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 谁说崖山之后无中华,此人死,大明亡,全家集体殉国

二战时期,日本为了更好的征服中国,瓦解中国人的意志,大力的渲染日本学者提出的“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华夏。”这样的观点,意图瓦解中国人的抵抗意志。其实这两句话中充满了漏洞,什么叫崖山之后无中华?中国人的赤胆忠心并没有在崖山之后就消失殆尽,而是一直传承在我们的血脉中,每到国家危难时就会迸发出来。

明朝末年,社稷将倾,女真人频频南下,陕西一带连年干旱,天下流民蜂起,整个国家已经坠入了末日的前夕。似乎一切都无可挽回了,但总有书生两肩挑道义,赤血报国家,以螳臂当车的姿态冲向所谓历史的车轮。吾辈读书人,当以天下为担当。大明天启元年,女真人攻入辽东,沈阳,辽阳先后失陷,东北告急,朝廷震动,众大臣束手无策。第二年,一位已经是50多岁的读书人主动请缨前往战场,这位书生就是当朝天子老师孙承宗,这一年他已经59岁,几乎是个花甲老人了。

谁说崖山之后无中华,此人死,大明亡,全家集体殉国

抵达了前线后,老人发现情况远比他想象的要严峻的多,前任给他留下的只有一堆堆的烂摊子。依照当时大明的国力,其实已经无法进攻女真了,所以孙承宗决定先建立一个稳固的防线,便开始筑城,步步为营,不断加固明军在东北的力量。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策略,因为女真和大明,其实大家都在抢时间,但大明更需要时间。这招可谓是打在了努尔哈赤的七寸上,努尔哈赤不怕和明军打,但他很怕和明军耗下去,女真和大明比,体量太小。

谁说崖山之后无中华,此人死,大明亡,全家集体殉国

于是,努尔哈赤决定主动出击。为什么要主动出击?因为再不出击,女真人就只能再回到原始森林去采蘑菇了。孙承宗来了之后,逼得他退了七百多里,他已经无路可退了。其实他不知道,孙承宗也在等他出击。于是一生从无败绩的努尔哈赤终于尝到了失败的滋味,而且是连败两次。这就好比每次都考满分的学霸,突然连续两次考试都不及格,分数还一次比一次低,所以可以想象努尔哈赤心中有多郁闷,不然也不至于发动这次战役后,不久就去世了。

谁说崖山之后无中华,此人死,大明亡,全家集体殉国

努尔哈赤去世了,明军两次大败女真,这对于明朝是个好消息,也让孙承宗的个人威望提升到了极点。于是又是相似的老情节,前方的将领立了大功,后方的权臣内心就不安了,此时明廷魏忠贤当道,他不喜欢孙承宗,因此孙承宗被赶回家了。崇祯元年,女真绕过关宁防线,直扑京城。在这极度危急的时刻,孙承宗又被紧急起用,来保卫京城。孙承宗虽然愈发的老了,报国的壮志却丝毫没有衰减,他指挥若定,再次击溃了女真。大胜之后不久,孙承宗又被排挤走,回到老家保定高阳。

崇祯十一年,多尔衮领军侵犯,攻打高阳,孙承宗不顾七十六岁高龄,率领全家及城中居民抵抗。城破,孙承宗自尽,全家四十多口全部殉国。慷慨悲歌响彻燕赵,人格气节辉映中华。可惜了,读书人的大好头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