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他人品雖低劣,詩詞卻能流傳千古

宋之問,

字延清,一名少連,初唐時期的著名詩人。

他人品雖低劣,詩詞卻能流傳千古

他的主要功績和沈佺期一樣,在創作實踐中使六朝以來的格律詩的法則更趨細密,使五言律詩的體制更臻完善,並創造了七言律詩的新體。他也是律詩的奠基人之一。

作為文人,宋之問也因其低劣的人品而遭人唾棄,不僅表現在其對待政治趨炎附勢的態度上,也表現在一樁廣為流傳的命案上。

他人品雖低劣,詩詞卻能流傳千古

宋之問有一個外甥名叫劉希夷,也是一位詩人。劉希夷寫了一首題為《代悲白頭翁》的詩,詩云: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行逢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生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

他人品雖低劣,詩詞卻能流傳千古

宋之問請求外甥將這首詩讓給自己,劉希夷起初答應了,可不久又反悔,因為他實在難以割愛。宋之問惱羞成怒,竟然命令家奴用土袋將外甥活活壓死,可憐才華橫溢的詩人劉希夷去世時還不到30歲。

宋之問政治上無足稱道,品行也多有可譏,但卻是知名當世的詩人。由於宮廷詩人的侷限,代筆捉刀的束囿,志向理想的低淺,他的詩文不少是歌頌功德、粉飾太平、浮華空泛之作。

而宋之問自己所作的詩文《渡漢江》也流傳甚廣: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他人品雖低劣,詩詞卻能流傳千古

宋之問為文賦詩,講求比興,屬對精密,點劃入微,對詩的聲律化有重大貢獻。。他與沈佺期在齊、梁沈放、庾信到初唐四傑創作發展的基礎上,努力加以實踐和總結,使律詩各體制都達到了成熟定型的地步,明確劃開了古體詩和近體詩的界限,並運用這種形式,寫出了優秀的作品,如《江亭晚望》、《晚泊湘江》、《題大庾嶺北驛》、《度大庾嶺》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