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國六大區域的歷史地理概述:缺少任何一塊都是不完整的

中國,也就是東亞大陸。根據其地理、歷史和文化,大致可以分為:中原、南方、滿洲、蒙古、西域、青藏六大地區。其中中原和南方屬於農耕文明地區,蒙古屬於遊牧民族地區,滿洲最早是漁獵民族地區,後來轉為遊牧,再轉為了農耕。西域和青藏總體上屬於遊牧地區,也會發展局部的農耕。

中國六大區域的歷史地理概述:缺少任何一塊都是不完整的

一,中原地區

中原地區總體上北到長城或者陰山地區,西到玉門關和陽關,南到秦嶺淮河一線,總體屬於黃河流域。中原地區氣候上屬於溫帶季風性氣候,但是在古代可能和亞熱帶季風氣候更為接近。這裡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另外一個起源地為長江流域。中國最早的幾個王朝基本建立在中原地區。中原地區具體還可以分為關東地區(華北)和河西地區。

關東地區現在被稱為華北,古代稱為山東。這裡主要有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四省和北京天津,還包含安徽和江蘇的淮北地區這裡孕育了夏商兩代文明,同時也是山東六國主要活動地區。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將該地區稱為“三河”,分別是河東、河南、河內(河北)。該地區在中華文明的產生過程有重要地位,唐堯、商朝和周朝都建都於此,“昔唐人都河東,殷人都河內,周人都河南”。這一帶除了山西以外,其他基本屬於華北平原,沃野千里,是古代中國最大的糧食生產地。由於其地位重要,該地區成為了最早的“中國”,“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國各數百千歲,土地小狹,民人眾,都國諸侯所聚會,故其俗纖儉習事”。戰國時代的韓、趙、魏、齊、燕均分佈在此。

中國六大區域的歷史地理概述:缺少任何一塊都是不完整的

關東地區(華北)

河西地區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甘肅、寧夏和河套地區,古名雍州。該地區總體上處於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過渡地區,整個河西地區只有關中平原能夠成為穩定的農業生產基地,而關中以外的地區最早均是遊牧民族——西羌和西戎的活動地區。關中也是中國最早出現農業的地區,早在8000年前的大地灣遺址,就已經出現了糧食生產。在商朝後期,周族人便在關中發展農業,最終建立了周朝。關中四周均為要塞,內部又是沃野千里,因此該地區易守難攻,往往成為諸侯割據和統一諸侯的出發點。周朝、秦朝、漢朝都是從此地出發,征服關東,建立王朝。

中國六大區域的歷史地理概述:缺少任何一塊都是不完整的

河西(雍州)

關中之外,只有河西走廊,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可以發展農業,但是總體上不穩定。在遊牧民族佔據的時候農業就退化,農耕民族佔領時候就可以發展農業了。不過在秦漢時代,由於中國政治中心在關中,該地區也成為中國經濟開發最好的地區。《貨殖列傳》論到:“天水、隴西、北地、上郡與關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為天下饒。然地亦窮險,唯京師要其道。故關中之地,於天下三分之一,而人眾不過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可見當時河西地區地位的重要。不過唐朝之後,由於河西地區自然環境惡化嚴重,便不能再成為中國經濟政治中心了。

中國六大區域的歷史地理概述:缺少任何一塊都是不完整的

長安

二,南方地區

南方地區總處於秦嶺淮河以南,中南半島以北,橫斷山以西,總體上屬於長江和珠江流域。該地區是中華文明誕生地之一,不管是長江的上游,中游還是下游,這裡都產生了早期的文明。不過由於古代南方地區氣候炎熱,地勢崎嶇,江湖密佈,森林廣佈,也導致南方大部分地區難以開發,因此發展水平十分不均衡。不過總體上來說,南方物產豐富,這裡人們自古以來就過得比較滋潤,就算經濟落後,但生活水平並沒有太差的,司馬遷曾描述該地區的生存空間狀況:“楚越之地,地廣人希,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賈而足,地埶饒食,無饑饉之患,以故呰窳偷生,無積聚而多貧。是故江淮以南,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

