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我們為什麼不建議30歲以下女性進行HPV檢測?

我們為什麼不建議30歲以下女性進行HPV檢測?

HPV(Human papillomavirus),即人乳頭瘤病毒。高危HPV的持續感染是宮頸癌的病因。可以說沒有高危HPV的持續感染就幾乎沒有宮頸癌的風險。德國科學家哈拉爾德•楚爾•豪森也因此發現而成為了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獲得者。

在門診,也有越來越多的女性要求進行HPV檢查。但是也有很多年輕的女孩子拿著自己的HPV檢測報告單來諮詢,擔心是否會患上宮頸癌。

我們說,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是常見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屬於性傳播感染。目前發現,HPV病毒有100多個型別,其中40個以上的型別與生殖道感染有關。又將其分為高危型、疑似高危型和低危型。常見的高危型有: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共12個型別;疑似高危型有:26、53、66、67、68、70、73、82共8個型別;低危型有:6、11、40、42、43、44、54、61、72、81、89共11個型別。

HPV感染,又被稱為是“陰道的感冒”,尤其在年輕女性中的感染率很高。大概80%的婦女一生中都可能感染HPV,但其中大多數是一過性感染且無臨床症狀,能夠被自身免疫系統清除,其消退時間主要由HPV型別決定,低危型HPV需要5~6個月,高危型HPV需要8~24個月;只有極少數HPV感染者發生臨床可見的下生殖道尖銳溼疣、鱗狀上皮內病變和癌等。

國內外的研究都顯示HPV感染在30歲以下年輕女性中感染率高,並且自然轉陰率也高, 相反,這個年齡發生癌症的概率卻很低。下面這個表格來自WHO指導文件:《宮頸癌的綜合預防與控制,給女性更健康的未來》。我們來看一下:

我們為什麼不建議30歲以下女性進行HPV檢測?

圖1.HPV感染導致宮頸癌的理論模型

圖1中綠色曲線代表HPV感染的比例,藍色曲線代表宮頸癌前病變,紅色曲線代表癌的發生,從這個圖中可以看出在30歲之前HPV感染率高,但癌症的發生率很低,而且從癌前病變發展到癌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個國內的研究,這是發表在國內2015年腫瘤研究與臨床雜誌的文章。

我們為什麼不建議30歲以下女性進行HPV檢測?

圖2 不同年齡段HPV感染率情況

圖2中HPV感染率較高的年齡組為26-30歲,30歲之前的年輕女性由於性生活活躍,HPV感染機會較多,但是由於免疫功能相對較強,大部分HPV感染只造成一過性感染,可被免疫系統清除,不會造成持續性感染。

我們為什麼不建議30歲以下女性進行HPV檢測?

美國目前批准的可以應用於宮頸癌篩查的HPV檢測有四種方法,但只有cobas® HPV檢測批准可以應用於25歲及以上女性的一線宮頸癌的初篩。

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向陽教授曾指出:“HPV檢測的目的是為了發現已經存在的CIN2+病變或未來可能發展為CIN2+的真正高風險人群,而非檢測單純的HPV感染者,並不是HPV檢測陽性,就需要處理和治療。”也就是說我們進行HPV檢測,並不是查出HPV感染人群,而是要篩出更多的癌前病變人群,對HPV感染所致的病變進行早期干預,阻斷其進一步發展,而不是抗病毒治療。

所以,對於HR-HPV篩查,美國定為在25歲以上女性中進行,中國的篩查年齡初步定為30歲,篩查年齡定在HPV感染高峰之後,目的是能夠有效避免過高的一過性HPV感染的檢出率,從而也避免了過高的陰道鏡轉診率,最大限度的減少對無病女性的侵入性臨床處理。

參考文獻:

WHO指導文件:《宮頸癌的綜合預防與控制,給女性更健康的未來》

女性下生殖道人乳頭瘤病毒感染診治專家共識 劉朝暉 薛鳳霞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誌》2015年第10期894頁

子宮頸癌篩查和子宮頸病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薛鳳霞 沈丹華 《 中華婦產科雜誌》 2017年11月 第52卷 第11期 第730-733頁

山東省聊城市子宮頸細胞學異常患者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狀況[J]. 由衛芝, 王玉桂, 焦盈盈,等. 腫瘤研究與臨床, 2015, 27(10):694-69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