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M2是什么?

天韵传播


首先简复: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

在经济学中,货币供应量是指在某一个特定时间点中,货币资产的总量。尽管有很多种定义“货币”的方法,但标准的测量一般包括了流通货币与活期存款。货币供应量有3个定义,分别是M0、M1及M2,但部分地区会定义为M1、M2及M3。

M0:发行货币的总供应量;

M1: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称为狭义货币供应量;

M2:M1 + 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称为广义货币供应量。

依中央银行现行定义:

货币总计数M1A(Monetary Aggregate, M1A):通货净额(社会大众手中持有的通货)+ 企业及个人与非营利团体存在银行与基层金融机构之支票存款及活期存款

货币总计数M1B(Monetary Aggregate, M1B):M1A + 活期储蓄存款

(目前只有个人及非营利团体可以开立储蓄存款账户)

货币总计数M2(Monetary Aggregate, M2):M1B + 准货币

(准货币 Quasi-money 是指可无条件立即按等价兑换成狭义货币的货币性资产,例如定期性存款、外汇存款、邮政储金等,其流动性较狭义货币低,多以价值储藏为目的;惟受金融自由化与国际化影响,部分准货币资产与狭义货币间之分际已日趋模糊。)

上述在每个大学经济系101课程中都能学到,而至于“如何用其波动值衡量中国经济及楼市?”说来话长,事实上,只要弄懂了M2,就会明白为什么房价会这么高了;只要弄懂了M2与GDP的关系,自然会明白真实的通货膨胀是多少。

点到为止吧。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陈思进


M2(广义货币供应量),是指M1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客户保证金。

M2是反应货币供应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通货膨胀指数的一个重要指标。

简单来说,M2增速越快,则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就越多,通货膨胀就越厉害,反之,M2增速慢,则货币越紧缩,钱也越值钱。

现在我们的M2增速如何?2012年我国M2为97万亿,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为168万亿。而这些年我们的物价都没怎么涨,主要是钱都流到了房地产里。

所以即使不考虑其他因素,房价翻个倍也是正常的,钱流出了这么多,总要找地方蓄水啊!

前几年我国M2的增长一直维持高位,助推了房价的上涨。

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对货币政策的表述,没有提M2增速目标值。又是中性,又是松紧适度,总闸门还要管,又要合理增长,流动性合理稳定……

这是否意味着放松银根或是进一步抽紧银根?真是琢磨不透,多目标溢于言表。

但有四点是明确的: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M2的内生机制本身也发生了变化;联储加息缩表大背景不变,加息频率还可能提高;货币政策中性表述起码没有变化;房价已经很高,再玩不好。


杠杆游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结合M2看出一些目前的经济情况,当然也不仅仅只是通过M2,随着金融创新越来越多,传统货币定义发生很大的改变,现在很多金融人士会通过社会融资总额来分析经济形势,但M2还是目前一个不可缺少的分析指标。那现在我们先来了解一个这个M2吧。

M2=货币M1+准货币M0

M1货币供应量包括银行之外流通的货币+从银行贷款时放在银行里的抵押金+已经开出去的汇票+能随时取现金的银行账户上的钱,说白了,就是可以随时兑现的钱,它也被称为狭义上的货币供应量。

M0准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国家发行的真实的货币总量,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印的钞票加上少量的金属货币,银行准备金除外。今天中国M0的货币供应量只有7.01万亿人民币。

M2货币供应量除了包括M1里面所有的货币,还包括大家的存款,特别是定期存款,以及你购买的理财产品。这样M2货币的供应量也就大了,因此M2货币供应量也称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货币供应量里虽包括各种存款,但不包括投资到股票上的钱,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存在银行里的钱,银行也不会放到自己的金库中不动,而是要通过贷款投入到流通中。但是钱一旦买了股票,就只在股市中循环,这部分钱对流通没有影响。

但银行和储户、借贷方的关系很复杂,M1和M2货币供应量会比实际发行的货币增加很多倍。中国目前M1的货币供应量为54万亿人民币,比M0的货币供应量大了好几倍。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看看M1和M2货币供应量是如何从原来发行的货币增加几十倍的。

假如A拿到了1万元。这些是真实的钱,于是就有了1万元M0货币。我们不妨写成M0=10000,当然,这时候M2=M1=M0=10000。 接下来,A把钱存进了银行,银行按照要求保留了10%(假设存款准备金率10%),即1000元的准备金后,把余下的9000元贷款给了B。这时市场上能流通的现钱只有9000元,即M0=9000,但是银行创造出额外的9000元,而A还可以随时取10000元,于是M1=M2=19000。

接下来,B从C那里买了一个二手的汽车,花掉了9000元。C又把这9000元存进了银行,银行有了这9000元的存款,留下了900元的准备金,剩下的8100元又贷款给了D。这样,M0只剩下8100元了,但是M2和M1却增加到27100元。 接下来,C把8100元用作了买房的一部分首付,而相对这部分的按揭为30000元。C又把房子抵押给银行,换得了20000元的信用额度。这下子从理论上讲外面流通的M2和M1货币就高达47100元了。

这么多货币,并不代表随时都会消费掉,或者都回到银行去兑现,但是,因为大家觉得自己有钱了,就会更有意愿花钱,这一方面带动了消费,从而带动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导致通货膨胀。也就是说,超过央行平衡表很多倍的M2货币供应量,是可以看出经济增长趋势和通货膨胀的端倪的。

但前面说过,现在传统的货币定义在发生很大的改变,像债券等形形色色的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都不能算货币,所以经济形势也不能仅看M2。 还有就是货币超发,除了看M2的增速,还要看GDP的增速。中国的GDP增速一直维持在高位,如果M2的增速跟不上,那就是货币紧缩了,那就可能会导致经济萧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