南方在具體上可以分為巴蜀、雲貴、華中、華東、嶺南五大地區。其中巴蜀。華中、華東開發最早。而云貴開發最晚。

巴蜀地區,古為益州之地。這裡四面環山,中間為一個四川盆地,長江、岷江、大渡河、嘉陵江等大江大河流過此地,因此早就了“天府之國”。早在4000年前,中原興起夏商文明的時候,這裡古蜀文明和古巴國便開始出現,其輝煌程度不比中原遜色。戰國時代,巴蜀併為秦國之地,開始成為中國的戰略大後方。秦朝統一六國的糧食供應多依靠巴蜀,漢朝劉邦從蜀地起家、唐朝“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只能逃亡蜀地。而戰亂時期,蜀地往往可以成為割據之地,如三國的蜀漢、五代的前蜀和後蜀,元末的明玉珍,明末的張自忠等。

中國六大區域的歷史地理概述:缺少任何一塊都是不完整的

巴蜀地區

華中地區,古名荊州,主要包括現在的湖北、湖南、江西以及河南南部。上古時期,三苗活動在此地,吳起曾說起三苗的活動範圍:“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據考證,古代的“苗”也就是“蠻”,因此該地民族常被稱為“蠻族”,在周朝,此地便稱為“荊”,此地的蠻族,主要是楚國被稱為“荊蠻”、“荊楚”,到了漢代,稱為“荊州”。該地區是中國最早種植水稻的地區,中國最早的水稻遺址基本發現於此。同時這裡也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化的起源地。

中國六大區域的歷史地理概述:缺少任何一塊都是不完整的

華中(荊州)

華東地區,古稱揚州。主要包括江蘇和安徽的淮南之地,浙江和上海。該地區在春秋時期為吳國和越國的活動地區,因此常常用“吳越”來稱呼此地。該地區擁有三江五湖之地,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工商業最為發達的地區。早在春秋時期,這裡就出現了范蠡等大商人,到了西漢,割據此地的吳國成為當時最強的諸侯。六朝時期,都城在金陵,這裡成為全國最繁榮的地區之一。唐朝以後,揚州等城市興起,華東成為中國經濟重心。

中國六大區域的歷史地理概述:缺少任何一塊都是不完整的

嶺南地區,古代有南越等稱呼,主要是珠江、閩江流域,包括現在的廣東、廣西、福建三省和海南、臺灣兩島。該地區由於氣候太熱,因此開發較晚。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南征百越第一次將這裡納入中國版圖。而後漢武帝吞併南越、東越、東歐等國,將中原的耕種技術帶到這裡,同時帶來了中原文化。廣州成為中國南方的外貿中心,從西漢海上絲綢之路開通開始,該地區的商業就不斷髮展,到了唐朝出現繁榮局面,不過廣州以外的大部分地區還是蠻荒之地,是唐朝流放官員的主要地區。明清時期,該地區的地區迅速上升,成為中國接納外來文化的橋頭堡。

中國六大區域的歷史地理概述:缺少任何一塊都是不完整的

嶺南(百越)

雲貴地區,由於地形崎嶇,使得中央王朝對此地鞭長莫及,因此該地的開發也是最晚的。在漢代以前,這裡有夜郎和滇國等主要的早期國家。漢代以後,中央在此建立了羈縻統治,這種制度在漢代為冊封模式,唐宋為羈縻府州、元明為土司制度。明朝中期以後,雲貴地區主要的土司均被平定,大規模的改圖歸流得以實行才使得雲貴經濟迅速發展起來。不過直到現在,這裡依然是最落後的地區之一。但是也因為開發晚,使雲貴成為中國民族文化保留最為原生態的地區。

中國六大區域的歷史地理概述:缺少任何一塊都是不完整的

雲貴

三,蒙古地區

蒙古地區,東到大興安嶺,西到阿爾泰山,南到陰山或者長城,北到貝加爾湖以北的安加拉河一帶,古代稱為大漠。蒙古高原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十分嚴寒,終年乾燥。該地區的植被稀疏,沙漠廣佈,生活在這裡的基本都是遊牧民族。《漢書·匈奴傳》載:“逐水草遷徙,無城郭常居耕田之業”,這就是遊牧民族的生活狀態。

