出来说什么,但李宪是个明白人,他知道三弟李隆基有讨平韦氏和拥立大功,既有能力,又有威信,更适合当太子。

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当皇帝的,像我更喜欢当个逍遥王爷

同时李宪也担心兄弟相残的情形再次出现,毕竟前有玄武门政变。于是他对睿宗说:“在太平之时应该以嫡长子为先,但在国难之时就应该以有功者为先。儿臣请求父皇不要立我为储君。”

李宪言辞恳切,极力劝说父皇立李隆基为储君。

李旦权衡再三之后,同意了李宪的请求,最终立三郎李隆基为太子。

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当皇帝的,像我更喜欢当个逍遥王爷

李旦封李宪为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另外赏赐绫罗绸缎、金银财宝、良田居室无数,不久后又拜他为尚书左仆射、司徒等,算是对李宪的补偿。

公元712年,李旦禅位给李隆基,做起了太上皇。

李隆基即位之初,英明神武!

李隆基即位后,前期很有作为!

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李隆基在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在他的带领下,唐朝走向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开元盛世,唐其他时期都无可比拟。

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当皇帝的,像我更喜欢当个逍遥王爷

李隆基即位后,李宪的表现同样令人称道。他更加恭谦小心,从不干预时政,也不与人交结,也不谈论朝野,以免引起李隆基的误会。

李隆基对这位大哥的所作所为非常感动,对李宪信任有加,晋封其为司空、太尉、开府仪同三司,太尉和扬州大都督之职并。

开元四年(716),避昭成皇后的尊号,改名为宪,封为宁王,实封加起来有五千五百户,又历任泽、泾二州刺史。

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当皇帝的,像我更喜欢当个逍遥王爷

因为李宪的努力和谦让,他们兄弟二人一直手足情深,毫无间隙。

李宪的生日,李隆基每年必到。李隆基吃到的奇珍佳肴,从来不会忘了给哥哥一份。

公元740年,年过六十的李宪生病,李隆基非常担心,送药送饭,接连不断。病情一有好转,李隆基就重赏医师。

公元742年,李宪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李隆基闻讯悲痛异常,嚎啕大哭,追封李宪为让皇帝。

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当皇帝的,像我更喜欢当个逍遥王爷

李隆基:"大哥孝友,近古莫俦,尝号五王,同开邸第。远自童幼,洎乎长成。出则同游,学则同业,事均形影,无不相随。顷以国步艰危,义资克定,先帝御极,日月照临。大哥嫡长,合当储贰,以功见让,爰在薄躬。既嗣守紫宸,万机事总,听朝之暇,得展于怀。十数年间,棣华凋落,谓之手足,唯有大哥。令复沦亡,眇然无对,以兹感慕,何恨如之。然以厥初生人,孰不殂谢?所贵光昭德行,以示崇高,立德立名,斯为不朽。大哥事迹。身殁让存,故册曰让皇帝,神之昭格,当兹宠荣。"

李宪长子李琎辞谢,表示万万不敢称帝号。李隆基不但不许,还追封李宪的妃子元氏为恭皇后。

李宪心态平和,不与权力为伍,能远离政治硝烟,于是能一生逍遥,尽享荣华富贵。

他在此时去世,又算是一种幸运,因为他没有看到后来的天宝之乱,没经历安史之乱的沉痛,没经历辗转流浪的苦楚,没亲眼看到唐帝国的的由盛转衰,他是幸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