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6 股票投資,讀心理學勝過經濟學?

微信公眾號:3

7度心理(ID:psy-37),歡迎分享!

曾經有一個研究報告顯示——股票投資:學心理勝過學經濟。為此經濟學家牽頭搞了一個實驗,查看幾十個大學裡各個專業的人交易股票的成功率,結果顯示,學心理學的人平均贏利超過8%,高於學企業經濟學和數學的,甚至相當於學國民經濟學和物理學的人的3倍。

他們認為,心理學學生和老師取勝的原因在於:“他們並不相信被捧的過高的證券,經常反對一種有許多人去購買,從而使之變得太貴的股票。”為了避免像大多數的散戶一樣追漲殺跌,今天就從心理學的角度給大家說說股票心理。

下面是一張普通大眾投資心理變化過程:

股票投資,讀心理學勝過經濟學?

觀察上面的例子,我們不難發現普通大眾在投資股票上面普遍存在著幾個錯誤的炒股心態:從眾,貪婪和恐懼。

人類的本性——貪婪

貪婪的特點:無滿足性,僥倖性,意志薄弱性

現實中,人們或多或少都會表現出貪婪,這在投資中尤為明顯。投資中的貪婪大多表現在對投資項目進行過多盲目的追求,因為投資者認為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盈利。

比如,貪婪地對熱門項目進行投資,認為其能夠產生令人滿意的回報;投資中過分戀戰,認為遭受的損失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可能會補回來。殊不知,這種美好的願景往往只是一廂情願。在投資中如果投資者不能認真地糾正錯誤 任其發展下去,不僅使投資得不到回報,還會讓自身變得越來越貪婪,最後落得血本無歸的下場。

投資中的貪婪是投資者願意參與投資交易的內在動力。因為想要自己的錢變得越來越多,所以會貪婪;因為投資中變得貪婪,才會不停地參與到投資中去。

比如,歷史上著名的荷蘭鬱金香狂潮,就是人類貪婪的寫照。如果市場上商品的價格漲了而貨幣的價格不跟上去的話,總有一天價格會重新跌到原本的起點。如果供給既不短缺,質量也不好,價格卻在上漲的話,這其實是必需以外的假需求造成的泡沫價格,而泡沫總有一天會破裂的。

股票投資,讀心理學勝過經濟學?

羊群效應——從眾

羊群效應產生的原因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信息相似性產生的類羊群效應,另一種是由於信息不完全產生的羊群效應。類羊群效應指機構投資者具有高度的同質性,他們通常關注同樣的市場信息,採用相似的經濟模型、信息處理技術、組合及對沖策略。在這種情況下,機構投資者可能對盈利預警或證券分析師的建議等相同外部信息作出相似反應,在交易活動中則表現為羊群行為。

而後者則是指我們大多數股民的“羊群”心理。由於信息可以減少不確定性,投資者獲得準確、及時和有效的信息就意味著可以獲得高額利潤或者避免重大的經濟損失。但是在現實市場中,信息的獲得需要支付經濟成本,不同投資者獲得信息的途徑和能力各不相同,機構投資者擁有資金、技術、人才的規模優勢,個體投資者在信息成本的支付上遠遠不能同機構投資者相比。

由此機構投資者比個體投資者獲得更多的有效信息,個體投資者在獲取有效信息和獲得投資收益時處於不利地位。因此在牛市中會慢漲快跌,而殺跌又往往一次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為股民普遍的存在從眾心理。

恐懼心理

恐懼是指個體在投資的過程中,由於遭遇到阻力或者干擾,使投資不能獲利而出現的情緒變化。當然,恐懼心理也有一定的正向作用。一個人遭受的恐懼體驗可以轉成警號信號,讓個體建立自身的防禦機制,併產生自我暗示,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磨練意志力,提高適應力。

投資中面臨的恐懼的情況及應對方法:

1.投資者對投資虧損的恐懼。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投資,併合理控制好倉位,最關鍵的一點是要在自己可以接受的範圍內進行合理的投資,這樣才能放心去做投資。

2.恐懼離場。分為兩種,一種是投資者獲利之後不願離場,第二種是出現虧損不願離場。出現第二種的概率遠大於第一種(沉沒成本)。所以一定要理清自己的投資邏輯後再做出明智的選擇。

3.恐懼失去市場的機會。投資中不要去觸碰那些自己不懂或者沒有接觸過的東西,賺自己瞭解並且能夠把我的錢,這樣投資機會才能越來越多。

股票投資,讀心理學勝過經濟學?

從眾,貪婪,恐懼,這三個在股票市場上投資最容易有的幾種心理狀態,貪婪和恐懼是人性的弱點,兩者在充滿風險的股市體現得尤其明顯。沃倫巴菲特說過: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

所以從絕對意義上來講,每一個股票投資者在盯盤時,都在做買入還是賣出,亦或是持幣不動的思想鬥爭,因此經歷貪婪與恐懼的雙重煎熬。每一輪大盤的牛熊轉換,每一隻股票的價格漲跌,都在不同的投資者心中引發貪婪或恐懼的念頭,從而導致多空博弈、買賣交織的複雜投資行為。

由於恐懼,就不敢在大多數人恐慌的時候買進,總是希望能夠抄底埋到最低點;由於貪婪就不會再股價大漲時選擇離場,總是幻想著還會漲,能夠多賺一些。由於要抑制從眾,就必須要判斷別人究竟是正在貪婪還是正在恐懼,在股票市場上面需要分析的因素實在是太多,很多東西我們都還要繼續去衡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