中國六大區域的歷史地理概述:缺少任何一塊都是不完整的

蒙古高原

由於遊牧民族遷徙不定,生產也不穩定,因此常常以武力掠奪周邊,“其俗,寬則隨畜田獵禽獸為生業,急則人習戰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因此該地區往往成為中原王朝的大敵,和中原戰爭不斷。

從秦末開始,這裡先後出現過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回鶻、蒙古等強大的遊牧民族強國,他們都曾經統一大漠,和並且大規模入侵中原。其中鮮卑和蒙古偶讀曾經入主中原。

蒙古地區第一次為中原王朝控制是唐朝時期,唐朝設立瀚海、燕然都護府等。而在元朝時期,由於蒙古吞併了金國、西夏、吐蕃、大理、南宋,使得蒙古第一次稱為了中原王朝的一部分。清代,在蒙古設立了烏里雅蘇臺將軍、科布多將軍和內蒙古等,使蒙古和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蒙古地區大致可以分為漠南和漠北兩部分,漠南地區靠近中原地區,當中原王朝強盛時期,漠南地區便最先受到衝擊,而往往會臣服於中原,並且幫助對付漠北,例如漢代的南匈奴。漠北離中原遠,使得這裡成為中原不容易對付的力量,歷史上盤踞漠北的有北匈奴、鐵勒、回紇、突厥等。在清朝時期,漠南成為了內蒙古,漠北成為了外蒙古。

蒙古地區的遊牧民族往往會對中原地區的農業生產帶來巨大的而破壞力,甚至直接消滅一個王朝。但是蒙古遊牧勢力的存在也會對中原王朝造成壓力,逼迫中原王朝的不斷自強。在清朝中期,遊牧民族的威脅被完全解除之後,清朝就開始處於自大的狀態,實行閉關鎖國,毫無危機感,為中國帶來深重的災難。

四,西域地區

西域地區,位於玉門關以西,阿爾泰山以南,崑崙山以北,蔥嶺西東,因為地處中國最西部而被稱為西域,意思為“西邊的土地”。西域同樣也是大陸性氣候,不過相比於蒙古高原,西域的自然環境要優越一些。該地區冰雪融化的水有利於農業生產,這裡出產優質的素材瓜果,歷史上許多中原地區的農產品都是從西域引進的。西域各族在此地理環境下過著半農半牧的生活。

中國六大區域的歷史地理概述:缺少任何一塊都是不完整的

西域

西域早期和中原沒有多少交往,中原人也對該地區卻乏瞭解。漢武帝時期,派張騫出使西域,讓中國瞭解了西域的狀況。而後西域的農產品開始傳入內地,而內地的先進生產方式也傳入西域。由於西域和中原面臨著同樣的敵人——蒙古高原的遊牧民族,因此西域往往會臣服於中原王朝,得到中原的保護。

漢武帝時期,西域諸國就開始接受漢朝的保護,到了公元前60年,漢朝正式在西域設立軍事機構,西域開始納入中國的版圖。當中原勢力衰落的時候,西域又往往被蒙古高原遷徙來的遊牧民族控制,歷史上曾經有匈奴、突厥、回鶻、契丹(西遼)、蒙古等遊牧民族控制過西域。西域最終成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是清朝中期,完全擊敗了準格爾之後,設立伊犁將軍和新疆。

雖然西域自然條件不優越,但是西域卻是出於中華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歐洲文明、斯拉夫文明的交界之處,這裡往往是各大文明和文化交流和傳播的地方。佛教傳入中國便是從西域而來。

正因為西域出於各大文明的中心,也使西域成為中西商業交流的必經之路,著名的“路上絲綢之路”便是從西域經過,然後到達中亞,歐洲等地。因此西域各民族均善於經商。

西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使得中國必須擁有西域。只有擁有了西域,中國才能夠做一個深入影響亞歐大陸的大國。

