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為什麼存起錢來別人越來越富有,而你越存越窮呢?

有的朋友說:我記賬了,也儲蓄了,為什麼還是沒見到“財”呢?讓小寶來告訴你吧。

什麼才是正確的理財方式?

之所以會有理財不見“財”的感覺,是因為還沒掌握正確的理財方式。

1. 記賬不能只“記”不分析

記賬的同時,要學會分析自己的支出情況。

在每消費後就做好記錄,標清楚支出的用途,比如是服飾、聚餐還是化妝品。

等到月末做支出分析時,就能對自己哪些方面花錢較多一目瞭然了,同時也可以翻看此前的記錄,看看到底哪些支出是沒有必要的,那下個月就可相應減少這方面的支出了。

為什麼存起錢來別人越來越富有,而你越存越窮呢?

2. 強制儲蓄額不夠

“支出=收入-儲蓄”這個公式,如果你的儲蓄額不夠,那也是沒有效果的。

適當的增加儲蓄額度,不僅可以增加儲蓄量,快速積累財富,同時也能幫助自己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控制每個月的“意外”支出,比如在計劃之外的消費用品。

3、找到“生財”途徑

首先,要明確自己的財務狀況。

計算手裡的可流動資金有多少,銀行存款有多少,確定手頭閒置資金。

其次,正確認識個人風險承受能力。

風險承受能力考量的是我們能承受多大的損失而不至於影響正常生活,之後再購買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進行投資。

最後,制定理財目標及規劃。

一是通過理財,希望能實現一些階段性的願望。

二是希望通過理財能達到一定的收益水平,實現真正的財務自由。

這裡先列舉一些主流理財方式的收益情況,給大家做個參考:

① 銀行定存,年化收益率1.1%—3%;

② 儲蓄國債,年化收益率3%—4.3%;

③ 貨基,年化收益率3.5%—5%;

④ 銀行理財,年化收益率3%—5%;

⑤ 互聯網理財,像小寶金融這類P2P平臺,平均年化收益率大概13%;

⑥ 股票、債基、股基、基金定投等,年化收益率是浮動的。

隨著近幾年的發展,民眾對互聯網理財接受度已經越來越高。大家生活水平都變好,投資人群越來越大,投資用戶越來越多。

可能很多人對於互聯網理財還不是很熟悉,對於投資風險有很多顧慮。

但金融監管體制改革仍在進行中,未來監管力度將不斷加強。在這樣的形勢條件下,很多金融騙局就會自動的被淘汰。經歷過這般監管洗禮下,仍然穩步經營的必定是靠譜平臺、優質企業。

理財是理一生的財,而不是急於求財,這是一個人一生的現金流量與風險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