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孩子犯錯你還在這麼做?作為父母,你更應反思自己!

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孩子的所作所為都是父母的投影,孩子的錯誤都可以從父母那找到源頭。

儘管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完美無暇,但現實是每個孩子都會犯錯,當你看到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時,請先不要急著責備孩子,而是應該想一想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妥,才會導致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

孩子犯錯你還在這麼做?作為父母,你更應反思自己!

1.孩子自卑懦弱,不自信。

在家庭裡,如果有一方甚至雙方都對孩子十分嚴格,缺乏甚至根本就沒有給予孩子應有的鼓勵和讚美。或者總說別人家的孩子好,都會讓孩子逐漸自卑甚至對任何事都沒了信心。

當父母對對孩子寄予過高的期望時,孩子如果達不到家長的要求或期望,他不清楚原因,就會覺得“自己做的很不好”,讓孩子陷入深深的自責和自卑之中。

如果長時間處在這樣的情緒中,慢慢地,為了逃避失敗的結果,他會選擇不再嘗試做決定,甚至遇事退縮。

2.孩子喜歡暴力、脾氣暴躁或奴性十足 。

在家庭裡,如果頻繁遭受暴力或者冷暴力,孩子內心會逐漸缺少溫暖和愛意。

當孩子內心的壓抑和焦慮沒有出口時,從“被暴力”到施行“暴力”,便容易走極端,變得暴躁或者軟弱無比。

這樣家庭的父母可能習慣了通過發火與人溝通,從來不會心平氣和的交流,甚至採取打罵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容易會導致孩子的極端性格。

孩子犯錯你還在這麼做?作為父母,你更應反思自己!

3.孩子冷漠麻木,不善良。

如果父母中有人缺乏同情心,表現為麻木不仁,孩子便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

同時,家庭教育放任不管或使用暴力,都讓孩子沒有愛的感覺。只有在愛中領略被愛,才會有加倍的豐收。

4.孩子喜歡埋怨,找藉口 。

如果你不想培養愛抱怨的孩子,自己就別做愛抱怨的家長。

多跟孩子說正面的話語;安排孩子做一些家務,鍛鍊孩子承擔責任勇於擔當;遇到挫折,辯證看待事情,帶領孩子一起去嘗試解決,積極行動。

不做負面思維的家長,不對孩子傳輸負能量的東西,遇到問題學會和孩子一起積極向上解決問題。

孩子犯錯你還在這麼做?作為父母,你更應反思自己!

5.孩子懶惰,自以為是,自私。

這樣的家庭,家長對孩子過度照顧與面面俱到,會束縛孩子的身心發展,助長懶惰的心理,剝奪他們學習和發展的能力。

如果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度滿足,孩子會養成自私自利不顧他人感受的習性,

最後導致孩子愛慕虛榮,不懂得付出,當然也沒有感恩之心。

6.孩子不求上進,安於現狀。

如果父母對孩子要求過高,會無形中給孩子增加心理壓力,孩子不堪重壓,對於那些比較有個性的孩子來說,批評只會讓他們自尊心受損,產生逆反心理,產生逆反心理甚至離家出走。

另一方面如果父母對自己要求過低,不思進取,處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孩子也容易滿足於現有的成績中,不求上進。

如果家長每天給孩子講的是積極上進的話,自己在工作生活中也有努力做到最好的精神,孩子一定會耳濡目染,受到啟發。

7.孩子膽小害羞,過於敏感,容易小心眼。

這樣的家庭中父母也許管的過多,甚至包辦代替,卻時常責怪孩子什麼都幹不好,都要大人操心。

當指責成為家庭的主基調,家庭環境緊張,缺乏包容性,加上有些家裡夫妻不和或父母與子女關係不好,缺乏溫暖,久而久之,孩子變得膽小害羞,封閉自己,甚至敏感多疑,習慣了自己封閉在小世界。

孩子犯錯你還在這麼做?作為父母,你更應反思自己!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作為父母應儘量做到不比較,用愛和溫暖去呵護每一個寶貝。

一個好孩子的背後一定是優秀的父母,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孩子,同樣也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

作為父母,當孩子犯錯時。家長要勇於承認錯誤,敢於審視自己的不足,榜樣的力量勝過一切說教,與孩子一起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