五,滿洲地區

滿洲,即為東北地區,範圍南到山海關,北到外興安嶺,西到大興安嶺,東到大海,為“白山黑水”之地。東北地區氣候嚴寒,但是水量充足,地勢平坦,物產豐富。在古代生產技術落後的年代,東北各族過著採集漁獵的生活。“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正描寫了東北過去的自然狀態。

中國六大區域的歷史地理概述:缺少任何一塊都是不完整的

東北地區

作家聶紺弩在《北大荒歌》中寫道:“北大荒,天蒼蒼,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葦塘。葦草青,葦草黃,生者死,死者爛,肥土壤,為下代作食糧。何物空中飛?蚊蟲蒼蠅,蠛蠓牛虻。何物水邊爬?四腳蛇,蛤士蟆,肉螞蟥。山中霸主熊和虎,原上英雄豺與狼。爛草汙泥真樂土,毒蟲猛獸美家鄉。誰來酣睡似榻前,須見一日之短長。大煙兒泡,誰敢當?天低昂,雪飛揚,風顛狂,無晝夜,迷八方。雉不能飛,狍不能走,熊不出洞,野無虎狼。酣戰玉龍披甲苦,圖南鵬鳥振翼忙。天地末日情何異,冰河時代味再嘗。一年四季冬最長”。

在長期的歷史時間內,東北的少數民族基本處於安居樂業的狀態,沒有對外產生戰爭。而東北的南部——遼河流域光照充足,這裡是農耕文明的最北界,也是中原文明傳入東北亞的橋頭堡。燕國時期,開始征服遼東,秦朝設置郡縣,漢朝繼承。遼河地區已經成為了中原文化的一部分。唐朝時期,位於松花江流域的渤海國興起,並大規模吸收漢文化,加速了東北的開發。到遼國和金國建立後,東北的經濟和文化發展更快。而處於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也逐漸從漁獵民族轉化為了遊牧民族。

明朝後期,女真族建立了後金國,並改名為滿洲。明朝末年,滿清入關,建立中國最後一個王朝——清朝。不過東北地區在清朝前期的開發是比較慢的,直到後期,漢族大量“闖關東”進入東北,才加速了東北的開發,並將東北帶入了農耕文明時期。

滿清入關,也使得滿洲成為中國重要的一部分,有了滿洲,中國便可以影響整個東北亞。有了滿洲,中國對朝鮮和日本等國就形成了直接的影響。

六,青藏地區

青藏地區,為羌族活動地區,古代的羌族包括現在的藏族等各大民族。由於青藏高原海拔高,氣候嚴寒,因此生活條件十分惡劣。雖然青藏高原距離中原和南方不遠,但是和中原南方的交流卻十分的少,倒是和印度文明的交流更多。

在唐朝時期,松贊干布統一了青藏高原,建立了吐蕃王國,而吐蕃文字(藏文)便是學習印度的字母而創立的文字,不過在發音上,吐蕃文和漢語更為接近。吐蕃在宗教上也直接從印度吸收佛教,建立了喇嘛教。吐蕃王國建立後,就展示出一種生機勃勃的進取態勢。由於中原人無法深入青藏高原內部作戰,因此也導致吐蕃與周邊的戰爭勝多敗少,吐蕃軍隊可以隨時威脅到唐朝的首都長安,但是唐朝無法攻擊邏些(拉薩)。

中國六大區域的歷史地理概述:缺少任何一塊都是不完整的

不過吐蕃對農耕民族來說十分難以對付,但是對於蒙古高原遊牧民族來說又比較簡單了。唐朝末期,吐蕃瓦解,陷入了混亂局面,自此衰落。蒙古建立後,吐蕃便臣服於蒙古,後來自然也就成為了元朝的一部分。明朝時期,吐蕃接受了明朝的冊封,清朝,吐蕃地區正是成為了中國的一部分。

青藏地區在經濟上對中國沒有多重要,但是在戰略地位上卻是不可缺失的。有了青藏高原,中華文明便和南亞文明直接接壤,可以影響到南亞地區的地緣關係,如巴基斯坦和印度,尼泊爾等。另外,青藏高原是中國母親河黃河和長江的發源地,有了青藏高原,中國才能夠是完整的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