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思考

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思考

編者按:這篇文章選自本人新著《商業的邏輯》第六章國際風雲篇,以下為文章全文:

北京時間 2011年 3月 11日 13時 46分,日本發生 7級大地震,損失之慘重,震撼全球,引人深思。

美國四個國家級專業數據庫有關地震的數據顯示:從公元前 2150年到公元元年,6級以上地震(以下簡稱大地震)總共不到 10次;自公元元年到 1900年,大地震的次數為 500多次;在 20世紀的 100年間,大地震猛增到 3600多次或 4000多次(不同數據庫提取的結果存在差異);而 2001—2008年 5月僅 7年半的時間內,大地震的次數竟高達 1200餘次。幾千年來的地震記錄表明,大地震在單向加速遞增,尤其是自 1967年以來的 40年,大地震的猛烈增加近乎指數曲線——在這 40年中,發生大地震將近 5000次,是從公元元年到 1967年大地震總次數的近 3倍。若按照年平均值來計算,2000—2007年的 7年間,大地震次數約為公元前 2150—1800年近 4000年間大地震次數的 4400倍。

面對這些驚心動魄的統計數字,大家可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地震會發生而且發生得越來越頻繁呢?

不少人從科學角度把地震看作一種純粹的自然現象。一種說法是“地殼運動說”,認為地震是地殼的一種運動形式。地球平均半徑約6372千米,大致分為固態內核、液態外核、上下地幔、地殼四個層次。地殼的質量只佔整個地球的 0.2%。地殼是地球表層的岩石結構,平均厚度約 17千米,其中,大陸地殼平均厚度 33千米,海洋地殼平均厚度 10千米。比起地球半徑,地殼十分單薄,就好像是雞蛋的蛋殼之於整個雞蛋一樣。據說地殼原本是一個整體,後來破裂成為七大板塊和七小板塊。地球板塊在地幔上極其緩慢地運動,各板塊之間彼此碰撞、擠壓、摩擦、錯動和斷裂,在板塊邊界的斷層地帶發生地震次數最多(這裡沒有涉及核爆炸所引發的地震以及火山爆發所引發的地震等)。這是現今主流學說對地震成因的大致解釋。

最近有一種“地幔核變成因說”。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鎮的李六四在《地球熱核演變說》中認為:地震是由地幔中核裂變誘發核聚變的及時效應所造成的,並反映在地殼上的一種表象。

然而,現在佔主流的地震成因學說,無法解釋地震越來越頻發的事實。以板塊運動論為例,板塊的運動速度為每百萬年幾十千米到一二百千米,平均每年幾釐米到十幾二十釐米。地震學和地球物理學並沒有發現板塊運動突變躍,增數十倍、數百倍甚至數千倍的情形,可是,為什麼自 20世紀以來,發生大地震的次數會加速遞增數百倍甚至數千倍呢?

因此,依據人類目前所掌握的科學知識,我們還無法對地震頻發的現象做出更好的解釋。那麼,能否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呢?

基督教認為,《聖經》對地震頻發的原因給出了完滿的解釋。其成因在於:大地震起源於人的罪;大地震是上帝的干預,是上帝對世人的警鐘;大地震頻發是末世逼近的重要預兆。基督教解釋說,《聖經》預言的 1948年以色列復國和 1967年耶路撒冷迴歸以色列,是耶穌再來的標誌性大事。可是,世人還不因此而警醒,不知道認罪悔改。於是,上帝就以猛烈增加的大地震向人類敲響警鐘。所以,自 1967年耶路撒冷迴歸以色列以來的 40年間,大地震發生了將近 5000 次,約為從公元元年到 1967年大地震總次數的 3倍。

在佛教中,佛陀認為,地震的發生有八種因緣(《大般涅槃經》);宣化上人(宣化上人,原是黑龍江五常市拉林人,俗姓白,在美國舊金山創立了萬佛聖城。他是將佛教傳入西方世界的先驅之一。)則開示說,地震也可說是人震,因人與地震相通。地震存在著善惡兩面的原因。細細分析和比較之後可以發現,佛教將地震最直接的原因也指向了人,即“天人”與“非天”之間的矛盾。佛教指出,人類的不善業,削弱了“天人”的力量,“非天”戰勝天人,引發了地震。

《周易》的解釋是,地震是陰陽失衡的結果。第五十一卦“震”卦——震上震下——內外卦都是上面二條陰爻,下面一條陽爻。這不僅在卦象上表現為地表表面斷裂一分為二而深處依然一體的狀況,而且更是對陰陽失衡的具體說明。

曾經有人提出“人定勝天”的理論,但面對大自然的各種災害,人類顯得如此脆弱和束手無策。科學越發達,物質文明越豐富,人類受到的損害反而越大。日本大地震所帶來的核輻射就是明證。

頻發的大地震等自然災害,又帶給人類什麼樣的啟示呢?

《周易》說:“君子以恐懼修身。 ”(第五十一卦)也就是說,君子應該知道畏懼天命,反省自己,修身養德。這個思想,在宗教方面也是毫無二致的。總之,人類必須從頻發的地震中吸取教訓,一是要認識到自己的渺小,隨遇而安,順勢而為;二是要敬天畏地,去甚去泰,道法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